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素蓉看了便笑道:“既這樣,嫣兒就留下陪你外祖母說話,橫豎東西有丫鬟們安置,且本來也沒有多少的。嫂嫂收拾的屋子,哪裏還有不妥的地方呢,用不著她去瞧。”
孟老夫人巴不得,忙道:“那就把嫣姐兒留下,你去瞧瞧,若有不好的,隻管跟你嫂嫂說。”
林氏笑著跟孟素蓉等人去了,孟老太爺便與孟節和顧運則幾人去了前頭說話。孟老夫人見人走了,才拉了顧嫣然笑道:“長得真像你娘。”一語未了,眼圈已然紅了,“長這麽大,我還沒見過呢。”方才女兒的婆婆也在,不好情緒太過外露,免得招了顧老太太的忌,這會兒人都走了,也就不忍了。
“祖母——”一旁的孟瑾見孟老夫人要落淚,忙上來替她捶肩,含笑道:“姑母迴來是要長住的,您怎麽倒傷心起來了。”
顧嫣然略略怔了一下。這次入京是顧運則想要再謀個缺,孟瑾卻說要長住,豈不是說外祖父已經替父親謀劃好了,要在京中做事?
“說的是呢,可是我老背晦了。”孟老夫人連忙擦一下眼睛,拉了顧嫣然的手道,“你們在外頭都見過了吧,這個是你瑾表姐,該是比你大三歲的,這個是玫兒,今年才九歲。”
剛才二門上鬧哄哄的,顧嫣然也沒及細看,這會兒才正經見個禮:“瑾表姐好,玫表妹好。”
孟瑾穿一身湖藍色襦裙,繫著一根銀絲飄帶,十五歲的少女,身形如柳條一般,相貌像了林氏八分,清秀可人,未語先含笑,讓人看著就心生親近。孟玫卻是圓潤的小個兒,一張小圓臉,不像孟節夫婦,也不知隨了誰的長相,穿著玫紅的小襖裙,一對雙丫髻上紮著鵝黃的絲帶,一笑兩個酒渦兒,甜甜地叫:“表姐。”
顧嫣然忙答應一聲,拿出個荷包給她:“我針線平平,倒是裏頭的香珠子是夏日裏驅蚊的,表妹拿著玩兒。”
孟玫接到手就聞了聞,仰頭又咧開小嘴:“真香。這個味道既不像茉莉也不像蘭花呢。”
“是一種糙花,當地人也不知道名字,因能驅蚊,就胡亂叫個驅蚊糙了。”顧嫣然又拿一個贈給孟瑾,“一點小東西,也拿不出手,表姐別嫌。”
孟瑾也聞了聞,笑道:“這味兒果然好,半點不膩人的。這麽說起來,倒是我的東西平平,沒這麽有趣了。”也拿出個荷包,“兩個絡子,是我自己打的。”
孟老夫人看著眼前三個姑娘,喜得眉開眼笑:“這才好呢,你們姐妹多親熱親熱。瑾兒你不是愛畫?你姑母年輕的時候就會畫,你表妹也學了,正好多切磋呢。”
孟瑾笑應了,三個女孩兒就圍著孟老夫人說起話來。
後宅忙活,前頭孟老太爺也在跟顧運則說話:“此次這逆倫案一出,再要謀外任的缺也不易,如今倒是有件差事,隻是清苦,不知你能不能耐得住寂寞。”
“嶽父大人斟酌過的地方,必然是好的。”顧運則忙起身答應,“不拘什麽地方,您看著合適,小婿便去。”
“是去同文館編書。”孟老太爺擺擺手叫他坐下,緩緩地說。
第51章京城居不易
同文館編書這個差事,如今得算冷門裏的冷門。
從先帝的父親榮熙帝在位那會兒,就召集了一批人手,建了同文館,開始編書。不得不說,榮熙帝是個文武雙全的明君,論武,他打服了東北的高麗人,讓東北五十年來風平浪靜;論文,他治下三十年,諸子百家各有論述,到了他在位的最後十年,他興起了編一部書的想法,想將曆朝曆代的書總匯在一起,編一部大成之作,於是,他建了同文館。
隻可惜,這同文館剛剛建好沒幾年,榮熙帝就駕崩了,繼任的是他的獨子祺武帝。隻看名號,就知道這位皇帝是好武之人,他不但繼續壓服東北,還在西北打了一次大勝仗,將西北的羯奴人逼退三千裏,險些連老巢都被端了。而這場大戰裏頭,領兵的就是已故老潞國公陳嶼。
隻是打仗這事兒,實在太耗銀錢。所謂窮文富武,祺武帝這仗是打得痛快,花的錢也著實太多。且重武便少不了輕文,同文館那編書的大事也是要花銀子的,卻年年被挪用,既沒銀子向民間征書,又沒銀子養人,也就漸漸擱置了下來。如今還在館裏的,要麽是當真喜歡編書的,要麽就是沒本事再去謀個差事,不得不繼續在館裏耗著的。
“同文館……”顧運則雖然前頭說過聽從孟老太爺的話,這時也不由有些猶豫。他能讀書,肯讀書,可是讀書是為了入仕,他家門清貧,讀書就是為了光大門楣,那自然就要做官,還要盡量升遷呢。但進了同文館,那便是去燒冷灶,幾時能出頭呢?
“素筠昨日已然入同文館做司錄了。”孟老太爺並沒再多說什麽,隻是補充了一句。
素筠是孟節的字,當初孟老夫人懷著孟節的時候,孟老太爺的母親還在世,曾夢見了一叢翠竹,老太太覺得是個孫女,就起了名字叫做素筠。誰知沒等孟節出世,老太太就亡故了,生下來卻是個男兒,孟老太爺遂起名為節,為了紀念母親,又把素筠這個有點兒女氣的名字給孟節做了字,倒是跟下頭孟素蓉孟素蘭姐妹兩個的名字正好排了起來。
“舅兄——”顧運則更猶豫了。孟老太爺絕不會害自家兒子,同文館這條路一定是他千思萬想才挑出來的。可是孟節與他又不同,孟節是個當真愛做學問的,編書這事兒,縱然讓他燒十年二十年的冷灶,孟節也是坐得住的。
何況孟家家底厚,滿可以供著孟節做學問。顧家卻不成,難道要他全家再都靠著孟素蓉的嫁妝過日子麽?京城居,可是大不易。
“你也與素蓉商議一番,橫豎才入京,此事不急。”孟老太爺也不催促顧運則,反正同文館那地方,隻有想出來的,沒有想進去的,隨便什麽時候你說要進,裏頭人都巴不得呢。
“是。”顧運則也想好好考慮一下,便低頭答應下來,“又勞嶽父費心了。”
孟老太爺笑了笑:“仕途亦如作文,起承轉合高低上下,不必太計較一時之得失。”轉頭問孟節,“珩兒該迴來了罷?叫他來給姑父姑母請安。”
孟節看了看天色:“此時也該迴來了。”又向顧運則道,“珩兒在青文書院讀書,我看浩哥兒年紀也不小了,妹丈若是願意,不妨也送到青文書院去,他們兄弟倒好相互照看。”
青文書院在京城名氣不大,但裏頭紮紮實實都是做學問的人,且不收那等勳爵人家子弟,隻收這些需要通過科考晉身的學子,比起北麓書院來略嫌古板,卻更多嚴謹。顧運則也是有所耳聞的,自然稱謝不迭。顧浩然在北麓書院讀了半年的書,學問是進益了,可是性情也浮躁了些,倒是進青文書院去好生板一板才是道理。
前頭男人們說話,後頭孟素蓉跟林氏也在說話。
“這院子跟妹妹當年住的時候差不多,也就是兩年前把中間的院牆去了,倒正好今日派上用場。妹妹瞧還有哪裏不合適的,隻管說。”林氏看著屋子道。當初孟素蓉姐妹在閨中時,每人一間小院子,如今將中間的院牆拆了並成一處,正好安排顧家一家人。
“嫂嫂這樣精心安排的,哪裏還有不合適。”孟素蓉舊地重遊,觸動心腸,眼圈也紅了,“這屋子裏擺設,跟當年一模一樣。”
林氏笑道:“原是瑾兒住了兩年,隻說你的屋子本就收拾得好,一絲兒沒動就搬進來的。”
“那如今瑾兒住在哪裏?還有玫兒。”孟素蓉忙道,“待你妹夫的差事定下來,我就想典個院子搬出去的。”
“這急什麽。”林氏拉了臉,“才住進來就說搬走,莫不成誰還攆你?好容易迴來了,還不跟娘多親近親近,搬出去了,縱然住得再近也是不便。不說別的,你若出門,難道不要稟知你婆母?”
京城裏頭的主母,不知有多少人精子,林氏也不是個笨的,打眼一見顧老太太,就知道不是個講理的善茬子:“這迴你哥哥做的事,怕是將你也連累了吧?”
孟素蓉拉了她的手:“嫂嫂,這話也隻你與我說。我曉得哥哥是對的,隻是上了人家的當,可我婆母——幸而老爺還明白。”總歸是不好在背後說婆婆的壞話。
“隻要妹夫明白便好。”林氏安慰她,“你隻要住在家裏,老太太總歸要看著情麵的。”
這話說得隱晦,其實意思就是:顧老太太寄人籬下,再怎麽也沒臉住著人家的房,罵著人家的娘,就是想苛責一下孟素蓉,也得有所顧忌。相反,孟素蓉卻是住在自己娘家,自然如魚得水,可比在外頭要自在多了。
</br>
孟老夫人巴不得,忙道:“那就把嫣姐兒留下,你去瞧瞧,若有不好的,隻管跟你嫂嫂說。”
林氏笑著跟孟素蓉等人去了,孟老太爺便與孟節和顧運則幾人去了前頭說話。孟老夫人見人走了,才拉了顧嫣然笑道:“長得真像你娘。”一語未了,眼圈已然紅了,“長這麽大,我還沒見過呢。”方才女兒的婆婆也在,不好情緒太過外露,免得招了顧老太太的忌,這會兒人都走了,也就不忍了。
“祖母——”一旁的孟瑾見孟老夫人要落淚,忙上來替她捶肩,含笑道:“姑母迴來是要長住的,您怎麽倒傷心起來了。”
顧嫣然略略怔了一下。這次入京是顧運則想要再謀個缺,孟瑾卻說要長住,豈不是說外祖父已經替父親謀劃好了,要在京中做事?
“說的是呢,可是我老背晦了。”孟老夫人連忙擦一下眼睛,拉了顧嫣然的手道,“你們在外頭都見過了吧,這個是你瑾表姐,該是比你大三歲的,這個是玫兒,今年才九歲。”
剛才二門上鬧哄哄的,顧嫣然也沒及細看,這會兒才正經見個禮:“瑾表姐好,玫表妹好。”
孟瑾穿一身湖藍色襦裙,繫著一根銀絲飄帶,十五歲的少女,身形如柳條一般,相貌像了林氏八分,清秀可人,未語先含笑,讓人看著就心生親近。孟玫卻是圓潤的小個兒,一張小圓臉,不像孟節夫婦,也不知隨了誰的長相,穿著玫紅的小襖裙,一對雙丫髻上紮著鵝黃的絲帶,一笑兩個酒渦兒,甜甜地叫:“表姐。”
顧嫣然忙答應一聲,拿出個荷包給她:“我針線平平,倒是裏頭的香珠子是夏日裏驅蚊的,表妹拿著玩兒。”
孟玫接到手就聞了聞,仰頭又咧開小嘴:“真香。這個味道既不像茉莉也不像蘭花呢。”
“是一種糙花,當地人也不知道名字,因能驅蚊,就胡亂叫個驅蚊糙了。”顧嫣然又拿一個贈給孟瑾,“一點小東西,也拿不出手,表姐別嫌。”
孟瑾也聞了聞,笑道:“這味兒果然好,半點不膩人的。這麽說起來,倒是我的東西平平,沒這麽有趣了。”也拿出個荷包,“兩個絡子,是我自己打的。”
孟老夫人看著眼前三個姑娘,喜得眉開眼笑:“這才好呢,你們姐妹多親熱親熱。瑾兒你不是愛畫?你姑母年輕的時候就會畫,你表妹也學了,正好多切磋呢。”
孟瑾笑應了,三個女孩兒就圍著孟老夫人說起話來。
後宅忙活,前頭孟老太爺也在跟顧運則說話:“此次這逆倫案一出,再要謀外任的缺也不易,如今倒是有件差事,隻是清苦,不知你能不能耐得住寂寞。”
“嶽父大人斟酌過的地方,必然是好的。”顧運則忙起身答應,“不拘什麽地方,您看著合適,小婿便去。”
“是去同文館編書。”孟老太爺擺擺手叫他坐下,緩緩地說。
第51章京城居不易
同文館編書這個差事,如今得算冷門裏的冷門。
從先帝的父親榮熙帝在位那會兒,就召集了一批人手,建了同文館,開始編書。不得不說,榮熙帝是個文武雙全的明君,論武,他打服了東北的高麗人,讓東北五十年來風平浪靜;論文,他治下三十年,諸子百家各有論述,到了他在位的最後十年,他興起了編一部書的想法,想將曆朝曆代的書總匯在一起,編一部大成之作,於是,他建了同文館。
隻可惜,這同文館剛剛建好沒幾年,榮熙帝就駕崩了,繼任的是他的獨子祺武帝。隻看名號,就知道這位皇帝是好武之人,他不但繼續壓服東北,還在西北打了一次大勝仗,將西北的羯奴人逼退三千裏,險些連老巢都被端了。而這場大戰裏頭,領兵的就是已故老潞國公陳嶼。
隻是打仗這事兒,實在太耗銀錢。所謂窮文富武,祺武帝這仗是打得痛快,花的錢也著實太多。且重武便少不了輕文,同文館那編書的大事也是要花銀子的,卻年年被挪用,既沒銀子向民間征書,又沒銀子養人,也就漸漸擱置了下來。如今還在館裏的,要麽是當真喜歡編書的,要麽就是沒本事再去謀個差事,不得不繼續在館裏耗著的。
“同文館……”顧運則雖然前頭說過聽從孟老太爺的話,這時也不由有些猶豫。他能讀書,肯讀書,可是讀書是為了入仕,他家門清貧,讀書就是為了光大門楣,那自然就要做官,還要盡量升遷呢。但進了同文館,那便是去燒冷灶,幾時能出頭呢?
“素筠昨日已然入同文館做司錄了。”孟老太爺並沒再多說什麽,隻是補充了一句。
素筠是孟節的字,當初孟老夫人懷著孟節的時候,孟老太爺的母親還在世,曾夢見了一叢翠竹,老太太覺得是個孫女,就起了名字叫做素筠。誰知沒等孟節出世,老太太就亡故了,生下來卻是個男兒,孟老太爺遂起名為節,為了紀念母親,又把素筠這個有點兒女氣的名字給孟節做了字,倒是跟下頭孟素蓉孟素蘭姐妹兩個的名字正好排了起來。
“舅兄——”顧運則更猶豫了。孟老太爺絕不會害自家兒子,同文館這條路一定是他千思萬想才挑出來的。可是孟節與他又不同,孟節是個當真愛做學問的,編書這事兒,縱然讓他燒十年二十年的冷灶,孟節也是坐得住的。
何況孟家家底厚,滿可以供著孟節做學問。顧家卻不成,難道要他全家再都靠著孟素蓉的嫁妝過日子麽?京城居,可是大不易。
“你也與素蓉商議一番,橫豎才入京,此事不急。”孟老太爺也不催促顧運則,反正同文館那地方,隻有想出來的,沒有想進去的,隨便什麽時候你說要進,裏頭人都巴不得呢。
“是。”顧運則也想好好考慮一下,便低頭答應下來,“又勞嶽父費心了。”
孟老太爺笑了笑:“仕途亦如作文,起承轉合高低上下,不必太計較一時之得失。”轉頭問孟節,“珩兒該迴來了罷?叫他來給姑父姑母請安。”
孟節看了看天色:“此時也該迴來了。”又向顧運則道,“珩兒在青文書院讀書,我看浩哥兒年紀也不小了,妹丈若是願意,不妨也送到青文書院去,他們兄弟倒好相互照看。”
青文書院在京城名氣不大,但裏頭紮紮實實都是做學問的人,且不收那等勳爵人家子弟,隻收這些需要通過科考晉身的學子,比起北麓書院來略嫌古板,卻更多嚴謹。顧運則也是有所耳聞的,自然稱謝不迭。顧浩然在北麓書院讀了半年的書,學問是進益了,可是性情也浮躁了些,倒是進青文書院去好生板一板才是道理。
前頭男人們說話,後頭孟素蓉跟林氏也在說話。
“這院子跟妹妹當年住的時候差不多,也就是兩年前把中間的院牆去了,倒正好今日派上用場。妹妹瞧還有哪裏不合適的,隻管說。”林氏看著屋子道。當初孟素蓉姐妹在閨中時,每人一間小院子,如今將中間的院牆拆了並成一處,正好安排顧家一家人。
“嫂嫂這樣精心安排的,哪裏還有不合適。”孟素蓉舊地重遊,觸動心腸,眼圈也紅了,“這屋子裏擺設,跟當年一模一樣。”
林氏笑道:“原是瑾兒住了兩年,隻說你的屋子本就收拾得好,一絲兒沒動就搬進來的。”
“那如今瑾兒住在哪裏?還有玫兒。”孟素蓉忙道,“待你妹夫的差事定下來,我就想典個院子搬出去的。”
“這急什麽。”林氏拉了臉,“才住進來就說搬走,莫不成誰還攆你?好容易迴來了,還不跟娘多親近親近,搬出去了,縱然住得再近也是不便。不說別的,你若出門,難道不要稟知你婆母?”
京城裏頭的主母,不知有多少人精子,林氏也不是個笨的,打眼一見顧老太太,就知道不是個講理的善茬子:“這迴你哥哥做的事,怕是將你也連累了吧?”
孟素蓉拉了她的手:“嫂嫂,這話也隻你與我說。我曉得哥哥是對的,隻是上了人家的當,可我婆母——幸而老爺還明白。”總歸是不好在背後說婆婆的壞話。
“隻要妹夫明白便好。”林氏安慰她,“你隻要住在家裏,老太太總歸要看著情麵的。”
這話說得隱晦,其實意思就是:顧老太太寄人籬下,再怎麽也沒臉住著人家的房,罵著人家的娘,就是想苛責一下孟素蓉,也得有所顧忌。相反,孟素蓉卻是住在自己娘家,自然如魚得水,可比在外頭要自在多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