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連連震驚的方從哲
日月光明:打造巔峰大明 作者:後山散人V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是,父親,孩兒記住了!”看著自己父親像交代後事的樣子,方世鴻莫名地鼻子一酸,自己父親可是自己的整片天,要真到了失去自己父親的那一天,他都不知道該如何應對未來的日子。
“以後海貿要是自己獨家經營難以為繼了,就要想著怎麽找人合作,不要找東南那些東林黨人,實在找不著合適的人,就找底子幹淨的武勳或者皇後家,也不要輕易找皇子,但可以找遠支的藩王,比如現在跟你同是發展銀行的唐王世子!”
說到此,方從哲好像突然明白了什麽,站起身朝皇宮方向跪下行了一個大禮後道:“老臣謝陛下對我方家的看顧!”
看著父親的舉動,方世鴻有點明白又有點不明白地跟在父親身後也朝著皇宮的方向跪去。
待重新坐定後,方世鴻再次開口道:“父親,明年孩兒南下,是否也要在武昌買地置辦產業,順便將家族的部分產業轉移到此地?”
“現在已經有哪些人在那裏置辦了較大的產業?”方從哲好奇地問道,在他的印象中武昌府雖是湖廣布政司的首府,但人口數量與繁榮程度一直趕不上江浙一帶,甚至連江西都比不上。
方世鴻略顯著急地迴道:“目前最多的是內廷的產業,除了造船廠與火器工廠外,還有四海日化的第二個工廠也在那裏,去年織造局也在此處設立了一個武昌分局,並且都知監還在武昌府大冶縣建造了一個規模不小的煉鋼廠,都知監與四海商行甚至將南方大本營也放在了武昌武!”
見自己父親神情有所微動,方世鴻繼續說道:“除了這些,都知監與禦用監其它一些產業的工廠與南方總部也放到了武昌府或武昌府附近,甚至連燕京麥芽酒也在武昌府北邊的長江邊設立了分廠。
而銀鈔監這邊,皇家銀行與發展銀行的南方總部也定在了武昌城,正在隨著洪山新城的動工一起建設,這也是孩兒要急著南下的一個原因之一!
除了內廷的產業,還有李閣老與熊尚書也在武昌府與江北的漢陽府大量置辦土地,除了武昌城與江北漢口鎮的,還有兩府郊區的田地,其中有不少是可種植油桐樹的荒山!”
要不是聽自己兒子介紹,方從哲還不知道現如今的武昌府已經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更不知道內廷已經擁有了如此多的產業。
武昌府如今有了如此多的賺錢產業,何愁不會興盛繁榮,隻是不知皇帝為何要將南方的產業布局都基本集中於武昌府與漢陽府。
“可知陛下為何要將如此多的產業都放在武昌府?”方從哲不清楚原因之前,不能妄自猜測皇帝的心思,雖然心裏已經有了一絲絲猜測。
“迴父親,具體原因孩兒也不是很清楚,這個事情在萬曆四十七年的時候便已經發生了, 那時候還隻是國舅爺王興前往湖廣經營糧食,之後才有了了四海日化與榨油廠的設立,再之後便是造船廠、火器工廠及鋼鐵廠等產業的陸續設立!”
方世鴻雖然與四海商行及銀鈔監來往密切,但很多事情發生的背後原因,他也不是很清楚,畢竟與內廷打交道,最忌諱的就是多嘴。
雖然兒子給的迴答不是很明晰,但從中也能獲取到一些有用的信息,但為了能獲取更多的有用信息,方從哲繼續問道:“可知都知監與四海商行這些年主要在哪些地方置辦了大量土地?”
“父親,這個是包含抄家所得還是單獨購買?”方世鴻確認著問道。
“單獨購買!”抄家所得方從哲雖不知道具體數量與位置,但也能知道個大概。
方世鴻在腦海中簡單排了個序後迴道:“據孩兒所了解的信息,都知監與四海商行購買土地最多的地方,除了直隸的順天府、天津府與永平府外,就屬山西的大同府與太原府,之後有鬆江府、武昌府、漢陽府、九江府、應天府、蘇州府、杭州府、泉州府、廣州府、重慶府、開封府鄭州、襄陽府、成都府與西安府等地,總數量孩兒不太清楚,但肯定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永平府可是主要在灤州、盧龍、遷安西部與遷西南部之間的荒山?”方從哲思緒逐漸明朗地問道。
“父親猜測得沒錯,現在灤州鋼鐵廠的鐵礦石與煉鐵的煤主要來自這些地方!”方世鴻略微震驚了一下,然後低聲迴道。
“看來大同府與太原府也大抵是這個原因了,隻是不知都知監與四海商行的人是如何知曉這些地方的!”
方從哲輕聲嘀咕了一聲後,朝方世鴻說道:“不說咱家財力比不上內廷與四海商行,就算勉強能跟上,但也不能過於彰顯。
既然武昌府與漢陽府會得到大力的發展,讓這次南下的人多在武昌府購買一些土地與商鋪,等你明年親自南下的時候,再好好過去把把關,順便看看沿途的鄭州、襄陽、漢陽、九江等地!”
“是,父親,墨香閣是否也要到武昌武設立分廠?”方世鴻試著問道。
“現在京城的工廠能否順利供應?”方從哲略顯好奇地問道。
“繼續擴大規模的話,勉強還可以,但常州府那邊已經出現了幾個模仿的作坊!”方世鴻如實說道。
“擴大規模能否將成本壓下去?”方從哲問道。
方世鴻對於自己已經掌管了幾年的生意,自然是十分清楚:“迴父親,可以是可以,但肯定比不上在南方直接設置工廠帶來的效果,畢竟消耗紙筆的人主要分布在三江、浙江與湖廣一帶,從京城運過去要消耗不菲的一筆運費。好在四海商行沒有與我們競爭,不然我們肯定比不過人家!”
“哦?這是為何?”方從哲十分好奇地問道。
方世鴻低聲迴道:“因為他們的工廠不僅采用了按構造進行分工,用他們的叫法叫什麽流水線,而且還有不少的工廠采用了水利來帶動機械轉動,生產速度與需要的工人數得到了大大減少,現在永定河與潮河邊上樹滿了各種用來帶動機械轉動的水車,其中以織造局與四海商行下屬的紡紗廠及織布廠數量最多!”
“你說的這種水車,除了京城附近有,哪些地方還有?”方從哲略為震驚地趕忙問道。
“以後海貿要是自己獨家經營難以為繼了,就要想著怎麽找人合作,不要找東南那些東林黨人,實在找不著合適的人,就找底子幹淨的武勳或者皇後家,也不要輕易找皇子,但可以找遠支的藩王,比如現在跟你同是發展銀行的唐王世子!”
說到此,方從哲好像突然明白了什麽,站起身朝皇宮方向跪下行了一個大禮後道:“老臣謝陛下對我方家的看顧!”
看著父親的舉動,方世鴻有點明白又有點不明白地跟在父親身後也朝著皇宮的方向跪去。
待重新坐定後,方世鴻再次開口道:“父親,明年孩兒南下,是否也要在武昌買地置辦產業,順便將家族的部分產業轉移到此地?”
“現在已經有哪些人在那裏置辦了較大的產業?”方從哲好奇地問道,在他的印象中武昌府雖是湖廣布政司的首府,但人口數量與繁榮程度一直趕不上江浙一帶,甚至連江西都比不上。
方世鴻略顯著急地迴道:“目前最多的是內廷的產業,除了造船廠與火器工廠外,還有四海日化的第二個工廠也在那裏,去年織造局也在此處設立了一個武昌分局,並且都知監還在武昌府大冶縣建造了一個規模不小的煉鋼廠,都知監與四海商行甚至將南方大本營也放在了武昌武!”
見自己父親神情有所微動,方世鴻繼續說道:“除了這些,都知監與禦用監其它一些產業的工廠與南方總部也放到了武昌府或武昌府附近,甚至連燕京麥芽酒也在武昌府北邊的長江邊設立了分廠。
而銀鈔監這邊,皇家銀行與發展銀行的南方總部也定在了武昌城,正在隨著洪山新城的動工一起建設,這也是孩兒要急著南下的一個原因之一!
除了內廷的產業,還有李閣老與熊尚書也在武昌府與江北的漢陽府大量置辦土地,除了武昌城與江北漢口鎮的,還有兩府郊區的田地,其中有不少是可種植油桐樹的荒山!”
要不是聽自己兒子介紹,方從哲還不知道現如今的武昌府已經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更不知道內廷已經擁有了如此多的產業。
武昌府如今有了如此多的賺錢產業,何愁不會興盛繁榮,隻是不知皇帝為何要將南方的產業布局都基本集中於武昌府與漢陽府。
“可知陛下為何要將如此多的產業都放在武昌府?”方從哲不清楚原因之前,不能妄自猜測皇帝的心思,雖然心裏已經有了一絲絲猜測。
“迴父親,具體原因孩兒也不是很清楚,這個事情在萬曆四十七年的時候便已經發生了, 那時候還隻是國舅爺王興前往湖廣經營糧食,之後才有了了四海日化與榨油廠的設立,再之後便是造船廠、火器工廠及鋼鐵廠等產業的陸續設立!”
方世鴻雖然與四海商行及銀鈔監來往密切,但很多事情發生的背後原因,他也不是很清楚,畢竟與內廷打交道,最忌諱的就是多嘴。
雖然兒子給的迴答不是很明晰,但從中也能獲取到一些有用的信息,但為了能獲取更多的有用信息,方從哲繼續問道:“可知都知監與四海商行這些年主要在哪些地方置辦了大量土地?”
“父親,這個是包含抄家所得還是單獨購買?”方世鴻確認著問道。
“單獨購買!”抄家所得方從哲雖不知道具體數量與位置,但也能知道個大概。
方世鴻在腦海中簡單排了個序後迴道:“據孩兒所了解的信息,都知監與四海商行購買土地最多的地方,除了直隸的順天府、天津府與永平府外,就屬山西的大同府與太原府,之後有鬆江府、武昌府、漢陽府、九江府、應天府、蘇州府、杭州府、泉州府、廣州府、重慶府、開封府鄭州、襄陽府、成都府與西安府等地,總數量孩兒不太清楚,但肯定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永平府可是主要在灤州、盧龍、遷安西部與遷西南部之間的荒山?”方從哲思緒逐漸明朗地問道。
“父親猜測得沒錯,現在灤州鋼鐵廠的鐵礦石與煉鐵的煤主要來自這些地方!”方世鴻略微震驚了一下,然後低聲迴道。
“看來大同府與太原府也大抵是這個原因了,隻是不知都知監與四海商行的人是如何知曉這些地方的!”
方從哲輕聲嘀咕了一聲後,朝方世鴻說道:“不說咱家財力比不上內廷與四海商行,就算勉強能跟上,但也不能過於彰顯。
既然武昌府與漢陽府會得到大力的發展,讓這次南下的人多在武昌府購買一些土地與商鋪,等你明年親自南下的時候,再好好過去把把關,順便看看沿途的鄭州、襄陽、漢陽、九江等地!”
“是,父親,墨香閣是否也要到武昌武設立分廠?”方世鴻試著問道。
“現在京城的工廠能否順利供應?”方從哲略顯好奇地問道。
“繼續擴大規模的話,勉強還可以,但常州府那邊已經出現了幾個模仿的作坊!”方世鴻如實說道。
“擴大規模能否將成本壓下去?”方從哲問道。
方世鴻對於自己已經掌管了幾年的生意,自然是十分清楚:“迴父親,可以是可以,但肯定比不上在南方直接設置工廠帶來的效果,畢竟消耗紙筆的人主要分布在三江、浙江與湖廣一帶,從京城運過去要消耗不菲的一筆運費。好在四海商行沒有與我們競爭,不然我們肯定比不過人家!”
“哦?這是為何?”方從哲十分好奇地問道。
方世鴻低聲迴道:“因為他們的工廠不僅采用了按構造進行分工,用他們的叫法叫什麽流水線,而且還有不少的工廠采用了水利來帶動機械轉動,生產速度與需要的工人數得到了大大減少,現在永定河與潮河邊上樹滿了各種用來帶動機械轉動的水車,其中以織造局與四海商行下屬的紡紗廠及織布廠數量最多!”
“你說的這種水車,除了京城附近有,哪些地方還有?”方從哲略為震驚地趕忙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