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仲郢肅然而生敬意,身處腐糜環境,妓女、歌妓隨處皆有,他卻一塵不染,實為難得,剛要稱讚幾句,隻見李商隱吟道:
一帶不結心,兩股方安髻。
慚愧白茅人,月沒教星替。
吟罷,李商隱見眾人不解其意,忙注釋道:
「詩的題目為《李夫人》。李夫人是漢武帝劉徹的侍姬,『妙麗善舞』,少而早卒。武帝憐憫她,畫她的像懸掛在甘泉宮。這首詩,是借古喻今,表麵詠史,實際上是表達商隱的心跡。首二句,是說武帝和李夫人雙方有情有意,才結合成至死不忘的一對情侶,而自己與張懿仙姑娘彼此毫無情愫可言。所以下麵兩句,用『白茅人』喻府主,『月』喻亡妻王氏,『星』喻張姑娘。就是說,自己對府主的好意,沒能接受很慚愧,因為嬌妻雖歿,其他人是代替不了的。」
「商隱賢侄,休要過意不去,此事是勉強不得的。」
李商隱在東川被思鄉和悼亡所籠罩,心情抑鬱,常常臥病。
為了排遣愁鬱哀傷,他開始篤信佛家禪理,跟僧人交往甚密。在整理編輯自己文集《樊南乙集》後,寫了一篇序,雲:
三年已來,喪失家道,平居忽忽不樂,始尅意事佛,方願打鍾掃地,為清涼山行者。
他還捐資修建佛寺,自願整理佛經。
李商隱早年「學仙玉陽東」,晚年崇佛。他把道佛融而為一,兼收並蓄,希望自己沉浸虛無,遁入釋道,擺脫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上的苦悶、身體上的病魔糾纏,把悼亡、思鄉和慨嘆憤激寫進許多詩中。
大中九年(公元855年)歲末,柳仲郢鎮東川五年後,被朝廷內調為吏部侍郎,梓州幕府行將解散。幕僚們不僅留戀府主的寬容大度,而且還戀戀當地樂籍中的歌妓,分別之際,別有一番滋味。
李商隱心中隻有亡妻和寄養在京的兒女們,想到迴京與兒女親人團聚,一陣喜悅,一陣激動,因而張口吟詠《梓州罷吟寄同舍》七律一言,詩雲:
不揀花朝與雪朝,五年從事霍嫖姚。
君緣接坐交珠履,我為分行近翠翹。
楚雨含情皆有托,漳濱多病竟無聊。
長吟遠下燕台去,惟有衣香染未銷。
詩的前四句,是寫梓州幕府罷後,同僚眷戀官妓情形,商隱以此為戲。後四句,是詩人自抒情懷。「楚雨含情皆有托,漳濱多病竟無聊」,可以說,是商隱五年東川幕府生活的概括。
在東川,他確實寫了不少「楚雨含情」的艷情詩。李商隱深怕別人誤會自己也與那些幕僚們一樣,迷戀歌妓和官妓,於是鄭重聲明,「皆有托」!即假艷寓慨,借芳草美人以曲傳身世之感和懷才不遇之慨。
當然,詩人並不知道這一「聲明」,導致後人對自己的所有艷情詩與《無題》詩的理解,更加複雜化,聚訟紛紜,莫衷一是。
四
李商隱隨同柳仲郢離開梓州,走陸路,經興元西南的金牛驛,直入京都長安。這時已是大中十年春天了。
柳仲郢在赴京途中,因未及時上書謝恩,朝命改任兵部侍郎。
李商隱到了京都,便迫不及待地趕到連襟兼同年韓畏之家,和兒女們幸福地團聚。
韓畏之在朝已出任虞部郎中。李商隱看到同年溫暖安定,融融歡樂的家庭,又勾起對亡妻的懷念。
溫庭筠不知從何處得知李商隱已迴到長安,住在韓家,匆匆闖了進來。
這位溫鍾馗,亦然未改舊習,穿著隨便,不拘小節,進屋抱拳施禮,抓住李商隱的手,哽咽道:
「義山啊!你去東川,一走就是五年,為什麽不給她寫一封信?讓她望眼欲穿,含恨而去呀!」
李商隱大吃了一驚,問道:「你這是說誰含恨而死?」
溫庭筠不語,大聲痛哭著,像個孩子。
難道是女道姑宋華陽?這多年,已經沒有往來,她怎麽會盼望自己的信呢?難道是柳枝姑娘?也不可能,她流落關東多年,也沒有音訊往來,不可能等自己的信。
那麽,此人是誰呢?
溫庭筠哭一陣,漸漸平靜,氣哼哼地對李商隱道:
「是誰?真的不記得了?」
李商隱愈加迷惑驚詫。
「是錦瑟姑娘!」
「啊!她……」
「你夫人王氏病逝,她原想跟你一起赴蜀,可是見你對亡妻感情如此深重,她不敢插在生者與死者之間,隻好把這份感情藏在心中。她盼望你有朝一日會想起她,會派人來接她!她——這個傻女人!太天真幼稚……好可憐的女人啊!臨去的那天,她握住我的手,問我……」
溫庭筠又泣不成聲。
李商隱想起錦瑟姑娘不幸的一生,又聯想起自己坎坷的命運,不自禁也哭泣起來,痛恨自己竟然害死兩個好女人:一個是愛妻王氏,一個是可愛的多才多藝的錦瑟姑娘!突然,他覺得眼前一片漆黑,什麽也看不見了。他伸開五指,在眼前晃動,嚷道:
「眼睛!我的眼睛!什麽也看不見……」
大家都害怕起來,連忙勸說。過了一陣,李商隱漸漸平靜,不再流淚。可是眼睛還是什麽也看不見,他喃喃地自責道:
「是報應!是佛法中的輪迴報應!你們不要為我著急上火,這是萬劫中的一劫。」
第二天,溫庭筠找來一個江湖郎中,為李商隱醫治眼疾。
</br>
一帶不結心,兩股方安髻。
慚愧白茅人,月沒教星替。
吟罷,李商隱見眾人不解其意,忙注釋道:
「詩的題目為《李夫人》。李夫人是漢武帝劉徹的侍姬,『妙麗善舞』,少而早卒。武帝憐憫她,畫她的像懸掛在甘泉宮。這首詩,是借古喻今,表麵詠史,實際上是表達商隱的心跡。首二句,是說武帝和李夫人雙方有情有意,才結合成至死不忘的一對情侶,而自己與張懿仙姑娘彼此毫無情愫可言。所以下麵兩句,用『白茅人』喻府主,『月』喻亡妻王氏,『星』喻張姑娘。就是說,自己對府主的好意,沒能接受很慚愧,因為嬌妻雖歿,其他人是代替不了的。」
「商隱賢侄,休要過意不去,此事是勉強不得的。」
李商隱在東川被思鄉和悼亡所籠罩,心情抑鬱,常常臥病。
為了排遣愁鬱哀傷,他開始篤信佛家禪理,跟僧人交往甚密。在整理編輯自己文集《樊南乙集》後,寫了一篇序,雲:
三年已來,喪失家道,平居忽忽不樂,始尅意事佛,方願打鍾掃地,為清涼山行者。
他還捐資修建佛寺,自願整理佛經。
李商隱早年「學仙玉陽東」,晚年崇佛。他把道佛融而為一,兼收並蓄,希望自己沉浸虛無,遁入釋道,擺脫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上的苦悶、身體上的病魔糾纏,把悼亡、思鄉和慨嘆憤激寫進許多詩中。
大中九年(公元855年)歲末,柳仲郢鎮東川五年後,被朝廷內調為吏部侍郎,梓州幕府行將解散。幕僚們不僅留戀府主的寬容大度,而且還戀戀當地樂籍中的歌妓,分別之際,別有一番滋味。
李商隱心中隻有亡妻和寄養在京的兒女們,想到迴京與兒女親人團聚,一陣喜悅,一陣激動,因而張口吟詠《梓州罷吟寄同舍》七律一言,詩雲:
不揀花朝與雪朝,五年從事霍嫖姚。
君緣接坐交珠履,我為分行近翠翹。
楚雨含情皆有托,漳濱多病竟無聊。
長吟遠下燕台去,惟有衣香染未銷。
詩的前四句,是寫梓州幕府罷後,同僚眷戀官妓情形,商隱以此為戲。後四句,是詩人自抒情懷。「楚雨含情皆有托,漳濱多病竟無聊」,可以說,是商隱五年東川幕府生活的概括。
在東川,他確實寫了不少「楚雨含情」的艷情詩。李商隱深怕別人誤會自己也與那些幕僚們一樣,迷戀歌妓和官妓,於是鄭重聲明,「皆有托」!即假艷寓慨,借芳草美人以曲傳身世之感和懷才不遇之慨。
當然,詩人並不知道這一「聲明」,導致後人對自己的所有艷情詩與《無題》詩的理解,更加複雜化,聚訟紛紜,莫衷一是。
四
李商隱隨同柳仲郢離開梓州,走陸路,經興元西南的金牛驛,直入京都長安。這時已是大中十年春天了。
柳仲郢在赴京途中,因未及時上書謝恩,朝命改任兵部侍郎。
李商隱到了京都,便迫不及待地趕到連襟兼同年韓畏之家,和兒女們幸福地團聚。
韓畏之在朝已出任虞部郎中。李商隱看到同年溫暖安定,融融歡樂的家庭,又勾起對亡妻的懷念。
溫庭筠不知從何處得知李商隱已迴到長安,住在韓家,匆匆闖了進來。
這位溫鍾馗,亦然未改舊習,穿著隨便,不拘小節,進屋抱拳施禮,抓住李商隱的手,哽咽道:
「義山啊!你去東川,一走就是五年,為什麽不給她寫一封信?讓她望眼欲穿,含恨而去呀!」
李商隱大吃了一驚,問道:「你這是說誰含恨而死?」
溫庭筠不語,大聲痛哭著,像個孩子。
難道是女道姑宋華陽?這多年,已經沒有往來,她怎麽會盼望自己的信呢?難道是柳枝姑娘?也不可能,她流落關東多年,也沒有音訊往來,不可能等自己的信。
那麽,此人是誰呢?
溫庭筠哭一陣,漸漸平靜,氣哼哼地對李商隱道:
「是誰?真的不記得了?」
李商隱愈加迷惑驚詫。
「是錦瑟姑娘!」
「啊!她……」
「你夫人王氏病逝,她原想跟你一起赴蜀,可是見你對亡妻感情如此深重,她不敢插在生者與死者之間,隻好把這份感情藏在心中。她盼望你有朝一日會想起她,會派人來接她!她——這個傻女人!太天真幼稚……好可憐的女人啊!臨去的那天,她握住我的手,問我……」
溫庭筠又泣不成聲。
李商隱想起錦瑟姑娘不幸的一生,又聯想起自己坎坷的命運,不自禁也哭泣起來,痛恨自己竟然害死兩個好女人:一個是愛妻王氏,一個是可愛的多才多藝的錦瑟姑娘!突然,他覺得眼前一片漆黑,什麽也看不見了。他伸開五指,在眼前晃動,嚷道:
「眼睛!我的眼睛!什麽也看不見……」
大家都害怕起來,連忙勸說。過了一陣,李商隱漸漸平靜,不再流淚。可是眼睛還是什麽也看不見,他喃喃地自責道:
「是報應!是佛法中的輪迴報應!你們不要為我著急上火,這是萬劫中的一劫。」
第二天,溫庭筠找來一個江湖郎中,為李商隱醫治眼疾。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