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桑……”皇帝嘆口氣,“罷了,先不說他,今日朕召眾位愛卿前來,是有一件最最重要的事,要託付給眾位。”


    眾臣惶恐地跪下道:“陛下盡管吩咐,臣等必不辱命。”


    皇帝滿意道:“眾位都是朝中誌慮忠純、德高望重的棟樑,朕也不跟你們客氣,其實你們想要求朕的事,正是朕想請求你們的事。”


    眾臣大驚,紛紛抬頭,不可思議地望著皇帝。


    皇帝嘆息道:“日後,我若有個三長兩短,還請你們輔佐好淳兒。那封聖旨,就藏在宸陽殿的牌匾後麵,到時……你們知道怎麽做。”


    “陛下!”項頌良潸然淚下,沒想到多年所求,就這樣實現了。


    一路走來,艱辛永生難忘,好在,最終得償所願,穆淳成為眾望所歸。


    “好了,”皇帝笑嘆道,“你們去吧,朕累了。”


    此事,皇帝沒有告訴穆淳,但穆淳自然還是從項頌良處得知了,此後他裝作不知,卻也往幹明宮走動得更勤了些。


    “今日太子也來了,”皇帝道,“如今你可比他繁忙,你也不必日日來陪朕,正事要緊。”


    穆淳笑道:“哪裏就忙到連陪父皇的時間都沒有了?兒臣早就說過,之所以選擇成為蜀王,選擇迴京,就是因為對父皇愧疚。如今父皇才病癒,兒臣更應該多在父皇身邊盡孝道,讓父皇身體好起來。”


    皇帝自病了一場後,就不願再召那些歌舞姬和伶人伺候,宣宮妃侍寢的次數也少了,穆淳知道他是變得清心寡欲了些,便道:“我跟輕璿說過了,讓她也多來陪陪您,左右她長日無事。”


    皇帝搖搖頭:“輕璿那丫頭慣愛玩的,你讓她陪著朕,不是把她憋壞了。”


    皇帝雖這麽說,可輕璿還是來了,時常守著皇帝,給他說故事,皇帝聽得倒是高興得很。


    縱使皇帝隻將易儲之事告訴了幾個心腹大臣,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件事還是讓吉榮打聽到了,他第一時間將此事告訴了阮貴妃,阮貴妃立即傳信太子。


    太子火急火燎地趕到蔓蘿宮時,阮貴妃也正急得團團轉,太子見她這副模樣,隻得先強迫自己鎮靜下來,扳著阮貴妃的肩道:“母妃,如今聖旨未下,此事仍有迴旋餘地。”


    阮貴妃瞪大雙眼問:“皇兒可有主意?”


    太子臉色陰狠:“眼下,倒是有一個現成的辦法。”


    “哦?”阮貴妃雙眼一亮,“什麽辦法,快告訴母妃。”


    太子低聲耳語幾句,阮貴妃疑惑:“此法可行?”


    太子道:“事在人為,但是在做此事之前,有一個人咱們要除掉。”


    “誰?”


    “今日傳信給您的人,”太子低聲道,“此前他並沒有太多關於我們所做之事的證據,可如今,一旦事發,他必然知道是我們所為。母妃,吉榮不是個老實人,他今日幫助我們,明日就會不斷索要好處,且他又在父皇近旁,這個人,太過危險。”


    阮貴妃皺著眉,思索了一會兒,點點頭:“好,按你說的辦,吉榮的事交給我,外麵的事你去做。”


    阮貴妃下手十分快,第二天清晨,吉榮便被發現溺死於瀚瀾湖旁的一口井中。


    對此反應最大的人便是皇帝,吉榮伺候了他十餘年,竟一朝溺亡於井,令他心下惻然許久。然而此事實在蹊蹺,皇帝驚疑之下命穆淳細查,並準許他在案情查清之前,夜宿於幹明宮的偏殿內。此消息又掀起一陣波瀾,連後宮眾婦人都知曉,這是極大的恩寵。


    穆淳被牽絆在宮中,正好給了太子可乘之機,不過幾日時間,北境便傳來消息,屠幽國國主招認,此前皇帝病重期間,他曾受蜀王穆淳所使,聯合北境各國,與大炎境內的江湖幫派青門內外勾結,協助穆淳逼宮篡位。


    其中細節,屠幽國國主竟描繪得十分清楚,他聲稱,皇帝病情和宮內地形圖,是由蜀王穆淳提供,由惠寧公主設法將圖紙和書信送至宮外,交由定北將軍令遙和武節將軍方湛,其二人同時代表蜀王與青門,跟潛伏在洛陽城中的屠幽國等五國暗使商談了行動細節與成功後各自分得的好處,方湛再命人從京城一路奔赴北境,將行動細節傳達至沿途各地的青門派眾,以便策應。


    整個招供中,情節細緻、證據確鑿。屠幽國國主甚至派使臣將那五名北境各國暗使捆綁起來,送到了大理寺以備問詢,他聲稱,自皇帝病情好轉的消息傳到屠幽國,他便知道逼宮之事再無可能,想到事後此次未實施的行動有可能走漏風聲,他坐臥難安,終究在極度折磨之下選擇將此事稟告給皇帝,這樣他反而輕鬆了。


    屠幽國是大炎北境僅次於喀爾喀國的大國,在周邊諸國中有著不可撼動的統領地位,但對於炎朝來說還是一個小國。如今大炎強盛難敵,屠幽國與大炎的交流方式早就由小打小鬧變成了往來互市,洛陽城中也有不少屠幽國人。押解暗使的使臣一路來京,沿途遇到各國商隊時,對他們也是毫不隱瞞,所以使臣還沒入京,此事便由北境一路傳來京城,當皇帝知道時,京中幾乎有半數官員百姓都知曉了。


    所有人都無法相信,看上去俊秀英勇、和藹可親的蜀王殿下竟是逼宮造反的人。


    當一應證物呈至皇帝跟前時,他甚至不知該作何反應,是真的去查穆淳,還是去查此事的漏洞,以證明穆淳的清白。


    第二日,皇帝沒有上朝,宸陽殿中眾大臣們紛紛議論著此事。大部分人認為此事有假,屠幽國這一代國主曾對大炎虎視眈眈,又是個重財之人,很難想像他會因這種沒成行的事而坐臥不安。但證物擺在那裏,讓人不得不信,殿中少有的幾個太子支持者十分激動,說他們其他人都被蜀王的表麵給騙了,將言論往對穆淳不利的方向引去。


    便是那日曾得皇帝召見、被委以重託的十二位肱骨大臣中,也有半數人對穆淳起了疑心。


    朝中大臣還算理智,而民間百姓則不同,市井中有些人竟將事情說得天花亂墜,說穆淳有多少軍隊啦,軍隊中有多少兵器啦,說青門有多厲害啦,說他有這麽強的實力,卻到底還是奪不到太子之位,於是懷恨在心,在皇帝飯食中下了藥,趁此時機準備逼宮,讓毫無抵抗之力的皇帝交出皇位。


    很少有人知道,這些誇大其詞的人,許多都出自太子近臣府中,他們極盡全力地想要告訴全城人,若不是皇帝的病出人意料地忽然好了,有可能整個京城已被血洗。


    明明此時乃太平盛世,這些居心叵測之人卻硬是在所有人心中留下了屍橫遍野的畫麵,那個出現在人們幻想中的魔王,就是穆淳。


    而做為人們爭論中心的穆淳,也被皇帝下旨迴到自己府中不得外出。這道旨意,可以說是出於保護,也可以說是禁足。


    “這分明是欺負百姓們不了解北境諸國吧。”忿忿不平的吉雅賽音在襄國公府中來迴踱步,沖樓雨安道,“巴圖國的蘇合我曾經認識,我怎麽不知道他有當暗使的本事?就他那個什麽事都不能擱在心裏的性子,還當暗使,還參與密謀?真是笑死人了。”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泰元年紀/望京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犀並收藏泰元年紀/望京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