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所言,權作詩題吧!」


    杜悰神采飛揚地拍掌道:「賢弟,詩寫得真好!對我杜門的稱揚,寫得極妙極妙。我杜氏一門個個文才武略,為李唐江山社稷做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巨大貢獻,理當得到皇上的聖寵!賢弟在詩中多寫一些,讓讀你詩的人,都知道我杜門的功績。」


    李商隱聽他這麽一說,把自己原來的思路頓時打亂,心中不太情願,但是,表兄當眾這麽一講,自己不這樣做,不多稱揚他杜門文才武略,豈不捲了他的麵子?李商隱嘆了口氣,沉思片刻,重新調整思路,無可奈何地按照前首詩的路子,又吟詠一首。


    這兩首四十韻五言詩的思路結構基本相同。用了大量篇幅,大量筆墨歌頌杜氏,讚揚禿角犀,幾近阿諛奉承,低三下四。目的很明確,就是希望表兄引薦,「感激淮山館,優遊碣石宮。待公三入相,不祚始無窮。」


    杜悰完全明白表弟謙卑懇求的目的,但他是個不願意幫助別人之人,尤其對這樣才華橫溢的表弟,是萬萬不可薦引的。假如引薦他入朝做了宰相,那麽自己怎麽辦?還能「三入相」嗎?他皺起眉頭,轉而言他,不再理睬這個傻乎乎的表弟了。


    三


    李商隱很快把阿安和姚熊毆鬥案處理妥當,兩個仇人高高興興地都出了大牢,都很感激東川節度判官的明察。


    公事辦完,他遊覽憑弔了武侯廟,作了一首五言排律《武侯廟古柏》,表達了對諸葛武侯的崇敬。他還去了浣花溪,瞻仰了大詩人杜甫故居,寫了一首題為《杜工部蜀中離席》七律,對杜甫落魄潦倒生涯,寄寓了無盡感慨。


    大中六年(公元852年)春,李商隱由成都迴到梓州。四月,杜悰遷淮南節度使,白敏中離開朝廷,出任西川節度使。


    當杜悰離蜀路過東川時,柳仲郢又派李商隱前往送行。


    杜悰離開成都,由水路沿沱江而下長江。李商隱由梓州沿涪江而下長江。兩個人在巴縣界首地方相遇,李商隱代表柳仲郢節度使為杜悰餞行。


    巴縣因巴江而得名。巴江曲折迂迴如「巴」字,故名巴江。江岸綠柳垂江,一片滴翠。江風徐徐,清舒宜人。


    杜悰對表弟的請託薦引,不置可否,不冷不熱,不鹹不淡,使李商隱再度萌生懇求之意。宴飲中,又作一首題為《巴江柳》即景抒情五言絕句,詩雲:


    巴江可惜柳,柳色綠侵江。


    好向金鸞殿,移陰入綺窗。


    杜悰以為表弟又要讚頌杜門祖德和誇獎自己政績,心裏非常自得,側耳傾聽著。去年表弟的兩首四十韻五言長詩,杜悰悄悄派人送到京師,在京城廣泛散播,希望傳到宮中,希望聖上能夠禦覽,則第三次赴京入相就大大有希望。


    但是,這四句詩,前兩句是寫景,後兩句卻要把柳蔭移入金鸞殿上,異想天開!杜悰頗為不悅,道:


    「表弟,就這麽四句呀?寫得太少啦!沒意思。比去年的四十韻五言詩,差遠啦!柳蔭還能隨便移動嗎?不合情理,錯啦,錯啦!」


    「表兄,這兩句,小弟是用了典故。」


    「還有典故?真看不出來。」


    李商隱苦笑了,解釋道:「小弟是用南朝張緒的故實。他曾把巴江柳帶迴江南栽種,後來劉悛也從蜀中帶迴數株垂柳,獻給齊武帝蕭賾,栽植在太昌靈和殿前。武帝看著柳枝甚長,狀如絲縷,賞玩忘返,贊道,『這楊柳風流可愛,像張緒當年栽植的巴江柳。』」


    「喲!看看你也不嫌麻煩,這麽兩句詩,用什麽典故呀!


    繞來繞去,不就是這麽棵破柳樹嗎?真沒意思。」


    李商隱見表兄依然沒有明白其中的含義,嘆了口氣,欲說猶罷,最後還是忍不住,解釋道:


    「實話對表兄明白地說吧,小弟就是想請表兄……」


    「嗨!不要解釋了。你們這些人吶,唉!書讀多了,越發糊塗。以後你要少讀書,多向表兄我學著點。你看我吧,從來不讀書,小時候讀的那點書,早忘光了,可是官運亨通,財源滾滾而來。你能做得到嗎?連一首小詩,你都沒寫明白,還能做官嗎?好啦,你別講了。我也不願意聽!」


    李商隱憋了一肚子氣。他看不懂詩,就指責別人沒寫明白。他不讀書,愚蠢至極,還有臉指責讀書人越讀越糊塗,真是顛倒黑白。


    表兄不願意聽解釋,表弟也不願意再解釋什麽了。李商隱徹底失望,掃興而歸。迴到梓州,雖然經常參加府主和幕僚們的遊山玩水,飲酒賦詩,吟花賞月,但是思念亡妻和兒女之愁苦,又油然而生,常常被病魔糾纏著,不得寧靜。


    柳仲郢是位善解人意的人,對他的這種悲慘遭遇,亡妻之痛,深表同情。在一次宴遊,他突然指著一位歌妓,笑道:


    「義山賢侄,她叫張懿仙,色藝雙絕,是個好姑娘,讓她來侍候你好啦。」


    李商隱仔細端量那姑娘,果然美艷鮮麗,渾身充滿青春朝氣,極富性感。可是想到亡妻那倩秀身影,不由得把目光移開。


    「義山賢侄,你這樣痛苦,這樣折磨自己,怎麽成呢?當初催你來東川梓州,就是想讓你換個環境,使你心情漸漸平靜下來。如果身邊有個姑娘,你是否……」


    「不。府主大人,請您原諒商隱。商隱實難接受大人的盛情美意。商隱雖然寫了不少濃情艷意詩,那不過是『為芳草以怨王孫,借美人以喻君子』而已,卻很少涉足風流韻事。尤其與王氏婚後,商隱絕對沒有染指過其他任何女子,今後也不可能有任何女子走進商隱的生活。」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商隱全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慶皋/王桂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慶皋/王桂芝並收藏李商隱全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