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在就任更高的職位後,都會發生一些變化。人們在金梅爾身上也看到了一些變化。他過去就是一位刻苦工作的人,而現在幾乎對獻身於工作著了迷,如果不能說超越,也可說至少是達到了獻身與狂熱之間的境界。隻是,他在細節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也過分地注重事物的外表。


    金梅爾來夏威夷時,把妻子留在了本土。當史密斯問他「為什麽沒把她帶來」時,金梅爾說:「喔,說實話,史密斯,我覺得當家庭在身邊時不能幹好工作。」他的迴答讓史密斯感到不好理解,因為史密斯知道,金梅爾太太的一生都是在海軍中度過的,完全能夠正確對待她丈夫的職務帶來的各種問題。


    金梅爾對自己的部下要求很嚴,對自己更嚴。他期望他的人個個高效率,而從不承認隻是想幹好的良好願望。一位美國人評價:「在穿海軍藍的人中,大概再也找不出比金梅爾更有覺悟、更努力工作、更愛國和更真誠的人來了,他是很值得他的軍官們對他表示忠誠的。這種忠誠是一貫的,在他生前和死後一直存在。」


    金梅爾的辦公室設在艦隊總部大樓的二樓上。辦公室設置體現了金梅爾的個性。足有300平方英尺大的房間中,令人不可思議地整潔與空蕩,擺設和家具極少,一點也不裝模作樣,在距房間西北角不遠處,有一張普通的辦公桌。太平洋艦隊中流傳著這樣的說法:你可以在漆黑之中倒退著走進金梅爾的房間,並且能夠在精確指定的地方找到任何一本書、一張椅子或是一支鉛筆。這充分反映了金梅爾辦事情井井有條、嚴格精細。


    擔任太平洋艦隊司令幾個月來,最使金梅爾焦慮的問題是,他缺少實力來完成期待他完成的艱巨任務。5月26日,他發給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斯塔克一份長達11頁充滿了攻擊意見的備忘錄。


    他的第一個攻擊矛頭,刺向「穩定人員」這個巨大的難題。美國航行局前不久規定,要從各艦隊抽調經過訓練的人員到新建造的軍艦上去服役,並且提出72%的人員來自太平洋艦隊,28%的人員來自大西洋艦隊。換句話說,華盛頓把太平洋艦隊當作了有經驗的人員的礦泉。金梅爾強烈抗議道


    :「除非按照最近調整過的各艦隊的相對力量重新調整這些數字,否則太平洋艦隊將被嚴重地奪去有經驗的人員……」


    金梅爾的第二個攻擊矛頭,刺向「航空力量薄弱」。幾乎夏威夷航空的所有方麵,都不能使金梅爾滿意。無論是有經驗的飛行員,還是分配到的飛機的數量與質量,它們的武器係統和配件,都不讓金梅爾感到高興。


    第三個攻擊矛頭,刺向「物資供應不足」。他說:「轉變物資嚴重不足的狀況,受到兩個因素的限製,一是對大不列顛的援助,二是陸軍迅速地擴大……從目前形勢的種種跡象看,海軍也許會與良好裝備的敵對力量作戰,但卻得不到像英國和陸軍所需要的那樣多的生命攸關的必需品……」


    第四個攻擊矛頭,刺向「太平洋艦隊海上兵力不足」。他指出:「隨著近來派出許多最現代化和最有效力的分遣艦隊,留下來完成可能會被分配的任務的艦隊,是否足夠與適合,就值得懷疑了。在太平洋,我們潛在的敵人離我們很遠,很難夠著……並且還有一個防禦係統……這是一種最難克服的對立物……它要求我們具有輕型艦隻和航空母艦的優勢,而這些我們在太平洋又是令人遺憾的不足。我們目前的優勢隻是在戰列艦方麵,但隻有在我們克服了上述不足之後,這種優勢才能真正起作用。」金梅爾清楚地知道海軍航空兵的價值,他從不把戰列艦作為最終的武器加以依賴。他在備忘錄中指出:按目前的作戰計劃,太平洋艦隊已被無可非議地「在輕型艦隻和航空母艦方麵如此地削弱,以至於使它用於決定性進攻作戰的能力,嚴重地殘缺了……」


    第26節:偷襲珍珠港(26)


    接著,金梅爾直接轟炸了「國家政策」。這位艦隊司令官在備忘錄中寫道:「……我們的國家政策和為貫徹它們的外交以及軍事行動,不是充分協調的。今天,任何政策都不會比用來支持它的武力更好。雖然這一點在原則上被承認了,但在實踐上卻明顯地被忽略。我們去年夏天,把艦隊留在夏威夷作為一種外交姿態,但幾乎同時又派出多艘重巡洋艦去大西洋……」


    隨後,金梅爾提出一個解決辦法:「政府的外交部門應該告訴軍事部門希望產生什麽樣的效果,軍事部門對可用的手段以及完成目的方式的判斷,應有決定性的分量。」


    最後,金梅爾又把火力瞄準「情報問題」。他說:「司令官……按規定不被告知政策……這已反映在目前事態和海軍調動中,結果就不能估計對他的艦隊可能會產生的影響。他甚至不能確切地知道他自己可用什麽樣的兵力,並且對嚴重影響他執行分配到的任務的能力的事情,沒有發言權……大家都認識到,有時無論是外交的還是軍事的國際事務的迅速演變,也許甚至連軍事權威本身對這些事務都缺乏了解,這就會妨礙提供及時的情報。目前局勢,確實是對顯著的事態發展相當敏感的……」


    海軍作戰部長斯塔克接到金梅爾的備忘錄後,認為金梅爾對全局缺乏應有的理解,他感到應當把太平洋艦隊司令召到華盛頓來,當麵談一談。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偷襲珍珠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侯魯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侯魯梁並收藏偷襲珍珠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