轎行平穩,聶徵穩坐其中,這才得了餘暇,以指尖輕揉太陽穴,一下一下打著轉,好好思量起昨夜的前因後果。
昨日,是中山侯的誕辰。
起初聶澤說起這事,他在心中默算一番:是了,薛存芳二十七歲了。
他本不想去的。
滿朝文武,誰不知道齊王爺和中山侯最是不對付?
每每朝議之時,若是齊王爺站左側,那中山侯隻會站右側,若是齊王爺站右側,那中山侯隻會站左側,涇渭分明如一道楚河漢界。
要他去給薛存芳賀壽?
可聶澤說:「近來入了冬,存芳身體羸弱,太子誕辰之時,卻還是堅持入宮為他賀壽,他送的禮一貫貼心,甚得太子歡心。而今到他誕辰,我隻得搬出你來親自為他送上一份厚禮,才顯出對他的看重。」
聶徵囁嚅道:「我看他是故意……」特意候著這位萬歲的迴禮,誰叫中山侯和小太子的生辰臨近呢。
聶澤將這話聽在耳中,不過一哂,話音一轉,揶揄道:「何況,你不是見不得他舒心嘛……你去了,他自然不會舒心,你豈不稱心?」
聶徵於是琢磨片刻,方道:「臣奉詔。」
聶澤的詔書,他便接了。
擺了好大的儀仗去到中山侯府,看薛存芳一行人在他麵前規規矩矩地行禮領詔,薛存芳接過詔書,吩咐下人把幾箱賀禮搬下去,上前親熱地挽過他,「七王爺來得正好,今日的宴席您一定歡喜,我請了醉仙樓的大廚來掌勺——海鮮宴。」
他不吃海鮮。這一點,薛存芳知道。可想而知,薛存芳早知他會來。
薛存芳望住他,笑意愈深,靨邊的笑渦卻是清淺天真。
聶徵輕嘖一聲。
而聶徵沒想到的是,孟雲釗也來了。
這位孟公子的來頭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乃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藥王穀中少穀主。
說來大昭太/祖崇文,廟堂中人一貫不大看得上江湖人,反之亦然。廟堂中人崇禮法,奉儒道,江湖中人崇武力,奉俠義。所謂的「俠義」,便不乏自恃武藝,以武犯禁之輩,為朝廷所深惡痛絕。
再論百年前文帝在朝之時,太子身染奇疾,命懸一線,明珠公主親往藥王穀請出穀主,這位穀主確是醫術高超,著手成春,一力將太子從鬼門關裏拉了迴來。那之後,明珠公主更是嫁入了藥王穀。自此,藥王穀於大昭的地位,便不僅限於一個江湖門派了。
這位孟雲釗,是昔年藥王穀送來為大病初癒的中山侯世子醫治看護之人。
可要聶徵來說:招搖撞騙、欺世盜名。
單論手下人送來的報告,孟雲釗不在京城的時候,薛存芳大抵一個月去兩三次花樓畫舫,若是孟雲釗來了京城,這二人便是花天酒地,夜夜笙歌,而孟雲釗其人流連秦樓楚館卻不為眠花宿柳,為的是什麽?——賣藥!
於是聶徵但逢撞見他便沒什麽好臉色。
偏偏有一次叫他在畫舫撞見薛孟二人,那時孟雲釗正在給此間客人兜售他的什麽「龍虎丹」,滿嘴胡言亂語,說什麽不好,偏偏拿薛存芳說項兒,說是連體質嬌弱如中山侯,用了這藥都能雄風大振……再看薛存芳神色,唇角噙一抹舒淡笑意,輕搖手中摺扇,不但不介懷,竟是一副全然聽之任之的姿態。
聶徵聞言卻是怒不可遏,何等放肆!薛存芳再放浪形骸,總歸是王公貴胄,豈容這鄉野庸醫如此汙言謗語?
他一掀簾幕,不請自入,冷冷道:「多少錢?」
屋內眾人俱是愣怔,孟雲釗迴過神來,報了個數字。
聶徵道:「你有多少?我全買了。」
孟雲釗喜形於色,不疑有他,滿口應下。
薛存芳一雙眸子在他身上滴溜溜打轉,挑唇一笑,曖昧道:「我看七王爺風華正茂,正是龍精虎猛的時候,哪兒用得上這東西,莫非七王爺您是外強中幹……」
他的確是用不著。
聶徵當場命人將那一箱藥全投了河。
孟雲釗急得在甲板上打轉、跳腳,心痛得隻會「哎喲哎喲」個不停。
他如此落中山侯的麵子,薛存芳看他的神色也陰沉下來。
那一次他們的梁子是結下了。
沒想到在今晚的壽宴上再見到孟雲釗,而薛存芳偏偏還將他與孟雲釗分到了一張桌上——原本是斷然沒有這個道理的。聶徵乃親王,且他這個親王,是與當今聖上一脈相承的親兄弟,旁的親王論親,是如何也壓不過齊王去的。而孟雲釗?無名無分,不過在太醫院頂了一個禦醫的虛職,哪裏輪得到和聶徵平起平坐?
薛存芳自有道理,卻說他這個位置不分高低貴賤,而是按照親疏遠近來劃分的。
「想必齊王爺不會介意罷。」
聶徵自然介意。
他右手邊是孟雲釗,再往左手邊看看,是薛存芳的小弟、扶柳伯薛天和小世子薛黎,這幾人確是與薛存芳最為親近之人。再看席上空出的位置,正是今日壽星所居的上位。聶徵雖略覺不妥,然客隨主便,何況薛天都能安坐於此,他便沒了拒絕的道理。
菜還沒上完,孟雲釗就開始向他敬酒。
後來成了鬥酒。
口蜜腹劍,來者不善。
聶徵一一應承,見招拆招。
一旁的薛天父子眼觀鼻鼻觀心,隻作壁上觀。
</br>
昨日,是中山侯的誕辰。
起初聶澤說起這事,他在心中默算一番:是了,薛存芳二十七歲了。
他本不想去的。
滿朝文武,誰不知道齊王爺和中山侯最是不對付?
每每朝議之時,若是齊王爺站左側,那中山侯隻會站右側,若是齊王爺站右側,那中山侯隻會站左側,涇渭分明如一道楚河漢界。
要他去給薛存芳賀壽?
可聶澤說:「近來入了冬,存芳身體羸弱,太子誕辰之時,卻還是堅持入宮為他賀壽,他送的禮一貫貼心,甚得太子歡心。而今到他誕辰,我隻得搬出你來親自為他送上一份厚禮,才顯出對他的看重。」
聶徵囁嚅道:「我看他是故意……」特意候著這位萬歲的迴禮,誰叫中山侯和小太子的生辰臨近呢。
聶澤將這話聽在耳中,不過一哂,話音一轉,揶揄道:「何況,你不是見不得他舒心嘛……你去了,他自然不會舒心,你豈不稱心?」
聶徵於是琢磨片刻,方道:「臣奉詔。」
聶澤的詔書,他便接了。
擺了好大的儀仗去到中山侯府,看薛存芳一行人在他麵前規規矩矩地行禮領詔,薛存芳接過詔書,吩咐下人把幾箱賀禮搬下去,上前親熱地挽過他,「七王爺來得正好,今日的宴席您一定歡喜,我請了醉仙樓的大廚來掌勺——海鮮宴。」
他不吃海鮮。這一點,薛存芳知道。可想而知,薛存芳早知他會來。
薛存芳望住他,笑意愈深,靨邊的笑渦卻是清淺天真。
聶徵輕嘖一聲。
而聶徵沒想到的是,孟雲釗也來了。
這位孟公子的來頭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乃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藥王穀中少穀主。
說來大昭太/祖崇文,廟堂中人一貫不大看得上江湖人,反之亦然。廟堂中人崇禮法,奉儒道,江湖中人崇武力,奉俠義。所謂的「俠義」,便不乏自恃武藝,以武犯禁之輩,為朝廷所深惡痛絕。
再論百年前文帝在朝之時,太子身染奇疾,命懸一線,明珠公主親往藥王穀請出穀主,這位穀主確是醫術高超,著手成春,一力將太子從鬼門關裏拉了迴來。那之後,明珠公主更是嫁入了藥王穀。自此,藥王穀於大昭的地位,便不僅限於一個江湖門派了。
這位孟雲釗,是昔年藥王穀送來為大病初癒的中山侯世子醫治看護之人。
可要聶徵來說:招搖撞騙、欺世盜名。
單論手下人送來的報告,孟雲釗不在京城的時候,薛存芳大抵一個月去兩三次花樓畫舫,若是孟雲釗來了京城,這二人便是花天酒地,夜夜笙歌,而孟雲釗其人流連秦樓楚館卻不為眠花宿柳,為的是什麽?——賣藥!
於是聶徵但逢撞見他便沒什麽好臉色。
偏偏有一次叫他在畫舫撞見薛孟二人,那時孟雲釗正在給此間客人兜售他的什麽「龍虎丹」,滿嘴胡言亂語,說什麽不好,偏偏拿薛存芳說項兒,說是連體質嬌弱如中山侯,用了這藥都能雄風大振……再看薛存芳神色,唇角噙一抹舒淡笑意,輕搖手中摺扇,不但不介懷,竟是一副全然聽之任之的姿態。
聶徵聞言卻是怒不可遏,何等放肆!薛存芳再放浪形骸,總歸是王公貴胄,豈容這鄉野庸醫如此汙言謗語?
他一掀簾幕,不請自入,冷冷道:「多少錢?」
屋內眾人俱是愣怔,孟雲釗迴過神來,報了個數字。
聶徵道:「你有多少?我全買了。」
孟雲釗喜形於色,不疑有他,滿口應下。
薛存芳一雙眸子在他身上滴溜溜打轉,挑唇一笑,曖昧道:「我看七王爺風華正茂,正是龍精虎猛的時候,哪兒用得上這東西,莫非七王爺您是外強中幹……」
他的確是用不著。
聶徵當場命人將那一箱藥全投了河。
孟雲釗急得在甲板上打轉、跳腳,心痛得隻會「哎喲哎喲」個不停。
他如此落中山侯的麵子,薛存芳看他的神色也陰沉下來。
那一次他們的梁子是結下了。
沒想到在今晚的壽宴上再見到孟雲釗,而薛存芳偏偏還將他與孟雲釗分到了一張桌上——原本是斷然沒有這個道理的。聶徵乃親王,且他這個親王,是與當今聖上一脈相承的親兄弟,旁的親王論親,是如何也壓不過齊王去的。而孟雲釗?無名無分,不過在太醫院頂了一個禦醫的虛職,哪裏輪得到和聶徵平起平坐?
薛存芳自有道理,卻說他這個位置不分高低貴賤,而是按照親疏遠近來劃分的。
「想必齊王爺不會介意罷。」
聶徵自然介意。
他右手邊是孟雲釗,再往左手邊看看,是薛存芳的小弟、扶柳伯薛天和小世子薛黎,這幾人確是與薛存芳最為親近之人。再看席上空出的位置,正是今日壽星所居的上位。聶徵雖略覺不妥,然客隨主便,何況薛天都能安坐於此,他便沒了拒絕的道理。
菜還沒上完,孟雲釗就開始向他敬酒。
後來成了鬥酒。
口蜜腹劍,來者不善。
聶徵一一應承,見招拆招。
一旁的薛天父子眼觀鼻鼻觀心,隻作壁上觀。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