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擴大戰果,第二波的水平轟炸機隊共54架飛機也分為3個攻擊隊,繼續對希卡姆機場、福特島機場和卡內歐黑機場進行轟炸。這些水平轟炸機主要攜帶250公斤和60公斤炸彈。
為對付美軍伺機起飛的戰鬥機,製空戰鬥機隊也分為兩個波次。第一波製空戰鬥機隊由45架戰鬥機組成,第二波由36架戰鬥機組成。製空戰鬥機隊將首先殲滅起飛的敵機,確保製空權,然後對各機場進行掃射。
以上是參加這次空襲的總共360架飛機所分配的攻擊目標。為了保衛機動部隊本身,每艘航空母艦將留下三分之一的戰鬥機在艦隊上空巡邏,進行掩護。
第38節:偷襲珍珠港(38)
7.搜索和警戒
在作戰中先發現敵人,能取得主動權,獲取先機之利。在珍珠港作戰中,這一點顯得尤其重要。如果美國艦隊察覺日方意圖並前來堵擊,而日方搜索機先行發現敵人的話,就有可能在海上一舉殲滅美國艦隊。因此,在研究討論中特別強調了搜索和警戒。
「伊-19」號、「伊-21」號和「伊-23」號3艘潛艇,將在機動部隊航路前方大約200海裏的地方進行搜索和巡邏。另外,第3戰列艦戰隊(「比睿」號和「霧島」號)和第8巡洋艦戰隊(「利根」號和「築摩」號)搭載的共四架95式水上偵察機,將在機動部隊周圍大約160海裏範圍內,實施搜索和警戒。
作戰中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對珍珠港的預先偵察。襲擊珍珠港如果撲空,就將前功盡棄。平時,美國太平洋艦隊出入珍珠港頻繁,在港內停泊的情況是很少的。況且,日美間似乎已經劍拔弩張,美艦會出現什麽變化,極難預料。因此,至少應該在攻擊前一天對珍珠港實施偵察,以便掌握最近的情況。可是,即使是秘密偵察,隻要飛機一飛,肯定會被美國人發現,引起戒備。這樣就不能保證奇襲成功。因此,原則上不能用飛機進行事先偵察,而隻能使用潛艇進行偵察。但是,使用潛艇進行秘密偵察也很不容易。潛艇要想直接潛入珍珠港極其困難,主要是在港口外對珍珠港艦船出入情況進行監視。
會議最後決定,如果到奇襲的前兩天仍然搞不清楚珍珠港內的艦船情況,非進行事先偵察不可的話,第8巡洋艦戰隊(「利根」號和「築摩」號)將於x日前兩天深夜離開機動部隊,向珍珠港方向前進,由兩架零式水上偵察機進行秘密偵察。
另外,作戰計劃還規定,在攻擊隊飛抵珍珠港前45分鍾,也由第8巡洋艦戰隊派兩架水上偵察機,到珍珠港以南海麵實施偵察。但是,開會時有人提出,這樣做會使美國人過早察覺日方企圖,於是把45分鍾改為30分鍾,即偵察機於x日5時30分(東京時間1時)起飛,大體上可以比攻擊隊早30分鍾到達珍珠港上空,然後立即把偵察報告通報給攻擊部隊。
經過精心研究和策劃,日軍襲擊珍珠港的全部計劃,就這樣確定了。
以23日作戰聯席會議為契機,各艦分別向機動部隊的艦員傳達了空襲珍珠港的企圖。
雖然經過了幾個月的訓練,但對於大多數日本艦員來說,卻是首次知道自己的真正使命。奇襲珍珠港的消息使他們感到非常突然。一個時期來,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預感到開戰的日子為期不遠了。他們原來預料,可能要到南方打仗;一些人也議論過空襲新加坡等地。可是,幾乎沒有人想到要襲擊珍珠港。
作戰聯席會議的第二天,即24日,各飛行隊長在所在的航空母艦上,分別按攻擊計劃向飛行員交代了作戰任務。這天,各航空母艦參加襲擊珍珠港的全體飛行人員,以飛行隊為單位,輪流來到「赤城」號,參觀瓦胡島和珍珠港的沙盤模型。
總指揮官淵田海軍中校站在模型旁邊,講解著地形和攻擊要領。他用教鞭指點著對魚雷機隊的飛行員們說:
「魚雷機隊在這裏接到攻擊命令,就沖向山穀進入山坳,然後這樣迂迴過來,以50米高度通過工廠區的障礙物就到岸邊了。這同在鹿兒島灣時訓練的要領一樣。一飛到岸邊,立刻把高度降到20米,然後馬上投雷。
「這就是福特島,目標可能並排靠在那裏。要注意,這段距離隻有500米。這裏水深隻有12米。就在這裏實施我們苦練過的淺海魚雷攻擊。要特別留神,否則魚雷會紮入海底。
「從先頭中隊開始,依次從右向左攻擊。不要光挑好打的目標而過分集中在一個地方。一個中隊攻擊一艘軍艦。」
從早到晚,連續講解了20多次。從魚雷機隊、水平轟炸機隊、俯衝轟炸機隊到製空戰鬥機隊,都對照沙盤,具體明確了各自的任務。到晚上,淵田海軍中校講得嗓音都有些發啞了。
後來,當襲擊珍珠港返航後,有一位飛行員談到這次襲擊的感受時,說:「隊長,真神了,瓦胡島跟沙盤一模一樣!」
第39節:偷襲珍珠港(39)
11月25日,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海軍上將,從廣島灣的聯合艦隊旗艦「長門」號戰列艦上,向空襲珍珠港的機動部隊指揮官南雲忠一海軍中將發出絕密作戰命令:「機動部隊務必於11月26日自單冠灣出發,竭力保持行動隱蔽,12月3日傍晚進入待機海域並加油完畢。」
11月26日6時,密雲低垂,朔風怒吼,機動部隊的31艘軍艦開始起錨,由3艘潛艇在前引導,悄悄地消失在波濤洶湧的北太平洋上。
</br>
為對付美軍伺機起飛的戰鬥機,製空戰鬥機隊也分為兩個波次。第一波製空戰鬥機隊由45架戰鬥機組成,第二波由36架戰鬥機組成。製空戰鬥機隊將首先殲滅起飛的敵機,確保製空權,然後對各機場進行掃射。
以上是參加這次空襲的總共360架飛機所分配的攻擊目標。為了保衛機動部隊本身,每艘航空母艦將留下三分之一的戰鬥機在艦隊上空巡邏,進行掩護。
第38節:偷襲珍珠港(38)
7.搜索和警戒
在作戰中先發現敵人,能取得主動權,獲取先機之利。在珍珠港作戰中,這一點顯得尤其重要。如果美國艦隊察覺日方意圖並前來堵擊,而日方搜索機先行發現敵人的話,就有可能在海上一舉殲滅美國艦隊。因此,在研究討論中特別強調了搜索和警戒。
「伊-19」號、「伊-21」號和「伊-23」號3艘潛艇,將在機動部隊航路前方大約200海裏的地方進行搜索和巡邏。另外,第3戰列艦戰隊(「比睿」號和「霧島」號)和第8巡洋艦戰隊(「利根」號和「築摩」號)搭載的共四架95式水上偵察機,將在機動部隊周圍大約160海裏範圍內,實施搜索和警戒。
作戰中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對珍珠港的預先偵察。襲擊珍珠港如果撲空,就將前功盡棄。平時,美國太平洋艦隊出入珍珠港頻繁,在港內停泊的情況是很少的。況且,日美間似乎已經劍拔弩張,美艦會出現什麽變化,極難預料。因此,至少應該在攻擊前一天對珍珠港實施偵察,以便掌握最近的情況。可是,即使是秘密偵察,隻要飛機一飛,肯定會被美國人發現,引起戒備。這樣就不能保證奇襲成功。因此,原則上不能用飛機進行事先偵察,而隻能使用潛艇進行偵察。但是,使用潛艇進行秘密偵察也很不容易。潛艇要想直接潛入珍珠港極其困難,主要是在港口外對珍珠港艦船出入情況進行監視。
會議最後決定,如果到奇襲的前兩天仍然搞不清楚珍珠港內的艦船情況,非進行事先偵察不可的話,第8巡洋艦戰隊(「利根」號和「築摩」號)將於x日前兩天深夜離開機動部隊,向珍珠港方向前進,由兩架零式水上偵察機進行秘密偵察。
另外,作戰計劃還規定,在攻擊隊飛抵珍珠港前45分鍾,也由第8巡洋艦戰隊派兩架水上偵察機,到珍珠港以南海麵實施偵察。但是,開會時有人提出,這樣做會使美國人過早察覺日方企圖,於是把45分鍾改為30分鍾,即偵察機於x日5時30分(東京時間1時)起飛,大體上可以比攻擊隊早30分鍾到達珍珠港上空,然後立即把偵察報告通報給攻擊部隊。
經過精心研究和策劃,日軍襲擊珍珠港的全部計劃,就這樣確定了。
以23日作戰聯席會議為契機,各艦分別向機動部隊的艦員傳達了空襲珍珠港的企圖。
雖然經過了幾個月的訓練,但對於大多數日本艦員來說,卻是首次知道自己的真正使命。奇襲珍珠港的消息使他們感到非常突然。一個時期來,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預感到開戰的日子為期不遠了。他們原來預料,可能要到南方打仗;一些人也議論過空襲新加坡等地。可是,幾乎沒有人想到要襲擊珍珠港。
作戰聯席會議的第二天,即24日,各飛行隊長在所在的航空母艦上,分別按攻擊計劃向飛行員交代了作戰任務。這天,各航空母艦參加襲擊珍珠港的全體飛行人員,以飛行隊為單位,輪流來到「赤城」號,參觀瓦胡島和珍珠港的沙盤模型。
總指揮官淵田海軍中校站在模型旁邊,講解著地形和攻擊要領。他用教鞭指點著對魚雷機隊的飛行員們說:
「魚雷機隊在這裏接到攻擊命令,就沖向山穀進入山坳,然後這樣迂迴過來,以50米高度通過工廠區的障礙物就到岸邊了。這同在鹿兒島灣時訓練的要領一樣。一飛到岸邊,立刻把高度降到20米,然後馬上投雷。
「這就是福特島,目標可能並排靠在那裏。要注意,這段距離隻有500米。這裏水深隻有12米。就在這裏實施我們苦練過的淺海魚雷攻擊。要特別留神,否則魚雷會紮入海底。
「從先頭中隊開始,依次從右向左攻擊。不要光挑好打的目標而過分集中在一個地方。一個中隊攻擊一艘軍艦。」
從早到晚,連續講解了20多次。從魚雷機隊、水平轟炸機隊、俯衝轟炸機隊到製空戰鬥機隊,都對照沙盤,具體明確了各自的任務。到晚上,淵田海軍中校講得嗓音都有些發啞了。
後來,當襲擊珍珠港返航後,有一位飛行員談到這次襲擊的感受時,說:「隊長,真神了,瓦胡島跟沙盤一模一樣!」
第39節:偷襲珍珠港(39)
11月25日,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海軍上將,從廣島灣的聯合艦隊旗艦「長門」號戰列艦上,向空襲珍珠港的機動部隊指揮官南雲忠一海軍中將發出絕密作戰命令:「機動部隊務必於11月26日自單冠灣出發,竭力保持行動隱蔽,12月3日傍晚進入待機海域並加油完畢。」
11月26日6時,密雲低垂,朔風怒吼,機動部隊的31艘軍艦開始起錨,由3艘潛艇在前引導,悄悄地消失在波濤洶湧的北太平洋上。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