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璿一下頓住,女孩子被人這樣說多少有點囧,王氏忙道:“千帆是對我說的呢,之前幾次,我都在裏間,你不準我出來。”
又忙對輕璿笑:“這老頭子就是刀子嘴,你莫要放在心上。”她頓一頓,“千帆,你年紀輕輕就闖蕩江湖,還能在蜀王身邊有一席之地,我一個婦道人家,沒怎麽見過世麵,要不你跟我說說,你是怎麽去到蜀王府的?”
輕璿抬頭,見王氏一臉好奇,竇思儒卻仍舊板著臉,便笑一笑道:“我倒是想要做個婦道人家呢。”
剛好,她也有心讓竇思儒知道一些關於穆淳的事,便將自己的曾經大致說了一遍,隻略去了自己的公主身份,和一些不該他們知道的。
從她離家,到與方湛、項子珩、飛雪一起闖蕩江湖,將一些趣事與悲傷略說了一遍,再說起與殷無念的相遇。從她隨他入了青門,到兩人成親,到殷無念成為青門掌門。
說到此處時,對麵的兩人已經聽得呆了,輕璿伸手在他們眼前晃了晃:“你們累了嗎?要不我下次再說?”
“不不不,”王氏忙迴過神道,“你接著說,接著說。”
接著說,便是與穆淳的相識了,大理王謀反的事,竇思儒他們是知道的,他們也知道,是江湖幫派保護了蜀地百姓,在朝廷軍到來之前將大理軍趕出了蜀地。
那時竇思儒還感嘆,最俱俠義之心者,莫過於江湖人。
可他沒想到的是,過程竟然如此曲折,如此令人驚心。眼前神情平淡的年輕女子,亦是經受過無盡痛苦。
這樣的女子,為何最終選擇了蜀王?
良久的沉默中,輕璿開口:“竇大人,你知道在木涼關襲營,斬殺敵方幾十名大將的人是誰嗎?”
“是誰?”竇思儒有些顫抖地開口,他似乎隱隱猜到答案。
“蜀王,穆淳。”
世事往往如此難料,有時做出最有勇無畏、令人欽佩之事的人,是你最不屑一顧、心懷諷刺的人。
哪怕他是被定北將軍派來,奉的是軍令,哪怕他來蜀地,是因為宮中那個還沒做好準備見他的父皇。
他是為著這樣的因由而來,卻還是及時發現了逆軍動向,助了江湖俠士一臂之力,且這樣的壯舉,他封王以來從未標榜,而是在過了快一年之後,在一頓家常飯的飯桌上,被一個女子說出。
竇思儒心中翻江倒海,舉著筷子,再也沒有了吃飯的心情。
三個人中,唯有輕璿還吃得津津有味,她邊嚼邊含混不清地道:“蜀地真是個神奇的地方……”
“為什麽?”王氏不解。
“我在江湖也闖蕩了多年,未來過蜀地時聽人說起,還以為蜀地是炎朝最貧窮兇險的地方,來了以後才發現,這裏與他們說的完全不同。”
“怎麽不同了?”王氏又問。
“山清水秀人美,勝過我去過的所有地方。”輕璿勾起笑,衝著王氏咧嘴,“現在我麵前不就有個水靈靈的美色嗎?”
王氏立時羞紅了臉,還帶有一絲嬌羞的笑。
她身旁的竇思儒卻漸漸恢複了神色,看輕璿一眼,問道:“所以你有什麽感覺?”
輕璿美目眨巴兩下:“自然是感慨地方官治理得好呀!尤其是永樂知府竇大人您。”
竇思儒嗤地一笑,搖頭否認。
“我知道的,竇大人您一向愛民,永樂的百姓都對您讚不絕口。”輕璿看著他,“再說了,治理地方是你們官員的職責。”
竇思儒長嘆:“你說得再多,都是為了蜀王,哪裏是在真心誇我。不管你從前經曆多少、行了多少俠義之舉,如今也被收在了蜀王身側,成了一個重視功利、有目的的人。
大家都覺得蜀王是個賢王,他現在確也像個賢王的樣子,可是他賢良的目的是什麽?是擁戴、是地位。他夜襲大理軍營為的又是什麽?為的是讓京城的皇帝知道,他的小兒子還有這樣的本事,不容小覷。
古往今來的陰謀者,哪一個不是披著賢良的外衣?若不是表象哄人,陰謀便無處遁形了吧。”
輕璿瞪著眼,待他說完,“啪”地將筷子放下,用手指抹抹嘴道:“我算是知道,什麽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虧你還自詡為君子。”
“我從未說過,我是君子。”
“你的所作所為就說明你自視甚高!”輕璿氣不打一處來,心想算了算了,跟他耗了這麽久,原來從一開始就沒有意義。
“我之所以跟著蜀王,是因為我了解他,而不是被他的賢良外表所迷惑。若是換一個人來當蜀王,定然做不到向他這樣,你!”她指著竇思儒,“是為了躲避你自己臆想出的朝野紛爭,而拒絕襄助蜀王治理屬地,造福蜀民,拒絕做這些你本就應該做的事。”
她低頭看著一桌子菜,氣惱地站起身道:“竇大人,真不知你的聖賢書都讀到哪裏去了。”說罷轉身離去,告別的話也懶得講。
迴到王府,經過穆淳書房時,穆淳與左辛的說話聲傳入耳朵,輕璿輕手輕腳地想要繞過,左辛還是發現了她,將她喊住,輕璿隻得進屋。
“做什麽鬼鬼祟祟?”左辛挑眉。
輕璿白他一眼,有些氣餒地對穆淳道:“去了一趟竇府,紅著脖子走出來的。”
穆淳疑惑地看她:“又怎麽了?”
“本來好好的,說起你夜襲敵營的事他還有些動容,可轉臉又說些你是別有圖謀之類的話,讓人聽了生氣。”輕璿又有些委屈,“你說啊,我該說的都說了,不該說的我也不能說,這老頭子還是那麽古板,讓我有什麽辦法?”
她微撅著嘴的樣子很可愛,臉紅紅的,與平日裏很不同。穆淳有些想笑,左辛奇道:“難得看你這個樣子,你對這老頭子還真是不死心呀。”
“再怎麽說他也是蜀地最大的父母官,爭取他的支持是很必要的。”穆淳頷首,又安慰輕璿,“沒關係,明日我陪你走一趟,也跟這位竇大人交交心,總是你去,我不露麵,似乎也不妥。”
輕璿有些驚訝,隨後便笑開:“若是你親自出馬都不能改掉他的古板,咱們也跟他沒什麽話說了。”
“大不了跟去康耀宗家一樣連去三次唄,再說了,到時別人隻會說他不識好歹,我主動交好,隻會得個仁德的名聲。”
“哼,康將軍多有勇氣,他怎麽能比。”
“你別這麽想,對於有些人來說,最過不去的坎就是自己的觀念和原則,要改變這些,也是需要極大勇氣的。”
輕璿想了想,或許是這個道理,便不再想此事,看著他二人好奇地問:“你們方才在聊什麽,聊得這麽開心?”
作者有話要說: 晚安哦~
☆、第23章
“啊,”穆淳臉上揚起笑意,“方湛那邊傳來消息,父皇已決定由朝廷派兵前往大理鎮守,至於將領嘛……”
</br>
又忙對輕璿笑:“這老頭子就是刀子嘴,你莫要放在心上。”她頓一頓,“千帆,你年紀輕輕就闖蕩江湖,還能在蜀王身邊有一席之地,我一個婦道人家,沒怎麽見過世麵,要不你跟我說說,你是怎麽去到蜀王府的?”
輕璿抬頭,見王氏一臉好奇,竇思儒卻仍舊板著臉,便笑一笑道:“我倒是想要做個婦道人家呢。”
剛好,她也有心讓竇思儒知道一些關於穆淳的事,便將自己的曾經大致說了一遍,隻略去了自己的公主身份,和一些不該他們知道的。
從她離家,到與方湛、項子珩、飛雪一起闖蕩江湖,將一些趣事與悲傷略說了一遍,再說起與殷無念的相遇。從她隨他入了青門,到兩人成親,到殷無念成為青門掌門。
說到此處時,對麵的兩人已經聽得呆了,輕璿伸手在他們眼前晃了晃:“你們累了嗎?要不我下次再說?”
“不不不,”王氏忙迴過神道,“你接著說,接著說。”
接著說,便是與穆淳的相識了,大理王謀反的事,竇思儒他們是知道的,他們也知道,是江湖幫派保護了蜀地百姓,在朝廷軍到來之前將大理軍趕出了蜀地。
那時竇思儒還感嘆,最俱俠義之心者,莫過於江湖人。
可他沒想到的是,過程竟然如此曲折,如此令人驚心。眼前神情平淡的年輕女子,亦是經受過無盡痛苦。
這樣的女子,為何最終選擇了蜀王?
良久的沉默中,輕璿開口:“竇大人,你知道在木涼關襲營,斬殺敵方幾十名大將的人是誰嗎?”
“是誰?”竇思儒有些顫抖地開口,他似乎隱隱猜到答案。
“蜀王,穆淳。”
世事往往如此難料,有時做出最有勇無畏、令人欽佩之事的人,是你最不屑一顧、心懷諷刺的人。
哪怕他是被定北將軍派來,奉的是軍令,哪怕他來蜀地,是因為宮中那個還沒做好準備見他的父皇。
他是為著這樣的因由而來,卻還是及時發現了逆軍動向,助了江湖俠士一臂之力,且這樣的壯舉,他封王以來從未標榜,而是在過了快一年之後,在一頓家常飯的飯桌上,被一個女子說出。
竇思儒心中翻江倒海,舉著筷子,再也沒有了吃飯的心情。
三個人中,唯有輕璿還吃得津津有味,她邊嚼邊含混不清地道:“蜀地真是個神奇的地方……”
“為什麽?”王氏不解。
“我在江湖也闖蕩了多年,未來過蜀地時聽人說起,還以為蜀地是炎朝最貧窮兇險的地方,來了以後才發現,這裏與他們說的完全不同。”
“怎麽不同了?”王氏又問。
“山清水秀人美,勝過我去過的所有地方。”輕璿勾起笑,衝著王氏咧嘴,“現在我麵前不就有個水靈靈的美色嗎?”
王氏立時羞紅了臉,還帶有一絲嬌羞的笑。
她身旁的竇思儒卻漸漸恢複了神色,看輕璿一眼,問道:“所以你有什麽感覺?”
輕璿美目眨巴兩下:“自然是感慨地方官治理得好呀!尤其是永樂知府竇大人您。”
竇思儒嗤地一笑,搖頭否認。
“我知道的,竇大人您一向愛民,永樂的百姓都對您讚不絕口。”輕璿看著他,“再說了,治理地方是你們官員的職責。”
竇思儒長嘆:“你說得再多,都是為了蜀王,哪裏是在真心誇我。不管你從前經曆多少、行了多少俠義之舉,如今也被收在了蜀王身側,成了一個重視功利、有目的的人。
大家都覺得蜀王是個賢王,他現在確也像個賢王的樣子,可是他賢良的目的是什麽?是擁戴、是地位。他夜襲大理軍營為的又是什麽?為的是讓京城的皇帝知道,他的小兒子還有這樣的本事,不容小覷。
古往今來的陰謀者,哪一個不是披著賢良的外衣?若不是表象哄人,陰謀便無處遁形了吧。”
輕璿瞪著眼,待他說完,“啪”地將筷子放下,用手指抹抹嘴道:“我算是知道,什麽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虧你還自詡為君子。”
“我從未說過,我是君子。”
“你的所作所為就說明你自視甚高!”輕璿氣不打一處來,心想算了算了,跟他耗了這麽久,原來從一開始就沒有意義。
“我之所以跟著蜀王,是因為我了解他,而不是被他的賢良外表所迷惑。若是換一個人來當蜀王,定然做不到向他這樣,你!”她指著竇思儒,“是為了躲避你自己臆想出的朝野紛爭,而拒絕襄助蜀王治理屬地,造福蜀民,拒絕做這些你本就應該做的事。”
她低頭看著一桌子菜,氣惱地站起身道:“竇大人,真不知你的聖賢書都讀到哪裏去了。”說罷轉身離去,告別的話也懶得講。
迴到王府,經過穆淳書房時,穆淳與左辛的說話聲傳入耳朵,輕璿輕手輕腳地想要繞過,左辛還是發現了她,將她喊住,輕璿隻得進屋。
“做什麽鬼鬼祟祟?”左辛挑眉。
輕璿白他一眼,有些氣餒地對穆淳道:“去了一趟竇府,紅著脖子走出來的。”
穆淳疑惑地看她:“又怎麽了?”
“本來好好的,說起你夜襲敵營的事他還有些動容,可轉臉又說些你是別有圖謀之類的話,讓人聽了生氣。”輕璿又有些委屈,“你說啊,我該說的都說了,不該說的我也不能說,這老頭子還是那麽古板,讓我有什麽辦法?”
她微撅著嘴的樣子很可愛,臉紅紅的,與平日裏很不同。穆淳有些想笑,左辛奇道:“難得看你這個樣子,你對這老頭子還真是不死心呀。”
“再怎麽說他也是蜀地最大的父母官,爭取他的支持是很必要的。”穆淳頷首,又安慰輕璿,“沒關係,明日我陪你走一趟,也跟這位竇大人交交心,總是你去,我不露麵,似乎也不妥。”
輕璿有些驚訝,隨後便笑開:“若是你親自出馬都不能改掉他的古板,咱們也跟他沒什麽話說了。”
“大不了跟去康耀宗家一樣連去三次唄,再說了,到時別人隻會說他不識好歹,我主動交好,隻會得個仁德的名聲。”
“哼,康將軍多有勇氣,他怎麽能比。”
“你別這麽想,對於有些人來說,最過不去的坎就是自己的觀念和原則,要改變這些,也是需要極大勇氣的。”
輕璿想了想,或許是這個道理,便不再想此事,看著他二人好奇地問:“你們方才在聊什麽,聊得這麽開心?”
作者有話要說: 晚安哦~
☆、第23章
“啊,”穆淳臉上揚起笑意,“方湛那邊傳來消息,父皇已決定由朝廷派兵前往大理鎮守,至於將領嘛……”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