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真的不再是從前的輕璿了。從前那個身著宮裝的小女童,總是以尊貴無比的姿態,不苟言笑立於皇後身旁。她是貴人中的貴人,哪怕是名門淑女,往她身旁一站,也會無端顯得粗俗了幾分,遜色了幾分。
她琴棋書畫無一不精,騎射更是京中女子翹楚。穆淳曾認為,哪怕輕璿學得再努力,卓如風教的,也是點到為止的淺嚐輒止,她的騎射功夫永遠上不了大台麵,可誰料想,如今十七歲的穆輕璿會成為一個連著策馬十幾日都不會倒下的江湖姑娘,她不會在意道旁荊棘劃破衣裙,不會在意驕陽似火汗濕衣背。短短幾年,匆匆年少,他以為隻有他脫胎換骨,卻原來分別後的她亦蛻變得與從前不同。
穆淳有些慚愧,隻因初初相逢時,他聽聞他是青門掌門夫人,便以為這青門掌門是被她的美貌所迷,甚至為她在青門建立了極高的地位。如今看來,她地位和受到的尊崇皆是靠她自己得來,這樣的女子太過難求,當得起闔門上下尊稱她一句夫人。
至此,穆淳對自己這位“謀士”當真是稀罕得緊了。
作者有話要說: 文中的蜀地,指的是古代被稱為“蜀”的地區,也就是今四川省一帶。
炎朝的京城在洛陽,也就是河南省被稱為“九朝古都”的洛陽。
然而其他細節的地名、山名、河流名和風俗文化大多是我自己編的,炎朝這個朝代在曆史上本就不存在,也沒有架空於哪朝和哪代之間之說。
考究無益,通過文字自己展開想像的山河畫麵,其實是最美的。
是不是嘛?!(嬌嬌臉)
明天就是十一超長假了,親愛的們是休息,還是去哪裏玩呢?
☆、第11章
穆淳曾跟著蕭憫天闖蕩江湖,也曾跟著令遙久經沙場,見過一些謀士。他沒想到,自己的第一個謀士居然是與自己同一天出生的同父異母妹妹。
很快他便打消了“女子心無丘壑”、“江湖人不善謀略”、“公主總愛異想天開”等諸多顧慮。
輕璿是個與眾不同的公主,從小她便沒有連普通貴族女子都有的驕奢,反而時時留心,步步謹慎。她文采卓絕,又善騎射,自小隨在皇後身邊,對不少宮廷秘聞、朝臣關係都十分清楚。穆淳與令遙是多年的朋友了,彼此心意相通也已多年,從很久之前,兩人就開始做一些謀劃,輕璿略略聽過,對他們的粗略計劃表示贊同,並反覆思索推敲其細節,將整個計劃漸漸醞釀得豐密飽滿。
八月,京城的楓葉開始變紅,天意漸涼,城中也漸漸熱鬧了起來,街頭巷尾一派繁華景象。中秋將至,京城中央、皇城以外的官宅區,幾乎家家戶戶都收得遠方來信。炎朝領土遼闊,不說蜀地等偏遠未設行省的地區,光說州城便有十二座,住在官宅區的人家,差不多都有在地方州府、縣衙任官,或是任地方軍統領、邊疆守軍將領的親友,於是送信的僕役近來倒是往來不絕。
官宅區一處最是幽靜氣派的府邸門前,穩重有禮的管家親自在門口迎接一位身穿常服的老爺:“安國公,裏麵請。”
厚重的府門在幾人身後關上,管家才壓低聲音道:“老爺已在東廳候著了,安國公請跟老奴來。”
令傳麾微微點頭,未發一言,不用管家引路,便抬步往東廳走去。
及至東廳,正在廳內緩緩踱步的中年男子迴過頭來,細長明亮的眼看向來客。
令傳麾知曉襄國公樓臨風雖年輕時征戰四方,卻出身於詩書禮儀世家,踏入東廳後穩穩抬手,行了一個平禮。
踱步之人此也迴了一禮,卻是忍不住抬眼望向來人。兩人年輕時皆是溫玉皓月的美男子,隻如今臉上都略微有了歲月之痕,目光相交處,樓臨風暗中輕嘆,如此清貴之人,卻是為何。
令傳麾見管家退下,此時廳中無人,便隨樓臨風一主一客坐下,從廣袖中取出兩封未開封的信來。
樓臨風取過,拿起第一封看了看信封上的字,再拿起第二封拆開,展信讀去,眼神變得有些異樣,令傳麾低下頭,過了片刻,他複又看向樓臨風時,對方的臉上盡是疑惑的表情。
於此同時,輕璿正趴在青門府客居內的桌上,淡淡神色中透著疲倦,穆淳放下手中的書,疑惑地問:“你在想什麽?”
輕璿勉力抬起頭,以拳支臉道:“在想那兩封信。”說罷指向一旁擺弄著棋子的令遙:“他爹大概已經拿去你舅舅府上了。”
“這事也值得你想得這麽累啊。”令遙挑眉。
“我哪裏想得累了?”
“令遙是想問你,為何你今日看上去尤其的沒精神。”穆淳又將目光移向手中的書。
輕璿看令遙一眼,不以為意道:“倒不是擔心那兩封信的事,反正穆淳在蜀地的事父皇知道了,襄國公與安國公與你們有書信往來的事父皇也知道了,此時收到關於你們的好消息,他們定是會將信呈給父皇的。”
“哼,你說得輕巧,又不是你在向陛下上奏蜀地治安問題,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令遙故意撇撇嘴,“反正提意見的是我,將你的青門順帶誇一誇的也是我,將蜀地官員說得不如江湖幫派的還是我,你是高興了。”
“我不腰疼?我們青門向來謹慎,不與朝中人打交道,如今薊崇也記恨上我們,父皇也知道我們在這無法無天,地方官都管不了的事我們在管,你還好意思說隻有你腰疼。”輕璿漫不經心,邊說邊偷眼去瞅穆淳手中的書。
令遙嗬嗬笑著,眼中滿是得色,輕璿不禁懷疑他是否對青門有什麽仇。
“說真的,輕璿。你有沒有想過,要在青門選個繼任掌門?”穆淳抬眼問,“還是你準備自己接任?”
輕璿眼中閃過一絲迷茫。
令遙嘆息:“還好輕璿在青門能服眾,不然咱們真是寸步難行。”他注視著輕璿的雙眼,認真道:“從前我們隻有軍中勢力,遇到你,我們才有了江湖勢力,接下來,我們一起去麵對朝堂勢力。”
輕璿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幹咳一聲道:“說到朝堂勢力,給項大人的信也已寄出了。”
項大人,便是輕璿的詩書先生項頌良,輕璿出走後,這位項先生並沒有受到多大連累,反而因此被皇帝召見了。皇帝召見他後,深感此人大有才學,便著意提拔。
說起輕璿的父皇,那可是個奇人。他自幼文韜武略樣樣不輸人,做為□□皇帝的嫡長子,在朝中有著一大群支持者。奈何□□皇帝偏愛體弱多病、貌勝西子的詹貴妃,且十分寵愛詹貴妃所出的宣王穆昭,因此竟遲遲未立嫡長子為太子。直到後來詹貴妃去世,□□皇帝迫於祖宗規矩與眾臣施壓,才將輕璿的父皇,當時的端王立為太子。
他繼位初期十分勤政,完善科舉製度、開鑿運河、親征北漠、掃平東海匪患,固河山於數年之間,揚國威於萬裏之外。
過了幾年,他深感自己精力難繼,加之朝中奸佞不斷以奇珍異寶、美女雅事相誘,這位英豪皇帝勤勉了沒多久,便沉湎於酒色之中了。
</br>
她琴棋書畫無一不精,騎射更是京中女子翹楚。穆淳曾認為,哪怕輕璿學得再努力,卓如風教的,也是點到為止的淺嚐輒止,她的騎射功夫永遠上不了大台麵,可誰料想,如今十七歲的穆輕璿會成為一個連著策馬十幾日都不會倒下的江湖姑娘,她不會在意道旁荊棘劃破衣裙,不會在意驕陽似火汗濕衣背。短短幾年,匆匆年少,他以為隻有他脫胎換骨,卻原來分別後的她亦蛻變得與從前不同。
穆淳有些慚愧,隻因初初相逢時,他聽聞他是青門掌門夫人,便以為這青門掌門是被她的美貌所迷,甚至為她在青門建立了極高的地位。如今看來,她地位和受到的尊崇皆是靠她自己得來,這樣的女子太過難求,當得起闔門上下尊稱她一句夫人。
至此,穆淳對自己這位“謀士”當真是稀罕得緊了。
作者有話要說: 文中的蜀地,指的是古代被稱為“蜀”的地區,也就是今四川省一帶。
炎朝的京城在洛陽,也就是河南省被稱為“九朝古都”的洛陽。
然而其他細節的地名、山名、河流名和風俗文化大多是我自己編的,炎朝這個朝代在曆史上本就不存在,也沒有架空於哪朝和哪代之間之說。
考究無益,通過文字自己展開想像的山河畫麵,其實是最美的。
是不是嘛?!(嬌嬌臉)
明天就是十一超長假了,親愛的們是休息,還是去哪裏玩呢?
☆、第11章
穆淳曾跟著蕭憫天闖蕩江湖,也曾跟著令遙久經沙場,見過一些謀士。他沒想到,自己的第一個謀士居然是與自己同一天出生的同父異母妹妹。
很快他便打消了“女子心無丘壑”、“江湖人不善謀略”、“公主總愛異想天開”等諸多顧慮。
輕璿是個與眾不同的公主,從小她便沒有連普通貴族女子都有的驕奢,反而時時留心,步步謹慎。她文采卓絕,又善騎射,自小隨在皇後身邊,對不少宮廷秘聞、朝臣關係都十分清楚。穆淳與令遙是多年的朋友了,彼此心意相通也已多年,從很久之前,兩人就開始做一些謀劃,輕璿略略聽過,對他們的粗略計劃表示贊同,並反覆思索推敲其細節,將整個計劃漸漸醞釀得豐密飽滿。
八月,京城的楓葉開始變紅,天意漸涼,城中也漸漸熱鬧了起來,街頭巷尾一派繁華景象。中秋將至,京城中央、皇城以外的官宅區,幾乎家家戶戶都收得遠方來信。炎朝領土遼闊,不說蜀地等偏遠未設行省的地區,光說州城便有十二座,住在官宅區的人家,差不多都有在地方州府、縣衙任官,或是任地方軍統領、邊疆守軍將領的親友,於是送信的僕役近來倒是往來不絕。
官宅區一處最是幽靜氣派的府邸門前,穩重有禮的管家親自在門口迎接一位身穿常服的老爺:“安國公,裏麵請。”
厚重的府門在幾人身後關上,管家才壓低聲音道:“老爺已在東廳候著了,安國公請跟老奴來。”
令傳麾微微點頭,未發一言,不用管家引路,便抬步往東廳走去。
及至東廳,正在廳內緩緩踱步的中年男子迴過頭來,細長明亮的眼看向來客。
令傳麾知曉襄國公樓臨風雖年輕時征戰四方,卻出身於詩書禮儀世家,踏入東廳後穩穩抬手,行了一個平禮。
踱步之人此也迴了一禮,卻是忍不住抬眼望向來人。兩人年輕時皆是溫玉皓月的美男子,隻如今臉上都略微有了歲月之痕,目光相交處,樓臨風暗中輕嘆,如此清貴之人,卻是為何。
令傳麾見管家退下,此時廳中無人,便隨樓臨風一主一客坐下,從廣袖中取出兩封未開封的信來。
樓臨風取過,拿起第一封看了看信封上的字,再拿起第二封拆開,展信讀去,眼神變得有些異樣,令傳麾低下頭,過了片刻,他複又看向樓臨風時,對方的臉上盡是疑惑的表情。
於此同時,輕璿正趴在青門府客居內的桌上,淡淡神色中透著疲倦,穆淳放下手中的書,疑惑地問:“你在想什麽?”
輕璿勉力抬起頭,以拳支臉道:“在想那兩封信。”說罷指向一旁擺弄著棋子的令遙:“他爹大概已經拿去你舅舅府上了。”
“這事也值得你想得這麽累啊。”令遙挑眉。
“我哪裏想得累了?”
“令遙是想問你,為何你今日看上去尤其的沒精神。”穆淳又將目光移向手中的書。
輕璿看令遙一眼,不以為意道:“倒不是擔心那兩封信的事,反正穆淳在蜀地的事父皇知道了,襄國公與安國公與你們有書信往來的事父皇也知道了,此時收到關於你們的好消息,他們定是會將信呈給父皇的。”
“哼,你說得輕巧,又不是你在向陛下上奏蜀地治安問題,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令遙故意撇撇嘴,“反正提意見的是我,將你的青門順帶誇一誇的也是我,將蜀地官員說得不如江湖幫派的還是我,你是高興了。”
“我不腰疼?我們青門向來謹慎,不與朝中人打交道,如今薊崇也記恨上我們,父皇也知道我們在這無法無天,地方官都管不了的事我們在管,你還好意思說隻有你腰疼。”輕璿漫不經心,邊說邊偷眼去瞅穆淳手中的書。
令遙嗬嗬笑著,眼中滿是得色,輕璿不禁懷疑他是否對青門有什麽仇。
“說真的,輕璿。你有沒有想過,要在青門選個繼任掌門?”穆淳抬眼問,“還是你準備自己接任?”
輕璿眼中閃過一絲迷茫。
令遙嘆息:“還好輕璿在青門能服眾,不然咱們真是寸步難行。”他注視著輕璿的雙眼,認真道:“從前我們隻有軍中勢力,遇到你,我們才有了江湖勢力,接下來,我們一起去麵對朝堂勢力。”
輕璿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幹咳一聲道:“說到朝堂勢力,給項大人的信也已寄出了。”
項大人,便是輕璿的詩書先生項頌良,輕璿出走後,這位項先生並沒有受到多大連累,反而因此被皇帝召見了。皇帝召見他後,深感此人大有才學,便著意提拔。
說起輕璿的父皇,那可是個奇人。他自幼文韜武略樣樣不輸人,做為□□皇帝的嫡長子,在朝中有著一大群支持者。奈何□□皇帝偏愛體弱多病、貌勝西子的詹貴妃,且十分寵愛詹貴妃所出的宣王穆昭,因此竟遲遲未立嫡長子為太子。直到後來詹貴妃去世,□□皇帝迫於祖宗規矩與眾臣施壓,才將輕璿的父皇,當時的端王立為太子。
他繼位初期十分勤政,完善科舉製度、開鑿運河、親征北漠、掃平東海匪患,固河山於數年之間,揚國威於萬裏之外。
過了幾年,他深感自己精力難繼,加之朝中奸佞不斷以奇珍異寶、美女雅事相誘,這位英豪皇帝勤勉了沒多久,便沉湎於酒色之中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