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熊廷弼掛帥
日月光明:打造巔峰大明 作者:後山散人V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跪在地上的方從哲一直未聽到附和自己意見的聲音,心裏一陣突突,同時大罵著這些人愚昧、短視。
但麵對自己看不起的武夫反駁,他又不能不駁斥迴去,否則今後的名聲可要就臭了,“啟奏陛下,宋朝以前的確有文臣謀篡之事,但自從北宋開始用文官領軍,就再也沒有發生過武將造反之事,更遑論文官謀篡之事!”
方從哲點到為止,雖然明麵上把最終的選擇權讓給了皇帝,但他的話卻是明晃晃地要皇帝選重文輕武,才能保證大明的長治久安。
奈何朱由校不是大明朝的朱由校,對於儒家理學那套根本不感冒,而且他作為後世人可牢牢記著大明不久後就會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以及關外的建奴最終入主中原。
若大明此時處於明中期,朱由校會選擇跟嘉靖帝一樣,牢牢掌握政權後,開始享受人生,因為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的感覺真的很爽,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膽戰心驚中充斥著殫精竭慮。
麵對方從哲給出的選擇題,事實上更像是判斷題,朱由校不得不給出答複,但想到其他文官還未表態,朱由校便瞅了他們一眼問道:“四位愛卿呢?”
“迴陛下,此次大戰事關大明國運,臣以為當由熊尚書親自掛帥,會更加的合適。
而且,熊尚書之前在遼東有過兼領禁軍與邊軍及衛所軍的經驗,是最合適的人選!”
徐光啟最終還是選擇了站在文官集團的一方,而且舉薦一位雙方都無法反駁的主帥人選。
果然,本還想站在皇帝一邊的李長庚立馬改變了想法:“迴陛下,臣附議!”
畢自嚴無法,雖然他入閣皇帝起到了關鍵作用,但現在內閣三位大佬都選擇了文官領軍,他自然不敢突兀地站在他們的對立麵:“臣也附議!”
對於徐光啟等人的選擇,朱由校並沒有任何的失望與憤怒,反而覺得這才是正常的反應。
但看到武將敢於出來挑戰文官,這才是朱由校本次軍議最大的收獲。
“既如此,那就由熊尚書擔任本次大寧之戰的主帥!”
在熊廷弼正要下跪領旨的時候,朱由校接著說道:“但是,三路主將皆有前線作戰的決斷權,熊尚書不可輕易幹涉他們的指揮!”
麵對著皇帝有限製的軍事指揮權,熊廷弼雖然很想反駁,但想到這可能已經是皇帝最後的讓步,便隻好一臉肅然地跪下接旨道:“臣熊廷弼,若此戰不勝,任由陛下與朝廷的處置,絕無怨言!”
雖然朱由校保留了三路大軍主將的前線決斷權,但該給熊廷弼的支持也不少,“熊尚書此次奔赴薊州,朕依然讓禦馬監賜你尚方寶劍,可陣斬三品以下臨陣退縮與脫逃的武將,以及貪腐軍餉糧草與耽誤戰事的文官,平身吧!”
聽到有尚方寶劍,熊廷弼鬱悶的心才好受了不少,“臣,領旨謝恩!”
“對於本次大戰,都督府這邊也不能閑著了,除了支持前期的備戰,戰事發生時,也要分析實時戰況,並作出勝敗預演!”朱由校在熊廷弼起來後,朝三位都督府的人說道。
雖然本次朱由校向文官集團妥協了,但可不會讓都督府放任不管,而是隨時做好戰況分析,若萬一戰事不利,有隨時已經做好的備選方案。
與此同時,做實時戰況分析,也是一種對前線戰事的監督與指導,告訴前線的所有人,皇帝與都督府的人在隨時地盯著他們,使得他們不得不認真投入戰事。
而朱由校之所以最終選擇了向文官集團妥協,一是他們意見達成了一致,戰事還需要文官們的大力支持,二是熊廷弼的確是最好的選擇。
由他在前線盯著戰事,起碼能保證戰事不會敗,而且糧草調撥與軍堡修建,以及移民安置,也的確需要一個能力較強的文官調度。
“是,陛下,臣等領旨!”三位都督府的大佬一同迴道,雖然最終還是選擇了文官領軍,但知道皇帝不是重文輕武的態度就夠了。
“都各忙各的去吧,朕就不留膳了!”朱由校擺擺手笑著說道。
“臣等告退!”眾人一同躬身行了一禮後,秩序井然地退出了暖閣。
從暖閣的窗戶上看著走在外麵的眾人,朱由校淡淡地開口道:“正化,準備下,朕等會兒去永安宮!”
“是,皇爺!”
方正化微微躬身行了一禮後,準備前去衣架幫朱由校拿厚實的外衣,準備外出要用,現在室內因有地暖與炭爐,所以很溫暖,但室外卻是堆了近尺深的積雪。
之所以沒有選擇立刻發動對喀喇沁的戰事,一個是外麵大雪紛飛,不便行軍,而且天寒地凍的,實在是遭罪。
此外,明年春夏之交正是草原上的遊牧部落最虛弱的時候,經過一個難熬的寒冬後,儲存的糧食與該殺的牛羊已經吃得差不多了,而且牛羊也急需吃上一口新鮮的牧草。
至於朱由校為什麽要攻打喀喇沁,除了喀喇沁蒙古人是懸在京畿與大明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外,還有他們在曆史上多次首鼠兩端,崇禎二年的己巳之變更是成為黃台吉的向導與幫兇,一同入寇京畿。
除了己巳之變時的幫兇,後麵四次滿清入寇,依然參與了建奴的南下劫掠。
並且,他們還一直充當著以八大蝗商為首賣國商人的中間商,以及以袁崇煥為首的邊軍走私中間商。
所以,當在剛才的大寧之戰的軍議時,朱由校並沒有提到是否接受喀喇沁蒙古人的投降,不言而喻,喀喇沁蒙古人的財產與生命,全都掌握在即將對他們進行攻打的大明軍隊手上。
此次大寧之戰順利的話,除了多了一塊較大的深入磨難蒙古地盤與解決京畿防守壓力外,朱由校還會在大寧一帶繼續屯駐重兵,而屯駐的重兵會以騎兵為主,而且將會繼續北上突襲漠南蒙古的察哈爾與土默特諸部蒙古人,也讓他們感受一把時刻被打草穀的感覺。
但麵對自己看不起的武夫反駁,他又不能不駁斥迴去,否則今後的名聲可要就臭了,“啟奏陛下,宋朝以前的確有文臣謀篡之事,但自從北宋開始用文官領軍,就再也沒有發生過武將造反之事,更遑論文官謀篡之事!”
方從哲點到為止,雖然明麵上把最終的選擇權讓給了皇帝,但他的話卻是明晃晃地要皇帝選重文輕武,才能保證大明的長治久安。
奈何朱由校不是大明朝的朱由校,對於儒家理學那套根本不感冒,而且他作為後世人可牢牢記著大明不久後就會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以及關外的建奴最終入主中原。
若大明此時處於明中期,朱由校會選擇跟嘉靖帝一樣,牢牢掌握政權後,開始享受人生,因為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的感覺真的很爽,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膽戰心驚中充斥著殫精竭慮。
麵對方從哲給出的選擇題,事實上更像是判斷題,朱由校不得不給出答複,但想到其他文官還未表態,朱由校便瞅了他們一眼問道:“四位愛卿呢?”
“迴陛下,此次大戰事關大明國運,臣以為當由熊尚書親自掛帥,會更加的合適。
而且,熊尚書之前在遼東有過兼領禁軍與邊軍及衛所軍的經驗,是最合適的人選!”
徐光啟最終還是選擇了站在文官集團的一方,而且舉薦一位雙方都無法反駁的主帥人選。
果然,本還想站在皇帝一邊的李長庚立馬改變了想法:“迴陛下,臣附議!”
畢自嚴無法,雖然他入閣皇帝起到了關鍵作用,但現在內閣三位大佬都選擇了文官領軍,他自然不敢突兀地站在他們的對立麵:“臣也附議!”
對於徐光啟等人的選擇,朱由校並沒有任何的失望與憤怒,反而覺得這才是正常的反應。
但看到武將敢於出來挑戰文官,這才是朱由校本次軍議最大的收獲。
“既如此,那就由熊尚書擔任本次大寧之戰的主帥!”
在熊廷弼正要下跪領旨的時候,朱由校接著說道:“但是,三路主將皆有前線作戰的決斷權,熊尚書不可輕易幹涉他們的指揮!”
麵對著皇帝有限製的軍事指揮權,熊廷弼雖然很想反駁,但想到這可能已經是皇帝最後的讓步,便隻好一臉肅然地跪下接旨道:“臣熊廷弼,若此戰不勝,任由陛下與朝廷的處置,絕無怨言!”
雖然朱由校保留了三路大軍主將的前線決斷權,但該給熊廷弼的支持也不少,“熊尚書此次奔赴薊州,朕依然讓禦馬監賜你尚方寶劍,可陣斬三品以下臨陣退縮與脫逃的武將,以及貪腐軍餉糧草與耽誤戰事的文官,平身吧!”
聽到有尚方寶劍,熊廷弼鬱悶的心才好受了不少,“臣,領旨謝恩!”
“對於本次大戰,都督府這邊也不能閑著了,除了支持前期的備戰,戰事發生時,也要分析實時戰況,並作出勝敗預演!”朱由校在熊廷弼起來後,朝三位都督府的人說道。
雖然本次朱由校向文官集團妥協了,但可不會讓都督府放任不管,而是隨時做好戰況分析,若萬一戰事不利,有隨時已經做好的備選方案。
與此同時,做實時戰況分析,也是一種對前線戰事的監督與指導,告訴前線的所有人,皇帝與都督府的人在隨時地盯著他們,使得他們不得不認真投入戰事。
而朱由校之所以最終選擇了向文官集團妥協,一是他們意見達成了一致,戰事還需要文官們的大力支持,二是熊廷弼的確是最好的選擇。
由他在前線盯著戰事,起碼能保證戰事不會敗,而且糧草調撥與軍堡修建,以及移民安置,也的確需要一個能力較強的文官調度。
“是,陛下,臣等領旨!”三位都督府的大佬一同迴道,雖然最終還是選擇了文官領軍,但知道皇帝不是重文輕武的態度就夠了。
“都各忙各的去吧,朕就不留膳了!”朱由校擺擺手笑著說道。
“臣等告退!”眾人一同躬身行了一禮後,秩序井然地退出了暖閣。
從暖閣的窗戶上看著走在外麵的眾人,朱由校淡淡地開口道:“正化,準備下,朕等會兒去永安宮!”
“是,皇爺!”
方正化微微躬身行了一禮後,準備前去衣架幫朱由校拿厚實的外衣,準備外出要用,現在室內因有地暖與炭爐,所以很溫暖,但室外卻是堆了近尺深的積雪。
之所以沒有選擇立刻發動對喀喇沁的戰事,一個是外麵大雪紛飛,不便行軍,而且天寒地凍的,實在是遭罪。
此外,明年春夏之交正是草原上的遊牧部落最虛弱的時候,經過一個難熬的寒冬後,儲存的糧食與該殺的牛羊已經吃得差不多了,而且牛羊也急需吃上一口新鮮的牧草。
至於朱由校為什麽要攻打喀喇沁,除了喀喇沁蒙古人是懸在京畿與大明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外,還有他們在曆史上多次首鼠兩端,崇禎二年的己巳之變更是成為黃台吉的向導與幫兇,一同入寇京畿。
除了己巳之變時的幫兇,後麵四次滿清入寇,依然參與了建奴的南下劫掠。
並且,他們還一直充當著以八大蝗商為首賣國商人的中間商,以及以袁崇煥為首的邊軍走私中間商。
所以,當在剛才的大寧之戰的軍議時,朱由校並沒有提到是否接受喀喇沁蒙古人的投降,不言而喻,喀喇沁蒙古人的財產與生命,全都掌握在即將對他們進行攻打的大明軍隊手上。
此次大寧之戰順利的話,除了多了一塊較大的深入磨難蒙古地盤與解決京畿防守壓力外,朱由校還會在大寧一帶繼續屯駐重兵,而屯駐的重兵會以騎兵為主,而且將會繼續北上突襲漠南蒙古的察哈爾與土默特諸部蒙古人,也讓他們感受一把時刻被打草穀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