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和貝多芬被後人稱為世界樂壇上兩顆最燦爛的金星。這兩位大師都處於當時封建王朝的黑暗統治時期,他們一生都用音樂藝術來反抗這種統治。他們盡管交往不多,但卻是相知很深的朋友。在貝多芬生命的最後一段日子裏,他經常談起舒伯特,說他對舒伯特相知恨晚,並預言他的音樂將震驚世界。在舒伯特生命的最後時刻,經常提到他所鍾愛的貝多芬,說自己願意和貝多芬在一起。在他死後,他的哥哥花完了自己所有的積蓄滿足了弟弟的這一要求。
舒伯特的一生是短暫的,貧困潦倒的,可是他以驚人的毅力創作了抒情歌曲600多首,被譽為“歌曲大王”,是世界上歌曲創作最多的偉大作曲家,也是18、19世紀以來第一個以優秀的歌曲創作聞名於世的音樂家。當他寫出那首動人心弦的歌曲《紡車旁的馬格麗塔》時,才隻有17歲;而《魔王》、《野玫瑰》等至今仍在世界上廣為流傳的優秀歌曲,是他18歲那年寫成的。據說,貝多芬臨死前在病床上讀了幾首舒伯特的歌曲後,曾驚嘆地說道;“真的,在這個舒伯特身上閃耀著神奇的火花!”此外,舒伯特還創作有歌劇14部,清歌劇6部,交響曲13部,序曲6首,弦樂四重奏15首等大量作品。由於舒伯特在世時的地位所致,這些作品大部分都是在後來被人們挖掘整理出來的。
小品大家舒曼
奧地利作曲家羅柏特·舒曼1810年6月生於茨維考一個出版商家庭。在中學時代,舒曼熱衷於文學,曾獨自翻譯了不少古典名著,並且對歌德和席勒的作品有過深入的研究。他對音樂的興趣幾乎與文學同時產生,6歲開始接觸音樂,7歲就有幾首鋼琴作品問世。1828年中學畢業後,在母親的堅決要求下學習了兩年法律,但這時音樂仍是他興趣的中心。當他通過曲折的鬥爭而能夠專攻音樂時,為了急於成為優秀的鋼琴家,藉機械裝置鍛鍊鋼琴指法,使手指受了傷,失去了成為鋼琴演奏家的可能。他於是開始致力於音樂創作和音樂評論。
1830年起,舒曼開始完全投入音樂創作,而30年代是他鋼琴創作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他還創辦了《新音樂報》,積極從事音樂評論活動。40年代,他不斷擴大了音樂創作的範圍,寫出不少聲樂曲、交響曲、室內樂、清唱劇和歌劇等。1849年起,舒曼的健康逐漸惡化,多年的生活鬥爭和煩惱使他經常為一種痛苦的幻覺所折磨,終於患上嚴重的精神病,這種病一直折磨他直到死去。
舒曼與蕭邦同樣以撰寫鋼琴曲起家,他最先寫成的23首作品即是完全供鋼琴獨奏之用。這一係列作品包括了三首奏鳴曲,以及一首三樂章的c大調幻想曲,後者勉強也可以算是奏鳴曲,其餘大部分則是小品之作。我們在舒曼的鋼琴曲裏全然不見誇示於人的樂句段落,也不見流行於當世俗麗的八度音階和完美的指法展示,因為他對為賣弄而賣弄的伎倆嗤之以鼻。舒曼的鋼琴曲時而酣暢婉轉,時而詩意盎然,時而高貴雍容,時而親切可喜。舒曼獨具的音樂魅力實難以筆墨形容,盡管其中不乏古怪的安排,諸如切分音、擅改的七度和弦、稠密的結構,卻都無傷於全局。
作為一個歌曲作家,舒曼的地位僅次於舒伯特。舒曼從鋼琴曲轉攻歌曲,並於1840年寫成了一連串成功的聯篇歌曲集,以及幾首單獨的歌曲。《海涅詩歌曲集》、《艾辛道夫詩歌曲集》、《天人花歌曲集》、《女人的愛情與生命》、《詩人之戀》,人們把《詩人之戀》的16首歌曲與舒伯特《冬之旅》提升到組曲的最高地位。他的歌曲構思精緻,富於詩意。他所喜愛的主題是愛情。他所喜愛的詩人是海涅。他被海涅吸引就像舒伯特被歌德吸引一樣。舒曼正巧補舒伯特之不足。他擴充了藝術歌曲的概念,把鋼琴提升為更能體貼入微的音樂夥伴,在樂曲前後增添鋼琴序曲與終曲。
作為一個鋼琴作曲家,舒曼是19世紀最有獨創性的人物之一。在舒曼的鋼琴小品中,洋溢著奇異和熾熱的表情,它們充滿了激情的旋律、新穎的和聲和有力的節奏。這些曲集的標題也帶有浪漫主義的特徵,如《幻想曲集》、《蝴蝶》、《狂歡節》、《交響練習曲》、《浪漫曲集》和《童年情景》。這些作品也被後人公認是舒曼的代表作。
1833年冬,舒曼和幾個誌同道合的朋友常在晚上到萊比錫小屠夫街三號咖啡樹酒館去聚會,籌劃出版《新音樂報》的事。舒曼對當時藝術上矯揉造作、墨守成規、粗製濫造的作風十分痛恨,心裏有許多話要說,但他喜歡採用的表達方式是動筆,而不是動嘴。1834年4月,《新音樂報》問世。它對改變當時陳腐的音樂空氣,促進浪漫藝術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舒曼有一段艱辛但甜蜜的愛情。年少時的舒曼作為學生住宿在他的老師老威克家裏,他和威克的女兒——小克拉拉·威克成了最親密的朋友。隨著克拉拉長成少女,舒曼與克拉拉很自然地從朋友轉為戀人。但是老威克不希望女兒嫁給一個音樂家,而在當時,沒有父親的同意,女兒是不能結婚的。但是假如父親拒絕同意,那青年可以到法庭上訴。假若法庭覺得他的性情很好,也能養活妻子,就會允許結婚。最後,當發現沒法改變老人的心時,舒曼上訴法庭並且贏得了克拉拉。1840年,這對曆經坎坷的有情人終成眷屬。在萊比錫結婚後的頭幾年,是舒曼一生中最繁忙、最快樂的時候,強烈的創作欲使舒曼留下了眾多的藝術精品。僅1840年一年,他就寫了138首歌曲,被稱為“歌曲文萃”,還寫了4部交響曲,及《a小調鋼琴協奏曲》、《曼弗雷德序曲》。後來舒曼發瘋和早死,克拉拉為舒曼守節40年,獨力撫養7個小孩,還有一個奇怪的布拉姆斯終生“戀慕”她。這一切都是音樂史上自古至今未見的美談。
鋼琴詩人蕭邦
“脫帽吧,先生們!這裏是一位天才!”這是1831年12月,舒曼發表在《大眾音樂報》第49期的一篇評論蕭邦作品的文章裏推崇蕭邦的話。這篇文章是舒曼的第一篇音樂評論文章。德國人對蕭邦的了解,是從舒曼的這篇文章開始的。
蕭邦是世界著名的波蘭作曲家和鋼琴家,1810年2月生於華沙近郊的熱裏亞左瓦沃裏亞。他的父親尼古拉·蕭邦原是法國人,後遷居波蘭,曾參加過1794年波蘭民族英雄柯斯秋什科領導的反抗侵略者的起義,起義失敗後流落華沙,靠教學度日。後來,他又在家中開設了一所寄宿學校。從此,他就不再參與政事,隻求平安地生活下去。但是,他和華沙的文化界人士保持著密切的來往,這對小蕭邦的思想成長是有影響的。
蕭邦從很小的時候就顯露出了音樂天賦,有別於其他神童音樂家的是,少年蕭邦並不喜歡鋼琴。蕭邦的第一位鋼琴教師是個奇怪的人物,他總是穿著淡黃色的大衣和褲子、漆皮長靴以及顏色華麗但很俗氣的背心,據他說這是在一個拍賣行買的波蘭最後一個國王的衣物。他總是帶著一支長鉛筆,常用來敲那些遲鈍和不守規矩的學生的腦袋和手指。他使蕭邦喜歡上了鋼琴,而且彈得非常美妙。7歲時蕭邦就發表了第一首作品g小調波蘭舞曲。8歲時舉行了第一次公開的演奏。從此蕭邦以鋼琴演奏“神童”的身份經常應邀去為貴族演奏。在10歲時,他被帶去在一個大歌唱家麵前彈奏,歌唱家聽後非常高興,送給他一塊手錶。不久以後,俄國沙皇聽見他演奏,當即以一個鑽石戒指作為贈品。當時的歐洲報紙上有這樣一句話:“上帝把莫紮特賜給了奧地利,卻把蕭邦賜給了波蘭。”於是少年蕭邦逐漸以“第二個莫紮特”而聞名西歐。當蕭邦還很小,不會記譜時,他就能編出一些小品來,讓老師為他寫在稿紙上。後來蕭邦在華沙音樂學院裏學習了作曲和其他課程,在此期間他逐漸成為波蘭公認的鋼琴演奏家和作曲家。當他十七歲時,終於離開學校獻身於音樂。
</br>
舒伯特的一生是短暫的,貧困潦倒的,可是他以驚人的毅力創作了抒情歌曲600多首,被譽為“歌曲大王”,是世界上歌曲創作最多的偉大作曲家,也是18、19世紀以來第一個以優秀的歌曲創作聞名於世的音樂家。當他寫出那首動人心弦的歌曲《紡車旁的馬格麗塔》時,才隻有17歲;而《魔王》、《野玫瑰》等至今仍在世界上廣為流傳的優秀歌曲,是他18歲那年寫成的。據說,貝多芬臨死前在病床上讀了幾首舒伯特的歌曲後,曾驚嘆地說道;“真的,在這個舒伯特身上閃耀著神奇的火花!”此外,舒伯特還創作有歌劇14部,清歌劇6部,交響曲13部,序曲6首,弦樂四重奏15首等大量作品。由於舒伯特在世時的地位所致,這些作品大部分都是在後來被人們挖掘整理出來的。
小品大家舒曼
奧地利作曲家羅柏特·舒曼1810年6月生於茨維考一個出版商家庭。在中學時代,舒曼熱衷於文學,曾獨自翻譯了不少古典名著,並且對歌德和席勒的作品有過深入的研究。他對音樂的興趣幾乎與文學同時產生,6歲開始接觸音樂,7歲就有幾首鋼琴作品問世。1828年中學畢業後,在母親的堅決要求下學習了兩年法律,但這時音樂仍是他興趣的中心。當他通過曲折的鬥爭而能夠專攻音樂時,為了急於成為優秀的鋼琴家,藉機械裝置鍛鍊鋼琴指法,使手指受了傷,失去了成為鋼琴演奏家的可能。他於是開始致力於音樂創作和音樂評論。
1830年起,舒曼開始完全投入音樂創作,而30年代是他鋼琴創作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他還創辦了《新音樂報》,積極從事音樂評論活動。40年代,他不斷擴大了音樂創作的範圍,寫出不少聲樂曲、交響曲、室內樂、清唱劇和歌劇等。1849年起,舒曼的健康逐漸惡化,多年的生活鬥爭和煩惱使他經常為一種痛苦的幻覺所折磨,終於患上嚴重的精神病,這種病一直折磨他直到死去。
舒曼與蕭邦同樣以撰寫鋼琴曲起家,他最先寫成的23首作品即是完全供鋼琴獨奏之用。這一係列作品包括了三首奏鳴曲,以及一首三樂章的c大調幻想曲,後者勉強也可以算是奏鳴曲,其餘大部分則是小品之作。我們在舒曼的鋼琴曲裏全然不見誇示於人的樂句段落,也不見流行於當世俗麗的八度音階和完美的指法展示,因為他對為賣弄而賣弄的伎倆嗤之以鼻。舒曼的鋼琴曲時而酣暢婉轉,時而詩意盎然,時而高貴雍容,時而親切可喜。舒曼獨具的音樂魅力實難以筆墨形容,盡管其中不乏古怪的安排,諸如切分音、擅改的七度和弦、稠密的結構,卻都無傷於全局。
作為一個歌曲作家,舒曼的地位僅次於舒伯特。舒曼從鋼琴曲轉攻歌曲,並於1840年寫成了一連串成功的聯篇歌曲集,以及幾首單獨的歌曲。《海涅詩歌曲集》、《艾辛道夫詩歌曲集》、《天人花歌曲集》、《女人的愛情與生命》、《詩人之戀》,人們把《詩人之戀》的16首歌曲與舒伯特《冬之旅》提升到組曲的最高地位。他的歌曲構思精緻,富於詩意。他所喜愛的主題是愛情。他所喜愛的詩人是海涅。他被海涅吸引就像舒伯特被歌德吸引一樣。舒曼正巧補舒伯特之不足。他擴充了藝術歌曲的概念,把鋼琴提升為更能體貼入微的音樂夥伴,在樂曲前後增添鋼琴序曲與終曲。
作為一個鋼琴作曲家,舒曼是19世紀最有獨創性的人物之一。在舒曼的鋼琴小品中,洋溢著奇異和熾熱的表情,它們充滿了激情的旋律、新穎的和聲和有力的節奏。這些曲集的標題也帶有浪漫主義的特徵,如《幻想曲集》、《蝴蝶》、《狂歡節》、《交響練習曲》、《浪漫曲集》和《童年情景》。這些作品也被後人公認是舒曼的代表作。
1833年冬,舒曼和幾個誌同道合的朋友常在晚上到萊比錫小屠夫街三號咖啡樹酒館去聚會,籌劃出版《新音樂報》的事。舒曼對當時藝術上矯揉造作、墨守成規、粗製濫造的作風十分痛恨,心裏有許多話要說,但他喜歡採用的表達方式是動筆,而不是動嘴。1834年4月,《新音樂報》問世。它對改變當時陳腐的音樂空氣,促進浪漫藝術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舒曼有一段艱辛但甜蜜的愛情。年少時的舒曼作為學生住宿在他的老師老威克家裏,他和威克的女兒——小克拉拉·威克成了最親密的朋友。隨著克拉拉長成少女,舒曼與克拉拉很自然地從朋友轉為戀人。但是老威克不希望女兒嫁給一個音樂家,而在當時,沒有父親的同意,女兒是不能結婚的。但是假如父親拒絕同意,那青年可以到法庭上訴。假若法庭覺得他的性情很好,也能養活妻子,就會允許結婚。最後,當發現沒法改變老人的心時,舒曼上訴法庭並且贏得了克拉拉。1840年,這對曆經坎坷的有情人終成眷屬。在萊比錫結婚後的頭幾年,是舒曼一生中最繁忙、最快樂的時候,強烈的創作欲使舒曼留下了眾多的藝術精品。僅1840年一年,他就寫了138首歌曲,被稱為“歌曲文萃”,還寫了4部交響曲,及《a小調鋼琴協奏曲》、《曼弗雷德序曲》。後來舒曼發瘋和早死,克拉拉為舒曼守節40年,獨力撫養7個小孩,還有一個奇怪的布拉姆斯終生“戀慕”她。這一切都是音樂史上自古至今未見的美談。
鋼琴詩人蕭邦
“脫帽吧,先生們!這裏是一位天才!”這是1831年12月,舒曼發表在《大眾音樂報》第49期的一篇評論蕭邦作品的文章裏推崇蕭邦的話。這篇文章是舒曼的第一篇音樂評論文章。德國人對蕭邦的了解,是從舒曼的這篇文章開始的。
蕭邦是世界著名的波蘭作曲家和鋼琴家,1810年2月生於華沙近郊的熱裏亞左瓦沃裏亞。他的父親尼古拉·蕭邦原是法國人,後遷居波蘭,曾參加過1794年波蘭民族英雄柯斯秋什科領導的反抗侵略者的起義,起義失敗後流落華沙,靠教學度日。後來,他又在家中開設了一所寄宿學校。從此,他就不再參與政事,隻求平安地生活下去。但是,他和華沙的文化界人士保持著密切的來往,這對小蕭邦的思想成長是有影響的。
蕭邦從很小的時候就顯露出了音樂天賦,有別於其他神童音樂家的是,少年蕭邦並不喜歡鋼琴。蕭邦的第一位鋼琴教師是個奇怪的人物,他總是穿著淡黃色的大衣和褲子、漆皮長靴以及顏色華麗但很俗氣的背心,據他說這是在一個拍賣行買的波蘭最後一個國王的衣物。他總是帶著一支長鉛筆,常用來敲那些遲鈍和不守規矩的學生的腦袋和手指。他使蕭邦喜歡上了鋼琴,而且彈得非常美妙。7歲時蕭邦就發表了第一首作品g小調波蘭舞曲。8歲時舉行了第一次公開的演奏。從此蕭邦以鋼琴演奏“神童”的身份經常應邀去為貴族演奏。在10歲時,他被帶去在一個大歌唱家麵前彈奏,歌唱家聽後非常高興,送給他一塊手錶。不久以後,俄國沙皇聽見他演奏,當即以一個鑽石戒指作為贈品。當時的歐洲報紙上有這樣一句話:“上帝把莫紮特賜給了奧地利,卻把蕭邦賜給了波蘭。”於是少年蕭邦逐漸以“第二個莫紮特”而聞名西歐。當蕭邦還很小,不會記譜時,他就能編出一些小品來,讓老師為他寫在稿紙上。後來蕭邦在華沙音樂學院裏學習了作曲和其他課程,在此期間他逐漸成為波蘭公認的鋼琴演奏家和作曲家。當他十七歲時,終於離開學校獻身於音樂。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