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光冷冷打斷他:“炎帝身為一國之君,不施仁義,殘暴嗜殺,當年心狠手辣屠戮楚軍數萬降兵,如今事過境遷仍不思悔過,還妄想將所有過錯推到一個過世的臣子身上,傳出去不怕貽笑天下嗎?”
此言一出,滿殿譁然,關於當年炎楚之戰,竹簡記載楚軍拒降,殊死抵抗,終致數萬將士戰死泗水河畔,原來竟不是兩軍對戰,而是單方麵的屠戮降軍?
劉賢易有心與他好好說說當年事,可聽到這話臉色黑沉如暴雨將至,自從登上帝位,還沒人敢這般疾言厲色地□□他,當即譏諷地頂了迴去:“楚軍詐降又不是第一次,誰知道當初不是你們楚軍故技重施誘騙炎軍呢?”
戰亂年間,兩軍對壘大抵奉行“兵不厭詐”,詐降之術自古便有,楚軍當初被別的軍隊圍困之時,也曾使過詐降的手段,最終局勢逆轉,轉危為安。
當初楚軍詐降的計謀是鍾遙所獻,衛光無法反駁,略加思索,道:“炎帝這麽說,不過是想掩蓋自己的罪行罷了。從來成王敗寇,看看史筆刀鋒所載,哪裏還有楚軍曾經投降的真相?”
當年楚軍慘遭屠殺,沈涯是為數不多的知情者之一。他在旁看得心焦,不懂陛下為何不解釋,猛然捕捉到他眼底的輕蔑,才知他這是強脾氣上來了,忙替他開口道:“當年之事與陛下毫無幹係,全是華廷所為。”
風向一轉,眾人又將目光鎖在仗義執言的沈涯身上,衛光瞟了他一眼,冷哼一聲:“又一隻忠犬護主。”
“說起忠犬護主,你若是稱了第二,怕是無人敢稱第一。”沈涯嘴上功夫向來厲害,半分不肯吃虧,不等衛光言語反駁,一邊從席間走出來,一邊開口說道,“當年,陛下確實領兵出征楚地,但並沒有參與炎楚之戰,因為他舊傷未愈,在途中不慎感染了風寒,渾身發熱,寸步難行,不得已留在陳留郡休養。”
炎帝沒有參與炎楚之戰?衛光一怔,脫口問道:“那帷幕中的是誰?”
當日的場麵十分駭人,但衛光分明瞧見了炎帝那獨一無二的戰車,可惜車上遮著重重帷幕,隻隱約看到個人形輪廓。
“你是說戰車上的帷幕?”沈涯笑了笑,“你可見過田間的稻草人?大戰在即,為了避免軍心動搖,我們隻好紮個稻草人陛下隨軍出征了。”
“不可能。”衛光臉色微變,不敢相信。這麽多年積累的仇恨,竟然是一場大烏龍?他們處心積慮,步步為營,白冰甚至為此付出了性命,結果他們竟然報錯了仇?
“事實便是如此。”沈涯知道他不願接受現實,繼續迴憶道,“那時我們是以殺敵人數清算軍功的。華廷貪功冒進,藉故將我這個副將調走,好實施他的屠殺計劃,等我有所察覺趕迴去時,已經晚了。”
衛光心中震撼,仰頭質問:“既如此,炎帝為何不對這種人加以處置?為何史筆刀鋒掩蓋了一切真相?”
“初看你心思深沉,沒想到此刻卻如此天真了?華廷堅持聲稱楚軍詐降,殊死抵抗,他不得已才下令屠殺,朕又能如何?炎朝初立,朝政不穩,朕不論功行賞卻誅殺忠臣,是何道理?史筆刀鋒不掩蓋真相,難道還如實記錄當時戰況,讓你們楚人來向朕複仇嗎?”
頓了頓,劉賢易嘆息道,“朕確實有愧於楚人,但若重來一次,朕依然不會處置華廷,依然會掩蓋一切真相。”
從炎帝的角度來看,如此處置無可厚非,但衛光想起那些枉死的楚人,心頭恨意難消,忽然笑得詭異莫測:“炎帝不後悔,我同樣不會後悔。”
話落,他胸口一挺,三根極細的銀針穿衣而出,直直射向炎帝。那三支毒針是他最後的籌碼,隻等炎帝承認罪行便給他致命一擊,沒想到事情脫離了掌控,炎帝竟不是罪魁禍首,但走到如今這種地步,他已經沒有退路了。
尋夢對暗器向來敏感,千鈞之際,手中筷子一轉,瞅準時機便擊出去,卻見殿中有人一動,以身軀擋住了那三枚銀針。
“大哥!”楚王一聲淒叫,迅速上前抱住了搖搖墜地的梁王。
突逢變故,滿殿躁動,沈涯第一時刻製住了衛光。劉賢易從席上驚起,雙腿的血液好像凝固住了,一動也動不了。他從未想過,有朝一日為他擋住危險的竟會是他最薄待的長子。
那銀針也不知淬了什麽毒,梁王的臉色頃刻發黑,極其困難地說道:“父皇,請你饒了鍾鶴……他是兒臣唯一的朋友……”
衛光呆住了,沒想到他一直欺騙梁王,利用梁王,到頭來梁王卻以德報怨,替他求情,世上怎麽會有如此純善之人?
劉賢易的雙腿仿佛逐漸恢複知覺,緩步走到梁王身前蹲下,直愣愣看著他卻不知說些什麽。反倒是梁王主動抓住了他的手,氣若遊絲喚了一聲:“父皇……”
劉賢易恍然想起梁王牙牙學語之時,也喜歡緊緊拽住他的手指,口齒不清地喊著“阿翁”,那時他並不厭惡長子,畢竟那是他第一個孩子。可不知從何時開始,那句“阿翁”變成了“父皇”,他的兒子也越來越多,他與長子在不知不覺中漸漸疏遠了。
手上的勁越來越輕,劉賢易嚷道:“速宣醫正。”
</br>
此言一出,滿殿譁然,關於當年炎楚之戰,竹簡記載楚軍拒降,殊死抵抗,終致數萬將士戰死泗水河畔,原來竟不是兩軍對戰,而是單方麵的屠戮降軍?
劉賢易有心與他好好說說當年事,可聽到這話臉色黑沉如暴雨將至,自從登上帝位,還沒人敢這般疾言厲色地□□他,當即譏諷地頂了迴去:“楚軍詐降又不是第一次,誰知道當初不是你們楚軍故技重施誘騙炎軍呢?”
戰亂年間,兩軍對壘大抵奉行“兵不厭詐”,詐降之術自古便有,楚軍當初被別的軍隊圍困之時,也曾使過詐降的手段,最終局勢逆轉,轉危為安。
當初楚軍詐降的計謀是鍾遙所獻,衛光無法反駁,略加思索,道:“炎帝這麽說,不過是想掩蓋自己的罪行罷了。從來成王敗寇,看看史筆刀鋒所載,哪裏還有楚軍曾經投降的真相?”
當年楚軍慘遭屠殺,沈涯是為數不多的知情者之一。他在旁看得心焦,不懂陛下為何不解釋,猛然捕捉到他眼底的輕蔑,才知他這是強脾氣上來了,忙替他開口道:“當年之事與陛下毫無幹係,全是華廷所為。”
風向一轉,眾人又將目光鎖在仗義執言的沈涯身上,衛光瞟了他一眼,冷哼一聲:“又一隻忠犬護主。”
“說起忠犬護主,你若是稱了第二,怕是無人敢稱第一。”沈涯嘴上功夫向來厲害,半分不肯吃虧,不等衛光言語反駁,一邊從席間走出來,一邊開口說道,“當年,陛下確實領兵出征楚地,但並沒有參與炎楚之戰,因為他舊傷未愈,在途中不慎感染了風寒,渾身發熱,寸步難行,不得已留在陳留郡休養。”
炎帝沒有參與炎楚之戰?衛光一怔,脫口問道:“那帷幕中的是誰?”
當日的場麵十分駭人,但衛光分明瞧見了炎帝那獨一無二的戰車,可惜車上遮著重重帷幕,隻隱約看到個人形輪廓。
“你是說戰車上的帷幕?”沈涯笑了笑,“你可見過田間的稻草人?大戰在即,為了避免軍心動搖,我們隻好紮個稻草人陛下隨軍出征了。”
“不可能。”衛光臉色微變,不敢相信。這麽多年積累的仇恨,竟然是一場大烏龍?他們處心積慮,步步為營,白冰甚至為此付出了性命,結果他們竟然報錯了仇?
“事實便是如此。”沈涯知道他不願接受現實,繼續迴憶道,“那時我們是以殺敵人數清算軍功的。華廷貪功冒進,藉故將我這個副將調走,好實施他的屠殺計劃,等我有所察覺趕迴去時,已經晚了。”
衛光心中震撼,仰頭質問:“既如此,炎帝為何不對這種人加以處置?為何史筆刀鋒掩蓋了一切真相?”
“初看你心思深沉,沒想到此刻卻如此天真了?華廷堅持聲稱楚軍詐降,殊死抵抗,他不得已才下令屠殺,朕又能如何?炎朝初立,朝政不穩,朕不論功行賞卻誅殺忠臣,是何道理?史筆刀鋒不掩蓋真相,難道還如實記錄當時戰況,讓你們楚人來向朕複仇嗎?”
頓了頓,劉賢易嘆息道,“朕確實有愧於楚人,但若重來一次,朕依然不會處置華廷,依然會掩蓋一切真相。”
從炎帝的角度來看,如此處置無可厚非,但衛光想起那些枉死的楚人,心頭恨意難消,忽然笑得詭異莫測:“炎帝不後悔,我同樣不會後悔。”
話落,他胸口一挺,三根極細的銀針穿衣而出,直直射向炎帝。那三支毒針是他最後的籌碼,隻等炎帝承認罪行便給他致命一擊,沒想到事情脫離了掌控,炎帝竟不是罪魁禍首,但走到如今這種地步,他已經沒有退路了。
尋夢對暗器向來敏感,千鈞之際,手中筷子一轉,瞅準時機便擊出去,卻見殿中有人一動,以身軀擋住了那三枚銀針。
“大哥!”楚王一聲淒叫,迅速上前抱住了搖搖墜地的梁王。
突逢變故,滿殿躁動,沈涯第一時刻製住了衛光。劉賢易從席上驚起,雙腿的血液好像凝固住了,一動也動不了。他從未想過,有朝一日為他擋住危險的竟會是他最薄待的長子。
那銀針也不知淬了什麽毒,梁王的臉色頃刻發黑,極其困難地說道:“父皇,請你饒了鍾鶴……他是兒臣唯一的朋友……”
衛光呆住了,沒想到他一直欺騙梁王,利用梁王,到頭來梁王卻以德報怨,替他求情,世上怎麽會有如此純善之人?
劉賢易的雙腿仿佛逐漸恢複知覺,緩步走到梁王身前蹲下,直愣愣看著他卻不知說些什麽。反倒是梁王主動抓住了他的手,氣若遊絲喚了一聲:“父皇……”
劉賢易恍然想起梁王牙牙學語之時,也喜歡緊緊拽住他的手指,口齒不清地喊著“阿翁”,那時他並不厭惡長子,畢竟那是他第一個孩子。可不知從何時開始,那句“阿翁”變成了“父皇”,他的兒子也越來越多,他與長子在不知不覺中漸漸疏遠了。
手上的勁越來越輕,劉賢易嚷道:“速宣醫正。”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