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財稅小成
日月光明:打造巔峰大明 作者:後山散人V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過了十五分鍾,朱由校從東暖閣休息完後,重新在官員們的恭迎聲中走上了禦座,之後便正式開始了戶部的年度匯報。
沒有所謂的清流與科道言官的無限拉扯和反複打斷,年度會議的進度變得高效了許多,能參加年度會議的官員品級最低也是正三品起步,這些人沒了當炮灰的馬前卒,自己又不想在前麵衝鋒陷陣,從而失去一輩子好不容易熬來的高位。
很快,所有人的目光被戶部尚書畢自嚴的匯報給吸引了過去,“隆武三年,白銀稅收兩千零二十三萬兩,同比去年增加了六百九十七萬兩,其中市舶稅一千兩百八十萬兩,約戰白銀稅收的百分之六十三,鹽課六百六十萬兩,漕運七十五萬兩。
糧稅三千六百五十九萬石,同比去年增加了四十七萬石。
此外,抄家所得折銀八百三拾五萬兩,糧食三百一十二萬石。
稅收加上抄家所得,隆武三年白銀收入兩千八百五十八萬兩,糧食三千九百七十一萬石。
隆武三年,白銀合計支出兩千零三十六萬兩,糧食三千三百五十七萬石,白銀與糧食支出比上年分別多出兩百萬兩與三百萬石,多出的原因主要是去年全麵實施了新俸祿,以及補上了部分宗藩的欠俸和朝陽、天津、洪山三座新城的興建。
截止目前,國庫白銀結餘四千八百九十七萬兩,糧食結餘四千零八十一萬石!”
畢自嚴說完去年的稅收,故意停了下,等待著皇帝的問話或獎勵。
果然,朱由校放下戶部的報告,朝畢自嚴笑著說道:“既然戶部及下屬單位超額完成了去年的目標,而且稅收收入勉強夠上了支出,該怎麽獎賞就怎麽獎賞,獎勵方案盡快送到司禮監,朕批閱之後隨當月俸祿一起發放!”
畢自嚴聽到皇帝的這話後,心裏那個美啊,這種靠政績獲得的獎勵,可比下麵人偷偷摸摸送的孝敬光彩多了,“臣等謝陛下恩裳!”
與畢自嚴擁有同樣心情的人,還有三個侍郎畢懋良、周應秋與袁世振。
至於其他官員的羨慕嫉妒恨,那就隨他們去吧!
待四人致謝完後,朱由校笑著說道:“繼續說下隆武三年戶部的其它事情吧!”
心情大好的畢自嚴躬身行了一禮後,繼續說道:“隆武三年,戶部除了賦稅之事,也幹成了以下幾件大事:
第一,不僅完成了戶部鹽政司的衙門組建,還完成了長蘆、山東與淮揚三個鹽運司的整頓,並且完成了福建鹽運司降為鹽課司,並完成了遼東鹽運司的籌建;
第二,配合李閣老與直隸巡撫衙門完成了直隸的清丈田畝、黃冊更新、秏羨歸公與攤丁入畝之事,其中重新清丈出來的耕地有六十八萬頃,而納稅的耕地則是四十六萬頃,占隆武三年全年納稅的土地一成;
第三,漕運總督府擴大了船隊規模,其中海運的規模已接近河運的八成,同時還組建了一支四輪馬車數量不少於一千輛的車隊;
第四,配合吏部與兵部,完成了對山東、山西、河南布政司衛所的整頓,將除成山衛與靖海衛之外的軍戶全部轉化成了民戶;
第五,三處主要移民的遼東、貴州與大寧,目前皆已超過五成,其中大寧因距離最近,雖然時間最晚,但遷徙的數量也達了五萬三千戶,預估明年內就能完成十萬戶的遷徙目標;
第六,陝西、山西、直隸與山東等地的五處常平倉已經全部完成建造並通過了戶部的驗收;
第七,配合好兵部完成宣大、遼東與大寧戰事的糧草輸送,同時與建設銀行達成代發官員俸祿的合作;
第八,按時完成了夏稅與秋稅的征收,並同比去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看到畢自嚴躬下的身子,朱由校淡淡地說道:“繼續將今年要做的事情一起說了吧!”
畢自嚴行了一禮後,繼續念到:“是,陛下,隆武四年,戶部將要去做的事情主要有:
第一,繼續配合李閣老進行遼東、山東、河南、湖廣的變革之事,同時完成三個行都司與呂宋總督府的田畝清丈與黃冊登記之事;
第二,完成除雲南之外的兩浙、河東等處鹽運司與鹽課司的整頓,爭取在隆武四年鹽課突破八百萬兩;
第三,爭取隆武四年完成大寧、遼東與貴州三處的移民之事,同時再向歸化與呂宋分別移民三萬戶;
第四,完成呂宋市舶司的組建,並配合兵部完成呂宋戰事的糧草輸送之事,以及其它戰事的糧草輸送;
第五,繼續興建五處常平倉,分別是河南、陝西、宣大、遼東與廣東;
第六,隆武四年,總稅收中白銀爭取破兩千三百萬兩,其中市舶稅一千三百萬兩、鹽課七百萬兩、漕運八十萬兩、秏羨一百三十萬兩、其它一百萬兩,糧食爭取突破四千萬石!”
看著躬身站在自己眼前的畢自嚴,朱由校看向內閣三人道:“三位閣老,可有補充?”
“迴陛下,老臣沒有!”方從哲站起身答道。
“迴陛下,臣無疑義!”徐光啟緊跟著答道,現在的稅收水平已經超過了過往兩百五十多年的任何一年,而且國庫庫存十分充足,他徐光啟還能有什麽意見。
“迴陛下,臣有異議,其它稅收中隻有一百萬兩,實在有點低,若沒有向寺廟田地征稅,一百萬兩的確不算少,但加了寺廟稅收後,理應在其它項上至少加到一百二十萬兩!”李長庚主動站出了要求提高隆武四年的稅收目標,並不是說他政治覺悟有多高,而是在定內閣首輔的關鍵時刻,他需要向皇帝表個決心。
對於戶部比較保守的稅收目標,不管誰做老板,都不會開心,至於李長庚給自己打的障眼法,朱由校自然明白。
在壓製住內心的不滿後,朱由校淡淡地說道:“朕覺得戶部與李閣老的魄力還是小了點,市舶稅定在一千三百萬兩,朕覺得尚算合理,但漕運卻在去年七十五萬兩的基礎上隻增加了五萬兩,這項最低加到九十萬兩。
鹽課也是同理,去年隻是整頓了三個鹽運司,鹽課便來到了六百六十萬兩,今年要完成剩餘鹽運司與鹽課司的整頓,目標不妨定為八百萬兩。
至於秏羨的一百三十萬兩,今年才正式開始征收,具體多少朕也不甚清楚,但朕會將秏羨收上來的錢糧除了支付地方吏員的俸祿外,還會拿出剩餘的一半出來作為考成獎勵。
對於李閣老提到的其它稅目增加到一百二十萬兩,朕覺得說得在理!”
沒有所謂的清流與科道言官的無限拉扯和反複打斷,年度會議的進度變得高效了許多,能參加年度會議的官員品級最低也是正三品起步,這些人沒了當炮灰的馬前卒,自己又不想在前麵衝鋒陷陣,從而失去一輩子好不容易熬來的高位。
很快,所有人的目光被戶部尚書畢自嚴的匯報給吸引了過去,“隆武三年,白銀稅收兩千零二十三萬兩,同比去年增加了六百九十七萬兩,其中市舶稅一千兩百八十萬兩,約戰白銀稅收的百分之六十三,鹽課六百六十萬兩,漕運七十五萬兩。
糧稅三千六百五十九萬石,同比去年增加了四十七萬石。
此外,抄家所得折銀八百三拾五萬兩,糧食三百一十二萬石。
稅收加上抄家所得,隆武三年白銀收入兩千八百五十八萬兩,糧食三千九百七十一萬石。
隆武三年,白銀合計支出兩千零三十六萬兩,糧食三千三百五十七萬石,白銀與糧食支出比上年分別多出兩百萬兩與三百萬石,多出的原因主要是去年全麵實施了新俸祿,以及補上了部分宗藩的欠俸和朝陽、天津、洪山三座新城的興建。
截止目前,國庫白銀結餘四千八百九十七萬兩,糧食結餘四千零八十一萬石!”
畢自嚴說完去年的稅收,故意停了下,等待著皇帝的問話或獎勵。
果然,朱由校放下戶部的報告,朝畢自嚴笑著說道:“既然戶部及下屬單位超額完成了去年的目標,而且稅收收入勉強夠上了支出,該怎麽獎賞就怎麽獎賞,獎勵方案盡快送到司禮監,朕批閱之後隨當月俸祿一起發放!”
畢自嚴聽到皇帝的這話後,心裏那個美啊,這種靠政績獲得的獎勵,可比下麵人偷偷摸摸送的孝敬光彩多了,“臣等謝陛下恩裳!”
與畢自嚴擁有同樣心情的人,還有三個侍郎畢懋良、周應秋與袁世振。
至於其他官員的羨慕嫉妒恨,那就隨他們去吧!
待四人致謝完後,朱由校笑著說道:“繼續說下隆武三年戶部的其它事情吧!”
心情大好的畢自嚴躬身行了一禮後,繼續說道:“隆武三年,戶部除了賦稅之事,也幹成了以下幾件大事:
第一,不僅完成了戶部鹽政司的衙門組建,還完成了長蘆、山東與淮揚三個鹽運司的整頓,並且完成了福建鹽運司降為鹽課司,並完成了遼東鹽運司的籌建;
第二,配合李閣老與直隸巡撫衙門完成了直隸的清丈田畝、黃冊更新、秏羨歸公與攤丁入畝之事,其中重新清丈出來的耕地有六十八萬頃,而納稅的耕地則是四十六萬頃,占隆武三年全年納稅的土地一成;
第三,漕運總督府擴大了船隊規模,其中海運的規模已接近河運的八成,同時還組建了一支四輪馬車數量不少於一千輛的車隊;
第四,配合吏部與兵部,完成了對山東、山西、河南布政司衛所的整頓,將除成山衛與靖海衛之外的軍戶全部轉化成了民戶;
第五,三處主要移民的遼東、貴州與大寧,目前皆已超過五成,其中大寧因距離最近,雖然時間最晚,但遷徙的數量也達了五萬三千戶,預估明年內就能完成十萬戶的遷徙目標;
第六,陝西、山西、直隸與山東等地的五處常平倉已經全部完成建造並通過了戶部的驗收;
第七,配合好兵部完成宣大、遼東與大寧戰事的糧草輸送,同時與建設銀行達成代發官員俸祿的合作;
第八,按時完成了夏稅與秋稅的征收,並同比去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看到畢自嚴躬下的身子,朱由校淡淡地說道:“繼續將今年要做的事情一起說了吧!”
畢自嚴行了一禮後,繼續念到:“是,陛下,隆武四年,戶部將要去做的事情主要有:
第一,繼續配合李閣老進行遼東、山東、河南、湖廣的變革之事,同時完成三個行都司與呂宋總督府的田畝清丈與黃冊登記之事;
第二,完成除雲南之外的兩浙、河東等處鹽運司與鹽課司的整頓,爭取在隆武四年鹽課突破八百萬兩;
第三,爭取隆武四年完成大寧、遼東與貴州三處的移民之事,同時再向歸化與呂宋分別移民三萬戶;
第四,完成呂宋市舶司的組建,並配合兵部完成呂宋戰事的糧草輸送之事,以及其它戰事的糧草輸送;
第五,繼續興建五處常平倉,分別是河南、陝西、宣大、遼東與廣東;
第六,隆武四年,總稅收中白銀爭取破兩千三百萬兩,其中市舶稅一千三百萬兩、鹽課七百萬兩、漕運八十萬兩、秏羨一百三十萬兩、其它一百萬兩,糧食爭取突破四千萬石!”
看著躬身站在自己眼前的畢自嚴,朱由校看向內閣三人道:“三位閣老,可有補充?”
“迴陛下,老臣沒有!”方從哲站起身答道。
“迴陛下,臣無疑義!”徐光啟緊跟著答道,現在的稅收水平已經超過了過往兩百五十多年的任何一年,而且國庫庫存十分充足,他徐光啟還能有什麽意見。
“迴陛下,臣有異議,其它稅收中隻有一百萬兩,實在有點低,若沒有向寺廟田地征稅,一百萬兩的確不算少,但加了寺廟稅收後,理應在其它項上至少加到一百二十萬兩!”李長庚主動站出了要求提高隆武四年的稅收目標,並不是說他政治覺悟有多高,而是在定內閣首輔的關鍵時刻,他需要向皇帝表個決心。
對於戶部比較保守的稅收目標,不管誰做老板,都不會開心,至於李長庚給自己打的障眼法,朱由校自然明白。
在壓製住內心的不滿後,朱由校淡淡地說道:“朕覺得戶部與李閣老的魄力還是小了點,市舶稅定在一千三百萬兩,朕覺得尚算合理,但漕運卻在去年七十五萬兩的基礎上隻增加了五萬兩,這項最低加到九十萬兩。
鹽課也是同理,去年隻是整頓了三個鹽運司,鹽課便來到了六百六十萬兩,今年要完成剩餘鹽運司與鹽課司的整頓,目標不妨定為八百萬兩。
至於秏羨的一百三十萬兩,今年才正式開始征收,具體多少朕也不甚清楚,但朕會將秏羨收上來的錢糧除了支付地方吏員的俸祿外,還會拿出剩餘的一半出來作為考成獎勵。
對於李閣老提到的其它稅目增加到一百二十萬兩,朕覺得說得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