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掉李成梁的寧遠伯後,上一個被封爵位的還要追溯到嘉靖二十九年封道士陶仲文的“恭誠伯”,食祿一千兩百旦,在之前則是因平定“寧王之亂”有功的王陽明“新建伯”了,不過王陽明的這個“新建伯”最初不僅沒有世券也沒有歲祿。


    所以,當朱由校這個皇帝提出要給曹文詔與戚金兩人封爵時,遭到了大多數文官們的集體反對,逼得朱由校無法,隻能將李成梁這個反麵案例拿來堵他們口舌。


    李成梁這個隻是平定遼東邊患與養虎遺患的弄臣都能獲封世襲的伯爵,為何曹文詔與戚金這兩個分別在遼東與大寧複土千裏的主將卻得不到封賞?


    麵對皇帝的質問,文官們尤其是吏部的驗封清吏司官員們,最終讓了一步,隻能以大明近百年來沒有同時封賞兩人的先例,隻同意了封賞一人。


    對於以吏部為首的官員強詞奪理的反對,朱由校自然不會輕易選擇退步,經過多輪溝通後,雙方最終達成了一致的意見:可以同時封兩個爵位,但不能發放世券,而且隻能是伯爵,一個一等伯爵,一個二等伯爵。


    不給發放世券,意味著隻能本人享受爵位,無法世襲給後代,而歲祿分別是一千兩百旦與一千一百旦。


    朱由校經過一番考量後,最終選擇了年紀已達六十七歲的戚金為一等大寧伯,而年齡才剛過三十的曹文詔為二等開原伯。


    而在戚金接到獲封大寧伯不久後的十月,朱由校將其調迴了京城,接替孫祖壽負責京城的治安,而孫祖壽則是接替戚金的大寧行都司兼薊州總兵職位。


    兩人交接的時候,隻帶了少數自己的親兵,而原先兩人一直直領的禁軍第一營與錦州第一營也就是戚家軍,則分別交給了對方直領。


    不過戚金與原先孫祖壽不同的是,戚金迴京後擔任的是京營右提督的職位,也就是直領京營第六到第十營五營兵馬,而直屬於都督府的第一協副總兵職位暫時空缺,也就是說由都督府直領禁軍第一營與第十營,而且第一營參將暫時也是空缺。


    不是朱由校不想任命新的人選,而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接替人選,反正第一營與第十營暫時隻是負責守衛京城,有沒有副總兵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但為了避免出現特殊情形因主將缺失導致混亂,朱由校就讓老將牛秉忠暫時代領第一協副總兵與第一營的參將。


    對於戚金與曹文詔的獲封伯爵,都督府的兩位老將軍雖然很豔羨,但也知道自己的戰功尚不足以獲封爵位,而且一次性封賞兩位伯爵,已是十分的難得,隻希望在自己致仕與去世的時候,能獲得個不錯的武勳散階與諡號。


    戚金與曹文詔兩人的封爵,不僅給朝堂文武百官帶來了極大的震撼,至於他們倆人與親近的親人朋友亦是十分的高興,同時也給武將們尤其是禁軍係的其他將領帶來了極大的鼓舞。


    尤其是在他們聽說皇帝為了給戚金與曹文詔封爵,同文官們據理力爭爭執了許久,這讓他們漸寒的內心感覺暖暖的。


    在遼東、薊州與宣大同時向漠南蒙古發動大寧之戰的時候,遼東這邊麵向建奴的戰事並沒有因此而徹底停止,雖然黃得功領著禁軍第五營、第六營與錦州軍第二營在輝發河盆地進行軍屯,但時不時地也會派少量軍隊向潭州與古州方向發動小規模的進攻,騷擾建奴的同時,也是想著尋找進入潭州等地的通路。


    而當曹文詔與戚金倆人封爵的信息傳來,黃得功雖然一時表現得非常不爽,但也知道自己一時還無法與曹文詔相比,起碼也要等到自己剿滅建奴後才能有獲封爵位的機會。


    與黃得功的不爽不同,作為戚金兒子的戚元輔,對於自己父親能被封為大寧伯,他自然是十分高興的,可惜不能世襲,雖然就算世襲也輪不到他,但他也希望能獲得可世襲的爵位,畢竟有了世襲爵位,家族才能很好地延續下去。


    而遼東沈陽府管轄的其它地方,自從曹文詔帶著勇士營向西攻打察哈爾虎墩兔之後,堅守沈陽大本營的任務就落到了都督府僉事兼沈陽知府孫傳庭的身上,好在沈陽城有趙率教的一個營,撫順關有禁軍第十四營,開原與葉赫有從京城趕過來支援的京營第一及第二營,龍安與會寧則是有禁軍第十五、十六營。


    雖然這些軍隊的戰鬥力比不上黃得功與曹文詔帶領參加過多次惡戰的精銳,但也比一般的軍鎮兵強上不少,野戰或許不太行,但守城卻能綽綽有餘,畢竟他們都基本武裝上了新式燧發槍,以及一些其它的新式火器。


    長白山潭州,努爾哈赤看著求見自己的兒子代善:“說說吧,黑龍江下遊的海西女真與江東三十六屯的生女真是否願意接受咱們的征召?”


    “迴汗阿瑪,有是有,但不多,想必我們和明狗的戰事已經傳了過去!”代善小心地低著頭低聲迴道。


    努爾哈赤緊緊地皺著黝黑幹癟的眉頭,左右還不停地搓著右手大拇指上的鹿角扳指,沉默了好一會兒,再次問道:“現在我們還有多少旗丁?”


    麵對努爾哈赤的提問,代善將頭低得更低地迴道:“迴汗阿瑪,十六到五十歲的旗丁目前已不足五萬人,不少在前幾年新編入八旗的葉赫、烏拉、哈達等部旗民逃到了明狗那裏!”


    努爾哈赤並沒有斥責代善,而是停下手上的動作問道:“今年的收成如何?”


    “迴汗阿瑪,自從種上了從明狗那引進來的土豆後,今年秋收的糧食應該基本能滿足所有旗人的過冬,節約點食用的話,甚至能堅持到明年的春耕!”


    負責農耕的三貝勒黃台吉站出來迴答了努爾哈赤的提問,自從阿敏戰死後,黃台吉的稱唿就從四貝勒上升到了三貝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日月光明:打造巔峰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後山散人V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後山散人V並收藏日月光明:打造巔峰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