“我們是來向林副主席匯報情況的。”


    江青坐在離林彪最近的沙發上,很有幾分討好地對林彪說。


    王力扼要地講了“大鬧懷仁堂”前後的一些情況,也講了京西賓館的軍委會議上的一些情況,特別著重講了16日晚向毛澤東匯報時,毛澤東的談話要點。


    林彪靜靜地聽著,不像有的人聽匯報,高興時點頭,不高興時皺眉頭。他的麵部好像沒有表情。


    葉群就不同了,她拿了個本子做記錄。特別是對毛澤東的指示,她記得特別認真。


    王力講完,江青問林彪有什麽指示。


    林彪隻講了兩句話。


    第一句是:徐向前他不能代表解放軍。


    ——這是指在京西賓館的會議上,徐向前、葉劍英、聶榮臻、陳毅等同誌同“中央文革”抗爭時,徐向前元帥所說的“軍隊是無產階級專政的支柱,這樣把軍隊亂下去,還要不要支柱啦”等言論。


    第二句話是:陳伯達是一個書生。


    ——這是指1月初,在陶鑄等問題上,陳伯達“放炮”,受到毛澤東的批評。


    林彪確實就講了這兩句話。


    據當事人王力後來迴憶,匯報完後,江青讓葉群派車將他送迴,而江青留下來同林彪、葉群密談,其內容不得而知。


    譚震林無論如何也沒有料到,18日晚,事情會發生如此戲劇性地急劇變化。


    18日晚10時左右,周恩來、葉群(代表林彪)、康生、李富春、葉劍英、李先念、謝富治等人,都接到通知,到毛澤東的辦公室開會。——這既不是政治局會議,也不是後來的碰頭會,也不是政治局常委會。反正毛澤東就請了這些人。


    毛澤東在會上“震怒”。他語言尖刻,火藥味十足。他說:“中央文革小組執行十一中全會精神,錯誤是百分之一二三,百分之九十七是正確的。誰反對中央文革小組,我就堅決反對誰!要否定文化大革命,辦不到。”


    他指指正在記錄的葉群,說:“葉群同誌,你告訴林彪,他的地位也不穩定,有人要奪他的權,讓他做好準備。”


    毛澤東對老同誌們說:“大鬧懷仁堂,就是要搞資本主義複辟,讓劉、鄧上台。我同林彪同誌、葉群同誌南下,再上井岡山打遊擊。”


    毛澤東發起脾氣來,是相當厲害的,言辭也常常走極端。他說:“把陳伯達、江青槍斃!康生充軍!中央文革小組改組,陳毅當組長,譚震林當副組長,餘秋裏當組員。再不夠,把王明、張國燾請迴來。力量還不夠,請美國、蘇聯一塊來!”


    他指名道姓地批評譚震林、陳毅:“你陳毅要翻延安整風的案,全黨不答應!你譚震林也算老黨員,為什麽站在資產階級的立場上說話?”


    毛澤東最後提議,這件事政治局要開會討論,一次不行開兩次,一個月不行開兩個月,政治局解決不了,就請全體黨員來解決!


    毛澤東講完,退場。


    會議確定,由周恩來主持,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後叫政治生活批評會)批評譚震林、陳毅、徐向前。並確定由周恩來同陳毅談話,李先念、謝富治同譚震林談話,由葉劍英、李先念、謝富治同徐向前談話,傳達這次會議的精神。


    究竟是誰使毛澤東“震怒”的?他怎麽會發如此大的火?我們很難考察得十分準確。有人說是因為譚震林的信,毛澤東看到後很受刺激,所以才發了火。我們認為這個說法不夠確切。


    因為譚震林的信是17日送給林彪的。而林彪是在19日葉群從毛主席那裏開完會後才轉給主席的。


    林彪給主席的信,是由秘書起草,他親自簽名的,全文如下:


    主席:


    譚震林最近的思想,竟糊塗墮落到如此地步,完全出乎預料之外。現將他的來信送上,請閱。


    林彪19日


    這就是譚震林一直認為他是“老同誌”的林彪。在毛澤東發怒之後,他把這樣的信轉去,不正好是在火上澆油嗎!


    毛澤東收到這封信之後,隨即揮動粗鉛筆,寫了兩行字:


    已閱,恩來同誌閱,退林彪同誌。


    如果按照18日晚毛澤東發怒的態度,他必定會在這封信上作批示的。因為這封信上公然罵毛澤東的夫人江青“比武則天還兇”,並且聲明:“這個反,我造定了!”


    然而,毛澤東隻是“已閱”,就退迴去了!


    毛澤東的態度為什麽不斷變化?


    毛澤東真是個研究不透的人。


    曆史就是有許多不解之謎。


    據說,林彪看到毛澤東的批示後,大有點拍馬屁拍到馬蹄上的感覺,將此信揉成一團,扔進字紙簍中。是他身邊的工作人員事後揀起來存入檔案的——這個說法確實與否,我們無法找林彪核對,但我們看到這封信的原件,確實是被揉搓、被撕過的。


    至於毛澤東究竟為何“震怒“,有一種說法可供參考:


    《黨史文匯》月刊曾經發表過一篇《二月逆流史話》,其中講到2月17日,康生單獨會見毛澤東。他不僅敘述了開會的情況,而且是從曆史的高度、從理論的高度、從路線的高度把“懷仁堂會議”的內容加以篡改,以此激怒了毛澤東。


    這種說法不無道理。可惜的是我們沒有找到可靠的依據。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走進懷仁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董保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董保存並收藏走進懷仁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