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變革試點擴大
日月光明:打造巔峰大明 作者:後山散人V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由校看著之前的標記,朝王永光答道:“隆武四年內,要完成山西、河南、湖廣、江西、福建、廣東六個布政司的所有府縣重新劃分,以及官員的調整,同時要完成陝西與甘肅的拆分,以及廣東與廣西的疆域調換。
剩下的陝西、甘肅、四川、廣西布政司的府縣疆域劃分與官員調整要在隆武五年完成。
至於湖廣、江西、浙江、福建、廣東這幾個布政司的衛所整頓,要在隆武四年內完成,剩下的陝西、甘肅、四川、廣西與貴州要在五年內完成衛所的整頓。
兵部在進行衛所整頓的同時,順帶完成對應的鎮邊營及保安營組建!”
“是,陛下,臣遵旨!”王永光與熊廷弼一同迴道,好在時間上還有兩年的時間,而且對區域難度進行了區分,先易後難。
“啟奏陛下,不知雲南布政司的府縣調整與衛所整頓,不知要在何時完成?另外,大員島與即將攻下來的呂宋群島是否也要進行調整?”王永光繼續問道。
朱由校直接答道:“大員島人口太少,而且遠離大陸,暫時由都督府代管,至於呂宋群島,之前已經任命了總督、布政司、按察司、兩個府與若幹縣,暫時繼續這樣安排!”
“是,陛下,臣明白了,不知去年留了一年已滿致仕年齡的官員,是否還需要繼續挽留一年?”王永光繼續詢問道。
“既然年齡已超,那就不再留了,在三月的時候,吏部組織一場廷推與做好推薦,到時候選定合適的候選官員!”朱由校之前已經想好了此事,便做好了不再挽留的打算。
在場的汪應蛟與楊庭筠兩人,在聽到皇帝的答複後,心裏感到十分的失落,這才起複兩三年的時間,便要再次致仕歸家,但想到已經擔任過六部尚書侍郎,心裏好受了不少。
而其他官員在短暫地為汪應蛟與楊庭筠惋惜的後,便快速地盤算這些新空出來官位該如何拿下來,其中尤以方從哲與李長庚兩人想得最多,尤其是其中的刑部尚書的人選。
汪應蛟是李長庚一係舉薦上來的,李長庚自然想刑部尚書還是自己這一係。
至於方從哲,雖然馬上就要致仕,但刑部左侍郎是自己一力推上去的人選,而且在自己走後,朝中卻沒有浙江籍高品級官員,自己也要在臨走之前推上去那麽一兩個,不管是內閣大學士還是刑部尚書,總要成一個。
至於楊庭筠走後空出來的工部左侍郎,方從哲與李長庚兩人並沒有考慮去爭取,因為都知道這是皇帝專留給徐光啟的後花園。
“是,陛下,臣遵旨!”王永光也高興,因為有了皇帝的支持,由吏部主導的《官員致仕與榮養方案》才能有效落實下去,而高齡官員致仕,才能給低品級與侯缺的官員騰出位置,並且廷推與遴選可是吏部最能發揮權利與作用的機會。
看著一個個心中種草的官員,朱由校淡淡地看著李長庚說道:“隆武三年的直隸變革試點,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今年開始,遼東、山東、河南與湖廣繼續由李閣老領銜推進,此外,順便將三個新設行都司的田畝、黃冊之事一起給處理了,免得積壓到後麵越來越難處理!”
在之前的吏部匯報中,李長庚與徐光啟一樣,都選擇了沉默,而且自從劉時敏在正月初四悄悄提醒他方從哲的病情後,李長庚也選擇了沉默,並沒有急不可耐地到處串聯與張揚。
“是,陛下,臣遵旨!”在這種首輔更換的關鍵時刻,對於皇帝的任何要求,不管難易,李長庚都會毫不猶豫地立刻答應下來,而且他也知道未來朝廷的政務中心,將會圍繞著自己主導的變革來開展。
方從哲看著眼前的李長庚,以及一直保持沉默的徐光啟,一時不知即將接替自己的到底是徐光啟還是李長庚,李長庚一直投皇帝所好,而且也的確辦成了幾件大事,但他入閣的時間卻要晚於徐光啟與孫承宗,按照過往慣例,接替自己內閣首輔的會是徐光啟。
但根據自己對皇帝的了解,皇帝就不是一個喜歡遵循祖製與慣例的君王,重實用而輕規矩,所以李長庚接替自己的可能性會更大。
想到此,方從哲不由得感慨,年輕真好啊,若自己能年輕個十歲,一定要與李長庚爭上一番。
正在方從哲推敲著誰會接替自己內閣首輔的時候,他正對麵的劉時敏站起來找自己這邊的官員說道:“諸位大人,吏部的匯報因持續的時間有點長,我們先休憩一刻鍾吧,迴來後由戶部繼續接下來的匯報!”
方從哲在聽完劉時敏的休憩通知後,趕忙站起來帶著文武官員朝皇帝行了暫別禮。
當皇帝離開東配殿後,方從哲並沒有像其它官員一樣離開自己的座位去茶歇區或後麵的廁所小解,而是繼續坐在座位上思考著即將到來的人事變化,至於吏部匯報的一些政務,以及疆域與衛所及變革的事情,已經不在他的關心之內了。
等隆武五年變革之事落到浙江的時候,說不定那時的自己已經早已埋入了黃土,管不著的事情就幹脆別管,否則會落得個徐華亭的下場。
“元輔!”閔洪學的聲音打斷了陷入沉思的方從哲。
“哦,周先啊!”收迴思緒的方從哲,笑著迴道。
“下官陪您起來轉轉!”對於方從哲的身體狀態與致仕,閔洪學自然是十分清楚的,所以才會說出這樣的話,而且他的刑部左侍郎還是方從哲一力舉薦的,現在刑部尚書空缺,還需要方從哲繼續推一把。
就算最終上不了刑部尚書,作為同鄉與官場貴人的方從哲,閔洪學也要做好晚學該做的事情,從而不給任何人以挑刺的機會,尤其是在這個即將舉行刑部尚書廷推的關鍵時刻,尤為重要。
“好!”方從哲笑著勉力從座位上站起,但卻沒有接受閔洪學的攙扶,之後在閔洪學的陪同下來到了茶歇區,吃點點心與喝杯熱茶。
剩下的陝西、甘肅、四川、廣西布政司的府縣疆域劃分與官員調整要在隆武五年完成。
至於湖廣、江西、浙江、福建、廣東這幾個布政司的衛所整頓,要在隆武四年內完成,剩下的陝西、甘肅、四川、廣西與貴州要在五年內完成衛所的整頓。
兵部在進行衛所整頓的同時,順帶完成對應的鎮邊營及保安營組建!”
“是,陛下,臣遵旨!”王永光與熊廷弼一同迴道,好在時間上還有兩年的時間,而且對區域難度進行了區分,先易後難。
“啟奏陛下,不知雲南布政司的府縣調整與衛所整頓,不知要在何時完成?另外,大員島與即將攻下來的呂宋群島是否也要進行調整?”王永光繼續問道。
朱由校直接答道:“大員島人口太少,而且遠離大陸,暫時由都督府代管,至於呂宋群島,之前已經任命了總督、布政司、按察司、兩個府與若幹縣,暫時繼續這樣安排!”
“是,陛下,臣明白了,不知去年留了一年已滿致仕年齡的官員,是否還需要繼續挽留一年?”王永光繼續詢問道。
“既然年齡已超,那就不再留了,在三月的時候,吏部組織一場廷推與做好推薦,到時候選定合適的候選官員!”朱由校之前已經想好了此事,便做好了不再挽留的打算。
在場的汪應蛟與楊庭筠兩人,在聽到皇帝的答複後,心裏感到十分的失落,這才起複兩三年的時間,便要再次致仕歸家,但想到已經擔任過六部尚書侍郎,心裏好受了不少。
而其他官員在短暫地為汪應蛟與楊庭筠惋惜的後,便快速地盤算這些新空出來官位該如何拿下來,其中尤以方從哲與李長庚兩人想得最多,尤其是其中的刑部尚書的人選。
汪應蛟是李長庚一係舉薦上來的,李長庚自然想刑部尚書還是自己這一係。
至於方從哲,雖然馬上就要致仕,但刑部左侍郎是自己一力推上去的人選,而且在自己走後,朝中卻沒有浙江籍高品級官員,自己也要在臨走之前推上去那麽一兩個,不管是內閣大學士還是刑部尚書,總要成一個。
至於楊庭筠走後空出來的工部左侍郎,方從哲與李長庚兩人並沒有考慮去爭取,因為都知道這是皇帝專留給徐光啟的後花園。
“是,陛下,臣遵旨!”王永光也高興,因為有了皇帝的支持,由吏部主導的《官員致仕與榮養方案》才能有效落實下去,而高齡官員致仕,才能給低品級與侯缺的官員騰出位置,並且廷推與遴選可是吏部最能發揮權利與作用的機會。
看著一個個心中種草的官員,朱由校淡淡地看著李長庚說道:“隆武三年的直隸變革試點,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今年開始,遼東、山東、河南與湖廣繼續由李閣老領銜推進,此外,順便將三個新設行都司的田畝、黃冊之事一起給處理了,免得積壓到後麵越來越難處理!”
在之前的吏部匯報中,李長庚與徐光啟一樣,都選擇了沉默,而且自從劉時敏在正月初四悄悄提醒他方從哲的病情後,李長庚也選擇了沉默,並沒有急不可耐地到處串聯與張揚。
“是,陛下,臣遵旨!”在這種首輔更換的關鍵時刻,對於皇帝的任何要求,不管難易,李長庚都會毫不猶豫地立刻答應下來,而且他也知道未來朝廷的政務中心,將會圍繞著自己主導的變革來開展。
方從哲看著眼前的李長庚,以及一直保持沉默的徐光啟,一時不知即將接替自己的到底是徐光啟還是李長庚,李長庚一直投皇帝所好,而且也的確辦成了幾件大事,但他入閣的時間卻要晚於徐光啟與孫承宗,按照過往慣例,接替自己內閣首輔的會是徐光啟。
但根據自己對皇帝的了解,皇帝就不是一個喜歡遵循祖製與慣例的君王,重實用而輕規矩,所以李長庚接替自己的可能性會更大。
想到此,方從哲不由得感慨,年輕真好啊,若自己能年輕個十歲,一定要與李長庚爭上一番。
正在方從哲推敲著誰會接替自己內閣首輔的時候,他正對麵的劉時敏站起來找自己這邊的官員說道:“諸位大人,吏部的匯報因持續的時間有點長,我們先休憩一刻鍾吧,迴來後由戶部繼續接下來的匯報!”
方從哲在聽完劉時敏的休憩通知後,趕忙站起來帶著文武官員朝皇帝行了暫別禮。
當皇帝離開東配殿後,方從哲並沒有像其它官員一樣離開自己的座位去茶歇區或後麵的廁所小解,而是繼續坐在座位上思考著即將到來的人事變化,至於吏部匯報的一些政務,以及疆域與衛所及變革的事情,已經不在他的關心之內了。
等隆武五年變革之事落到浙江的時候,說不定那時的自己已經早已埋入了黃土,管不著的事情就幹脆別管,否則會落得個徐華亭的下場。
“元輔!”閔洪學的聲音打斷了陷入沉思的方從哲。
“哦,周先啊!”收迴思緒的方從哲,笑著迴道。
“下官陪您起來轉轉!”對於方從哲的身體狀態與致仕,閔洪學自然是十分清楚的,所以才會說出這樣的話,而且他的刑部左侍郎還是方從哲一力舉薦的,現在刑部尚書空缺,還需要方從哲繼續推一把。
就算最終上不了刑部尚書,作為同鄉與官場貴人的方從哲,閔洪學也要做好晚學該做的事情,從而不給任何人以挑刺的機會,尤其是在這個即將舉行刑部尚書廷推的關鍵時刻,尤為重要。
“好!”方從哲笑著勉力從座位上站起,但卻沒有接受閔洪學的攙扶,之後在閔洪學的陪同下來到了茶歇區,吃點點心與喝杯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