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呂宋大屠殺
日月光明:打造巔峰大明 作者:後山散人V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剛才皇帝在敘述鎮邊營與保安營設立的時候,李長庚便在跟著記錄,等皇帝說完後,他便躬身道:“陛下的規劃,目前的大明勉強能承受,隻是沈有容新組建的兩萬廣西狼兵戰後該如何安排?”
對於李長庚的提問,朱由校早在去年便做好了打算:“若明年順利戰勝廣南阮氏,將會讓其效仿朝鮮與大明簽訂條約,除了向大明開放港口外,還要割讓艦港給大明並支付賠款,到時候這些狼兵便會駐紮在艦港,並順便占領或控製南邊的華英國與占城國,以及更南邊高棉的瀾滄江出海口處的三角洲地帶,那裏比占城更靠近南邊,水稻除了是一年三熟外,產量比占城更是不遑多讓。
水稻產量高了,價格自然便宜,朕聽說此處水稻的價格不足大明的一半,到時候,漕運總督府可將此處作為他們水稻的主要來源地之一,而且他們賺的錢便足已養活這兩萬狼兵了。
除此之外,此處還是大明進入南洋的必經之路之一,戰略地位十分的重要!”
方從哲被皇帝的奇思妙想給震驚得無以複加,他很想說《皇明祖訓》將安南定為不征之國,但想到成祖曾經派大軍攻打過安南,而且還將其設為交趾布政司,從皇帝的口中得知此處水稻產量十分驚人,最終便選擇了繼續沉默。
至於徐光啟,家族本就有經營海貿,而且與泰西人來往密切,自然比較了解南洋那邊的情形,加上朝廷開拓朝鮮後,不僅沒有虧欠,還賺了不少錢,繼續采用此種辦法處置安南問題,好像也不是不可能。
“啟奏陛下,臣以為此法甚妥,現在泰西人之所以能從萬裏之遙來到大明,大多在沿途與南洋設有拓殖與中轉的港口。現在咱大明南下南洋討生活的商民越來越多,大明需要在南洋駐紮強軍,從而保證商民的安全!”
見徐光啟提到在南洋駐軍,朱由校便不得不提被收過路費與呂宋大屠殺之事:“朕聽說咱大明的商船經過滿剌加海峽還要給這些泰西人繳納過路費,而且大弗朗機人甚至鼓動呂宋土著屠殺朕大明子民,不知可有此事?”
而朱由校之所以敢在這時候主動提出被收過路費與呂宋島大屠殺,自然是因為在五月份的時候,這些無利不起早的泰西人弄來了朱由校一直最想要的橡膠樹與金雞納樹,並且成功移植至大員島南部與瓊州島。
此外,這些人送來的橡膠半成品與金雞納樹皮也都被朱由校高價收購,半成品橡膠一部分交給禦用監與朱常浩管理的大明車行去研究製作成品橡膠,一部分交給格物院的加利略等人研究蒸汽機等機械的活塞橡膠圈去了。
至於金雞納樹樹皮,京城留了少量作為急用外,其它的全都被送往了澎湖與瓊州,作為未來攻打廣南時預防高溫、蟲蟻、痢疾與瘴氣的神藥。
朱由校用讚賞的眼神看了眼徐光啟後,淡淡地說道:“徐先生的建議,朕基本認同,現在大明來自北方的壓力小了不少,而且西南土司叛亂與山東民亂已經平定,未來大明的戰爭壓力主要來自遼東的建奴與北邊的蒙古外,還應加上南邊的南洋泰西人。
泰西人可不是什麽善男信女,他們不惜從萬曆之遙的泰西之地來大明,可不僅僅隻是為了傳教與經商,朕沒記錯的話,曾經在嘉靖朝時,小弗朗機與婆林日曾經與廣東水師進行過幾次大戰。
要不是咱大明戰勝了,恐怕現在朝鮮被迫與大明簽訂的《仁川條約》便會發生在大明身上!”
朱由校的話音剛落,兵部尚書熊廷弼覺得自己有必要出來介紹下皇帝提到的戰事:“啟奏陛下,嘉靖朝大明一共與泰西人發生過三次戰爭,其中兩次是與小弗朗機人作戰,一次是與婆林日作戰。
先是大明與小弗朗機人在屯門附近發生的海戰,此戰發生在正德十六年的八月下旬至九月間,那時候世廟剛即位不久,由時任廣東海道副使汪鋐指揮,先敗後勝,經過兩次激戰後,最終戰勝了小弗朗機人,並驅趕了盤踞在屯門一帶的小弗朗機人!
屯門海戰結束後,朝廷下令廣東水師在見到小弗朗機旗幟的船隻就地擊毀,並最終引發了第二次大明與小弗朗機的海戰,也就是在廣州府新會縣茜草灣附近的茜草灣之戰。
此次海戰,小弗朗機人再次戰敗,並最終放棄了武力侵占廣東沿海島嶼,改為在濠鏡與大明通商,於隆慶六年最終獲得了租用濠鏡作為通商的港口!
至於大明與婆林日之間,並沒有發生過海戰,而是沈有容都督曾率領過福建水師驅散盤踞在澎湖的尼德蘭人。
而呂宋大屠殺,確有其事,此事發生在萬曆三十一年和萬曆三十九年,第一次大屠殺據說有兩萬三千餘移居呂宋島的明人遭到屠殺,僅有三百明商免於其貨。
而發生在萬曆三十九年的第二次大屠殺,因明商抗議稅收過重,又被大弗朗機人聯合土著屠殺了兩萬多明人。
前後兩次呂宋大屠殺,大弗朗機人聯合土著屠殺了大明子民近五萬人,臣請陛下與袞袞諸公,不可忘卻此等挑釁大明天威的泰西蠻夷!”
熊廷弼激動地說完,雙膝跪倒在朱由校的跟前。
聽熊廷弼介紹完大明與泰西人之間的戰事,朱由校這才發現原來是自己記錯了明英之戰,大明與婆林日也就是英國人之間發生的海戰可能還在後麵,又或者因自己的到來並沒有發生。
而聽完熊廷弼講解的兩次呂宋大屠殺,朱由校雖然心裏知道在明朝的時候就發生過西班牙人也就是大弗朗機人在菲律賓即呂宋進行過大屠殺,但沒想到是兩次,而且兩次被屠殺的人數都不低,並且時間也隻隔了八年,萬曆朝廷與後來發生的另外第三次大屠殺時的朝廷並沒有做出積極的應對。
對於李長庚的提問,朱由校早在去年便做好了打算:“若明年順利戰勝廣南阮氏,將會讓其效仿朝鮮與大明簽訂條約,除了向大明開放港口外,還要割讓艦港給大明並支付賠款,到時候這些狼兵便會駐紮在艦港,並順便占領或控製南邊的華英國與占城國,以及更南邊高棉的瀾滄江出海口處的三角洲地帶,那裏比占城更靠近南邊,水稻除了是一年三熟外,產量比占城更是不遑多讓。
水稻產量高了,價格自然便宜,朕聽說此處水稻的價格不足大明的一半,到時候,漕運總督府可將此處作為他們水稻的主要來源地之一,而且他們賺的錢便足已養活這兩萬狼兵了。
除此之外,此處還是大明進入南洋的必經之路之一,戰略地位十分的重要!”
方從哲被皇帝的奇思妙想給震驚得無以複加,他很想說《皇明祖訓》將安南定為不征之國,但想到成祖曾經派大軍攻打過安南,而且還將其設為交趾布政司,從皇帝的口中得知此處水稻產量十分驚人,最終便選擇了繼續沉默。
至於徐光啟,家族本就有經營海貿,而且與泰西人來往密切,自然比較了解南洋那邊的情形,加上朝廷開拓朝鮮後,不僅沒有虧欠,還賺了不少錢,繼續采用此種辦法處置安南問題,好像也不是不可能。
“啟奏陛下,臣以為此法甚妥,現在泰西人之所以能從萬裏之遙來到大明,大多在沿途與南洋設有拓殖與中轉的港口。現在咱大明南下南洋討生活的商民越來越多,大明需要在南洋駐紮強軍,從而保證商民的安全!”
見徐光啟提到在南洋駐軍,朱由校便不得不提被收過路費與呂宋大屠殺之事:“朕聽說咱大明的商船經過滿剌加海峽還要給這些泰西人繳納過路費,而且大弗朗機人甚至鼓動呂宋土著屠殺朕大明子民,不知可有此事?”
而朱由校之所以敢在這時候主動提出被收過路費與呂宋島大屠殺,自然是因為在五月份的時候,這些無利不起早的泰西人弄來了朱由校一直最想要的橡膠樹與金雞納樹,並且成功移植至大員島南部與瓊州島。
此外,這些人送來的橡膠半成品與金雞納樹皮也都被朱由校高價收購,半成品橡膠一部分交給禦用監與朱常浩管理的大明車行去研究製作成品橡膠,一部分交給格物院的加利略等人研究蒸汽機等機械的活塞橡膠圈去了。
至於金雞納樹樹皮,京城留了少量作為急用外,其它的全都被送往了澎湖與瓊州,作為未來攻打廣南時預防高溫、蟲蟻、痢疾與瘴氣的神藥。
朱由校用讚賞的眼神看了眼徐光啟後,淡淡地說道:“徐先生的建議,朕基本認同,現在大明來自北方的壓力小了不少,而且西南土司叛亂與山東民亂已經平定,未來大明的戰爭壓力主要來自遼東的建奴與北邊的蒙古外,還應加上南邊的南洋泰西人。
泰西人可不是什麽善男信女,他們不惜從萬曆之遙的泰西之地來大明,可不僅僅隻是為了傳教與經商,朕沒記錯的話,曾經在嘉靖朝時,小弗朗機與婆林日曾經與廣東水師進行過幾次大戰。
要不是咱大明戰勝了,恐怕現在朝鮮被迫與大明簽訂的《仁川條約》便會發生在大明身上!”
朱由校的話音剛落,兵部尚書熊廷弼覺得自己有必要出來介紹下皇帝提到的戰事:“啟奏陛下,嘉靖朝大明一共與泰西人發生過三次戰爭,其中兩次是與小弗朗機人作戰,一次是與婆林日作戰。
先是大明與小弗朗機人在屯門附近發生的海戰,此戰發生在正德十六年的八月下旬至九月間,那時候世廟剛即位不久,由時任廣東海道副使汪鋐指揮,先敗後勝,經過兩次激戰後,最終戰勝了小弗朗機人,並驅趕了盤踞在屯門一帶的小弗朗機人!
屯門海戰結束後,朝廷下令廣東水師在見到小弗朗機旗幟的船隻就地擊毀,並最終引發了第二次大明與小弗朗機的海戰,也就是在廣州府新會縣茜草灣附近的茜草灣之戰。
此次海戰,小弗朗機人再次戰敗,並最終放棄了武力侵占廣東沿海島嶼,改為在濠鏡與大明通商,於隆慶六年最終獲得了租用濠鏡作為通商的港口!
至於大明與婆林日之間,並沒有發生過海戰,而是沈有容都督曾率領過福建水師驅散盤踞在澎湖的尼德蘭人。
而呂宋大屠殺,確有其事,此事發生在萬曆三十一年和萬曆三十九年,第一次大屠殺據說有兩萬三千餘移居呂宋島的明人遭到屠殺,僅有三百明商免於其貨。
而發生在萬曆三十九年的第二次大屠殺,因明商抗議稅收過重,又被大弗朗機人聯合土著屠殺了兩萬多明人。
前後兩次呂宋大屠殺,大弗朗機人聯合土著屠殺了大明子民近五萬人,臣請陛下與袞袞諸公,不可忘卻此等挑釁大明天威的泰西蠻夷!”
熊廷弼激動地說完,雙膝跪倒在朱由校的跟前。
聽熊廷弼介紹完大明與泰西人之間的戰事,朱由校這才發現原來是自己記錯了明英之戰,大明與婆林日也就是英國人之間發生的海戰可能還在後麵,又或者因自己的到來並沒有發生。
而聽完熊廷弼講解的兩次呂宋大屠殺,朱由校雖然心裏知道在明朝的時候就發生過西班牙人也就是大弗朗機人在菲律賓即呂宋進行過大屠殺,但沒想到是兩次,而且兩次被屠殺的人數都不低,並且時間也隻隔了八年,萬曆朝廷與後來發生的另外第三次大屠殺時的朝廷並沒有做出積極的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