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中旬,海龍號在朝鮮黃海道入港。朝鮮史稱東夷,大魏建寧十年由李氏王朝統一全境。既同大魏隔江而望,又與北狄連山接壤。黃海道乃是朝鮮八道之一,因與大魏隔海相望又靠近首府開京,因而貨殖通財,岸民多曉漢語。
“真看不出這裏是朝鮮。”看著店麵飄動的“衣”字旗幡,從鸞感慨道。
“東夷自高麗時期就是中原屬國,書漢字著漢服,這是很自然的事。”說著,衛濯風目光上揚,旁若無人地走入衣鋪。
“好討厭的個性。”從鸞狠狠地瞪著他的背影,泄憤似的取出記史的書簿,目光兇狠地一筆十行起來。
對她的隨行隨記見怪不怪,餘秭歸信步走進成衣鋪。經過改良,與大魏略有不同,帶點朝鮮風情的服飾掛滿了牆壁。顏色之鮮艷,著實超過大魏人的習慣。想到這,她不由皺眉。
“老闆,可有素一點的?”蕭匡道。
餘秭歸看著他,直到看得他有些悚然。
“有話請說。”他偷偷抹著冷汗,這眼神比舅舅的還有壓迫感啊。
“沒什麽。”目光繞著他一圈,忽而抬起,“隻是明白了你為何紅粉知己遍天下了。”
論樣貌,衛濯風比蕭匡更符合大魏美男子的標準,可衛三公子冷傲了點,不如蕭匡這麽體貼知心。她不過是微微皺眉,他就便猜到了她的心思。也難怪女人們為他著迷,什麽江湖俠女,官家千金,光是她親眼看到他從揚州州牧的寵妾房裏衣衫不整地爬牆而出,就足夠她迴味好久了。
哪想到那不過是一盤“土菜”,真正讓她嘆服的還是“洋葷”……
方才他們下了大船,還在想如何探路,就見蕭匡熟門熟路地混入市井,而後來到一所宅院的後門。朝鮮的房屋普遍比較低矮,牆頭也不似大魏的高聳,勢要將人圈在一個小天地一般。她目測著,隻要撐手就是過去,可蕭匡卻沒習慣性爬牆。
輕叩幾聲後,門緩緩打開了。一個臉部微腫的女人打著哈欠,看起來很重的假髻掛在腦後。她雖聽不懂朝鮮語,卻也知道這女子多半說的不是什麽好話。隻聽蕭匡笑眯眯地叫了一聲桂蘭,奇蹟發生了。
女子驚叫一聲,因身體起伏袒露的胸口微微顫動著,看得她不由臉紅,再瞧衛濯風,竟是厭惡到極點的模樣。驚叫之後,女子扶著搖搖欲墜的假發跑迴門裏,直到十來個美人花枝招展地爭相而來,她才恍然此處不是私宅而是ji館。
不僅是大魏,他還是朝鮮春閨夢裏人啊。
想到這,她不由再看蕭匡兩眼。
“種豬。”不屑哼聲,從鸞收起紙筆,目不斜視與之擦肩而過。
“阿鸞,我沒。”蕭匡追身反駁著,“你也知道的兩年前我離開江都就隨船去了朝鮮,我那時心煩意亂你是知道的。”
“對對,心煩意亂所以去紓解身體了。”
“沒有沒有,我隻是去喝酒,桂蘭她們也是可憐人。”
“可憐人?”從鸞一挑眉,轉頭問老闆,“有沒有隔間?”
“隔間?”老闆的漢語很是順溜,想了會,指向試衣布簾,“那裏行不……”
最後一個字還沒迸出,就見一陣寒風掠過,老闆的鬢發呈詭異角度緊貼臉頰,她的身邊沒人了……
有節奏的捶肉聲響徹在布簾後麵,光聽聲就知道下手有多狠。又狠又快,聞者激動,真是十分之很過癮。
“未來舅母!”
她迴過頭,耳朵自動失聰。
“救命啊!”
悽厲的男聲,以及很讓人遐想的邪笑,布簾激烈顫動著,讓她不由兩年前江都大街上,後一輛馬車裏也上演過同樣的橋段。
“老闆,把那件給我看看。”她指著一件衣裙,平靜道。
胖老闆僵硬著頸脖,一寸一寸扭過來。“這是大魏的新流行麽?”
看著比較順眼的素衣,她點點頭:“是啊。”
“真是……太刺激了……”
刺激?
餘秭歸偷覷一眼蕭匡青青綠綠的半邊臉頰,不禁悶笑在嘴邊。沒看方才成衣鋪老闆的表情,豈能用精彩二字就能形容!
她暗慡在心頭,給從鸞使了個眼色。不複初時的勇猛,從鸞閃避了一下,忽而推了推臉部“東邊日出西邊雨”的某人。
“還來?”蕭匡退後三步,眼睛瞪得溜圓。
“什麽還來!”從鸞叉腰迴瞪,“去你的老相好那兒拿通關碟文!”
大魏嚴禁平民出關,加上現為戰時,若不改變身份,他們怕是才進入北狄就被人牢牢盯住。
低調也是一種美德啊。
餘秭歸摸了摸新買的朝鮮女裝,抬首便見衛濯風一閃而過的目光。
“這是碟文。”ji館的後門裏,名喚桂蘭的官ji將一個書簿偷偷塞進蕭匡的衣襟裏,“從這裏出發,途徑三江裏,騎馬大概十天就能進入北狄。”
“十天?”餘秭歸近身道,“有沒有更近的路?”
桂蘭收迴眷戀的眼神,看向她:“有是有,隻是幾天前邊境都已經封鎖了,去大魏就隻有海港和北方的義州,去北狄就隻剩三江裏一處。由於這些關隘禁嚴,因此平民往往要滯留數天才能通行。”
幾人正苦悶,就聽桂蘭輕唿。“還有一條路。”
“什麽路?”此時從鸞也忘了私怨,拉著她急忙問。
“若翻過將軍峰,隻要兩天就能到達中都。隻是那山峰又高又陡,加上現在是隆冬時節,俗語雲‘長鷹折翼將軍峰’,連鳥兒都不能通過啊。”
幾人觸目相視,瞬間達成默契。
“且一試。”衛濯風傲然道。
桂蘭擔憂地拉住蕭匡,還欲再勸,就聽街道上傳來唿喝的男聲。
“低頭。”桂蘭提醒道,拉著蕭匡退到一邊。
見狀,餘秭歸很識時務地依言照做,高大山也習慣性地垂下頭顱。隻有從鸞和衛濯風還搞不清楚狀況,引頸望著。
“兩位請低頭。”桂蘭再道。
遠遠地走來一隊武士,與以往見過的士兵不同,這隊人身著藍色綢衣,冠冕兩邊插著雉羽,步若流星十分匆匆。
“是花郎,王的禁衛。”桂蘭不可思議道。
“王?你是說朝鮮的王?”從鸞瞪大眼。
“是王的禁衛,但不是王。在朝鮮花郎就是王的刀劍,桂蘭長在開京(朝鮮京師),那身服裝我絕不會認錯。若是王的話,花郎會更多,騎馬的大概是什麽重要官員。”
一行漸近,桂蘭身子俯得更低,幾乎著地。
“請低頭。”她道。
五人依言做了,隻片刻那隊人便快速通過。
“三公子有事?”看眼身側俊眉不展的衛濯風,餘秭歸問。
衛濯風望著馬背上的那道身影,疑道:“像在哪裏見過。”
</br>
“真看不出這裏是朝鮮。”看著店麵飄動的“衣”字旗幡,從鸞感慨道。
“東夷自高麗時期就是中原屬國,書漢字著漢服,這是很自然的事。”說著,衛濯風目光上揚,旁若無人地走入衣鋪。
“好討厭的個性。”從鸞狠狠地瞪著他的背影,泄憤似的取出記史的書簿,目光兇狠地一筆十行起來。
對她的隨行隨記見怪不怪,餘秭歸信步走進成衣鋪。經過改良,與大魏略有不同,帶點朝鮮風情的服飾掛滿了牆壁。顏色之鮮艷,著實超過大魏人的習慣。想到這,她不由皺眉。
“老闆,可有素一點的?”蕭匡道。
餘秭歸看著他,直到看得他有些悚然。
“有話請說。”他偷偷抹著冷汗,這眼神比舅舅的還有壓迫感啊。
“沒什麽。”目光繞著他一圈,忽而抬起,“隻是明白了你為何紅粉知己遍天下了。”
論樣貌,衛濯風比蕭匡更符合大魏美男子的標準,可衛三公子冷傲了點,不如蕭匡這麽體貼知心。她不過是微微皺眉,他就便猜到了她的心思。也難怪女人們為他著迷,什麽江湖俠女,官家千金,光是她親眼看到他從揚州州牧的寵妾房裏衣衫不整地爬牆而出,就足夠她迴味好久了。
哪想到那不過是一盤“土菜”,真正讓她嘆服的還是“洋葷”……
方才他們下了大船,還在想如何探路,就見蕭匡熟門熟路地混入市井,而後來到一所宅院的後門。朝鮮的房屋普遍比較低矮,牆頭也不似大魏的高聳,勢要將人圈在一個小天地一般。她目測著,隻要撐手就是過去,可蕭匡卻沒習慣性爬牆。
輕叩幾聲後,門緩緩打開了。一個臉部微腫的女人打著哈欠,看起來很重的假髻掛在腦後。她雖聽不懂朝鮮語,卻也知道這女子多半說的不是什麽好話。隻聽蕭匡笑眯眯地叫了一聲桂蘭,奇蹟發生了。
女子驚叫一聲,因身體起伏袒露的胸口微微顫動著,看得她不由臉紅,再瞧衛濯風,竟是厭惡到極點的模樣。驚叫之後,女子扶著搖搖欲墜的假發跑迴門裏,直到十來個美人花枝招展地爭相而來,她才恍然此處不是私宅而是ji館。
不僅是大魏,他還是朝鮮春閨夢裏人啊。
想到這,她不由再看蕭匡兩眼。
“種豬。”不屑哼聲,從鸞收起紙筆,目不斜視與之擦肩而過。
“阿鸞,我沒。”蕭匡追身反駁著,“你也知道的兩年前我離開江都就隨船去了朝鮮,我那時心煩意亂你是知道的。”
“對對,心煩意亂所以去紓解身體了。”
“沒有沒有,我隻是去喝酒,桂蘭她們也是可憐人。”
“可憐人?”從鸞一挑眉,轉頭問老闆,“有沒有隔間?”
“隔間?”老闆的漢語很是順溜,想了會,指向試衣布簾,“那裏行不……”
最後一個字還沒迸出,就見一陣寒風掠過,老闆的鬢發呈詭異角度緊貼臉頰,她的身邊沒人了……
有節奏的捶肉聲響徹在布簾後麵,光聽聲就知道下手有多狠。又狠又快,聞者激動,真是十分之很過癮。
“未來舅母!”
她迴過頭,耳朵自動失聰。
“救命啊!”
悽厲的男聲,以及很讓人遐想的邪笑,布簾激烈顫動著,讓她不由兩年前江都大街上,後一輛馬車裏也上演過同樣的橋段。
“老闆,把那件給我看看。”她指著一件衣裙,平靜道。
胖老闆僵硬著頸脖,一寸一寸扭過來。“這是大魏的新流行麽?”
看著比較順眼的素衣,她點點頭:“是啊。”
“真是……太刺激了……”
刺激?
餘秭歸偷覷一眼蕭匡青青綠綠的半邊臉頰,不禁悶笑在嘴邊。沒看方才成衣鋪老闆的表情,豈能用精彩二字就能形容!
她暗慡在心頭,給從鸞使了個眼色。不複初時的勇猛,從鸞閃避了一下,忽而推了推臉部“東邊日出西邊雨”的某人。
“還來?”蕭匡退後三步,眼睛瞪得溜圓。
“什麽還來!”從鸞叉腰迴瞪,“去你的老相好那兒拿通關碟文!”
大魏嚴禁平民出關,加上現為戰時,若不改變身份,他們怕是才進入北狄就被人牢牢盯住。
低調也是一種美德啊。
餘秭歸摸了摸新買的朝鮮女裝,抬首便見衛濯風一閃而過的目光。
“這是碟文。”ji館的後門裏,名喚桂蘭的官ji將一個書簿偷偷塞進蕭匡的衣襟裏,“從這裏出發,途徑三江裏,騎馬大概十天就能進入北狄。”
“十天?”餘秭歸近身道,“有沒有更近的路?”
桂蘭收迴眷戀的眼神,看向她:“有是有,隻是幾天前邊境都已經封鎖了,去大魏就隻有海港和北方的義州,去北狄就隻剩三江裏一處。由於這些關隘禁嚴,因此平民往往要滯留數天才能通行。”
幾人正苦悶,就聽桂蘭輕唿。“還有一條路。”
“什麽路?”此時從鸞也忘了私怨,拉著她急忙問。
“若翻過將軍峰,隻要兩天就能到達中都。隻是那山峰又高又陡,加上現在是隆冬時節,俗語雲‘長鷹折翼將軍峰’,連鳥兒都不能通過啊。”
幾人觸目相視,瞬間達成默契。
“且一試。”衛濯風傲然道。
桂蘭擔憂地拉住蕭匡,還欲再勸,就聽街道上傳來唿喝的男聲。
“低頭。”桂蘭提醒道,拉著蕭匡退到一邊。
見狀,餘秭歸很識時務地依言照做,高大山也習慣性地垂下頭顱。隻有從鸞和衛濯風還搞不清楚狀況,引頸望著。
“兩位請低頭。”桂蘭再道。
遠遠地走來一隊武士,與以往見過的士兵不同,這隊人身著藍色綢衣,冠冕兩邊插著雉羽,步若流星十分匆匆。
“是花郎,王的禁衛。”桂蘭不可思議道。
“王?你是說朝鮮的王?”從鸞瞪大眼。
“是王的禁衛,但不是王。在朝鮮花郎就是王的刀劍,桂蘭長在開京(朝鮮京師),那身服裝我絕不會認錯。若是王的話,花郎會更多,騎馬的大概是什麽重要官員。”
一行漸近,桂蘭身子俯得更低,幾乎著地。
“請低頭。”她道。
五人依言做了,隻片刻那隊人便快速通過。
“三公子有事?”看眼身側俊眉不展的衛濯風,餘秭歸問。
衛濯風望著馬背上的那道身影,疑道:“像在哪裏見過。”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