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二人同時考入東北師大中文係。濃鬱的文學氛圍,名師的指教,豐厚的圖書資料,為他們的文學起步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激發了他們的創作熱情。稚嫩但卻充滿激情的詩歌,在文學之路上留下兩個熱血青年赤誠跋涉的足跡。


    大學畢業以後,二人同時分配到遼南美麗的海濱之城——大連市,在化學工業公司業大執教。遼闊的大海,沸騰的大工業生產,滋潤培育了文學之樹,二人在詩歌、散文、小說等文學領域中涉筆,常有作品見諸報端。


    正當「三十而立」風華正茂,一場難以預料的浩劫從天而降,學校解散,教師下放車間倒班,進而下放農村走「五七道路」。閉塞的、點煤油燈度夜的山溝溝,繁重落後的耕種方式,最底層最貧困然而最古樸的山村生活,成為他們創作中最難得、最寶貴的財富和動力,為他們後來的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八十年代,隨著中國大地春天的到來,李慶皋調入遼師大中文係,從事古典文學教學工作,集多年心得,撰成專著《東坡詞新論與選擇》。王桂芝調入《海燕》文學月刊社,任小說編輯。夫婦二人對流逝的時光深感惋惜,緊緊把握「現在」,工作之餘,辛勤筆耕,近年以「煥喆」為筆名發表中、短篇小說、散文、報告文學百餘萬字,另有《風流皇帝》、《風流皇妃》、《殘酷的夏夜》等五部長篇小說相繼問世。其中《殘酷的夏夜》獲大連市文學創作優秀作品獎。《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遼寧作家小傳》、《大連作家小傳》收入了他們的辭條和小傳。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商隱全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慶皋/王桂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慶皋/王桂芝並收藏李商隱全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