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一愣,江玄之所言或許有理,但凡事豈可全憑益處衡量?她這種隨遇而安的性子,實在做不到事事深謀遠慮,便道:“我見過群山疊翠,江水縱橫,品過美味珍饈,心情愉悅,這些還不夠嗎?”
“未曾入心,日子久了,終究會忘的。”江玄之頭也不抬,冷冷打擊她,“我敢保證,過不了多少時日,你便不再記得那些美景美味,甚至連當時的愉悅也淡去。”
尋夢那張眉飛色舞的臉頓時一蔫,嘀咕道:“如你那般計較得失,不累嗎?”
江玄之微頓,神色如常將竹簡卷好,凝視著她:“不擅長或是不喜歡才會覺得累,當一件事成為習慣,漸漸就會樂在其中了。”
話不投機半句多,尋夢氣惱地去拿他手中的竹簡,江玄之手一偏,說道:“罷了,記不住便算了。”她與他是不同的,終究是他太苛責了。
日暮西斜,秋風漸緊,山陽郡外的長亭旁,黑壓壓集了一群人。
太守韓岱年逾三十,蓄有短須,頭戴進賢冠,穿著灰色大袖菱紋袍服,眉宇有文士氣息。他遙遙望著緩緩行來的牛車,那抹從容的白衣與記憶中那個清俊的身影重合,他們曾有過一麵之緣。
他領著眾人上前,恭敬一拜:“恭迎江禦史。”
尋夢當先跳下牛車,江玄之緊隨其後,從容迴禮,溫言道:“一別兩載,韓太守別來無恙否?”
韓岱的身軀微頓,似是未料到江玄之還記得他。
兩年前,陛下秋巡,途徑山陽郡,隨侍左右的正是此人。那時他初入朝堂,雖是博士,但機敏善斷,深得陛下愛重,而他素聞江博士的才名,不免多留意了幾眼。一晃兩年,那意氣風發的少年一躍成為禦史大夫,眉宇間少了一絲銳氣,多了一絲從容凝練。
察覺自己晃了神,韓岱忙道:“承蒙江禦史牽掛,一切皆好。”
眾人一一見禮,尋夢雖未能記住那竹卷,但太守都尉等人倒是心中有數,不過,唯一攫住她目光的卻是太守長史衛光。
那人一身菱格繡花袍服,腰身細窄,麵如秋月,唇如春花,攬盡風情。他的眼眸如剪水般溫柔,如招魂幡引得你下墜,下墜,再下墜,直至萬劫不複。
尋夢頓覺一陣毛骨悚然,不敢再去看那雙眼。
那端,江玄之與韓岱稍加寒暄,壓低聲線道:“韓太守,隨我去見過六殿下。”
韓岱瞪大了眼,文書裏隻提及江禦史將奉旨前來,並未提及六殿下,又聽聞這位殿下遊手好閑,不務正業,典型的紈絝做派,而陛下竟將差事派給他,實在出人意表。
驚詫歸驚詫,韓岱仍恭恭敬敬地朝劉晞拜了拜,半晌沒人迴應。
劉晞靠著牛車的木欄,雙目緊閉,似是睡得很沉,待同坐的華昌輕輕搖了搖他,他才懶懶地睜開眼,仿佛大夢初醒,惺忪著睡眼:“韓太守多禮了。”
他的聲音慵懶而邪魅,仿佛能蠱惑人心,韓岱偷偷拿眼瞧去,一見之下大為震驚。這六殿下眉目如畫,唇色嫣紅,竟比女子還美貌,而他那慵懶愜意的坐姿,養尊處優的氣度,更添幾分妖嬈與貴氣。
韓岱道:“臣備了晚膳,請諸位移駕太守府。”
劉晞尚未發話,華昌便朝他道:“六殿下,昌想去看看家父的遺體。”
他本要騎馬趕來,快馬加鞭三日便能抵達此處,無奈聖意難違,不得不隨六殿下同行。這一路行來,每日見著江玄之這個仇敵,胸中義憤難紓。
此言一出,四野沉寂,華昌為人狠戾,倒是個孝子。
劉晞懶懶道:“魯侯罹難已逾十日,若非因其蒙冤,大體也該入土為安了。”
尋常百姓家亡者七日下葬,王國貴族因祭祀祭拜繁瑣稍晚,但大多不會超過半個月。
劉晞微微坐直身子,道出自己的打算:“明日一早,我與你送他迴魯國,可行?”
華昌思及死去的親人,情緒低落,默默點頭。魯地的族人早已備好墓地靈位,一切停當,隻需將遺體運迴,不日便可下葬為安。
劉晞睇向牛車下的江玄之,悠悠問道:“江禦史,你覺得呢?”
“但憑六殿下做主。”江玄之不慍不火地應道。
華廷曾任左相,又被陛下封為魯侯,本可以宿在驛館,但華氏一族常年經商,家底殷實,在山陽郡北郊有一處別院。當夜他們一行人便宿在那裏,不想飛來橫禍,慘遭殺害。
案發後,因華廷身份高貴,韓岱不敢擅做主張,便暫時將屍體安置在此。
華家別院,殘菊稀疏,秋意盡染,昏黃的夕陽鋪在光禿禿的藤曼上,說不出的衰敗壓抑。一入室內,一陣沁涼的寒意襲來,兩口鬆木棺擺在堂前,四周各置木桶,桶裏的冰塊四角圓潤,正一點點消融著。
尋夢從未見過死人,心中發虛,寒涼的室內讓她聯想到了鬼氣,僵在那裏不敢動。
棺木中的華廷雙目睜大,口唇微張,死不瞑目,江玄之粗粗過了眼,問道:“令使何在?當日的驗屍結果呢?”
令使恰在隨行官吏中,聞言出列,閱著文書:“驗魯侯遺體,身穿淺灰色菱紋曲裾,腳著墨色屐履,沾些許塵土,身長約七尺五寸,形型勻稱,膚色偏黑,雙目口唇俱睜,右手手肘和肩胛處有淤青,腹部傷口貫穿前後,形狀狹長,寬約半寸,應為環首刀。死亡時間:九月十七亥時。死亡原因:利刃貫穿腹部,傷及內腑,失血而亡。”
</br>
“未曾入心,日子久了,終究會忘的。”江玄之頭也不抬,冷冷打擊她,“我敢保證,過不了多少時日,你便不再記得那些美景美味,甚至連當時的愉悅也淡去。”
尋夢那張眉飛色舞的臉頓時一蔫,嘀咕道:“如你那般計較得失,不累嗎?”
江玄之微頓,神色如常將竹簡卷好,凝視著她:“不擅長或是不喜歡才會覺得累,當一件事成為習慣,漸漸就會樂在其中了。”
話不投機半句多,尋夢氣惱地去拿他手中的竹簡,江玄之手一偏,說道:“罷了,記不住便算了。”她與他是不同的,終究是他太苛責了。
日暮西斜,秋風漸緊,山陽郡外的長亭旁,黑壓壓集了一群人。
太守韓岱年逾三十,蓄有短須,頭戴進賢冠,穿著灰色大袖菱紋袍服,眉宇有文士氣息。他遙遙望著緩緩行來的牛車,那抹從容的白衣與記憶中那個清俊的身影重合,他們曾有過一麵之緣。
他領著眾人上前,恭敬一拜:“恭迎江禦史。”
尋夢當先跳下牛車,江玄之緊隨其後,從容迴禮,溫言道:“一別兩載,韓太守別來無恙否?”
韓岱的身軀微頓,似是未料到江玄之還記得他。
兩年前,陛下秋巡,途徑山陽郡,隨侍左右的正是此人。那時他初入朝堂,雖是博士,但機敏善斷,深得陛下愛重,而他素聞江博士的才名,不免多留意了幾眼。一晃兩年,那意氣風發的少年一躍成為禦史大夫,眉宇間少了一絲銳氣,多了一絲從容凝練。
察覺自己晃了神,韓岱忙道:“承蒙江禦史牽掛,一切皆好。”
眾人一一見禮,尋夢雖未能記住那竹卷,但太守都尉等人倒是心中有數,不過,唯一攫住她目光的卻是太守長史衛光。
那人一身菱格繡花袍服,腰身細窄,麵如秋月,唇如春花,攬盡風情。他的眼眸如剪水般溫柔,如招魂幡引得你下墜,下墜,再下墜,直至萬劫不複。
尋夢頓覺一陣毛骨悚然,不敢再去看那雙眼。
那端,江玄之與韓岱稍加寒暄,壓低聲線道:“韓太守,隨我去見過六殿下。”
韓岱瞪大了眼,文書裏隻提及江禦史將奉旨前來,並未提及六殿下,又聽聞這位殿下遊手好閑,不務正業,典型的紈絝做派,而陛下竟將差事派給他,實在出人意表。
驚詫歸驚詫,韓岱仍恭恭敬敬地朝劉晞拜了拜,半晌沒人迴應。
劉晞靠著牛車的木欄,雙目緊閉,似是睡得很沉,待同坐的華昌輕輕搖了搖他,他才懶懶地睜開眼,仿佛大夢初醒,惺忪著睡眼:“韓太守多禮了。”
他的聲音慵懶而邪魅,仿佛能蠱惑人心,韓岱偷偷拿眼瞧去,一見之下大為震驚。這六殿下眉目如畫,唇色嫣紅,竟比女子還美貌,而他那慵懶愜意的坐姿,養尊處優的氣度,更添幾分妖嬈與貴氣。
韓岱道:“臣備了晚膳,請諸位移駕太守府。”
劉晞尚未發話,華昌便朝他道:“六殿下,昌想去看看家父的遺體。”
他本要騎馬趕來,快馬加鞭三日便能抵達此處,無奈聖意難違,不得不隨六殿下同行。這一路行來,每日見著江玄之這個仇敵,胸中義憤難紓。
此言一出,四野沉寂,華昌為人狠戾,倒是個孝子。
劉晞懶懶道:“魯侯罹難已逾十日,若非因其蒙冤,大體也該入土為安了。”
尋常百姓家亡者七日下葬,王國貴族因祭祀祭拜繁瑣稍晚,但大多不會超過半個月。
劉晞微微坐直身子,道出自己的打算:“明日一早,我與你送他迴魯國,可行?”
華昌思及死去的親人,情緒低落,默默點頭。魯地的族人早已備好墓地靈位,一切停當,隻需將遺體運迴,不日便可下葬為安。
劉晞睇向牛車下的江玄之,悠悠問道:“江禦史,你覺得呢?”
“但憑六殿下做主。”江玄之不慍不火地應道。
華廷曾任左相,又被陛下封為魯侯,本可以宿在驛館,但華氏一族常年經商,家底殷實,在山陽郡北郊有一處別院。當夜他們一行人便宿在那裏,不想飛來橫禍,慘遭殺害。
案發後,因華廷身份高貴,韓岱不敢擅做主張,便暫時將屍體安置在此。
華家別院,殘菊稀疏,秋意盡染,昏黃的夕陽鋪在光禿禿的藤曼上,說不出的衰敗壓抑。一入室內,一陣沁涼的寒意襲來,兩口鬆木棺擺在堂前,四周各置木桶,桶裏的冰塊四角圓潤,正一點點消融著。
尋夢從未見過死人,心中發虛,寒涼的室內讓她聯想到了鬼氣,僵在那裏不敢動。
棺木中的華廷雙目睜大,口唇微張,死不瞑目,江玄之粗粗過了眼,問道:“令使何在?當日的驗屍結果呢?”
令使恰在隨行官吏中,聞言出列,閱著文書:“驗魯侯遺體,身穿淺灰色菱紋曲裾,腳著墨色屐履,沾些許塵土,身長約七尺五寸,形型勻稱,膚色偏黑,雙目口唇俱睜,右手手肘和肩胛處有淤青,腹部傷口貫穿前後,形狀狹長,寬約半寸,應為環首刀。死亡時間:九月十七亥時。死亡原因:利刃貫穿腹部,傷及內腑,失血而亡。”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