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還沒等來兒子康複的消息,先等到前來報信的崔智賢。待李世民聽完崔智賢的匯報,向來在坊間安排人手的大叔們已經等在宮門外。有些人甚至是結伴前來,吳王突然出現在長安得商討一番。


    怎麽迴事大家心知肚明,雖然他們下套在先,但是否主動往套裏鑽都是人家自己的選擇。衝著這一點,也沒什麽對不起屬國新羅的。


    知道今日的討論有點做戲成分,李靖拉不下麵子義憤填膺,最好演戲的程咬金不在,這個時候長孫無忌主動接下重擔,“聖上,微臣主戰!若就此放過他們,今後誰人眼裏還有大唐。”


    房玄齡撫須說道:“曆朝曆代高句麗都不消停,不若就讓這種紛亂在大唐手上結束吧。”


    杜如晦:“曆史證明他們的百姓不會選擇統治者,不若讓我們來帶領他們重新生活。”


    事實證明文官還是比武將不要臉,瞧瞧義正言辭甚至有些文藝範的三個人,朝堂上看去像文官請戰武將畏站一樣。李靖輕哼一聲,“已經開打了,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隻是他們必然是以搶迴發明成果為主,到底該怎樣還得聖上下旨。”


    瞧人家話說得,既誇獎武將們勇猛又說出對聖上的尊重,李世民十分樂意聽這樣的話,他出言道:“朕發明旨,將此事通報整個大唐與鄰國,朕幫他們結束三國之戰。”


    這個更不要臉,這種方式幫人家,也不問問人家是否願意。


    李世民連發兩道聖旨,一份是給李績的,主要走明麵看起來像是朝廷得知突發事件的迴覆,還有一份自然到處宣傳所用。下一步該適當增兵或者送物資,大軍走時已經帶去很多東西,大家想想還是再送去些藥物和醫者。


    盧薈已經給李恪等人診治完畢,大佬們開會的時候她正被太醫們拉住討論治療用方,剛巧碰上內侍來宣旨。作為王玨的弟子,盧薈知道很多對外政策,這會兒聽說要全麵開戰並未驚訝。知道聖上已經迴書房,盧薈隨內侍過去準備稟報給李恪的診治情況。


    此時的李總正在書房內轉圈圈,他激動得麵色漲紅自言自語似精神病人一般,聽內侍在外稟報才收斂起來坐迴主位。盧薈與自小在王玨身邊長大的武照不同,她比較守規矩也比較有敬畏之心,獨自麵聖對她來說很緊張。


    嘿,終於在百家派裏發現一個正常人了。李世民心裏開懷麵上不顯,他作慈父狀說道:“哎,恪兒自生下來便多災多難,他小的時候我都不敢親近,就怕孩子養不住再沒了。早知道如此就不派他出去了,弄得差點丟掉性命,如今便是迴家來也不著安靜啊!你別瞞我,他的身體可有什麽問題?”


    盧薈趕緊迴答:“吳王的身體無事,吃幾服藥調理一下就可恢複健康。”


    李世民開懷道:“那就好那就好!朕欲多派幾個太醫去給將士們治療,若因為自家孩子耽誤醫治將士們,朕心裏難安啊。聽說你學習的百家派醫術很是了得,之前王縣公傳授過軍醫關於治療外傷的一些手段,不若在太醫們出行前你給指導一番?”


    “承蒙聖上看重,我等醫者自然願意為將士們效勞,待糙民迴去稟報老師,此次亦跟隨太醫們去戰場。”盧薈還記得入門時老師說過的那些話,醫者不是隻有醫術那麽簡單。看到李世民怕兒子生病耽誤派遣太醫的樣子,作為大唐子民,盧薈內心感動自豪並有著豪邁之心。


    李世民樂壞了,沒想到百家派除各種奇葩外還有如此純善的孩子。雖說盧薈貌醜,但這個心靈美實在太讓人心生好感,李總內心一算暗道可惜,跟三兒子年齡上差距有些大,不然這個緣分也可以成就一份姻緣了。


    “太好了!若有你跟著前去,必然能多救下很多將士,朕在這裏替將士們謝謝你。”這種言語上的禮賢下士李世民做起來非常自然,卻讓盧薈感動非常,甚至於盧薈內心生出往常真是誤會聖上人品的心思。


    若讓盧薈背叛師門肯定不成,但是敬重聖上願意為之效力還是能做到。李世民非常滿意,他這次大出血賞賜好多東西給盧薈。在吳王手下們的眼裏便成了他們被百家派之人算計,對方本該給解藥道歉卻反而得到賞賜,太憋屈人。


    這一天夠忙,李世民解決完一係列事情去看了看正在熟睡中的三兒子,坐兒子榻邊不知在想什麽發了一會兒呆又往長孫皇後寢宮去。


    隻有長孫皇後在屋內,李世民皺眉問道:“老九呢?”


    “他睡下了,那孩子哭了好久要去看哥哥,我怕他不懂事添亂給攔住了。方才我去看過恪兒,已經服藥睡下,聽盧娘子說病情很快就能好轉。”李恪迴來讓長孫皇後鬆口氣,作為母親,她當然不希望有一個威脅遠遠離開。


    李世民對長孫皇後的做法很滿意,無論如何她從未虧待過李恪。揮手遣走屋內宮人,李世民對長孫皇後問道:“你可有個姓贏的貼身宮女?咱們要找的就是那人,武照已經探查確切!”沒隱瞞,李世民將武照對他說的話複述一遍。


    “是她?!”長孫皇後驚訝說道:“她的繡工非常好,我經常讓她幫治兒做衣裳。這人平日不愛說話亦不在我身邊伺候,她一直幫我做針線活。”


    “現在就讓人將她控製起來,秘密審問為何如此。至於治兒,等將人控製起來後朕要好好問問他怎麽輕易相信旁人的話,還有那人到底讓他許諾什麽事情!”


    暗衛們監視這麽久都沒找到人,之前趴房頂偷聽早就躍躍欲試想捉人,李世民擊掌之下幾條人影嗖嗖跑動。聖上不知道姓贏的是哪位他們可知道,這人是少有的安靜本分,沒想到竟被她給騙了!


    終於找到人讓長孫皇後鬆口氣,一個是可以找到緣由慢慢教導兒子,再一個不用成日被暗衛們監視,自從大家被監視後聖上也好久不來後宮。


    事情已經開始明朗,李世民依然皺眉,長孫皇後問道:“二郎為何還在憂心?”


    李世民臉色黑紅,最後咬牙切齒說道:“恪兒定是被諸葛恪下藥之後再使計,朕咽不下這口氣想讓諸葛恪迴長安來好教訓他。然而,朕知道諸葛恪為何這樣做,他不願意在倭國待著。若給他弄迴來,豈不讓他如意?!”


    這事兒難辦,長孫皇後內心感激諸葛恪也不想讓他受罰,遂故作思考後說道:“當日諸葛恪離開,大家都知道為何,如今到底是咱們家孩子不如人,若立刻報複未免被人說道。不若這樣,聖上將他召迴長安,咱們設計讓他丟臉幾次,隻暗衛執行哪裏知道是誰所為。”


    唔,背地裏動手?!李世民內心完全不覺得暗箭傷人有什麽不對,由於實在咽不下這口氣,他想了想決定明日早朝提起此事。


    話說盧薈提起去前線,她出了李世民的書房後帶著萬丈豪情迴南山,準備跟老師匯報一下。待她激動著說完自己進城後遇到的所有事情,得到白眼無數以及阿綠的哼哼聲。之後嘛,大家開始討論起前方戰事,再之後則繼續猜測贏宮人是誰的人。


    如此這般過去一個時辰,盧薈終於在微妙的冷待中反應過勁來,暗自琢磨怎麽進宮後失了往常的冷靜謹慎,是麵聖激動還是被聖上忽悠了。


    最後王玨做總結,“你有心上前線,為師自然打心眼裏支持。隻是,下次切勿被聖上牽著鼻子走了。今日是小事,若答應他什麽為師不願意的事情,那可就麻煩了。”


    方才還讚揚李世民的盧薈細細將她麵試的過程一想,又多一個給李世民記黑帳的人。由於很快就要出行,王玨接下幫她準備藥糙行囊的事情,盧薈則迴去陪家人。可以想像,作為盧家未嫁女不經家人就決定去前線,盧薈迴家後少不得又得被數落一番。


    同一時間的倭國,諸葛恪與人在房中交談。


    “算算日子,若無意外召我迴長安的聖旨近日就能到,也不知道聖上這次會派誰來。”


    “終於讓你得償所願,迴去的時候替我給老師帶些禮物。可惜我家的事情依然沒查清,有時我會想是不是不該如此執著,每每迴憶當年發生的事情我都不得不承認,我娘是自願離開。甚至不敢想,她是不是主動聯繫對方,那些死去的村民往常瞧不起她,會不會是她……”


    “不若兄跟我一起迴去吧,你父親和老師都在長安等你。程師兄說程將軍很擔心你,有些事情得你自己想明白,旁人說再多也沒有用。”


    “我曉得。我來倭國還有聖上交給的任務,在做任務期間再探尋一下,若不成我不會執著下去。”


    沒錯,與諸葛恪交流的就是程鐵牛,他到倭國有一陣子了。當初大家答應他讓其親自找親人並未食言,當然多年的倭國語學習以及他的身世不能憑白浪費,程鐵牛一直在為倭國的動亂和**添磚添瓦。


    第312章


    去年主要是唐對三國戰爭,前方征戰的情況下還談什麽過年節,誰好意思沒心沒肺大吃大喝。再說了,往常最會玩的那些就剩一個侯君集在長安,侯哥還因為做了文臣整日萎靡不振,哪裏玩得起來。民間也是,雖然傳迴來的都是捷報,但不代表勝仗就不死人,好些有親人從軍的人家都不安生,就這麽的大唐上下沒什麽年節氣氛。


    這種沉寂在入夏時打破,八百裏加急小將帶來捷報,唐軍大勝已經打下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地,就等聖上下旨後續如何運作。這也是明麵上走個過場,其中的利益分配早在這幾年謀劃的時候討論清楚,得到消息後李世民第一時間將早就寫好的聖旨頒布。


    唔,說到八百裏加急小將,崔智賢很無奈。坊間傳聞,最近各城門口水泥地加固是長安令掏錢讓人修的,原因嘛,嘿嘿嘿……三次遇到送信的小將摔倒在自己的馬腿邊,崔智賢想想還是做點什麽事情才能安心,雖然不一定能結束這般詭異的巧合。


    至於心心念念要迴長安的諸葛恪,在滿朝文武的支持下以及李世民迫不及待的算計下終於如願,算算時間應該快到了。接任者是柴紹、席君買以及孔德倫,如此安排各勢力都滿意。


    聽說諸葛恪能迴來,身體康複並終於腦子清醒想明白被惡劣算計的李恪已經想好n種損招準備招待他,雖這樣李恪依然很不開心。原因不在諸葛恪而在於李治,滿長安都說他身體康複全因李治向上天祈求願意減壽相換。


    這讓文雅人想罵人,媽蛋,跋山涉水迴到長安,臨近城門口差點沒被自家弟弟搖晃死,怎麽成了弟弟拿壽命換他健康。從倭國開始李恪沒少受委屈,光身體原因就夠受還要應付偽神經病諸葛恪,好不容易迴到長安連個小兒都敢算計他,李恪徹底怒了。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淳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淳雅並收藏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