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甘地就四出闡釋非暴力主義思想。他告誡南非的印人,要清除使印度教徒與迴教徒分裂的古老仇恨。他向愚昧無知的人群諄諄教誨兩條誡命:一是要清潔,二是做人要絕對誠實。同時,甘地開始譴責南非政府的種種歧視法規,如限製印度人旅行、禁止罷工、隻承認基督教式的婚姻為合法等等。直到5萬印度人參加這個真理力量運動後,南非政府終於頒布了一項曆史性的革新法案。1915年,甘地迴到了印度。


    當時的印度,不是一個國家,而是由無數的公侯王國及土邦組成。五花八門的宗教與迷信,龐雜的教派、儀式與種性等級製度,他們周期性的盲信狂熱發作時,就互相屠戮。最為驚人的是那些稱為“不可觸摸”的賤民,為數約5000萬,社會視之如麻瘋病人。他們不得居住在村中,或從公用井中取水,也不得進特權階級的廟宇,他們走近時必須大喊“不潔!不潔!”叫人避開。


    甘地創辦了一個靜修院,鎮靜地宣布:歡迎賤民!他稱他們為“神的子女”。


    他這樣蔑視禁忌,連他最忠誠的信徒也嚇壞了,他柔順的妻子在驚駭之餘警告他說,這樣“玷汙”靜修院一定不會成功。此後多年,甘地都受到正統的印度教徒的攻擊,成群的少年臥地攔阻他乘的車輛。他的車子被擲石襲擊時,他會下車直走入暴怒的人群中,有時太憤懣了,就大聲喊道:“殺了我吧!怎麽不敢殺我?”


    追隨他的人尊稱他為“甘地師”。他發起運動,叫印度人抵製英國貨。後來,抵製行為挑起的激情高漲到不可收拾,一群憤慨的示威者在查裏·查拉村與警察衝突,砍殺了22名警察。主張非暴力的甘地驚得目瞪口呆,遂下令撤銷運動。


    甘地的名聲傳遍世界。理想主義者與改宗皈依的人成群而至,尊他為神的化身。


    真納是印度迴教同盟領袖,長久以來一直要求分割印度,使迴教徒有一個分立的祖國,即巴基斯坦。甘地激烈反對分治,斷言會流血。真納於1946年8月15日在孟加拉宣布“直接行動日”,結果加爾各答爆發了空前的暴動,該城的印度教和迴教徒發了狂,互相襲擊、強姦、砍頭。兩個月後,77歲的老人甘地動身到另一個血染的城市努卡裏去,那裏的迴教徒騷鬧如狂。他帶著一名秘書和譯員,赤著腳宣講愛的福音,想要平息恐怖騷動。他這樣走了4個月,暴亂仍像野火一般蔓延到了別的省份。


    1947年8月15日,印度獨立了。印度教徒與錫克教徒從新建立的巴基斯坦國撤出東行時,與從東旁遮普西行的巴基斯坦迴教徒衝突,在大屠殺事件中,死人實以百萬計。甘地大受打擊,宣布若不停止浴血攻擊,他便絕食到底。印度教、錫克教與迴教領袖都來到聖雄床邊,誓言停止屠殺。可是在9月間,德裏城又起了暴力衝突,甘地於是再絕食。


    正統印度教聽到聖雄號召他們去愛那些“可憎惡”的迴教徒,大為憤慨。不久,在甘地主持的黃昏祈禱會中,就有顆炸彈爆炸了。1948年,甘地在赴一個祈禱大會途中喪生,刺客不是迴教徒,卻是一個狂熱的印度教徒。他痛恨甘地親近迴教,並且有基督教作風,同時責怪他導致印度分裂。甘地在近距離被射中胸部與腹部,死前大喊道:“啊,真神!”


    甘地深受群眾尊敬,理想也崇高,但卻不是聖人。他脾氣急躁,難與人相處,又不肯與許多目標相同的人合作,常常獨斷專行。甘地對待家人的態度亦不親切。他的道德標準太高,令4個兒子都疏遠了他。他37歲時就立誓不近女色,並命令兩個大兒子也照辦。長子哈利萊想成親時,甘地不贊成。後來哈利萊改宗迴教,並開始縱酒,最後患結核病而死。甘地沒有讓兒子受高深教育,也不讓妻子受初等教育。甘地立了不近女色的誓言後,妻子不得已過了42年的寂寞日子。甘地說:“她之所以痛苦,是因為她自私。”


    革命導師列寧


    “卡夫丁峽穀”是荷馬史詩《伊裏亞特》中的一個典故。相傳在那裏曾發生過一場大戰,希臘幾十萬大軍就此覆滅。後來馬克思、恩格斯就把“卡夫丁峽穀”比喻為不發達國家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巨大障礙。20世紀初,列寧卻率領著落後的俄國,第一個勇敢地跨越了“卡夫丁峽穀”,架起了一座連接馬克思主義和東方的橋樑。列寧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締造者,他原名弗拉基米爾·伊裏奇·烏裏揚諾夫,列寧是他的化名。


    列寧於1870年4月22日出生在俄國伏爾加河畔的辛比爾斯克,父親是一位具有民主主義思想的教育活動家,哥哥亞曆山大因參加謀刺沙皇而被處死。在家庭的影響下,1887年秋列寧進入喀山大學法律係學習,然而不久,他就因為參加學生運動而被學校開除,遭到逮捕和流放。第二年,迴到喀山後,他開始研究馬克思的《資本論》和普列漢諾夫的著作。1891年,21歲的列寧以校外生的資格通過了波得堡大學的畢業考試,並被授予優等生畢業文憑。在薩馬拉城,列寧組織了當地第一個馬克思主義小組,並將《共產黨宣言》譯成了俄文,還寫下了第一本著作《農民生活中新的經濟變動》。1893年8月,列寧移居彼得堡。從此,揭開他革命生涯中新的篇章。


    列寧是新型無產階級政黨的締造者。世界曆史進入帝國主義時代的俄國是各種矛盾的集合點,要推翻沙皇專製製度,徹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並進而實現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任務,就必須有馬克思主義武裝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的領導。列寧很早就說過:“給我們一個革命家的組織,我們就能把俄國翻轉過來!”1898年3月初,當列寧還在流放地時,俄國的一批社會主義者就召開了第一次黨的代表大會,宣告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建立。以列寧為首的流放者集會宣布加入社會民主工黨。當社會民主工黨後來分裂成兩派時,列寧成為了其中較大的派別——布爾什維克的領袖。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列寧提供了偉大的轉機。戰爭對俄國來說在軍事上和政治上都是一場大災難,使人們對整個沙皇製度極為不滿。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推翻,俄國一時好像可以實行一種民主政體。列寧得悉沙皇垮台後,立即返迴了俄國。歸國後,他敏銳地察覺到民主黨雖然已經建立了一個臨時政府,但並非大權在握;共產黨雖然數目不多,但此時卻是奪取政權的良機。因此他號召布爾什維克立即組織推翻臨時政府,用一個共產主義政府來取而代之。在7月舉行了一次起義,但未成功,列寧被迫轉入地下。1917年11月又舉行了第二次起義,獲得成功,列寧成為國家的新首腦。在列寧的領導下,蘇維埃俄國又打敗了外國武裝力量對俄國革命的幹涉,從而鞏固了革命的成果。


    十月革命勝利後,俄國進入了新的曆史時期,社會主義的理論第一次在一個農業占優勢的落後國家裏變為現實。在這樣的國度裏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是一個新課題。在列寧的主持下,蘇維埃政權製定了適合俄國國情和符合經濟規律的新經濟政策。列寧堅信俄國有一切必要的和足夠的條件建成社會主義社會。在他的領導下,擬定了綱領性的俄羅斯電氣化計劃,提出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任務,以奠定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擬定了通過農業合作社和農業機械化以改造分散的小生產者,並吸引他們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計劃。列寧高度重視文化教育工作,他把發展文化教育,進行文化建設視為劃時代的主要任務。他強調說:“在一個文盲的國家內是不能建成共產主義社會的。”在經濟文化建設中,列寧經常提醒黨的組織和幹部要充分發揮教師和專家的作用,檢查在使用和團結專家方麵存在的問題。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知道點世界名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明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明軒並收藏知道點世界名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