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奴現在雖然主力尚存,但已被明軍趕到了長白山深山老林,若沒有中原的救濟,他們連溫飽都很難解決,過幾年或許就會因圍困而解散。


    但是,曆史上有太多的絕地反擊的案例了,比如臥薪嚐膽的勾踐、田單的以兩城複齊國等。


    而且,處於快速上升期的建奴英主噴發,先是以十三副鎧甲奠定建州女真基業的努爾哈赤,緊接著是將滿清改造為中央集權國家的黃台吉,再之後是帶領滿清入關並迅速占領漢地十八省的多爾袞。


    不過徐光啟的勸諫也不是沒有道理,隨著追剿建奴的距離越來越遠與新地盤越來越大,原先的幾營人馬的確有點捉襟見肘,而且還是處在民風彪悍的女真核心腹地。


    想明白這些後,朱由校溫和地朝著徐光啟說道:“先生的勸諫讓朕醍醐灌頂,之前的確有點著急了,先生快請坐!”


    待徐光啟坐下後,朱由校朝一旁的劉時敏問道:“派人去迎一下兩位尚書!”


    表麵說是去迎熊廷弼與畢自嚴,實際卻是讓人去催促兩人快點過來。


    自從搬到瓊華島居住與辦公後,緊急召見內閣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但還在大明門附近辦公的六部在距離上卻比原先增加了快一倍,所以每次召見所需要等待的時間也增加了快一倍。


    “是,皇爺!”劉時敏輕聲應了一聲後,朝暖閣大門走去。


    “正化,讓人給幾位愛卿換杯熱茶,同時拿點甜點過來!”劉時敏還未迴來,朱由校朝身旁的方正化說道。


    “是,皇爺!”方正化應和了一聲後,也走向了暖閣的房門,正好與返迴的劉時敏擦身而過。


    “元輔,對於明年的幾場戰事,你有什麽好的建議?”方正化離開後,朱由校朝一直未說話的方從哲問道。


    見自己被點名,方從哲起身躬身答道:“迴陛下,老臣對於用兵之事並不是很懂,但徐閣老有句話說得很對,就是故國雖大,好戰必亡。


    咱大明這兩年在陛下的英明治理下,雖然內政有很大改善,但內外戰事也著實多了些,國庫與內帑消耗的海量錢糧並沒有見到多少迴報。


    所以,老臣建議陛下對蒙古發動戰事當謹慎為之!”


    還等著撈取戰功的駱尚誌,見方從哲對發動戰事如此消極,他馬上就不幹了,“啟奏陛下,對於方首輔的話,臣並不讚同。


    大明現在軍隊經過整頓與新式火器的使用,戰力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而且國庫充盈,正是收複失地的大好良機。


    對蒙古發動戰事,雖然會消耗不少錢糧,但卻能有效減少九邊的防守壓力,九邊壓力減少了,將來錢糧消耗與長城修築將能得到不小的改善!”


    見駱尚誌這個武夫居然敢禦前質疑自己,方從哲立馬不客氣地駁斥道:“駱老將軍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向北進攻喀喇沁與蒙古左右翼,的確能緩解邊鎮的防守壓力,但蒙古人豈能因一兩場戰事就能徹底解決的。


    大明從立國到現在,與蒙古的戰事幾乎每年都有發生,太祖與成祖更是多次深入草原剿殺,卻依然無法有效解決蒙古來去無蹤的問題。


    而且,向北攻打喀喇沁,的確能恢複不少領土,但大明的九邊防線也將向更遠的地方前進,所需駐守的軍隊也會越來越多,錢糧的消耗隻會比之前更大。


    如此折騰下來,完全是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將錢糧用來修繕長城,同時加大對蒙古的封鎖,使得他們離不開我大明,從而可以用生活日用品來製約與控製他們!”


    對於方從哲的駁斥,駱尚誌毫不客氣地反駁道:“方首輔,你這是消極避戰,太祖與成祖之所以多次北伐沒有解決蒙古邊患,主要原因便是當時北方人口稀少,而且武器落後,需要更多的軍隊才敢進入草原。


    但現在這兩個問題完全不存在了,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現在直隸與山西人口不說稠密,但也絕對比以往任何朝代要多不少,完全可以移駐大量人員去燕山和燕山北麵屯墾。


    而且,現在新式火器的大量裝配,大明軍隊的野外機動性雖然還是不如蒙古韃子,但也不用像以前一樣過於懼怕,大明在遼東的戰事便足以證明新式火器在麵對騎兵時的優越性!”


    麵對駱尚誌的連續質疑,要不是在禦前,方從哲真想大罵一句“武夫不足與謀”!


    深吸一口氣後,方從哲反問道:“敢問駱老將軍,現在氣候比以前越來越冷了,去往燕山北麵屯墾的人如何過冬?糧食是否能順利耕種?


    本官雖然不懂軍務,但也深知燕山的道路並不好走,從京畿運糧過去成本可是十分的高昂。


    對於這種投入產出嚴重不匹配的地方,占之何用?”


    見方從哲提到糧食與取暖問題,駱尚誌忍不住大笑道:“哈哈,方首輔可能有所不知,今年土豆與玉米在葉赫新城已經試種成功,葉赫冬天可比燕山北邊冷多了,所以肯定也能種植玉米與土豆。


    至於冬天取暖問題,除了修建城堡與房屋外,還可以挖地窩子,而且燕山樹木眾多,可砍伐用來取暖,此外,灤州有產量非常大的煤礦,而且大寧城北邊不遠處也有一座大煤礦,取暖問題迎刃而解。


    所以,方首輔所擔心的糧食與取暖問題,現在已經不成問題!”


    “此事可當真?”對農事尤其是新作物推廣十分關注的徐光啟,兩眼放光地問道。


    一直未說話的曹化淳輕咳一聲後出聲道:“駱老將軍說的的確是真的,雜家可以作證!”


    “有沒有試種番薯?”徐光啟一臉期盼地追問道。


    曹化淳迴道:“試過,但因冬天來得太早,導致產量不大,藤蔓作為牲畜口糧倒是不錯!”


    徐光啟興奮地搓了搓手道:“好啊,好啊,真好!”


    李長庚在徐光啟還在感歎的時候,立馬搶答道:“陛下,臣以為大明可在燕山以北的漠南之地進行軍屯與民屯,隻有如此,才能徹底解決蒙古邊患問題!”


    對於駱尚誌與曹化淳關於新作物在葉赫新城試種成功及大寧城有煤礦的消息,方從哲的確是事先不知,若提前知曉,他肯定不會在禦前會議的時候一力反駁向燕山以北出兵與屯墾的事情。


    看著駱尚誌那堆滿笑容的臉,方從哲真想大罵幾句“武夫”,但又想到自己居然跳進了“武夫”挖的坑,忍不住內心大罵了自己幾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日月光明:打造巔峰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後山散人V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後山散人V並收藏日月光明:打造巔峰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