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朝陽新城項目啟動
日月光明:打造巔峰大明 作者:後山散人V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休息完,工部尚書李之藻開啟了工部的年度總結及規劃工作匯報:“啟奏陛下與諸位同僚,隆武二年,工部做成的主要事情有:
第一,基本完成了京城內城的大小接到改造,外城的主幹道與人流較大的胡同也完成了改造;
第二,新作物推廣,重點深耕的陝西、山西、河南與山東得到了進一步的種植,目前已普及到了近一半的鄉村;
第三,山西、陝西、河南、直隸、山東、湖廣與江北的三百座水庫規劃已基本修建完畢,三五條河道與灌渠十八條都已經超額完成;
第四,配合兵部完成了棱堡與碉堡的修建,京城城牆與薊州段長城得到了全麵的翻修;
第五,京城到濟寧段運河得到了疏浚,通航能力恢複到了曆史高峰水平;
第六,十一條遍布大明的水泥路勝利招標,並及時得到開工;
第七,完成了對遵化鐵廠的整改,目前月產鋼能力達到了每月五萬斤,而產鐵能力達到了三十萬斤;
第八,配合戶部完成了常平倉的建造,並完成了天津府與駐朝大使衙門的修建;
第九,統一了大明重量、長度、麵積、溫度等度量衡;
第十,新曆法已經開始修訂,目前已完成了初期的資料整理與收集任務;
第十一,......
第十二,工部全年耗銀三百四十五萬兩,糧食五百四十五萬石!”
見皇帝與其他官員沒有做聲,李之藻隻得繼續念起了隆武三年的規劃:“隆武三年,工部計劃要做的事情有:第一,朝陽新城與天津新城開始動工建設;
第二,繼續在華北與西北推廣三種新作物,廣大的南方也陸續進行推廣;
第三,繼續新增水泥路八條,進一步覆蓋省府之間的溝通;
第四,配合兵部營建大寧行都司的道路與城池,以及開采元寶山的煤礦;
第五,計劃將清江造船廠搬離淮安山陽,搬往靠近大海並便於木料運輸的海州;
第六,整頓西山煤礦,關停亂采亂挖並虐待曠工的小煤窯;
第七,......
第八,隆武三年,全年預算耗銀二百八十五萬兩,糧食三百六十七萬石!”
見皇帝在低頭看工部的年終報告,李之藻在匯報完後,躬身行了一禮後,提醒道:“啟奏陛下,工部已經匯報完畢,請陛下指正!”
朱由校放下工部的報告,抬起頭朝李之藻問道:“清江造船廠的木料來源,沒了之前的攤派,現在怎麽解決?”
李之藻迴道:“迴陛下,一部分從四海拓殖等木材商商進購,一部分從跑南洋的東南海商處購買,山陽的造船廠還會繼續保留內河漕船製造與維修的船廠,海州的新船廠主要是製造海船!”
“龍江造船廠呢?現在如何了?”朱由校多的印象中,南京龍江造船廠沒落得隻能製造小型沙船。
李之藻一五一十地迴道:“徐閣老擔任工部尚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著手恢複龍江造船廠的造船能力,目前已經能夠熟練製造既能跑內河也能跑海上的福船!”
朱由校輕揉了揉額頭後說道:“嗯,造船廠的木料不能隻靠從別人那購買,還要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源頭的木料問題。
現在大明各地在修建水泥路、造房子與修建城池,對水泥鋼筋的需求隻會越來越大,工部也要想辦法提升自己的水泥與鋼鐵產量,鋼鐵隻靠一個遵化造船廠是遠遠不夠的的!”
“是,陛下,臣記住了!”李之藻將皇帝的話默記下來後,躬身行了一禮。
“天津新城那邊是怎麽迴事?”朱由校繼續問道。
“迴陛下,就是熊文燦自從去天津後,發現狹窄的老城已經無法容納更多的人口,而且隨著各種工廠的不斷湧入,更是擠占了狹窄的城池,所以熊文燦向工部上交了一份天津新城的營建計劃書!”李之藻躬著身子迴道。
朱由校輕敲了兩下桌麵後,不疾不徐地說道:“熊文燦的天津新城計劃書,朕也看了,他的想法隻不過是將新增的人口與廠房轉移到天津城南而已,並非所謂的營建新城,會後,工部將朝陽新城的藍圖送給熊文燦,再讓他配合工部與格物院重新草擬天津新城計劃。
此外,天津出海口大沽那裏貿易越來越頻繁,既然熊文燦想到了在天津老城南邊修建新城,那就再在大沽口營建一座方便海貿的濱海新城!”
“迴陛下,臣沒有朝陽新城規劃圖!”李之藻略顯尷尬地迴道。
朱由校看向劉時敏說道:“時敏,將朝陽新城的規劃圖發給眾位愛卿過目!”
“是,陛下!”劉時敏迴完話,讓身邊的兩位秉筆太監將幾幅臨摹好的規劃圖發給官員們過目。
朝陽新城?
規劃圖都畫好了?
眾人在一片詫異中,紛紛傳遞著看起了司禮監送來的朝陽新城規劃圖。
至於三位內閣大學士,則是各自瞄了一眼後,向後麵的六部九卿官員遞了過去。
官員們在詫異中接過規劃圖後,除了認真看朝陽新城如何規劃的之外,更關心的則是自己曾經購買的土地是否包含在這份規劃圖之中,畢竟當初可是花了大價錢來購買土地。
朱由校看所有人幾乎都看過規劃圖之後,用力地咳了兩聲後,才將討論聲逐漸大起來的人群阻止了下來:“因現在馬上要開啟大寧之戰,工部這邊可以先配合朝陽新城知縣陳所聞進行前期的工程招標,等大寧之戰結束後再來營建新城也不耽擱!”
陳所聞?
朝陽新城新知縣這麽快就定了下來?
方從哲與李長庚看著神情自若的徐光啟,馬上便知道了怎麽迴事,肯定是徐光啟私下裏利用自己的帝師身份求了陛下,沒想到這個書呆子也會有走後路的行為。
“啟奏陛下,朝陽新城的範圍應該包含那些?”戶部尚書畢自嚴忍不住第一個站出來詢問。
“以高碑店為中心,東邊到通州城,西邊到京城,具體怎麽劃分,你們戶部同工部及順天府尹洽談!”朱由校淡淡地迴道。
“是,陛下!”畢自嚴迴完後,迴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敢問陛下,是所有建築都可以承包給商人建造嗎?”顧秉謙這個禮部尚書忍不住站起來詢問。
朱由微笑著迴道:“現在朝陽新城還隻是一份草圖,等工部與格物院完善了規劃圖後,便會在兩者的監督下進行新城的建造,至於建造方,原則上允許所有商人來承建,前提是要中標!”
“謝陛下,臣明白了!”顧秉謙行了一禮後,便退了下去,心裏卻在想著該讓家族控製的商行目標放在哪個項目上麵。
朱由校掃了眾人一眼後,最終看向徐光啟說道:“朝陽新城的事情,不僅是順天府與朝陽縣的事情,也是朝廷的大事,雖然是由工部主導,但牽連到了其它衙門,也要積極配合。此外,朝陽新城的事情就先到這了,徐閣老將與群臣商討後的方案整理好後再交予朕審閱!”
“是,陛下,臣遵旨!”徐光啟不喜不悲地迴道,本次年會中每一位大學士都有主導的一件大事,總算是齊活了。
第一,基本完成了京城內城的大小接到改造,外城的主幹道與人流較大的胡同也完成了改造;
第二,新作物推廣,重點深耕的陝西、山西、河南與山東得到了進一步的種植,目前已普及到了近一半的鄉村;
第三,山西、陝西、河南、直隸、山東、湖廣與江北的三百座水庫規劃已基本修建完畢,三五條河道與灌渠十八條都已經超額完成;
第四,配合兵部完成了棱堡與碉堡的修建,京城城牆與薊州段長城得到了全麵的翻修;
第五,京城到濟寧段運河得到了疏浚,通航能力恢複到了曆史高峰水平;
第六,十一條遍布大明的水泥路勝利招標,並及時得到開工;
第七,完成了對遵化鐵廠的整改,目前月產鋼能力達到了每月五萬斤,而產鐵能力達到了三十萬斤;
第八,配合戶部完成了常平倉的建造,並完成了天津府與駐朝大使衙門的修建;
第九,統一了大明重量、長度、麵積、溫度等度量衡;
第十,新曆法已經開始修訂,目前已完成了初期的資料整理與收集任務;
第十一,......
第十二,工部全年耗銀三百四十五萬兩,糧食五百四十五萬石!”
見皇帝與其他官員沒有做聲,李之藻隻得繼續念起了隆武三年的規劃:“隆武三年,工部計劃要做的事情有:第一,朝陽新城與天津新城開始動工建設;
第二,繼續在華北與西北推廣三種新作物,廣大的南方也陸續進行推廣;
第三,繼續新增水泥路八條,進一步覆蓋省府之間的溝通;
第四,配合兵部營建大寧行都司的道路與城池,以及開采元寶山的煤礦;
第五,計劃將清江造船廠搬離淮安山陽,搬往靠近大海並便於木料運輸的海州;
第六,整頓西山煤礦,關停亂采亂挖並虐待曠工的小煤窯;
第七,......
第八,隆武三年,全年預算耗銀二百八十五萬兩,糧食三百六十七萬石!”
見皇帝在低頭看工部的年終報告,李之藻在匯報完後,躬身行了一禮後,提醒道:“啟奏陛下,工部已經匯報完畢,請陛下指正!”
朱由校放下工部的報告,抬起頭朝李之藻問道:“清江造船廠的木料來源,沒了之前的攤派,現在怎麽解決?”
李之藻迴道:“迴陛下,一部分從四海拓殖等木材商商進購,一部分從跑南洋的東南海商處購買,山陽的造船廠還會繼續保留內河漕船製造與維修的船廠,海州的新船廠主要是製造海船!”
“龍江造船廠呢?現在如何了?”朱由校多的印象中,南京龍江造船廠沒落得隻能製造小型沙船。
李之藻一五一十地迴道:“徐閣老擔任工部尚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著手恢複龍江造船廠的造船能力,目前已經能夠熟練製造既能跑內河也能跑海上的福船!”
朱由校輕揉了揉額頭後說道:“嗯,造船廠的木料不能隻靠從別人那購買,還要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源頭的木料問題。
現在大明各地在修建水泥路、造房子與修建城池,對水泥鋼筋的需求隻會越來越大,工部也要想辦法提升自己的水泥與鋼鐵產量,鋼鐵隻靠一個遵化造船廠是遠遠不夠的的!”
“是,陛下,臣記住了!”李之藻將皇帝的話默記下來後,躬身行了一禮。
“天津新城那邊是怎麽迴事?”朱由校繼續問道。
“迴陛下,就是熊文燦自從去天津後,發現狹窄的老城已經無法容納更多的人口,而且隨著各種工廠的不斷湧入,更是擠占了狹窄的城池,所以熊文燦向工部上交了一份天津新城的營建計劃書!”李之藻躬著身子迴道。
朱由校輕敲了兩下桌麵後,不疾不徐地說道:“熊文燦的天津新城計劃書,朕也看了,他的想法隻不過是將新增的人口與廠房轉移到天津城南而已,並非所謂的營建新城,會後,工部將朝陽新城的藍圖送給熊文燦,再讓他配合工部與格物院重新草擬天津新城計劃。
此外,天津出海口大沽那裏貿易越來越頻繁,既然熊文燦想到了在天津老城南邊修建新城,那就再在大沽口營建一座方便海貿的濱海新城!”
“迴陛下,臣沒有朝陽新城規劃圖!”李之藻略顯尷尬地迴道。
朱由校看向劉時敏說道:“時敏,將朝陽新城的規劃圖發給眾位愛卿過目!”
“是,陛下!”劉時敏迴完話,讓身邊的兩位秉筆太監將幾幅臨摹好的規劃圖發給官員們過目。
朝陽新城?
規劃圖都畫好了?
眾人在一片詫異中,紛紛傳遞著看起了司禮監送來的朝陽新城規劃圖。
至於三位內閣大學士,則是各自瞄了一眼後,向後麵的六部九卿官員遞了過去。
官員們在詫異中接過規劃圖後,除了認真看朝陽新城如何規劃的之外,更關心的則是自己曾經購買的土地是否包含在這份規劃圖之中,畢竟當初可是花了大價錢來購買土地。
朱由校看所有人幾乎都看過規劃圖之後,用力地咳了兩聲後,才將討論聲逐漸大起來的人群阻止了下來:“因現在馬上要開啟大寧之戰,工部這邊可以先配合朝陽新城知縣陳所聞進行前期的工程招標,等大寧之戰結束後再來營建新城也不耽擱!”
陳所聞?
朝陽新城新知縣這麽快就定了下來?
方從哲與李長庚看著神情自若的徐光啟,馬上便知道了怎麽迴事,肯定是徐光啟私下裏利用自己的帝師身份求了陛下,沒想到這個書呆子也會有走後路的行為。
“啟奏陛下,朝陽新城的範圍應該包含那些?”戶部尚書畢自嚴忍不住第一個站出來詢問。
“以高碑店為中心,東邊到通州城,西邊到京城,具體怎麽劃分,你們戶部同工部及順天府尹洽談!”朱由校淡淡地迴道。
“是,陛下!”畢自嚴迴完後,迴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敢問陛下,是所有建築都可以承包給商人建造嗎?”顧秉謙這個禮部尚書忍不住站起來詢問。
朱由微笑著迴道:“現在朝陽新城還隻是一份草圖,等工部與格物院完善了規劃圖後,便會在兩者的監督下進行新城的建造,至於建造方,原則上允許所有商人來承建,前提是要中標!”
“謝陛下,臣明白了!”顧秉謙行了一禮後,便退了下去,心裏卻在想著該讓家族控製的商行目標放在哪個項目上麵。
朱由校掃了眾人一眼後,最終看向徐光啟說道:“朝陽新城的事情,不僅是順天府與朝陽縣的事情,也是朝廷的大事,雖然是由工部主導,但牽連到了其它衙門,也要積極配合。此外,朝陽新城的事情就先到這了,徐閣老將與群臣商討後的方案整理好後再交予朕審閱!”
“是,陛下,臣遵旨!”徐光啟不喜不悲地迴道,本次年會中每一位大學士都有主導的一件大事,總算是齊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