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建國節大閱籌備(二)
日月光明:打造巔峰大明 作者:後山散人V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忠烈祠這種莊嚴之地,豈能容一群妖人咋咋唿唿,叨擾先烈的清淨,有那個錢,還不如多燒點紙錢,多放點煙花!”
格外理性的朱由校,自然是對宗教沒有太大的好感,尤其是如寄生蟲一樣趴在國家與百姓身上吸血的佛教。
自家皇爺不喜佛教,曹化淳是了解的,不說其它,就皇爺要求戶部對寺廟征收田稅這一項,就能看出其中的道道。
加上自從皇爺禦極後,便停了各大寺廟的賞賜慣例,也能大概明白皇爺不喜歡這群虛偽的禿驢。
現在京城及周邊的不少寺廟因被征收田稅的問題,與朝廷派去征稅的稅吏起了不小的衝突,甚至還引發了寺廟和尚鼓動愚民蠢婦來對抗衙署的捕快。
對於這種過激反抗,皇爺與前朝不但沒有任何的妥協,反而進行了強勢鎮壓。
好在京畿乃天子重地,這些不老實的和尚與愚民蠢婦,才剛有點苗頭,就被各衙署捕快快速鎮壓。
對於這種等同於造反的行為,不用皇爺發話,各地衙署與刑部,自然不會容忍這種在他們眼皮子底下對抗朝廷的行徑,主犯一律夷三族,從犯丈八十並流放歸化行都司軍前效力。
戶部正愁這幾年收複的領土太多,找不到太多充實邊關的屯民,正好這些刁民解決了一部分他們的煩惱,還不用支付任何安家費,甚至連土地都不用分,還真是十好屯民。
“是,皇爺,奴婢記住了!”曹化淳臉色莊重地迴道。
“啟奏皇爺,不知大閱當天,哪些官員能有幸陪皇爺站在正陽門箭樓之上,奴婢好提前安排!”曹化淳話音剛落,劉時敏突然出聲詢問。
大閱雖歸禦馬監,但朝臣之事還是需要司禮監來對接,而他也正好刷一波存在感,表明自己在皇爺與朝臣心中的地位。
朱由校盤算著正陽門箭樓的大小,突然想起來正陽門箭樓可是封閉的碉堡建築,他可以通過射擊孔看到外麵的軍隊與圍觀的百姓,但下麵的軍隊與百姓卻看不到自己的身影。
除此之外,箭樓外還有一圈低矮的圍屋,不僅拉遠了與軍民的距離,還影響了正陽門上的安全。
看來要對正陽門要好好進行一番改造,但箭樓是否要拆除,朱由校有點猶豫不決,至於箭樓甚至是整個正陽門外的圍屋,必須要全部清除,要是那些個不法分子躲藏在這些圍屋進行偷襲,不僅得不償失,還會十分的憋屈。
但偌大的京城內,除了朝陽門大街尚算有寬闊的地方舉行大閱外,其它地方都是建築物與狹窄的街道阻擋。
此時雖然有東西長安街,但街麵哪是後世寬敞的街道,而且中間還有千步廊的圍牆橫亙其間。
至於天安門廣場,此時是千步廊與朝廷主要文武機構衙門,千步廊中間雖有一處寬敞的小型廣場,準確來說是一處過道,容納兩三千人沒什麽問題,但上萬甚至上十萬人在此進行大閱,就根本無法施展。
朱由校想起後世民國時期在正陽門箭樓外添加了一圈平台與護欄,這個辦法的確是解決了正陽門箭樓外能通人的問題,但卻戰不了多少人,而且具有不小的安全隱患。
劉時敏見自己皇爺一直沒有答複,便大致猜到了正陽門箭樓的問題,便小聲地出聲詢問道:“皇爺, 是否需要奴婢讓人將正陽門的箭樓找人拆了?”
真不愧是自己的身邊人,朱由校看了眼劉時敏後,輕唿一口氣道:“傳承了快兩百多年的防禦工事,哪能說拆就拆!”
“稟皇爺,箭樓被拆掉後,可以再建個更氣派的城樓,以後皇爺就不用擔心在大閱的時候,外麵的軍民無法目睹皇爺聖顏的問題了!”劉時敏知道自家皇爺有點舍不得拆除箭樓,便出言進行勸慰。
聽劉時敏這樣說,朱由校大致同意了他的方案,隻是需要確認時間上是否來得及:“現在距離大閱沒多長時間了,時間上還來得及嗎?除了箭樓,還有正陽門附近的圍屋也要拆除!”
劉時敏眼珠轉了兩圈後答道:“迴皇爺,京城最不缺的就是泥瓦匠與苦力,而且拆比建容易,趕下工期的話,應該不用三天就能拆完箭樓和四周的圍屋。
至於修建新的城樓,離下次大閱還有一年多點時間,時間上十分的充裕!”
沉吟片刻後,朱由校看向劉時敏道:“嗯,那就如此安排了,既然主要是為了朕大閱所用,那就交給皇家建築去操弄吧,新城樓不要過於奢華,大氣實用就行!”
“是,皇爺,奴婢遵旨!”劉時敏笑著答道,雖然司禮監沒什麽下屬產業,而且這個差事也沒什麽油水,但做好了卻能在皇爺麵前大大露臉,這就比什麽金銀財寶都好。
雖然工程由內官監的皇家建築主導,但這份美差卻是他劉時敏爭取來的,不僅能讓內官監欠自己一份人情,還能安排自己的幹兒子加入賺一份功勞。
至於一旁的曹化淳,對於正陽門城樓改造之事,自然是不會有任何的僭越索取,禦馬監在這幾年已經出夠風頭了,若還要與司禮監及內官監搶食,那隻會遭到他們一同的厭惡與排擠。
得不償失之事,曹化淳自然不會去做。
“至於你剛才問到關於哪些官員能隨朕一同在正陽門城樓上進行大閱,朕思之一二,箭樓平台空間有限,在京正三品以上文武官員隨行即可,而其它官員則安排站立在兩旁的城樓上!”對於劉時敏之前提到的關於參加大閱官員安排問題,在解決了箭樓阻隔問題後,朱由校才給予了答複。
“奴婢明白了!”劉時敏躬身迴道,有了皇爺旨意,那些喜歡挑刺的官員才會閉嘴。
“嗯,朕參加正陽門大閱之事,不可透露出去,對於邀請參加大閱的官員,也不可提前告知朕具體參加大閱的時間與地點,隻告訴他們正月初四要參加朝廷大閱即可,會合時間可選在正月初四的上午八點,地點則定在大明門前的棋盤街上!”
保密與自身安全的工作,朱由校自然是任何時候都不會忘記。
“是,皇爺,奴婢記住了!”劉時敏屏氣凝神,莊重地迴道,自家皇爺如此重視出行安全,自己也必須要高度重視起來。
格外理性的朱由校,自然是對宗教沒有太大的好感,尤其是如寄生蟲一樣趴在國家與百姓身上吸血的佛教。
自家皇爺不喜佛教,曹化淳是了解的,不說其它,就皇爺要求戶部對寺廟征收田稅這一項,就能看出其中的道道。
加上自從皇爺禦極後,便停了各大寺廟的賞賜慣例,也能大概明白皇爺不喜歡這群虛偽的禿驢。
現在京城及周邊的不少寺廟因被征收田稅的問題,與朝廷派去征稅的稅吏起了不小的衝突,甚至還引發了寺廟和尚鼓動愚民蠢婦來對抗衙署的捕快。
對於這種過激反抗,皇爺與前朝不但沒有任何的妥協,反而進行了強勢鎮壓。
好在京畿乃天子重地,這些不老實的和尚與愚民蠢婦,才剛有點苗頭,就被各衙署捕快快速鎮壓。
對於這種等同於造反的行為,不用皇爺發話,各地衙署與刑部,自然不會容忍這種在他們眼皮子底下對抗朝廷的行徑,主犯一律夷三族,從犯丈八十並流放歸化行都司軍前效力。
戶部正愁這幾年收複的領土太多,找不到太多充實邊關的屯民,正好這些刁民解決了一部分他們的煩惱,還不用支付任何安家費,甚至連土地都不用分,還真是十好屯民。
“是,皇爺,奴婢記住了!”曹化淳臉色莊重地迴道。
“啟奏皇爺,不知大閱當天,哪些官員能有幸陪皇爺站在正陽門箭樓之上,奴婢好提前安排!”曹化淳話音剛落,劉時敏突然出聲詢問。
大閱雖歸禦馬監,但朝臣之事還是需要司禮監來對接,而他也正好刷一波存在感,表明自己在皇爺與朝臣心中的地位。
朱由校盤算著正陽門箭樓的大小,突然想起來正陽門箭樓可是封閉的碉堡建築,他可以通過射擊孔看到外麵的軍隊與圍觀的百姓,但下麵的軍隊與百姓卻看不到自己的身影。
除此之外,箭樓外還有一圈低矮的圍屋,不僅拉遠了與軍民的距離,還影響了正陽門上的安全。
看來要對正陽門要好好進行一番改造,但箭樓是否要拆除,朱由校有點猶豫不決,至於箭樓甚至是整個正陽門外的圍屋,必須要全部清除,要是那些個不法分子躲藏在這些圍屋進行偷襲,不僅得不償失,還會十分的憋屈。
但偌大的京城內,除了朝陽門大街尚算有寬闊的地方舉行大閱外,其它地方都是建築物與狹窄的街道阻擋。
此時雖然有東西長安街,但街麵哪是後世寬敞的街道,而且中間還有千步廊的圍牆橫亙其間。
至於天安門廣場,此時是千步廊與朝廷主要文武機構衙門,千步廊中間雖有一處寬敞的小型廣場,準確來說是一處過道,容納兩三千人沒什麽問題,但上萬甚至上十萬人在此進行大閱,就根本無法施展。
朱由校想起後世民國時期在正陽門箭樓外添加了一圈平台與護欄,這個辦法的確是解決了正陽門箭樓外能通人的問題,但卻戰不了多少人,而且具有不小的安全隱患。
劉時敏見自己皇爺一直沒有答複,便大致猜到了正陽門箭樓的問題,便小聲地出聲詢問道:“皇爺, 是否需要奴婢讓人將正陽門的箭樓找人拆了?”
真不愧是自己的身邊人,朱由校看了眼劉時敏後,輕唿一口氣道:“傳承了快兩百多年的防禦工事,哪能說拆就拆!”
“稟皇爺,箭樓被拆掉後,可以再建個更氣派的城樓,以後皇爺就不用擔心在大閱的時候,外麵的軍民無法目睹皇爺聖顏的問題了!”劉時敏知道自家皇爺有點舍不得拆除箭樓,便出言進行勸慰。
聽劉時敏這樣說,朱由校大致同意了他的方案,隻是需要確認時間上是否來得及:“現在距離大閱沒多長時間了,時間上還來得及嗎?除了箭樓,還有正陽門附近的圍屋也要拆除!”
劉時敏眼珠轉了兩圈後答道:“迴皇爺,京城最不缺的就是泥瓦匠與苦力,而且拆比建容易,趕下工期的話,應該不用三天就能拆完箭樓和四周的圍屋。
至於修建新的城樓,離下次大閱還有一年多點時間,時間上十分的充裕!”
沉吟片刻後,朱由校看向劉時敏道:“嗯,那就如此安排了,既然主要是為了朕大閱所用,那就交給皇家建築去操弄吧,新城樓不要過於奢華,大氣實用就行!”
“是,皇爺,奴婢遵旨!”劉時敏笑著答道,雖然司禮監沒什麽下屬產業,而且這個差事也沒什麽油水,但做好了卻能在皇爺麵前大大露臉,這就比什麽金銀財寶都好。
雖然工程由內官監的皇家建築主導,但這份美差卻是他劉時敏爭取來的,不僅能讓內官監欠自己一份人情,還能安排自己的幹兒子加入賺一份功勞。
至於一旁的曹化淳,對於正陽門城樓改造之事,自然是不會有任何的僭越索取,禦馬監在這幾年已經出夠風頭了,若還要與司禮監及內官監搶食,那隻會遭到他們一同的厭惡與排擠。
得不償失之事,曹化淳自然不會去做。
“至於你剛才問到關於哪些官員能隨朕一同在正陽門城樓上進行大閱,朕思之一二,箭樓平台空間有限,在京正三品以上文武官員隨行即可,而其它官員則安排站立在兩旁的城樓上!”對於劉時敏之前提到的關於參加大閱官員安排問題,在解決了箭樓阻隔問題後,朱由校才給予了答複。
“奴婢明白了!”劉時敏躬身迴道,有了皇爺旨意,那些喜歡挑刺的官員才會閉嘴。
“嗯,朕參加正陽門大閱之事,不可透露出去,對於邀請參加大閱的官員,也不可提前告知朕具體參加大閱的時間與地點,隻告訴他們正月初四要參加朝廷大閱即可,會合時間可選在正月初四的上午八點,地點則定在大明門前的棋盤街上!”
保密與自身安全的工作,朱由校自然是任何時候都不會忘記。
“是,皇爺,奴婢記住了!”劉時敏屏氣凝神,莊重地迴道,自家皇爺如此重視出行安全,自己也必須要高度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