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業有專攻,如果讓這位化學天才,把時間浪費到管理研究所的事情上的話,老袁不心疼他都要心疼呢!


    老遠聽著陶笉然這話,覺著這活似乎跟他以前在老家做的沒什麽差別。而且這還有朝廷的資助,以後想要弄個什麽珍貴一些的材料,也不再是異想天開了?


    陶笉然看到老袁表情鬆動,又立即加了把火:“而且咱們研究所也是一份吃公餉的正經工作,這所長一職,每月可領俸祿一千貫。而且研究出成果後,還會安排將成果總結成冊,對外發型。到時候,袁先生的大名不僅能名揚中外,更能流芳千古啊!”


    這兩個條件,對於老袁來說,後者到時比前者要更吸引人一些。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給他一座金山銀山,還不如給他一堆化學材料。


    倒是流芳百世這種事情,對於每一個有理想的古人來說,都是一件極具吸引力的事情。


    在陶笉然這三寸不爛之舌的忽悠下,老袁哪裏抵擋得住?當即便答應了。


    陶笉然得到了滿意的結果,便跟老遠約定好,等他跟戚博翰成親之後。在三月期間,一定會在後宮給他開一座研究所。而這段時間,暫時先讓他在陶府好好呆著,順便可以繼續研究研究化學書和□□。


    有了老師,那自然是要有學生的。既然打算辦化學研究所了,那自然也不能讓老袁一個人當光杆司令。陶笉然送走老袁,又來到書房,寫了兩封信讓人送出去。


    這兩封信自然是給潘文山和王琬凝的。信上麵的主要內容都差不多,就是通知他們倆舉辦一個化學知識競賽,挑一批在化學方麵成績比較頂尖的學生,直接送到研究所深造。


    而在寫給潘文山的那封信中,內容要更多一些。陶笉然可沒有忘記,在寧安還有兩位地理方麵的人才!既然竟然要注重南北的學術平衡,化學研究院建在了京城,那不妨讓寧安見一個地理研究所。


    隻是化學研究所建在皇宮裏,那地理研究所也不能厚此薄彼。陶笉然讓潘文山隻管先去準備,他又跑去找了王靈均,囑咐他去到寧安之後,務必要建一個大學城。


    雖然目前大學的教學素材,被戚博翰鎮壓在係統裏麵,不能拿出來。但先把大學城蓋起來也不錯,裏麵可以先安排一些科學研究所。等研究所的成果成熟之後,便可以拿來當大學的教學素材。


    這樣北邊的研究院在皇宮裏麵,南邊的研究院,擁有自己單獨的一座城池,這種分量誰也不落後於誰。


    等陶笉然處理完兩座研究所的事情之後,轉眼便到了青徽書院的學生入京的日子。


    慕容溫瑜並沒有親自出去迎接自家的學子,僅僅是讓王琬凝帶著這次參與辯論的學生出城迎接。


    青徽書院的學子們才一進京,就感覺自己被擺了一道下馬威。


    行知學院竟然讓一個女子帶頭出來迎接他們,這算什麽話?!


    這群會在過年期間,就氣勢洶洶的衝上京城的學子,其中自然不乏脾氣暴躁者,一見到這種場麵哪裏還忍得住,立即站出來,嘲諷道:“怎麽?你們行知學院沒有能人了嗎?派一個女子出來拋頭露麵,成何體統!”


    這次參與辯論賽的行知學院的學生,也個個都是伶牙俐齒,聽到對手這麽說,哪裏可能會不反擊:“嗬,我以前聽聞青徽書院的學生,個個都是人中龍鳳,今日一見,不過如此而已嘛。旁的不說,就是這個有眼無珠,也是貽笑大方。什麽女子不女子?這位可是聖上欽點的,行知中學的校長!要不是看在慕容大人的份上,別說校長了,就算是我,也不要出城來迎接你們這麽一群徒有虛名之人!”


    京城的行知中學校長是位女子這件事情,也曾一度鬧得沸沸揚揚,青徽書院的學子們自然有所耳聞。可是當初他們也隻是聽一耳朵便忘了,如今看到了王琬凝本人,又哪裏能立即跟傳言裏的那位校長對得上號呢!


    在見到王琬凝之前,大部分人對那位女子校長的印象大約都是:學識淵博、溫文儒雅的中年婦人。


    反觀王琬凝實際的形象,氣質確實溫文爾雅,但這年齡怎麽看都不超過25歲。雖然已這個年齡在古人眼裏,已經算是老姑娘,但實際上看起來跟妙齡女子差別也並不大。


    在加上王琬凝獨特的書卷氣,以及當了校長這麽久之後積累起來的上位者的氣勢,比起普通女子更多了幾分韻味,可以說算是難尋的一代佳人了。


    而這麽一位佳人,誰能聯想到她竟然是傳說中,聖上欽點的行知中學校長呢!


    青徽書院的學生們麵麵相覷,王琬凝也不欲將氣氛一開始便搞得那麽僵,連忙製止了自家學生們的乘勝追擊,帶著青徽書院的學生們,一路上不尷不尬的來到了行知中學,特意給青徽疏遠學生們整理出來的院子。


    “諸位千裏迢迢而來,想必已經累了。今日且先休息一日,明日會有老師來跟諸位講解辯論賽的比賽規則。再過兩日便是辯論賽開始的日子,屆時,慕容大人會出場擔任評委。希望諸位好好表現,不要讓大人失望。如果有什麽需要可以,隨時找我們學校的學生們幫忙。”


    王琬凝聲音不徐不緩,如夜鶯般好聽的聲音,語氣中卻帶著讓人不不敢違抗的莊嚴。說完之後,王琬凝朝學生們微微一笑便轉身離開了。


    王琬凝離開之後,行知中學的學生也不願多留,也都前後腳的離開了院子。


    外人一走,青徽學院的學生們總算沒有那麽尷尬了。各自隨意分配了一下院子裏的房間,便迴去休息了。


    這年頭,天寒地凍的趕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路途顛簸不說,身為南方人的學子們,隻覺得這一路上是冷得難以入眠。所以王琬凝這樣的安排,也算是考慮周到了。


    休息了半天後,青徽學院的學子們個個飢腸轆轆,也都個個麵麵相覷。因為這院子裏並沒有廚房,也沒有任何食物,這是要讓他們出去跟行知中學的學生們求助了嗎?


    都說文人清高,更何況這還是一群盛氣淩人的學生!


    一時間場麵有些僵硬起來。最後還是一位稍微年長的學子開口道:“我出去打聽一下吧。”


    那學子說完便走出了院子,隻是要去哪裏尋求幫助,卻也是沒有絲毫頭緒。


    就在這時,隻見三兩成群的學生們,言笑晏晏的從附近經過。而且他們身上的衣著都跟早上來迎接他們的那幫行知中學的學生相仿,這些大約也是行知中學的學生吧?


    這麽想著,他便走了過去,挑了一名麵善的人,做了個揖,問道:“這位兄台,請問不知這學院中可有用餐之處?”


    被問到的那個學生上下打量了他一眼:“你們是不是就是那青徽書院的學生?你們要去吃飯?我們正好也要去食堂要一起嗎?”


    第217章


    被問路的這個學生十分熱情, 不僅帶青徽書院的學生們去飯堂, 一路上更是滔滔不絕的跟他們介紹學校內的各種功能建築。


    青徽書院的學子們, 就像是第一次進城的土包子一般,跟著帶路的學生, 一路參觀了安裝有黑板的教室、藏書巨多的圖書館、寬闊設備又齊全的操場、整齊又方便的學生宿舍、高科技的自來水澡堂, 最後才到達了菜品五花八門的飯堂。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古代搞義務教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煬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煬師並收藏在古代搞義務教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