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愛卿老了,眼睛不好使,連腦袋也不好使了。”戚博翰眼神一冷,直接罷免了這位三朝元老,也是三公之一的鄭司馬。


    鄭司馬還想以死相勸,卻被禁衛軍們牢牢控製住,連死都死不了。


    “紫宸殿上,豈容你放肆。”戚博翰這話雖是對鄭司馬說的,但眼神掃過的卻是剛才跪在地上不肯起身的人。


    這話的意思是,要死也不能死在紫宸殿內!


    這下連以死相逼的路子都被堵死了,大臣們沒轍,隻得先迴家想辦法。


    然後第二天,三公當中餘下的兩人,一起請辭,戚博翰痛快應允,又造成了朝野上的一片動蕩。


    而想要以退為進來規勸戚博翰的兩人,也是當場懵逼。然而不管他們再怎麽後悔也沒有用了,皇帝陛下金口玉言,已經批準的事情當然不能反悔。


    跟大臣們的反應不同,當皇帝大婚和帝後同治的消息出來後,百姓們的反應都是驚奇,幾乎很少有反對之聲。


    畢竟帝後同治這檔子事,對於百姓們的利益幾乎沒有任何影響,百姓自然也沒那個閑心去反對。


    而且百姓也沒學過什麽禮儀綱常,雖然男人當皇後這一點驚世駭俗了一些,但是有那些神跡為陶笉然開路,當個皇後怎麽了?就是當個皇上都使得!


    而瑞朝的文人,現在則變成了兩大派係。一派堅決反對,一派是強力支持。這兩派的代表人物,就是青徽書院的學生,以及行知學院的學生。


    這兩派的態度,也代表了瑞朝傳統教育理念,以及行知學院的新型教育理念的碰撞。而青徽書院原本打算的遊街示威,也在慕容溫瑜有意的忽悠之下,變成了一場跟行知學院光明正大的辯論賽。


    瑞朝的辯論當然不叫辯論,而叫清談。不過慕容溫瑜從陶笉然口中聽到辯論兩個字之後,頓時覺得醍醐灌頂,直接將原本的清談會,改名為辯論賽。


    用慕容溫瑜的話來說,辯論兩字,才能體現雙方之間唇槍舌戰的刺激感,也更能體現他們這是文明人的討論切磋。


    青徽書院的學生們還有兩日便要到達京城,慕容溫瑜為了這辯論賽還有帝後大婚的事情忙得不可開交,而王靈均的新差事也下來了:寧安節度使。


    當然,王靈均這個節度使,跟陶笉然當初那個節度使不是一個量級的。王靈均過去就是為了吃喝玩樂,順便幫忙監督一下寧安那邊的兵工廠,和配合陶笉然的安排,繼續發展那邊的教育事業


    陶笉然離開寧安三年,這讓原本是行知學院起源的地方,教育發展反而逐漸落後於京城了。


    不是說負責寧安行知學院的潘文山做的不好,而是寧安本身師資力量就貧乏,陶笉然離開之後,行知學院也沒了政策的支撐,發展步伐緩慢也是必然的。


    這次派王靈均過去的目的,是因為陶笉然打算打造南北兩個水平相當的學術聖地,不至於讓未來南北兩地的學子有太大的水平差異。


    而且這麽做,也未必沒有跟青徽書院一爭高下的意味。


    慕容家如今門徒遍天下,不適合對其使用太強硬的手段。但要是青徽書院逐漸沒落了呢?當行知學院的學子在各行各業都占據了頂端位置的時候,青徽書院和慕容家的威脅也將會不複存在。


    當然,如果青徽書院能在行知學院的夾擊下還能闖出一條生路,陶笉然也十分歡迎他來一起良性競爭。


    王靈均將在參加完戚博翰和陶笉然的婚禮之後離開,王靈均一家知道這是戚博翰在幫王靈均逃婚,但也無可奈何。畢竟現在也來不及拉著王靈均成了親再走了,一家人隻能一邊給戚博翰準備賀禮,一邊給王靈均準備要帶去沂州的東西。


    王靈均可算鬆了一口氣,有事沒事就在京城裏四處亂竄。


    整個瑞朝都因為戚博翰要成親的事情開始忙活起來了,而兩個當事人卻跟平時沒什麽兩樣。


    陶笉然下了早朝就去禦書房陪戚博翰處理奏摺,中午陪四個娃娃一起吃午飯睡午覺,下午再繼續幹活,晚上就更是時常光明正大的夜宿宮中,可以說是非常張狂了。


    陶笉然這樣老是不著家,別人不急,老袁可以要急死了!


    這段時間鳳凰現世的討論可謂是沸沸揚揚,作為一名知道真相,並且是親手把這鳳凰給“召喚”出來的人,不是老袁杞人憂天,而是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他這種人很可能是要被殺了封口的!


    而陶笉然也是心大的,也沒特意來囑咐老袁不要把事情說出去,反而是自年初一之後,就再也沒找過老袁了。


    這隻能怪陶笉然貴人多忘事,快要跟心愛的人結婚了,誰還顧及得了那些細枝末節啊!但是化學大師也是不能怠慢的,陶笉然一聽到子期的通報,知道老袁一直想見自己,二話不說就告別未婚夫,迴陶府去了。


    老袁這大半個月提心弔膽的,身材依舊十分消瘦,如今是一點也看不出來當初那彪形大漢的影子了。


    陶笉然這次見麵,才注意到這一點,頓時有些不好意思,連忙道:“袁先生,實在是不好意思,這段時間怠慢您了。”


    作者有話要說:  _(:3」∠)_存稿沒了,開啟裸奔模式


    第216章


    老袁此時還提心弔膽著呢, 哪裏敢應了陶笉然這句怠慢。連忙擺手搖頭, 直唿不敢當。


    陶笉然看到自己把人家嚇成這樣, 也十分不好意思。摸了摸鼻頭,道:“袁先生不必慌張, 先生如此大才, 實乃我朝之幸。往後還要仰仗先生,繼續為國獻力。”


    老袁聽到陶笉然這麽說,立即明白自己是沒有性命之憂了, 頓時安心下來。一放鬆下來後,竟也想不到要接什麽話, 場麵一時間尷尬了起來。


    幸好陶笉然還是有話要說的:“先生,我和陛下打算成立一個國家化學研究實驗所。實驗所的地點就在皇宮之內, 不知道先生願不願意擔任實驗所的所長?”


    陶笉然跟戚博翰商量過, 皇宮修建的這麽大,但是會經常使用到的宮殿卻寥寥無幾。再加上戚博翰這輩子可沒廣納後宮的機會了,所以這後宮當中必定會冷清無比。


    為了不造成資源浪費,他們打算把各科的國家研究所,全部設立在後宮各個宮殿內。一來可以節省重新建造實驗所的成本。二來, 皇宮之內也是全國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研究所設立在這裏麵, 將來科研資料的保護力度也有保證。


    當然,陶笉然這麽做,還有一點私心。自己將來成了皇後,那必定是沒什麽機會出宮跟弟妹團聚的。但若是宮內設立了這些個研究所, 那隻要給弟妹混個研究員的名額,他們便可自由出入宮中,來看望自己了。


    而且陶笉然相信,就憑自家弟妹的聰明才智,就算不走後門,應聘個研究員也是不在話下的。


    老袁聽完陶笉然的話,在心中也是大吃一驚,但他並沒有表現出來,隻是思索一番後,有些猶豫道:“袁某才疏學淺。恐怕難當大任。”


    “袁先生不必緊張這個所長不過是個頭銜。袁先生日常隻需要研製一些我們交給你的任務,然後帶一下新人就可以了。所內的一庶務,我們還會安排一位副所長負責,總不會讓袁先生您分心去處理那些雜事的。”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古代搞義務教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煬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煬師並收藏在古代搞義務教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