掂了掂袖中的銀子,大太監笑開了臉。“迴季大人,昨晚上皇上宿在西苑,沒翻牌子。”
西苑?他心叫不好。“昨日在西苑班房值宿的是哪位大人?”季君則急問。
“是首輔大人啊。”驚訝於季尚書的毫不知情,大太監道,“昨夜皇上在幹清宮詔對首輔大人,還擬了聖旨呢。”
“什麽聖旨?”他緊捉錢公公的衣袖。
“季大人這麽想知道,為何不來問老夫啊。”身後響起得意的笑聲。
“首輔大人。”
周圍人紛紛寒暄巴結。
藏起憂色,季君則作揖行禮。“大人,早。”
“嗯。”盯著他微折的腰,首輔享受道,“想知道昨夜那道聖旨下給誰麽?”
“請首輔大人賜教。”
“季大人也該知道,如今皇上最缺的是錢,可惜戶部無用不能為皇上分憂。”說著,老目瞟了一眼身側,嚇得戶部官員不住顫抖,生怕這道聖旨砍到自己頭上,
“老夫輾轉反側,終於想到了一個可解燃眉之急的好方法。”
此言一出,孫渭連忙止了哭:“還望首輔大人賜教!”
他手腳並用地抱住鄭首輔,仿佛抱著求生浮木,也不管是清流還是濁流,隻要能救命就好。
就算當年再有抱負,可在生死麵前終究糊塗。
季君則冷冷看著毫無原則可言的孫渭,心下有了計較。
“怎麽季大人猜到了?也對季大人可是百年難見的年輕俊才,就算入不了閣,可這種法子總該想的到的。”語帶諷刺,鄭首輔得意非常地看向他,“全國二十一家戶巨富,隨便抽掉幾家就可解今冬銀虧啊。”
聞言,百官皆愣。
“大人是說……抄家?”季君則不可置信地盯著他。
“季大人果然聰明。”
殺雞取卵,這無異於自毀長城。這老狗,這老狗!
手不可抑製地顫抖著。“首輔大人可知此舉的後果。”
“後果?反正‘賊開花’的把戲比比皆是,這次不過是換成幾家巨富罷了,又能出什麽事,還是說季尚書有更好的法子為皇上分憂?”
說完鄭首輔得意一笑,叫來刑部尚書便離開大殿。
“完了!完了!”頭發散亂,孫渭嚎啕大哭。
“這可是轉機啊,大人。”戶部官員紛紛勸慰。
“你們懂什麽,懂什麽!這迴老夫必死,戶部必死!老夫要迴去交代後事!”
推開眾人,孫渭仰麵狂笑地跑出大殿。見此,百官皆稱孫渭瘋了,隻有他明白孫渭清楚的很。
大魏開國至今已有百年,由最初的實物為賦,到如今統一以銀為稅,這便是商賈的勝利。在複雜的帝國稅賦血脈中,商賈看似弱者,實際上卻掌控者實物與銀的交換,尤其是巨富商戶。
商賈者以通貨為本,以鬻奇為末
全國這二十一家巨富之所以為巨,不在於錢資家產之盛,而在於通貨範圍之廣。
關於這點,隻讀農本商賤孔孟之道的朝臣們怎會懂?欲將五絕之說斬糙除根的今上又豈會用?
陛下啊陛下,如今您該防的不是五絕門人,而是那個將絕天下的老匹夫啊!
想到這他心急如焚,健步如飛地跑向幹清門。
“今日皇上誰也不見。”
“請福公公再通傳聲。”
“別為難咱家了季大人,皇上正煩著呢。”
“煩著?”他抓住了重點,“內廷有事?”
“哎,可不是,皇長子生病要娘,皇上又不準柳嬪娘娘去看他,現在娘娘正在幹清宮外跪著,求皇上準她母子一見呢。”
說來真是可憐,這位娘娘是兩年多前皇帝南下江都時帶迴來的美人。不僅長得傾國傾城,更重要的是肚子爭氣一舉得男。雖然也有人說柳嬪在江南時嫁過人,皇帝陛下是替人養兒子。可下過江南的太監們都說,皇長子誕於柳嬪侍駕後的第十三個月,若不是哪吒再世,那便是皇上的嫡親兒子無疑。
隻是半年多前,不知柳嬪是怎麽得罪了皇上,不但聖寵不再,就連哺育親子的資格也被剝奪了。
“說來季大人也曾隨駕到江都吧。”見季君則沉默頷首,福公公滾了滾眼珠,一副聽人是非的模樣,“那個中詳情,大人可知一二啊。”
柳嬪入宮也算他一手促成,他怎會不知。
原先他是想在後宮放下一粒棋子,卻不想這招棋反而害了他。
皇上的寵幸與疏遠是同一個理由——餘氏家訓,江湖秘寶,關於這點柳嬪一直三緘其口。開始時他以為這是柳嬪固寵的手段,可後來才發現可能她根本就不知道。
這個餘氏女可能是假的,皇上這樣想,便讓他秘密去查。但出人意料的是,柳嬪的經曆無懈可擊,若不是有高人刻意粉飾,就是她的的確確是餘氏女。他無可奈何地迴稟,卻發現帝王的疑心已轉移到自己身上。
而這僅是生出君臣嫌隙的第一步,真正導致如今局麵的,是他關於治理澇災的諫言。
臣請陛下準災民入直隸,在城下建災民坊,這樣一來各地便會效仿京師,災民非但不會變成動亂的流民,反而會感激陛下的浩蕩隆恩。
卿之提議,好像曾有先例。
帝問道,不及他開口,鄭首輔便不懷好意地開口。
迴稟陛下,此乃敏懷太子之政。
就這一句,這一句話成就了宗室一派的鼎盛,也加速了清流官員的失寵。
想鄭銘在官場庸庸碌碌幾十年,即便入閣成為首輔靠得也不是他自己的本事,而是趕上皇帝與他季君則製氣的當口。原本他是很放心這個平庸首輔的,可這人怎麽突然開了天眼,看穿了聖上的心結?
他開始警覺,於是投石問路,舉薦鄭首輔的外甥徐有圖為新任督漕。表麵看來是他主動示好,其實他是想借刀殺人,借流民之亂剪除鄭首輔在戶部的勢力。可沒想到聖上非但未怪罪徐有圖,反而將前任戶部尚書下獄。鄭首輔也趁機投桃報李,將身為清流領袖的孫渭推上了火山口,然後加柴烹之。
如今想來,這一切若非鄭首輔二次長腦,就是有人在幕後指點。
隻是這人是誰,又為何會出那種抽抄巨富的爛點子。
思及此季君則眼一凜,轉身朝午門走去。
晚上的雨容易延續到白天,而白天的風則容易吹進夜裏。
其時已到二更,喚作以往首輔家早已關好宅門,隻是今夜不同以往,正門非但開到現在,而且首輔大人還親自送客。
季君則坐在轎中靜靜地看著,隻見那位貴客一襲藍衫,身材頎長卻不瘦弱,舉手投足有著時下文人所未有的肆意之風。
這樣的氣質他平生僅見,且絕不會認錯。
他眯起眼,隻見那人拜別了首輔正要上轎,忽而偏首看來。四目相接的瞬間,他看見那人的眼中透著玩味,而後似笑非笑地向他走來。
</br>
西苑?他心叫不好。“昨日在西苑班房值宿的是哪位大人?”季君則急問。
“是首輔大人啊。”驚訝於季尚書的毫不知情,大太監道,“昨夜皇上在幹清宮詔對首輔大人,還擬了聖旨呢。”
“什麽聖旨?”他緊捉錢公公的衣袖。
“季大人這麽想知道,為何不來問老夫啊。”身後響起得意的笑聲。
“首輔大人。”
周圍人紛紛寒暄巴結。
藏起憂色,季君則作揖行禮。“大人,早。”
“嗯。”盯著他微折的腰,首輔享受道,“想知道昨夜那道聖旨下給誰麽?”
“請首輔大人賜教。”
“季大人也該知道,如今皇上最缺的是錢,可惜戶部無用不能為皇上分憂。”說著,老目瞟了一眼身側,嚇得戶部官員不住顫抖,生怕這道聖旨砍到自己頭上,
“老夫輾轉反側,終於想到了一個可解燃眉之急的好方法。”
此言一出,孫渭連忙止了哭:“還望首輔大人賜教!”
他手腳並用地抱住鄭首輔,仿佛抱著求生浮木,也不管是清流還是濁流,隻要能救命就好。
就算當年再有抱負,可在生死麵前終究糊塗。
季君則冷冷看著毫無原則可言的孫渭,心下有了計較。
“怎麽季大人猜到了?也對季大人可是百年難見的年輕俊才,就算入不了閣,可這種法子總該想的到的。”語帶諷刺,鄭首輔得意非常地看向他,“全國二十一家戶巨富,隨便抽掉幾家就可解今冬銀虧啊。”
聞言,百官皆愣。
“大人是說……抄家?”季君則不可置信地盯著他。
“季大人果然聰明。”
殺雞取卵,這無異於自毀長城。這老狗,這老狗!
手不可抑製地顫抖著。“首輔大人可知此舉的後果。”
“後果?反正‘賊開花’的把戲比比皆是,這次不過是換成幾家巨富罷了,又能出什麽事,還是說季尚書有更好的法子為皇上分憂?”
說完鄭首輔得意一笑,叫來刑部尚書便離開大殿。
“完了!完了!”頭發散亂,孫渭嚎啕大哭。
“這可是轉機啊,大人。”戶部官員紛紛勸慰。
“你們懂什麽,懂什麽!這迴老夫必死,戶部必死!老夫要迴去交代後事!”
推開眾人,孫渭仰麵狂笑地跑出大殿。見此,百官皆稱孫渭瘋了,隻有他明白孫渭清楚的很。
大魏開國至今已有百年,由最初的實物為賦,到如今統一以銀為稅,這便是商賈的勝利。在複雜的帝國稅賦血脈中,商賈看似弱者,實際上卻掌控者實物與銀的交換,尤其是巨富商戶。
商賈者以通貨為本,以鬻奇為末
全國這二十一家巨富之所以為巨,不在於錢資家產之盛,而在於通貨範圍之廣。
關於這點,隻讀農本商賤孔孟之道的朝臣們怎會懂?欲將五絕之說斬糙除根的今上又豈會用?
陛下啊陛下,如今您該防的不是五絕門人,而是那個將絕天下的老匹夫啊!
想到這他心急如焚,健步如飛地跑向幹清門。
“今日皇上誰也不見。”
“請福公公再通傳聲。”
“別為難咱家了季大人,皇上正煩著呢。”
“煩著?”他抓住了重點,“內廷有事?”
“哎,可不是,皇長子生病要娘,皇上又不準柳嬪娘娘去看他,現在娘娘正在幹清宮外跪著,求皇上準她母子一見呢。”
說來真是可憐,這位娘娘是兩年多前皇帝南下江都時帶迴來的美人。不僅長得傾國傾城,更重要的是肚子爭氣一舉得男。雖然也有人說柳嬪在江南時嫁過人,皇帝陛下是替人養兒子。可下過江南的太監們都說,皇長子誕於柳嬪侍駕後的第十三個月,若不是哪吒再世,那便是皇上的嫡親兒子無疑。
隻是半年多前,不知柳嬪是怎麽得罪了皇上,不但聖寵不再,就連哺育親子的資格也被剝奪了。
“說來季大人也曾隨駕到江都吧。”見季君則沉默頷首,福公公滾了滾眼珠,一副聽人是非的模樣,“那個中詳情,大人可知一二啊。”
柳嬪入宮也算他一手促成,他怎會不知。
原先他是想在後宮放下一粒棋子,卻不想這招棋反而害了他。
皇上的寵幸與疏遠是同一個理由——餘氏家訓,江湖秘寶,關於這點柳嬪一直三緘其口。開始時他以為這是柳嬪固寵的手段,可後來才發現可能她根本就不知道。
這個餘氏女可能是假的,皇上這樣想,便讓他秘密去查。但出人意料的是,柳嬪的經曆無懈可擊,若不是有高人刻意粉飾,就是她的的確確是餘氏女。他無可奈何地迴稟,卻發現帝王的疑心已轉移到自己身上。
而這僅是生出君臣嫌隙的第一步,真正導致如今局麵的,是他關於治理澇災的諫言。
臣請陛下準災民入直隸,在城下建災民坊,這樣一來各地便會效仿京師,災民非但不會變成動亂的流民,反而會感激陛下的浩蕩隆恩。
卿之提議,好像曾有先例。
帝問道,不及他開口,鄭首輔便不懷好意地開口。
迴稟陛下,此乃敏懷太子之政。
就這一句,這一句話成就了宗室一派的鼎盛,也加速了清流官員的失寵。
想鄭銘在官場庸庸碌碌幾十年,即便入閣成為首輔靠得也不是他自己的本事,而是趕上皇帝與他季君則製氣的當口。原本他是很放心這個平庸首輔的,可這人怎麽突然開了天眼,看穿了聖上的心結?
他開始警覺,於是投石問路,舉薦鄭首輔的外甥徐有圖為新任督漕。表麵看來是他主動示好,其實他是想借刀殺人,借流民之亂剪除鄭首輔在戶部的勢力。可沒想到聖上非但未怪罪徐有圖,反而將前任戶部尚書下獄。鄭首輔也趁機投桃報李,將身為清流領袖的孫渭推上了火山口,然後加柴烹之。
如今想來,這一切若非鄭首輔二次長腦,就是有人在幕後指點。
隻是這人是誰,又為何會出那種抽抄巨富的爛點子。
思及此季君則眼一凜,轉身朝午門走去。
晚上的雨容易延續到白天,而白天的風則容易吹進夜裏。
其時已到二更,喚作以往首輔家早已關好宅門,隻是今夜不同以往,正門非但開到現在,而且首輔大人還親自送客。
季君則坐在轎中靜靜地看著,隻見那位貴客一襲藍衫,身材頎長卻不瘦弱,舉手投足有著時下文人所未有的肆意之風。
這樣的氣質他平生僅見,且絕不會認錯。
他眯起眼,隻見那人拜別了首輔正要上轎,忽而偏首看來。四目相接的瞬間,他看見那人的眼中透著玩味,而後似笑非笑地向他走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