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皇帝的布局
日月光明:打造巔峰大明 作者:後山散人V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迴父親,武昌府、襄陽府、南陽府、開封府與河南府也有不少,但武昌府最多,其中以紡織廠、煉鋼廠與火器廠使用最多,現在市麵上的棉布價格已經直降了三成,江東與浙江的棉紡業大受影響,隻有絲綢業尚在苦苦支撐!”
剛才還隻是略微震驚,現在就是大為震驚了:“這是為何,就算水車加快了紡織速度,但也不至於將棉布的價格降了三成!”
方世鴻十分擔憂地瞅了眼自己父親迴道:“迴父親,孩兒聽說織造局的匠人分別發明了一種能提升紡紗與織布速度幾倍的工具,再加上廉價的水利帶動,隨著新式織機的數量越來越多,棉布的價格恐怕在不久的將來還要繼續降至原先的五成。
而且,隨著蒙古羊毛大量進入中原,並被紡織成羊毛布與禦寒的大衣,絲綢的需求量也會大受影響,畢竟羊毛大衣的確十分禦寒,您身上穿著的就有王姨娘親自用羊毛線織成的毛衣與毛褲,外卦也是用羊毛布裁剪而成!”
聽方世鴻說完,方從哲不敢置信地用鼻子去嗅了嗅身上的衣服,見沒有任何異味,十分奇怪地問道:“為何沒了羊身上的騷味?”
方世鴻不禁皺著眉頭迴道:“這個孩兒也不是很清楚,但孩兒知道這份生意最先也是從四海商行開始有的,之後是織造局與徐閣老的布店,徐閣老的族人現在也在京城外麵設立了一家羊毛紡織廠,目前正在朝陽新城的工廠區建造新的廠房!”
方從哲不可置信地問道:“你說徐光啟?他們家是否也有在用織造局的新式紡織工具?”
“是,父親,就是徐閣老,他們家暫時還沒有使用新式紡織工具,目前隻聽說織造局與四海商行在用!”方世鴻低聲迴道。
方從哲聽完兒子的迴答後,並沒有馬上做任何的迴答,心裏在慶幸著徐光啟沒有獲得紡織新工具的同時,也慶幸著皇帝沒有急著要找人取代自己,隻是這個徐光啟以後也不得不防一下,畢竟他可是皇帝在潛邸時的講官。
過了許久後,方從哲像是下定了決心一般說道:“咱家在浙江那邊那點織機和桑田,幹脆轉賣出去算了,以後專心賣織造局與四海商行的布匹。
為父聽你母親說蘭花服飾店的生意非常好,看能否也能學學他們賣成品衣服和鞋靴之類的,他們打著皇家的名義經營,咱們比不了,那就在手藝與實惠上麵想想辦法!”
方世鴻不敢相信地望向自己父親道:“父親,國內絲綢生意雖然有所影響,但購買的人依然不少,尤其是泰西人那邊的需求量依然不減,我們還可以繼續經營許久!”
“為父問你,是富人的錢好賺,還是窮人的錢好賺?”方從哲沒有直接迴答,而是反問道。
“自然是富人,因為隻有他們才能拿出大量的錢財來購買東西!”方世鴻不假思索地迴道。
“那為父再問你,你覺得四海日化的產品中,是肥皂的生意賺得多,還是香水賺得多?”方從哲不惱地繼續詢問道。
方從哲略作迴想後,便明白了父親話中的含義,站起躬身迴道:“自然是肥皂與香皂賺得多,孩兒明白了,但絲綢生意就這麽丟掉,著實可惜!”
方從哲微笑著說道:“沒有什麽可惜不可惜的,趁現在桑田與織機還能賣個高價,盡快賣了吧,為父擔心以後絲綢的生意也會像現在的棉布一樣,很難再繼續生存下去。
別看現在泰西人對絲綢的需求量依然不減,但當織造局與四海商行在國內銷售棉布遇阻後,便會想著法子向海外兜售廉價的棉布,到時候你還會覺得絲綢依然暢銷嗎?”
見父親已經說得如此直白了,方世鴻哪還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是,父親,您說我們要不要想辦法找四海商行購買這種新式的紡織工具?”
方從哲捋了捋胡須後,才慎重地說道:“雖說四海商行也是內廷的產業,但畢竟還是比不上織造局,得空你去找找都知監的王公公,看能否購買你說的紡織新工具,兩者都能買到是很好,買不到也不可過度強求,得其一就已經很好,實在不行,就像現在的墨香閣一樣,我們出資出人,依然隻占四成股份!”
“是,父親,若既不賣又不同意合作,孩兒該如何?”方世鴻壯著膽子問道。
方從哲沉默了片刻後迴道:“先去試過了再說,若真如你所說,那就跟他們簽訂代理協議,負責浙江布政司的棉布銷售,相信王公公還是能給你父親這個麵子的!”
“是,父親,孩兒記住了!”方世鴻小心地迴道。
看著離開的兒子,方從哲依然靜靜地坐在座位上,思考著皇帝為何會將如此多的產業布局在湖廣,尤其是其中的武昌府。
武昌府雖然沒有像江東那樣有運河溝通南北,但北有漢江貫穿整個湖廣北部,南有湘江貫穿整個湖廣南部,而溝通湖廣東西的長江更是橫亙在湖廣中間,直通大海,水運跟江東一樣也是十分的便利,能被適當傾斜也可以理解,但不至於像現在這樣幾乎頃盡全力。
皇帝除了在產業上扶持湖廣,官員任用上也是比齊黨更加重用楚黨,楚黨內閣有李長庚,六部有熊廷弼與袁世振,去年的狀元更是選了來自湖廣承天府的錢天錫,這可是湖廣曆史上不可多得的狀元郎,上一個狀元還要追溯到萬曆八年的張江陵之子張懋修,再之前就非常遙遠了。
至於自己所在的浙黨,雖然不至於像東林黨那樣被嚴厲鎮壓,但也沒有過於的偏愛。
當今聖上雖然隻有十八歲,但聰明英斷,而且城府極深,很多事情都是謀定而後動,有時候甚至是提前幾年就已經開始在布局,比如武昌府建設、大寧之戰、下南洋、逼迫朝鮮簽訂《仁川條約》等大事。
除了這些已經被證實是提前布局的大事外,還有一些現在令他依然看不懂的布局,比如沈陽府歸屬都督府直管、皇家學院、大員島禁島、唐王世子與三位在京成年藩王的動作等。
有時候想想,兗州府的妖人叛亂,何其不是皇帝借了妖人的勢,在派軍平叛的同時,順便鏟除了威脅皇權的曲阜孔家與東南東林黨人,若真是如此,皇帝的布局可真令人後怕,以一府之百姓來達成他的政治目的。
思慮良久後,方從哲仍不得其法,總結出來的結論一直都無法說服他自己,最後隻好作罷。
剛才還隻是略微震驚,現在就是大為震驚了:“這是為何,就算水車加快了紡織速度,但也不至於將棉布的價格降了三成!”
方世鴻十分擔憂地瞅了眼自己父親迴道:“迴父親,孩兒聽說織造局的匠人分別發明了一種能提升紡紗與織布速度幾倍的工具,再加上廉價的水利帶動,隨著新式織機的數量越來越多,棉布的價格恐怕在不久的將來還要繼續降至原先的五成。
而且,隨著蒙古羊毛大量進入中原,並被紡織成羊毛布與禦寒的大衣,絲綢的需求量也會大受影響,畢竟羊毛大衣的確十分禦寒,您身上穿著的就有王姨娘親自用羊毛線織成的毛衣與毛褲,外卦也是用羊毛布裁剪而成!”
聽方世鴻說完,方從哲不敢置信地用鼻子去嗅了嗅身上的衣服,見沒有任何異味,十分奇怪地問道:“為何沒了羊身上的騷味?”
方世鴻不禁皺著眉頭迴道:“這個孩兒也不是很清楚,但孩兒知道這份生意最先也是從四海商行開始有的,之後是織造局與徐閣老的布店,徐閣老的族人現在也在京城外麵設立了一家羊毛紡織廠,目前正在朝陽新城的工廠區建造新的廠房!”
方從哲不可置信地問道:“你說徐光啟?他們家是否也有在用織造局的新式紡織工具?”
“是,父親,就是徐閣老,他們家暫時還沒有使用新式紡織工具,目前隻聽說織造局與四海商行在用!”方世鴻低聲迴道。
方從哲聽完兒子的迴答後,並沒有馬上做任何的迴答,心裏在慶幸著徐光啟沒有獲得紡織新工具的同時,也慶幸著皇帝沒有急著要找人取代自己,隻是這個徐光啟以後也不得不防一下,畢竟他可是皇帝在潛邸時的講官。
過了許久後,方從哲像是下定了決心一般說道:“咱家在浙江那邊那點織機和桑田,幹脆轉賣出去算了,以後專心賣織造局與四海商行的布匹。
為父聽你母親說蘭花服飾店的生意非常好,看能否也能學學他們賣成品衣服和鞋靴之類的,他們打著皇家的名義經營,咱們比不了,那就在手藝與實惠上麵想想辦法!”
方世鴻不敢相信地望向自己父親道:“父親,國內絲綢生意雖然有所影響,但購買的人依然不少,尤其是泰西人那邊的需求量依然不減,我們還可以繼續經營許久!”
“為父問你,是富人的錢好賺,還是窮人的錢好賺?”方從哲沒有直接迴答,而是反問道。
“自然是富人,因為隻有他們才能拿出大量的錢財來購買東西!”方世鴻不假思索地迴道。
“那為父再問你,你覺得四海日化的產品中,是肥皂的生意賺得多,還是香水賺得多?”方從哲不惱地繼續詢問道。
方從哲略作迴想後,便明白了父親話中的含義,站起躬身迴道:“自然是肥皂與香皂賺得多,孩兒明白了,但絲綢生意就這麽丟掉,著實可惜!”
方從哲微笑著說道:“沒有什麽可惜不可惜的,趁現在桑田與織機還能賣個高價,盡快賣了吧,為父擔心以後絲綢的生意也會像現在的棉布一樣,很難再繼續生存下去。
別看現在泰西人對絲綢的需求量依然不減,但當織造局與四海商行在國內銷售棉布遇阻後,便會想著法子向海外兜售廉價的棉布,到時候你還會覺得絲綢依然暢銷嗎?”
見父親已經說得如此直白了,方世鴻哪還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是,父親,您說我們要不要想辦法找四海商行購買這種新式的紡織工具?”
方從哲捋了捋胡須後,才慎重地說道:“雖說四海商行也是內廷的產業,但畢竟還是比不上織造局,得空你去找找都知監的王公公,看能否購買你說的紡織新工具,兩者都能買到是很好,買不到也不可過度強求,得其一就已經很好,實在不行,就像現在的墨香閣一樣,我們出資出人,依然隻占四成股份!”
“是,父親,若既不賣又不同意合作,孩兒該如何?”方世鴻壯著膽子問道。
方從哲沉默了片刻後迴道:“先去試過了再說,若真如你所說,那就跟他們簽訂代理協議,負責浙江布政司的棉布銷售,相信王公公還是能給你父親這個麵子的!”
“是,父親,孩兒記住了!”方世鴻小心地迴道。
看著離開的兒子,方從哲依然靜靜地坐在座位上,思考著皇帝為何會將如此多的產業布局在湖廣,尤其是其中的武昌府。
武昌府雖然沒有像江東那樣有運河溝通南北,但北有漢江貫穿整個湖廣北部,南有湘江貫穿整個湖廣南部,而溝通湖廣東西的長江更是橫亙在湖廣中間,直通大海,水運跟江東一樣也是十分的便利,能被適當傾斜也可以理解,但不至於像現在這樣幾乎頃盡全力。
皇帝除了在產業上扶持湖廣,官員任用上也是比齊黨更加重用楚黨,楚黨內閣有李長庚,六部有熊廷弼與袁世振,去年的狀元更是選了來自湖廣承天府的錢天錫,這可是湖廣曆史上不可多得的狀元郎,上一個狀元還要追溯到萬曆八年的張江陵之子張懋修,再之前就非常遙遠了。
至於自己所在的浙黨,雖然不至於像東林黨那樣被嚴厲鎮壓,但也沒有過於的偏愛。
當今聖上雖然隻有十八歲,但聰明英斷,而且城府極深,很多事情都是謀定而後動,有時候甚至是提前幾年就已經開始在布局,比如武昌府建設、大寧之戰、下南洋、逼迫朝鮮簽訂《仁川條約》等大事。
除了這些已經被證實是提前布局的大事外,還有一些現在令他依然看不懂的布局,比如沈陽府歸屬都督府直管、皇家學院、大員島禁島、唐王世子與三位在京成年藩王的動作等。
有時候想想,兗州府的妖人叛亂,何其不是皇帝借了妖人的勢,在派軍平叛的同時,順便鏟除了威脅皇權的曲阜孔家與東南東林黨人,若真是如此,皇帝的布局可真令人後怕,以一府之百姓來達成他的政治目的。
思慮良久後,方從哲仍不得其法,總結出來的結論一直都無法說服他自己,最後隻好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