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科考內容變革
日月光明:打造巔峰大明 作者:後山散人V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由校耐著性子繼續解釋道:“徐先生不能隻看到東邊的大海,在四川的西南,同樣還有大洋,這裏給四川也帶來了大量的水汽。
另外,四川之西,漢中以北,都有高大的山脈阻隔,從而使來自東南與西南的水汽無法吹到秦嶺以北之地,進而出現了秦嶺南北降水之差異!”
“是,陛下,臣大概明白了,但為何漠南東部也就是之前的察哈爾各地,與大海相距不遠,降水量卻比不上更深入內陸的河南等地?”徐光啟有點刨根問底地繼續問道。
“先生可知,為何同樣的鍋揭開鍋蓋,溫度低的時候掉下的水量要遠遠小於溫度高的時候,而這也是漠南之地降水量不及河南之地的原因,更何況河南東部是一望無際直達大海的平原,而漠南的東部與南部有高度不低的燕山山脈阻隔!”
朱由校借用不同溫度鍋蓋被揭開時的水珠多少來解釋不同緯度的降水量,也算是接地氣了,不信徐光啟他們還不明白這個道理。
“尊敬的皇帝陛下,不知您是否知道歐羅巴緯度明明比它南部的利未亞(撒哈拉)緯度要高,降水量卻有著非常巨大的原因?”伽利略試探性地問道。
對於伽利略問到的歐洲為何比撒哈拉降水量多,朱由校自然是清楚其中的原因的,但為了不讓自己進一步顯得與眾不同,朱由校還是選擇了模棱兩可下的不知道:“朕沒去過你說的歐羅巴,也沒去過利未亞,所以朕無法做判斷,但降水量差異如此之大,想必與朕剛說的那些原因有一定的關聯,至於具體什麽原因,那可就要你們格物院進行更詳實的研究了!”
朱由校可不會一股腦把什麽東西都拋出來,雖然短期內能起到快速推進的作用,但這也會讓世人將他當做怪物,另外,什麽都講出來了,格物院的人就失去了探索的過程,並不一定利於大明科技樹的成長。
缺乏研究的氛圍與土壤,以及龐大的研究人群基數,最終隻會是曇花一現。
“是,陛下,臣明白了!”伽利略雖然沒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案,但通過今天的商談,他已經有了大概的思路,相信不久之後便能研究明白其中的原因。
“嗯,徐先生,將今天探討的關於地球自轉與繞太陽公轉,及地球氣候尤其是大明氣候的形成與原理,也要加進《隆武曆書》,另外,也要編寫對應的初、中、高三級教材,方便學生們學習了解!”知識光寫出來沒用,還要讓更多的人看到與了解到,從而拉動整個大明的科技發展。
“是,陛下,臣遵旨!”徐光啟答道。
“嗯,徐先生,新的隆武曆書,大概什麽時候能編纂好?”朱由校看著徐光啟問道。
“迴陛下,臣預估三個月內便能編好,順便將陛下交代的教材也一起編好!”徐光啟認真地答道。
“好,教材的名稱就叫‘地理’吧,取研究地球原理之意,專門研究地球的地形地貌、山川湖海、氣候天文,以及大明與它國的城鄉狀態、道路分布與礦產資源等知識!”
朱由校算是在大明開了地理學授課的先河,算是讓接受地理學教育的學生,真正成了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的書生。
“是,陛下,但若如此的話,恐怕三個月的時間不夠,可能需要近半年的時間!”徐光啟見皇帝一下子增加了很多內容,不得不將編纂的時間更改為半年。
“可,離明年學生開學,還有半年多的時,在此之前印刷出來即可!”朱由校點點頭道。
“是,陛下,隆武新書與地理編纂完成後,是否要對外刊印發售?”徐光啟問道。
“可以,此事讓司禮監經廠負責!”朱由校說完看向一旁的劉時敏。
“是,皇爺,奴婢遵旨!”劉時敏躬身答道。
“徐先生,不久後就要秋闈了,本次的科考內容可否有按照朕之前交代的,要重實務而輕經義?”朱由校看著徐光啟問道。
徐光啟答道:“迴陛下,自從隆武二年的春闈結束後,縣、府、院試科考內容已經要求各布政司提學官做了調整,考試的格式也不必隻遵循八股的原則,給了考生們自由發揮的空間。
而考試的具體內容,減少了經義的比重,並刪減了部分詩詞歌賦,增加了錢糧稅賦與兵務,並單獨列出了數學科目!”
“嗯,很好,以後經義的比重要繼續降低,明年春闈的時候,比重降至三成以下,錢糧賦稅、實務策與兵務增至五成,數學、詩詞歌賦各占半成,而奏對、敕令等內容占據最後的一成!”要不是現在深陷儒家經義的士子實在太多,朱由校也不會繼續保留三成的經義比重。
按照朱由校對未來科舉內容的要求,經義部分最終會被拋棄,變成跟後世公務員考試差不多的範圍,但不會隻有行測與申論,而是在此基礎上,還要加上兵務與奏對等內容。
未來的大明官員,不僅要求隻懂政務,還要懂兵務,不說讓他們成為文武全才,但也不能對軍事一點都不懂,畢竟很多時候還是需要文官來節製武官,避免地方出現軍閥割據。
徐光啟愣了一下後,但還是躬身答道:“是,陛下,臣遵旨!”
朱由校點點頭道:“嗯,今年各布政司秋闈的主考官,一半從翰林院挑選,一半從地方的提學官任命,其中翰林院主考官的來源不能隻局限於來自某一兩個布政司,而是要來自於多個布政司。
至於提學官充任主考官的人選,不能留在本布政司,而是要調往他處。
另外,鳳陽與遼陽的貢院建好了沒有?”
徐光啟答道:“是,陛下,鳳陽與遼陽的貢院已經建好了,之前已經進行過院試,其中鳳陽有考舍六千五百間,遼陽有考舍五千五百間!”
朱由校答道:“好,以後的遼東與江北的科考都在本布政司內進行,甘肅的考生暫時還在西安貢院進行,等甘肅布政司的貢院建好後,便在蘭州進行考試!”
另外,四川之西,漢中以北,都有高大的山脈阻隔,從而使來自東南與西南的水汽無法吹到秦嶺以北之地,進而出現了秦嶺南北降水之差異!”
“是,陛下,臣大概明白了,但為何漠南東部也就是之前的察哈爾各地,與大海相距不遠,降水量卻比不上更深入內陸的河南等地?”徐光啟有點刨根問底地繼續問道。
“先生可知,為何同樣的鍋揭開鍋蓋,溫度低的時候掉下的水量要遠遠小於溫度高的時候,而這也是漠南之地降水量不及河南之地的原因,更何況河南東部是一望無際直達大海的平原,而漠南的東部與南部有高度不低的燕山山脈阻隔!”
朱由校借用不同溫度鍋蓋被揭開時的水珠多少來解釋不同緯度的降水量,也算是接地氣了,不信徐光啟他們還不明白這個道理。
“尊敬的皇帝陛下,不知您是否知道歐羅巴緯度明明比它南部的利未亞(撒哈拉)緯度要高,降水量卻有著非常巨大的原因?”伽利略試探性地問道。
對於伽利略問到的歐洲為何比撒哈拉降水量多,朱由校自然是清楚其中的原因的,但為了不讓自己進一步顯得與眾不同,朱由校還是選擇了模棱兩可下的不知道:“朕沒去過你說的歐羅巴,也沒去過利未亞,所以朕無法做判斷,但降水量差異如此之大,想必與朕剛說的那些原因有一定的關聯,至於具體什麽原因,那可就要你們格物院進行更詳實的研究了!”
朱由校可不會一股腦把什麽東西都拋出來,雖然短期內能起到快速推進的作用,但這也會讓世人將他當做怪物,另外,什麽都講出來了,格物院的人就失去了探索的過程,並不一定利於大明科技樹的成長。
缺乏研究的氛圍與土壤,以及龐大的研究人群基數,最終隻會是曇花一現。
“是,陛下,臣明白了!”伽利略雖然沒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案,但通過今天的商談,他已經有了大概的思路,相信不久之後便能研究明白其中的原因。
“嗯,徐先生,將今天探討的關於地球自轉與繞太陽公轉,及地球氣候尤其是大明氣候的形成與原理,也要加進《隆武曆書》,另外,也要編寫對應的初、中、高三級教材,方便學生們學習了解!”知識光寫出來沒用,還要讓更多的人看到與了解到,從而拉動整個大明的科技發展。
“是,陛下,臣遵旨!”徐光啟答道。
“嗯,徐先生,新的隆武曆書,大概什麽時候能編纂好?”朱由校看著徐光啟問道。
“迴陛下,臣預估三個月內便能編好,順便將陛下交代的教材也一起編好!”徐光啟認真地答道。
“好,教材的名稱就叫‘地理’吧,取研究地球原理之意,專門研究地球的地形地貌、山川湖海、氣候天文,以及大明與它國的城鄉狀態、道路分布與礦產資源等知識!”
朱由校算是在大明開了地理學授課的先河,算是讓接受地理學教育的學生,真正成了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的書生。
“是,陛下,但若如此的話,恐怕三個月的時間不夠,可能需要近半年的時間!”徐光啟見皇帝一下子增加了很多內容,不得不將編纂的時間更改為半年。
“可,離明年學生開學,還有半年多的時,在此之前印刷出來即可!”朱由校點點頭道。
“是,陛下,隆武新書與地理編纂完成後,是否要對外刊印發售?”徐光啟問道。
“可以,此事讓司禮監經廠負責!”朱由校說完看向一旁的劉時敏。
“是,皇爺,奴婢遵旨!”劉時敏躬身答道。
“徐先生,不久後就要秋闈了,本次的科考內容可否有按照朕之前交代的,要重實務而輕經義?”朱由校看著徐光啟問道。
徐光啟答道:“迴陛下,自從隆武二年的春闈結束後,縣、府、院試科考內容已經要求各布政司提學官做了調整,考試的格式也不必隻遵循八股的原則,給了考生們自由發揮的空間。
而考試的具體內容,減少了經義的比重,並刪減了部分詩詞歌賦,增加了錢糧稅賦與兵務,並單獨列出了數學科目!”
“嗯,很好,以後經義的比重要繼續降低,明年春闈的時候,比重降至三成以下,錢糧賦稅、實務策與兵務增至五成,數學、詩詞歌賦各占半成,而奏對、敕令等內容占據最後的一成!”要不是現在深陷儒家經義的士子實在太多,朱由校也不會繼續保留三成的經義比重。
按照朱由校對未來科舉內容的要求,經義部分最終會被拋棄,變成跟後世公務員考試差不多的範圍,但不會隻有行測與申論,而是在此基礎上,還要加上兵務與奏對等內容。
未來的大明官員,不僅要求隻懂政務,還要懂兵務,不說讓他們成為文武全才,但也不能對軍事一點都不懂,畢竟很多時候還是需要文官來節製武官,避免地方出現軍閥割據。
徐光啟愣了一下後,但還是躬身答道:“是,陛下,臣遵旨!”
朱由校點點頭道:“嗯,今年各布政司秋闈的主考官,一半從翰林院挑選,一半從地方的提學官任命,其中翰林院主考官的來源不能隻局限於來自某一兩個布政司,而是要來自於多個布政司。
至於提學官充任主考官的人選,不能留在本布政司,而是要調往他處。
另外,鳳陽與遼陽的貢院建好了沒有?”
徐光啟答道:“是,陛下,鳳陽與遼陽的貢院已經建好了,之前已經進行過院試,其中鳳陽有考舍六千五百間,遼陽有考舍五千五百間!”
朱由校答道:“好,以後的遼東與江北的科考都在本布政司內進行,甘肅的考生暫時還在西安貢院進行,等甘肅布政司的貢院建好後,便在蘭州進行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