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說!那你趕緊帶上我給新羅王的禮物迴去吧,讓他安心就是!”


    “多謝唐皇,小臣告退。”


    聽李世民說得那麽慡快,一絲愧疚從新羅使者腦中閃過,之後很快被完成任務的喜悅所取代。大唐君臣也開心,俺們大半年後當然要過去,不過看你這態度之前猶豫要不要對屬國下手的顧慮完全可以打消了。


    太好了,若能拿下半島三國的地方擴充國土不說,也是免了一個隨時可能整合強大的威脅。至於打下土地之後嘛,嘿嘿嘿。李世民慡快喊完退朝,各懷心思的眾人相互假笑著出殿。


    昨日老師還說給三天假期,因為師妹們迴來需要陪伴家人或者跟師兄們交流,李承幹原本準備下朝後去武照家裏看看不著調的武大郎他們有沒有作妖,結果他剛換下衣服就被老師拉著往南山走。


    有些事情不好在路上說,王玨一直沉默到南山,急得李承幹多次加快馬速就為早些知道情況。等他到達南山頂,本想坐到天池邊好好灌幾口茶好詢問事件,結果剛走到天池邊就看到一個小娘子對他盈盈笑著,“太子殿下安好?”


    “……你是?”李承幹仔細觀察一番,不確定中帶著驚喜地說道:“你長大了,有些不敢認,可是登州府的二丫?”


    “正是糙民。”說完規矩拜禮,臉上略帶著羞澀,“當年糙民年幼不懂事,給殿下添麻煩了。”


    李承幹感慨當日女娃長大的同時,也遺憾她知禮後無形中拉開的距離。敘舊還要之後再說,老師特意在假期帶自己迴來並且山上後就看到二丫,想來事情是與她有關了,“你為何在南山,可是隨家人來看望老師?”


    二丫對李承幹遙遙拜禮,“糙民之前受傷了,今日醒來的時候王縣公和殿下並不在山上。好在有曾經見過的房遺愛郎君、劉大包郎君和周齊娘子在,我已經將來此處的經過與他們說了說。當年殿下走後,我家靠著您給的方子過上好日子,一直到現今。由於登州府臨海,我經常會到海邊玩。早聽說有些人秘密在海邊尋找箱子,幸運被我撿到一個。由於原本的登州劉府尹已經升遷,新來的府尹並不熟悉,所以我決定自己將箱子送來南山而不是交給府衙。若真有旁人起歪心,聖上得不到箱子,我們家也會被人滅口。怕被人瞧見,我匆忙給家人留信說明利害關係後便上路了。誰知到底還是高估了自己,好在路上遇到匪人的時候被武娘子他們所救才保住一條命和箱子。”


    李承幹通過二丫的敘述已經知道前因後果,隻是若如此老師不至於在假期將他叫過來,難道是為了讓他見見二丫?也好,這些年他經常迴憶起登州的事情,隻是自己身為太子過於關注一個百姓人家會讓別人想左,如此才忍著沒去打聽二丫的情況。


    李承幹招手讓她到天池邊飲茶聊天,想聽她具體說說現在的登州。二丫不似當年女娃,她稍猶豫後還是走了過去,這麽多年她也一直期望著能跟恩人好好說說話。


    “你的傷可好了?”


    “王縣公醫術了得,我不止醫術好了還得了盧娘子的養顏方子,真是因禍得福!”


    “如今的登州如何了?遊客可有減少,百姓們的生活都好嗎?”


    “都好!起初大家過了新鮮勁,遊客有所減少,劉府尹想法子又加了幾個旅遊地。其中就有你們那日住過的客棧,還有採摘過葡萄的地方等,劉府尹說跟隨太子和王縣公的步伐了解登州發展曆史。其實遊客並未一直減少,隻是從蜂擁而至變為正常發展,如今蓬萊閣已經成為文人心中的聖地。你們走後,我開始研究殿下給的方子,其中舒福佳幫很大忙。對了,他來信說已經拜入王縣公名下,怎麽沒見到人?”


    喲,李承幹也疑惑了,怎麽沒聽登州來的舒福佳提起互通信件的登州小夥伴二丫呢?


    第295章小兩口吵架


    監視著新羅使團離開,大唐文武又開始了早朝扯皮下朝互整的美好日子,李世民專門為拉攏王熙然幾人開的宴席終於開啟。


    “哎呀媽呀,俺老程當年相當厲害,七進七出……”


    現在大唐文武都聽不了七進七出這四個字,聽程咬金再次說起,秦瓊趕緊打斷:“好漢不提當年勇,程咬金你成天都說以前的事情,這就證明你現在已經不行了。”


    “秦將軍說得對,怪道盧國公總提以前的事情。”這些應聲者都是文官,每次都是記仇的孔穎達最先帶頭應和。


    程咬金這麽個要臉麵的人,居然被人說不行,當場急了,“秦哥哥不地道,俺老程再不行也比你行!”


    秦瓊一拉臉子,“聖上,還請準許我跟程咬金比試,微臣實在咽不下這口氣,說什麽都不如手上見真章!”


    程咬金晃了晃脖一副挑釁的樣子,“比就比,怕你咋滴?”


    李世民有點懵,這倆人雖然經常掰扯,但是很少在皇家宴席上弄這齣。看秦瓊樣子好像真挺生氣,真是歲數越大越似孩子,作為好皇帝的李總自然不能讓手下失望,“點到為止,朕不看歌舞了,看看你倆的武藝有沒有長進吧。”


    開始是程咬金和秦瓊對打,後來還算年輕的小將們主動出言要展示自我,等宴席結束的時候李世民才反應過勁兒。朕特意為拉攏王熙然弄得凱旋宴,怎麽成了兵痞們的慶功宴了。無論如何大家看熱鬧倒是挺開心,覺得不順的人也就李世民一個。


    好在宴席後王熙然主動去李世民書房,同行的還有王玨。


    聽說王熙然和王玨並未離開,李世民當時就激動了,他覺得定是自己的英偉形象讓王熙然想通決定給朝廷效力。有點喝多了,李世民特意整理一番儀容才宣兩人進書房。本來二人等得就有點煩,進屋後看到李世民一副等著禮賢下士的樣子沒膩歪死。


    若不是怕李世民使什麽手段,比如裝喝多偏讓王熙然去辦什麽事兒這樣的情況,王熙然哪裏會出血請兵痞們鬧宴席。就衝著他隻是改了文牘並未糾正別人對他的稱唿,就知道人家沒想跟李世民混。


    假裝看不懂李總期待的眼神,王熙然激動地說道:“我們今日是給聖上獻物來了,在迴來的路上又得到一個龜殼,隻是來曆有些特殊故此沒在前日說明。”


    聽到龜殼,李世民果真被轉移注意力,“怎麽迴事,細細道來。”


    王熙然將路上遇到二丫以及二丫是誰仔細說出,又說等救治完二丫分析她沒有說謊才敢將箱子打開,之前不動箱子是怕裏麵有什麽不同於其它箱子的暗器,說白了就是怕哪個仇人弄的陷阱。這不箱子打開後確定沒有危險,第一時間將龜殼給送來。


    李世民挺高興,他也是個惜命的,完全不覺得王熙然的謹慎有什麽錯。比起得到箱子後嗷嗷叫著把箱子帶進皇宮,像王熙然這種先排除危險再送東西的行為李世民最欣賞。由於王熙然等人剛從倭國迴來已經賞賜過,這次李世民隻是說了幾句褒獎話,當然十分真心的情況下還是很讓人受用。


    誇完王熙然幾人又開始誇獎二丫,一個普通小丫頭得到這麽重要的東西後第一時間不畏艱險送來給朕,說明什麽?說明朕得民心!尤其二丫是登州人,李世民初登基地位不穩又連遭天災的幾年實在記憶猶新,另之得意的是即便遇到天災咱也比曆代帝王做得都好。


    “二丫今年尚未及鬢,小小年紀一個娘子為了朕如此冒險,真是大唐的好百姓!朕要發明旨褒獎二丫,讓所有大唐百姓都知道這個忠君的好娃娃。隻要能像二丫一樣,朕不吝褒獎和賞賜。”


    李世民的想法是,得讓所有人知道這個事情!就跟後世設典型一個道理,有例子,例子得到明晃晃的好處了,才可以誘人學習。


    本來王玨聽李-長舌婦-承幹說二丫和舒福佳關係不一般,就想著怎麽給二丫身上加點籌碼,畢竟舒福佳也是出身官宦人家,而二丫家裏雖然日子不錯但終究是貧民。沒等她按想好的套路忽悠,李世民自己激動得直轉圈圈。聽他嘴裏念叨的那些,王玨和王熙然瞭然對視,這位太有政治素養。


    至於舒福佳和二丫到底有沒有那種關係,這不妨礙王玨幫二丫要好處。無論是衝著人與人之間的淵源還是二丫此行受到的苦難或者她其實是想將箱子送給李承幹這一點,王玨都想幫一幫這個真誠勇敢的孩子。


    刷刷刷,李總下筆如有神。若讓李世民開心時來誇人,他能想出世界上最美好的詞彙都寫進聖旨裏。就衝著這道聖旨,即便二丫與舒福佳沒什麽關係,她迴登州府也絕對不愁婚假。


    寫完聖旨後李世民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在龜殼上,王玨和王熙然趕緊趁機跑路,看到那個偽造的龜殼就想笑,


    將龜殼獻上,關於來曆也沒隱瞞,李世民開心得不要不要的。他似乎突然悟了,覺得之所以沒研究出龜殼奧秘是因為龜殼沒集全。這麽一想,李世民開始借著酒勁研究龜殼,他以為沒準能在迷濛的恍惚中窺探出一絲玄機。


    到晚上也不消停,等他醒酒的時候大家早就休息,勞累一天的長孫皇後自然也在其中。李世民倒好,大半夜給人家折騰起來,就為講一講有一個小丫頭‘九死一生’給他送龜殼。


    長孫皇後都困蒙圈了,半睡半醒中還要找出合適的詞彙來評價這個事情。既要滿足丈夫的自尊心跟著誇獎他如何受百姓愛戴,又不能讓他太過驕傲失了本心,一國之後不是誰都能當的。


    當然,人家夫妻房裏的事情與王玨無關,解決完龜殼這個心頭大患後也剛好到重新開課的日子,王玨又可以恢複到正常的生活中。聽說王玨和孟襄準備繼續搞研究,被普及什麽是通訊工具後王熙然也興致勃勃加入。


    當年王熙然帶著武照和周齊離開後,南山的很多人都失落好久。尤其王玨總是不自覺去看王熙然喜好倚靠的那棵樹,也總是仿佛聽到武照和周齊的玩鬧聲。這下三人都迴來了,除了鬱悶又搭進去一個諸葛恪,南山人還是挺滿意。


    作坊的事情王寶金做得極順手,由於周誌的離開王劉氏又去守著隨園。書生們大多安靜有禮,王劉氏又不識字坐在那裏很是膩歪,如今正好借著孩子迴來忙不過來為由將隨園的事情甩出去。


    甩哪去了?李晉江接手了!


    至於為啥願意接手,粗心的王劉氏完全沒問。自從周齊迴來後,盧氏成日往南山跑。誰能像她未來兒媳一樣以女兒身小小年紀就到軍中任實職,現在是考慮她要上課故此留在長安周邊,沒準等哪日她兒媳也能成為鎮守一方的大將呢。


    所謂婦唱夫隨,到時媳婦去哪就讓兒子跟著,左右她也看明白了,房遺愛不可能得到什麽實職。不說聖上擔心,其實盧氏自己也怕房遺愛什麽時候犯病,關於大家對房遺愛安排上的默契盧氏已經默認了。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淳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淳雅並收藏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