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上出現了一個外國人的身影,毛澤東把他叫到了天安門的正中央,其用意使一向特別自負的美國人也沒能猜透。
毛澤東也不會想到,他最後一次上天安門,林彪竟然不辭而別,表現出了和他水火不相容的態度。
如果在中國評選知名度最高的“門”,天安門肯定當選。
這倒不是因為它金碧輝煌,在建築史上占有怎樣重要的位置,而是因為它早已成為共和國的象徵。你想嘛,國徽圖案上有它,電視新聞的第一組畫麵是它,人民幣上防止偽造的標誌也是它,就連咿呀學語的孩童唱的歌兒也離不開它,甚至打排球攔網成功了也被稱為“天安門城牆”……
在封建社會,這裏是皇帝行使至高無上的權力的地方。每當舉行重大慶典(如皇帝登基、冊立皇後等)時,就在天安門頒發詔書。宣讀完詔書,用一個木雕的金鳳托著從城樓上緩緩係下來,禮部的官員跪在樓下接詔。這就是所謂金鳳頒詔。皇帝利用城樓,顯示皇權。至於天安門前的廣場,也是禁地。百姓不要說從那裏走過,就是多停一會兒,也會以“私窺宮門”治罪……
一唱雄雞天下白。毛澤東登上天安門城樓後,標誌著天安門迴到了人民手中。自那以後,廣場幾經擴建,城樓更加莊嚴。每逢節日,黨和國家領導人登上天安門,舉行重大的國事活動。天安門城樓在人民心目中是崇高的,在崇敬之中,也覺得有幾分神秘縹緲,可望而不可及。直到1988年天安門對所有的人開放,老百姓才有機會登上它……
正因為如此,登上天安門也就成了一種符號,一種象徵。很多外國人來北京,都要到天安門看一看,好像這裏有多少中國人的秘密。
想來也是,建國以來,圍繞天安門發生了多少故事?有多少風雲人物來過這裏?收進這本書裏的文字,都與天安門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都與共和國的締造者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等有著各種各樣的關係。本書中涉及的世界風雲人物也都與之有著各種各樣的聯繫——史達林、胡誌明、蒙哥馬利、斯諾、斯特朗,以及赫魯雪夫、尼克森、基辛格等人,有的上過天安門,有的雖然沒有上過天安門,人們也會把他們與天安門聯繫起來。
筆者相信,這些文字,會使您更加了解天安門,也會更加熱愛天安門。
毛澤東第一次上天安門,心情無法不激動,他對著
麥克風說:把水銀燈打開,我要看看青年同誌們……
不知為什麽,人們總愛把天安門和毛澤東聯繫在一起,好像毛澤東就生活在天安門一樣。
其實,毛澤東一生上天安門的次數也是屈指可數的。有人作過比較確切的統計,他老人家總共上過45次天安門。——正常情況下,他每年上兩次,“五一”一次,“十一”一次。非常情況下,就很難說了,1966年,他老人家一年上了8次天安門——他要發動“文化大革命”,要接見“紅衛兵”小將……
毛澤東作為一代偉人已經作古,他留下了許多有意思的故事在人們中間流傳。同樣,他在天安門上也留下許多值得人們迴憶和思考的腳印。
一般的老百姓不可能想像,這天毛澤東是清晨才睡覺的。當成千上萬的人群湧上十裏長街的時候,毛澤東正在夢鄉。
這些日子,他實在是太忙了,也實在是太累了。
經過20多年的艱苦奮鬥,馬上要建立一個新的共和國,有多少工作要做,有多少事情要處理。他身為統帥,用日理萬機這個詞是絕對不過分的。
據當時的衛士迴憶,他是中午1點鍾才起床的。
從他當時的麵容看,他睡得不是特別好——他畢竟是要登天安門,他的心中不能沒有波瀾。
毛澤東有個習慣,起床以後的第一工作是瀏覽床頭的報紙。今天,衛士不得不打斷他的習慣,催他穿衣吃飯。
他穿上了特意為他縫製的“禮服”——這是一套黃色的美國將校呢製服,是特級技師為他精心製作的。
他先來到了中南海的勤政殿,在這裏主持召開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的第一次會議。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張瀾、李濟深、宋慶齡、高崗等領導人歡聚一堂,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2點50分,毛澤東和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來到了天安門城樓下,他們要在這裏排隊集合,登上天安門。毛澤東自然站在了最前麵,朱德、劉少奇等緊隨其後。
天安門的東西兩側有兩條馬道,是供人們上下天安門用的。毛澤東走上馬道的時候,的確有一種“馬道通天”的感覺,麵前是碧藍的天空,是一望無際的蒼穹,還有那麽一兩朵雲彩點綴。
第一次踏上天安門,心情不免有些緊張,因而,毛澤東的神情是嚴肅的。他走到天安門的正中央,立正站好,雙目炯炯地看著廣場上沸騰的人群。
這時候,林伯渠秘書長宣布大會開始。
毛澤東邁著穩健的步子,走到麥克風前,環視了一下人群,平緩了一下唿吸,用湖南官話向全中國全世界宣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這聲音成為一個曆史時期的開始,也成為一個時代的結束語。後來,人們說他在天安門上宣布的是:“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其實不是,他隻是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並沒有另外的話。
</br>
毛澤東也不會想到,他最後一次上天安門,林彪竟然不辭而別,表現出了和他水火不相容的態度。
如果在中國評選知名度最高的“門”,天安門肯定當選。
這倒不是因為它金碧輝煌,在建築史上占有怎樣重要的位置,而是因為它早已成為共和國的象徵。你想嘛,國徽圖案上有它,電視新聞的第一組畫麵是它,人民幣上防止偽造的標誌也是它,就連咿呀學語的孩童唱的歌兒也離不開它,甚至打排球攔網成功了也被稱為“天安門城牆”……
在封建社會,這裏是皇帝行使至高無上的權力的地方。每當舉行重大慶典(如皇帝登基、冊立皇後等)時,就在天安門頒發詔書。宣讀完詔書,用一個木雕的金鳳托著從城樓上緩緩係下來,禮部的官員跪在樓下接詔。這就是所謂金鳳頒詔。皇帝利用城樓,顯示皇權。至於天安門前的廣場,也是禁地。百姓不要說從那裏走過,就是多停一會兒,也會以“私窺宮門”治罪……
一唱雄雞天下白。毛澤東登上天安門城樓後,標誌著天安門迴到了人民手中。自那以後,廣場幾經擴建,城樓更加莊嚴。每逢節日,黨和國家領導人登上天安門,舉行重大的國事活動。天安門城樓在人民心目中是崇高的,在崇敬之中,也覺得有幾分神秘縹緲,可望而不可及。直到1988年天安門對所有的人開放,老百姓才有機會登上它……
正因為如此,登上天安門也就成了一種符號,一種象徵。很多外國人來北京,都要到天安門看一看,好像這裏有多少中國人的秘密。
想來也是,建國以來,圍繞天安門發生了多少故事?有多少風雲人物來過這裏?收進這本書裏的文字,都與天安門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都與共和國的締造者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等有著各種各樣的關係。本書中涉及的世界風雲人物也都與之有著各種各樣的聯繫——史達林、胡誌明、蒙哥馬利、斯諾、斯特朗,以及赫魯雪夫、尼克森、基辛格等人,有的上過天安門,有的雖然沒有上過天安門,人們也會把他們與天安門聯繫起來。
筆者相信,這些文字,會使您更加了解天安門,也會更加熱愛天安門。
毛澤東第一次上天安門,心情無法不激動,他對著
麥克風說:把水銀燈打開,我要看看青年同誌們……
不知為什麽,人們總愛把天安門和毛澤東聯繫在一起,好像毛澤東就生活在天安門一樣。
其實,毛澤東一生上天安門的次數也是屈指可數的。有人作過比較確切的統計,他老人家總共上過45次天安門。——正常情況下,他每年上兩次,“五一”一次,“十一”一次。非常情況下,就很難說了,1966年,他老人家一年上了8次天安門——他要發動“文化大革命”,要接見“紅衛兵”小將……
毛澤東作為一代偉人已經作古,他留下了許多有意思的故事在人們中間流傳。同樣,他在天安門上也留下許多值得人們迴憶和思考的腳印。
一般的老百姓不可能想像,這天毛澤東是清晨才睡覺的。當成千上萬的人群湧上十裏長街的時候,毛澤東正在夢鄉。
這些日子,他實在是太忙了,也實在是太累了。
經過20多年的艱苦奮鬥,馬上要建立一個新的共和國,有多少工作要做,有多少事情要處理。他身為統帥,用日理萬機這個詞是絕對不過分的。
據當時的衛士迴憶,他是中午1點鍾才起床的。
從他當時的麵容看,他睡得不是特別好——他畢竟是要登天安門,他的心中不能沒有波瀾。
毛澤東有個習慣,起床以後的第一工作是瀏覽床頭的報紙。今天,衛士不得不打斷他的習慣,催他穿衣吃飯。
他穿上了特意為他縫製的“禮服”——這是一套黃色的美國將校呢製服,是特級技師為他精心製作的。
他先來到了中南海的勤政殿,在這裏主持召開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的第一次會議。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張瀾、李濟深、宋慶齡、高崗等領導人歡聚一堂,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2點50分,毛澤東和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來到了天安門城樓下,他們要在這裏排隊集合,登上天安門。毛澤東自然站在了最前麵,朱德、劉少奇等緊隨其後。
天安門的東西兩側有兩條馬道,是供人們上下天安門用的。毛澤東走上馬道的時候,的確有一種“馬道通天”的感覺,麵前是碧藍的天空,是一望無際的蒼穹,還有那麽一兩朵雲彩點綴。
第一次踏上天安門,心情不免有些緊張,因而,毛澤東的神情是嚴肅的。他走到天安門的正中央,立正站好,雙目炯炯地看著廣場上沸騰的人群。
這時候,林伯渠秘書長宣布大會開始。
毛澤東邁著穩健的步子,走到麥克風前,環視了一下人群,平緩了一下唿吸,用湖南官話向全中國全世界宣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這聲音成為一個曆史時期的開始,也成為一個時代的結束語。後來,人們說他在天安門上宣布的是:“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其實不是,他隻是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並沒有另外的話。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