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分的勝利果實,除了土地山川與草場外,還有元寶山的煤礦,朱由校當初之所以將元寶山煤礦提前說出來,就是想獲得百官對自己發動進攻大寧的支持。


    戰事結束後,元寶山煤礦就被一分為二,一部分掛靠到戶部與工部,成立官營煤礦,另一部分則是掛靠到都知監下麵的四海商行,畢竟明晃晃地將這種眾人皆知的煤礦掛在內廷下麵,吃相太難看。


    去年在趕跑河南地的鄂爾多斯部後,朱由校便遣人繼續沿著屈野川圈占或購買荒地,這裏可是有個儲量十分龐大的煤炭區,不提前劃拉到自己手上,朱由校都對不住自己這個穿越者身份。


    為了減少順天府、保定府與天津府對西山煤礦的依賴,朱由校在去年的時候,就已經讓人在井陘到平定州一帶的綿蔓水一帶開采煤炭。


    加上大明建設優先修通了真定府到井陘與平定州的水泥路,所以井陘一帶的煤炭挖掘出來後,便直接通過四輪馬車運到了真定府,在真定府加工成蜂窩煤後,再售往附近的真定府、保定府、滄州府、順德府與彰德府一帶,甚至最遠賣到了山東東昌府、濟南府、青州府與兗州府一帶。


    至於河南的煤炭供應,則被在河南懷慶府與山西澤州一帶發現的大煤礦所取代,對於這種掌控外被發現的煤礦,朱由校自然不會讓人去爭搶,畢竟這附近可是有沈王、鄭王、趙王、福王、周王等幾個本地藩王,以及大大小小數之不盡的地主鄉紳。


    這裏麵最爽的當屬位於潞安府的沈王與懷慶府的鄭王,沒想到之前他們看不上的荒山野嶺下麵,居然埋藏著數之不盡黑乎乎的煤炭,他們倆完全是坐在一座座煤山上麵啊。


    為了保住他們突然潑天來的富貴,在去年給宮裏送的年禮,也比往常多了一倍,給九大內廷衙門的掌印太監們也送了不菲的禮物。


    但奈何九大掌印都是死心眼,這種藩王送的重禮,都明白有命拿沒命花,所以沈王與鄭王給內廷權宦送重禮的事情,便被傳遍了朝廷內外。


    對於這種悄悄給皇帝身邊人送重禮的行為,沒有哪個皇帝與朝廷重臣容忍,畢竟本朝就有寧王朱宸濠這個典型案例存在。


    於是乎,禦史與禮部官員的彈劾題本一遍又一遍地遞到了朱由校的案桌上,朱由校看著壘得厚厚的題本,心裏大罵了幾聲蠢貨後,便幹脆下旨削了兩藩僅剩的最後一個中護衛,隻讓他們各自保留了一個中護千戶所。


    至於文官們一個個請求削藩請求,朱由校自然明白這些文官和他們後麵所指使之人想幹嘛,他們不就是想借皇帝之手將沈、鄭兩藩為庶人後,好侵占他們所占據的龐大煤礦。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個道理朱由校還是十分明白的。


    沒了藩王這層華麗的保護外衣,可不就是任由士紳官僚們隨意揉捏的擺設了,更何況在有藩王這層身份保駕護航的前提下,官僚士紳們也是可以輕易拿捏他們。


    對此,朱由校也就利用這些人的請求,采取了折中的辦法,將鄭藩與沈藩的所有世爵變成了逐代遞減的流爵,直到奉國中尉後不再降等。


    畢竟這些人都還是皇族,朱由校也不想輕易將他們趕盡殺絕,奉國中尉的那點俸祿也隻能保證他們過上比一般人稍強的生活,並不能保證什麽奢侈的消費。


    麵對龐大的以及未來會越來越多不遞等的宗藩,尤其是其中的親王與郡王,就算朱由校再怎麽會賺錢,這些人遲早也會將大明吃垮,而逐代遞減爵位的流爵辦法,是朱由校目前能想到的最佳解決辦法。


    相比親王與郡王占據龐大的土地與其它一些社會資源,奉國中尉帶給朝廷的壓力就好很多了,朝廷付出的隻不過是一點微薄的俸祿,卻並不需要付出其它太多的東西。


    或許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這些越來越多的奉國中尉或許到最終隻剩下一個皇族身份的空頭銜,而俸祿則會被停發。


    但現在的朱由校可不會傻到急於馬上全麵實施流爵製度,更不會停發宗藩們的俸祿,畢竟目前他的勢力相比整個官僚士紳集團來說,依然還是十分單薄,他還需要與自己利益幾乎一致的宗藩們的支持,起碼不能讓他們站到自己的對立麵。


    與此同時,為了緩解西北因連續大旱導致快速加劇的人地矛盾,朱由校便讓司禮監的人在鄭藩與沈藩之事被處理後,去平涼府私下接觸一直想移藩的韓王。


    韓王第一任藩王是老朱同誌的第二十皇子朱鬆,於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受封,建藩於遼東開原,在位十七年,一直居住於南京未就藩,最終也病逝於南京。


    朱鬆在永樂五年薨逝後,由其嫡子於永樂九年襲封韓王,並於永樂二十二年改藩平涼府,一直延續至今已曆十一代十一王,比朱棣這一脈還多傳了一代。


    目前在位的韓王是朱鬆的十一世孫朱亶塉,於萬曆三十九年襲封,目前在位已經十一年,而朱由校讓司禮監去韓藩溝通的人,便是這個侄子輩的朱亶塉。


    朱由校讓司禮監的人帶去的優厚條件是:從幹旱少雨的平涼移藩至遼東的廣寧,五年遼東布政司四海日化的總代理,以及巫醫閭山北麵靠近細河上遊的煤礦三十年產權,並有四海日化與煤礦產權有優先續簽權。


    而韓藩作為交換的條件則是:舉藩遷徙至遼東,原先在平涼等地的土地及其它資產允許自由買賣,移藩至廣寧後,朝廷不再另外賞賜土地與王府,但可以在舊遼王府基礎上自己修建新韓王府,而且允許韓藩在廣寧等地購置土地,但土地總畝數不得超過十萬畝,並且接受朝廷逐代遞減爵位的製度。


    朱由校給予韓藩的條件可以說是誠意滿滿,在西北那種幹旱少雨的地方過著苦哈哈的窮日子,還不如去到廣寧過上富足不缺水的日子,廣寧雖然也是苦寒之地,但降雨量與土地肥沃程度可比連續幾年大旱的平涼府好太多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日月光明:打造巔峰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後山散人V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後山散人V並收藏日月光明:打造巔峰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