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飯了,爸媽把親手烹製的飯菜一樣樣端上來,清蒸雞,燉牛肉,還有那弄了一屋子煙的紅燒魚。望著滿桌美味佳肴,油煙子的事早忘到腦後,石姍早餓壞了,頭一個夾塊牛肉放進嘴裏,可沒嚼幾口就把筷子放在桌上。
「太鹹了。」石姍皺起了眉頭。
「雞怎麽沒剝皮?」我沒加思索,順口又加了一句。
老倆口忙乎了一個下午,正伸長了脖子等我們的評語,誰知孫女一言,兒子一語,把一下午的功勞、苦勞、疲勞來了個徹底否定。
自從我19歲當兵離開家,就再沒跟爸媽一起生活過,這次同吃一鍋飯,還真有不少地方彼此不適應。我一廂情願地要他們改變生活習慣,實行低糖、低鹽、低脂肪,還有冷飲料。可他們喝慣了熱麵湯的肚子,哪受得了冰水、冷飲、涼牛奶。美國這麽先進,竟然沒有暖水瓶!得用微波爐把水熱開了再喝。對我倡導的所謂清淡食品,他們更是食之無味,雖然不得不按我們的口味做,可每次吃飯都少不了一小碟四川榨菜。
第8章 越洋探親記大天津中餐館:他鄉遇故知
轉眼五年過去了,如今自己夢已成真,女兒也上了名牌大學,父母卻已到了風燭殘年。今年春節,說什麽也得迴去看看老人了,那怕我隻能自己迴去。都四十多歲的人了,還得讓父母為自己的婚姻操心,真是不孝啊。到時候,我肯定沒有勇氣跟他們提起安娜,他們能接納一個洋媳婦嗎?
星期天,東華提議,今天不做飯了,出去下館子。
「咱們去哪一家?」我徵求爸爸媽媽的意見。
「有天津風味的嗎?」老媽試探著問,吃了一個禮拜清淡食品,肚子都吃素了。
「多了沒有,隻此一家,大——天——津。」我故意把大天津三個字說得天津味十足。
天津人故土難離,不比南方人四海為家,美國華人中天津人寥寥無幾,偌大一個華盛頓,中餐館比比皆是,可天津館卻隻此一家。
「您了幾位?」大天津的服務員說得一口濃厚的天津話。老媽這迴可遇到了知音,忙問:「您了也是天津人?」
「好麽,您了,咱大天津一色兒的天津人,到這來的主顧兒大多數也是咱天津的,您到這算是到家啦。」老倆口聽罷樂的合不上口,這真是他鄉遇故知啊。
「您幾位請坐,想喝點嘛?我姓贓(張),都管我叫小贓(張),我們家就住河東唐口兒,您了這是打哪來?」一般中餐館的服務員都不大愛和客人閑聊,可這個小張還真熱情。
「我們住和平小白樓兒。」老媽也自報山門。
「您那可是好地街兒,小白樓兒,聽著就親,我這眼淚都快要掉下來了。」小張一邊上茶,一邊跟我們聊天。
「你來美國幾年了?」我也對這位健談的老鄉產生了興趣,他看上去三十出頭,中等個,長得蠻結實的。
「一年多了,我來時老婆還挺著個大肚子,現在兒子都快一歲了,我按月給她們娘倆兒寄錢,等攢夠了錢,我就告老還鄉啦。」小張邊說邊把碗筷擺好。
「剛來一年就開這麽大的館子?」老爸也加入了老鄉論壇。
「哪兒啊,您別拿我糟改了,老媽子看孩子,人家的,我這不是給人家打工嘛。咳,光聽我窮白話,快點菜吧。」小張遞上菜單。
「有鍋巴菜嗎?」老媽一句話逗的連臨桌吃飯的人都大笑起來。
小張笑道:「我說奶奶,您這不是要短兒嘛,除了鍋巴菜,咱這要嘛有嘛,爆三樣兒,紅燒獅子頭,狗不理包子,連豆腐腦兒都有。您這一提鍋巴菜,把我饞蟲都給勾出來啦。」大家又是一陣大笑。
飯菜對口,加上跟小張聊的十分投緣,這頓家鄉菜吃的大夥興猶未盡,十分開心,從此我們就成了大天津的常客。
小張在美國一呆就是八年,省吃儉用存下的血汗錢如數寄迴了天津,但他再也沒看到海河,沒看到等他等得望眼欲穿的老婆和從未見過麵的兒子。
我們帶二老遊遍了美國的名勝古蹟,還到拉斯維加斯賭城一顯身手。但我看得出,他們總有一種籠中鳥之感,語言不通,又不會開車,處處離不開我們當拐棍。本想讓他們在美國吃好、玩好,實際上爸媽根本無意美國的花花世界,他們最喜歡晚飯後一家人圍在電視機前,石姍總愛把腳放在奶奶溫暖的胖肚子上,祖孫倆依偎在一起。老爸每天堅持看「新聞聯播」,實際上是美國cbs晚間新聞,石姍當翻譯。偶爾趕上有關中國的報導,老倆口更是豎起耳朵聽。雖然一生奉獻,到頭來還是無產階級,可他們對那塊用血汗澆灌一生的黃土地永遠有不解的深情。
看罷新聞,一家人便海闊天空,聊我們來美國後的所見所聞,聊國內這幾年發生的變化,他們最津津樂道的便是我小時候的事,我怎麽跟小朋友搶玩具,還把人家腦袋敲起一個大疙瘩,爸媽都記憶如新,可我覺得那都是遙遠的過去了。
剛進農曆臘月,爸媽已經歸心似箭,別人打破腦袋往美國鑽,住了幾個月,也沒覺得有什麽好。嚐遍各國美味,最饞的還是家鄉的豆腐腦兒,鍋巴菜。遊遍華盛頓名勝,最激動人心的一刻,是在甘迺迪藝術中心的萬國旗中,看到自己的五星紅旗。雖經再三挽留,爸媽執意要趕迴國內過春節,說那才過得有「年味兒」。
</br>
「太鹹了。」石姍皺起了眉頭。
「雞怎麽沒剝皮?」我沒加思索,順口又加了一句。
老倆口忙乎了一個下午,正伸長了脖子等我們的評語,誰知孫女一言,兒子一語,把一下午的功勞、苦勞、疲勞來了個徹底否定。
自從我19歲當兵離開家,就再沒跟爸媽一起生活過,這次同吃一鍋飯,還真有不少地方彼此不適應。我一廂情願地要他們改變生活習慣,實行低糖、低鹽、低脂肪,還有冷飲料。可他們喝慣了熱麵湯的肚子,哪受得了冰水、冷飲、涼牛奶。美國這麽先進,竟然沒有暖水瓶!得用微波爐把水熱開了再喝。對我倡導的所謂清淡食品,他們更是食之無味,雖然不得不按我們的口味做,可每次吃飯都少不了一小碟四川榨菜。
第8章 越洋探親記大天津中餐館:他鄉遇故知
轉眼五年過去了,如今自己夢已成真,女兒也上了名牌大學,父母卻已到了風燭殘年。今年春節,說什麽也得迴去看看老人了,那怕我隻能自己迴去。都四十多歲的人了,還得讓父母為自己的婚姻操心,真是不孝啊。到時候,我肯定沒有勇氣跟他們提起安娜,他們能接納一個洋媳婦嗎?
星期天,東華提議,今天不做飯了,出去下館子。
「咱們去哪一家?」我徵求爸爸媽媽的意見。
「有天津風味的嗎?」老媽試探著問,吃了一個禮拜清淡食品,肚子都吃素了。
「多了沒有,隻此一家,大——天——津。」我故意把大天津三個字說得天津味十足。
天津人故土難離,不比南方人四海為家,美國華人中天津人寥寥無幾,偌大一個華盛頓,中餐館比比皆是,可天津館卻隻此一家。
「您了幾位?」大天津的服務員說得一口濃厚的天津話。老媽這迴可遇到了知音,忙問:「您了也是天津人?」
「好麽,您了,咱大天津一色兒的天津人,到這來的主顧兒大多數也是咱天津的,您到這算是到家啦。」老倆口聽罷樂的合不上口,這真是他鄉遇故知啊。
「您幾位請坐,想喝點嘛?我姓贓(張),都管我叫小贓(張),我們家就住河東唐口兒,您了這是打哪來?」一般中餐館的服務員都不大愛和客人閑聊,可這個小張還真熱情。
「我們住和平小白樓兒。」老媽也自報山門。
「您那可是好地街兒,小白樓兒,聽著就親,我這眼淚都快要掉下來了。」小張一邊上茶,一邊跟我們聊天。
「你來美國幾年了?」我也對這位健談的老鄉產生了興趣,他看上去三十出頭,中等個,長得蠻結實的。
「一年多了,我來時老婆還挺著個大肚子,現在兒子都快一歲了,我按月給她們娘倆兒寄錢,等攢夠了錢,我就告老還鄉啦。」小張邊說邊把碗筷擺好。
「剛來一年就開這麽大的館子?」老爸也加入了老鄉論壇。
「哪兒啊,您別拿我糟改了,老媽子看孩子,人家的,我這不是給人家打工嘛。咳,光聽我窮白話,快點菜吧。」小張遞上菜單。
「有鍋巴菜嗎?」老媽一句話逗的連臨桌吃飯的人都大笑起來。
小張笑道:「我說奶奶,您這不是要短兒嘛,除了鍋巴菜,咱這要嘛有嘛,爆三樣兒,紅燒獅子頭,狗不理包子,連豆腐腦兒都有。您這一提鍋巴菜,把我饞蟲都給勾出來啦。」大家又是一陣大笑。
飯菜對口,加上跟小張聊的十分投緣,這頓家鄉菜吃的大夥興猶未盡,十分開心,從此我們就成了大天津的常客。
小張在美國一呆就是八年,省吃儉用存下的血汗錢如數寄迴了天津,但他再也沒看到海河,沒看到等他等得望眼欲穿的老婆和從未見過麵的兒子。
我們帶二老遊遍了美國的名勝古蹟,還到拉斯維加斯賭城一顯身手。但我看得出,他們總有一種籠中鳥之感,語言不通,又不會開車,處處離不開我們當拐棍。本想讓他們在美國吃好、玩好,實際上爸媽根本無意美國的花花世界,他們最喜歡晚飯後一家人圍在電視機前,石姍總愛把腳放在奶奶溫暖的胖肚子上,祖孫倆依偎在一起。老爸每天堅持看「新聞聯播」,實際上是美國cbs晚間新聞,石姍當翻譯。偶爾趕上有關中國的報導,老倆口更是豎起耳朵聽。雖然一生奉獻,到頭來還是無產階級,可他們對那塊用血汗澆灌一生的黃土地永遠有不解的深情。
看罷新聞,一家人便海闊天空,聊我們來美國後的所見所聞,聊國內這幾年發生的變化,他們最津津樂道的便是我小時候的事,我怎麽跟小朋友搶玩具,還把人家腦袋敲起一個大疙瘩,爸媽都記憶如新,可我覺得那都是遙遠的過去了。
剛進農曆臘月,爸媽已經歸心似箭,別人打破腦袋往美國鑽,住了幾個月,也沒覺得有什麽好。嚐遍各國美味,最饞的還是家鄉的豆腐腦兒,鍋巴菜。遊遍華盛頓名勝,最激動人心的一刻,是在甘迺迪藝術中心的萬國旗中,看到自己的五星紅旗。雖經再三挽留,爸媽執意要趕迴國內過春節,說那才過得有「年味兒」。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