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蜀王殿下就是厲害,連調。教出來的兵都這麽配合。”輕璿剝著一顆野葡萄,坐在躺椅中笑著。


    “他們是薊崇不要的兵,既是他不要的,必定是品行端正、性格溫和的。”左辛撥弄著自己如絲綢一般的頭發站起身,“我有些累,先去休息了。”


    輕璿覷著左辛的背影,見他走出殿門,又歪迴躺椅上。


    穆淳看著她,無奈地笑了一下,想了想又起身走到輕璿麵前,在躺椅邊鋪了花錦墊的矮凳上坐下,輕聲道:“安國公去世也一個月了,今日收到令遙來信,說父皇令他迴京。”


    輕璿點頭:“他離京很長時間,是該迴去任職了。”想了想又問:“他如今襲了侯爵,府邸又在京城,令國公夫人與令小姐也與他一同迴京嗎?”


    穆淳搖頭道:“令遙的母親不喜勞碌奔波,而且比起京城的恢弘,她更愛江南的秀麗。再說,有令小姐陪著她,令遙也可放心。”


    輕璿臉上浮現柔柔笑意,令夫人的一兒一女皆不是她所出,令遙是令國公收養的孩子,他的妹妹令箬是小妾所生,卻都是在她膝下長大,視她如親母。


    夫君疼惜,兒女孝順,令夫人從來不缺什麽。有時緣分便是這麽奇妙,恰到好處地彌補了缺失。


    而她與穆淳的相扶相守,或許也可以填補彼此的不圓滿。


    抬眼,麵前與她隻有一兩分相像的少年正看著她,眉眼溫柔。


    不論身在江湖有多少血雨腥風,也不論奪。權之路上有多少明槍暗箭,她與她的哥哥都會並肩前行。


    兩人走出殿門,望著紅彤彤的夕陽和艷麗的晚霞,整個蒼城浮動在眼前。


    “我的奏摺,也該到了。”穆淳低聲道。


    自打穆淳有了消息,皇後的眼中便重新迸發了光彩。


    她依舊如過去一般,每日夜裏會醒來幾次,但與曾經的絕望憂心不同,如今,她雖然知曉穆淳是朝中很多人的肉中刺,時時處於風口浪尖,但到底是有了明確的盼頭——她知道他在哪兒,也知道他遲早要迴來,她總會再見到他。


    他封了王,他建立了自己的軍隊,他受到蜀地百姓的擁戴,他被封為撫南大軍總指揮,他率領二十五萬大軍去了大理。


    她萬分憂心,但這憂心又不斷得到安撫,甚至變成驚喜,而後又轉為新的憂心。她知道,哪怕她隻希望他平安,可他除非取代太子,成為這個皇朝的繼承人,否則絕無可能平安。


    好在,他若是取代太子,便能永遠與她相守,她的餘生,也日日可以見到他。她如今便隻能盼著,這一日早些到來。


    晨起,皇後品上淡妝,著一襲清雅鳳紋長襦裙,攜著貼身侍婢往幹明宮走去。


    幹明宮中難得的沒有喧樂聲,皇後踏進殿門,清朗陽光照進,室內泛著一片柔柔的金色。


    吉榮想要進內殿去稟報皇帝,被她製止了,她笑著說:“皇上說過,他宮中我可以隨意進出,不勞公公通報了。”


    她打起輕柔錦簾,皇帝正靠在軟塌上,與身旁一名年輕宮妃低聲調笑。


    見她過來,年輕妃子縮在皇帝身側,並未起身行禮,皇帝臉上笑意未減,喚她:“臨月。”


    她朝皇帝福了一福,便定定看著他,一眼也沒看那名妃子。


    皇帝隨意道:“你先退下。”


    妃子臉上有委屈的神色,但還是施禮告退,留帝後二人相對。


    “臨月,難得見你來找我。”他仔仔細細打量自己的皇後,見她雖露出不滿的神情,卻難得的氣色很好,她筆直地挺立在那裏,無端便顯得自己低矮了幾分。


    “我是來提醒你,你自己犯下的錯。這麽多年,錯一直在你,不在我。”


    他看著她,眉心高高聳起,眼中有著不確定的懷疑。


    “你確定,錯不在你?”


    “不在。”皇後抿了抿唇,帶著堅毅,“你如何對我,我都接受,但淳兒沒有錯。你給他機會,我很感激,但他也沒有讓你失望。我隻是希望,你不會讓他處於危險的境地,畢竟他是你兒子。”


    作者有話要說:  嗯,說好的二更


    明天更的是關於皇帝的一章,這一章會把輕璿和穆淳的身世交代清楚


    晚安哦,早點睡對皮膚好~


    ☆、第30章


    皇帝的瞳孔緊縮了一瞬,繼而低下頭,再抬頭時,見他的皇後緩緩跪下,叩首,抬起頭來時,眼中盈滿淚水。


    她沒有再說什麽,轉身挑簾離去,而他,此時一句話也說不出口,隻感覺胸中悶得很,從鏤空雕花的窗欞向外望去,方才還晴朗的天色,如今已有些暗沉了。


    她說,畢竟他是你兒子。


    他二十五歲那年,是並不得先帝寵愛的嫡皇子端王,他的母後早逝,父皇偏寵貴妃詹氏,連帶著詹氏之子宣王穆昭也格外得寵。


    他是長子,嫡子,天下本就該是他的,可太子之位卻遲遲未被定下。


    同樣未落定的,是他的王妃人選。一方麵父皇對自己不上心,各重臣勛貴在未知他前程的情況下,也少有人願來攀這門皇親,另一方麵,是他固執地等著,希望能有一個與自己一心的人出現,不為名利,不為家族前程,隻為彼此。


    可在遇到樓臨月時,他放棄了心中所有的苛刻,隻身跪在父皇麵前,求父皇允準。


    樓臨月那年隻有十六歲,秀外慧中,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她的哥哥襄國公樓臨風年少功高,是炎朝最年輕的國公爺,他的父皇思慮多時,心內思襯,哪怕自己有心將太子之位傳給宣王,卻也不能太委屈了嫡子,授人話柄。何況他一片誠心求娶樓臨月,若是自己不允,恐怕將來他懷恨在心,對宣王不利。


    於是樓臨月便這樣嫁與了穆猷,成為了端王妃。成親的第二日,夫妻二人進宮麵見皇帝,迴王府的路上遭遇了前朝餘孽的襲擊。對方來勢洶洶,侍衛抵擋不住,他隻好親自拔劍迎敵,那賊人卻格外狡猾,趁他被圍困,將他的王妃擄走了。


    恰巧宣王穆昭騎馬經過此地,見此情形立刻騎馬去追,樓臨月被賊人抱在馬上,一路用刀抵著脖子,他們飛奔出城時,官兵們嚇得不敢攔阻,一行人便這樣離開了京城。


    他發了狠,殺掉那些意圖謀害他的人,再出城去追時,已沒有了那些人的蹤跡。他派人四處去尋,一麵心急如焚地等。


    過了兩天,還是沒有消息。他又恨又自責,極度難過中,他開始盼望樓臨月已逃出那些前朝餘孽的掌心,他想,也許穆昭救了她,也許她躲了起來,也許她不想再迴來了。


    他寧願她不想再迴來,也不希望她有事。他去到襄國公府,去到樓臨月曾經的閨房,試圖平靜自己的內心。


    她被擄走,遲遲未歸,有可能永遠迴不來,而他做為她的夫君,居然除了她的身份和才女之名,對她沒有任何了解。


    他發現了她寫的詩詞,那些字句,都是關於另一個人。他去向她的閨中密友打聽,又問遍襄國公府的下人,才依稀從幾個人那裏探到實情。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泰元年紀/望京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犀並收藏泰元年紀/望京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