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房遺愛主動離開,幾人齊齊鬆口氣,有這孩子在真的沒有辦法好好聊天。


    大家都是慡快人,長孫無忌快速將上午發生的事情說一遍。王玨和孟襄聽說他們早前設定的計劃居然已經進行到這個進度都很高興,對於攻打吐穀渾王玨自然同意。


    從曆史上來說,吐穀渾貞觀九年會寇擾涼州,打他們絕對不算無故引起征戰,如今隻是事件提前罷了。大唐若想做這地界上的霸主必然不能容忍如此挑釁,何況現在已經與曆史上不同,李世民不止想做霸主而是占有鄰國土地。


    見王玨和孟襄都搖頭說沒意見,孔穎達出言問道:“老夫厚顏問一句,地雷和黑油可還有?”


    起初王玨拿出這兩樣東西很猶豫,故此告訴李世民地雷不好做。可她身為封建社會的大臣再怎麽說也不好將這等利器握在手裏,也就是因為王玨與李世民通過事件和時間建立起不錯的信任的關係才如此,便是這樣南山也幾乎成為李世民的探子第二個家。


    “都交給承幹管了,是製作還是要剩餘的往後都找他。”如今正好是個好時候將東西交出去,王玨對自己悉心教導的弟子很有信心,她相信李承幹能克製過度征戰的**,並能在關鍵時刻給他爹來個忠言逆耳。


    聽王玨這麽說,三人眼睛一亮。王縣公果真不是尋常人,在人人都知道最好將東西交出去的情況下也不是誰都能做到似王玨這般慡快。至於之前為什麽不交,李承幹早就傳過話,怕聖上手握利器到處征戰苦了百姓,也怕秘方泄露。


    要是別人這麽直晃晃質疑李世民早被他砍了或者冷落,也就王玨敢這樣毫不婉轉說出心裏話。李總拿她沒招,人家不圖什麽高官厚祿,不高興幹脆出海不在大唐待了。就王玨那武力,想走沒人能留住。


    好在李世民也是知道好賴的人,王玨幾乎毫無私心在幫他們李家,若是連大才者的怪脾氣都不能體諒那還談什麽開疆擴土。李總一直自詡經曆過世事的人,所以不跟被怪師父養大的小寡婦一般見識。


    虞世南最後開口,“關於攻打吐穀渾,二位有什麽要轉達的嗎?”


    一直沉默的孟襄猶豫著說道:“本來我挺想去,但想想還是更離不開正在做的研究。這樣,希望李將軍能帶上薑濤,他有大才。”


    上次說王熙然有大才,王熙然果真立功,想來這迴李靖必然會慡快帶上薑濤。之前薑濤說過想到兵部掛職,因為他的學派使得各將軍都有邀請他過府參加宴席,關於薑濤的才華大家應該都有數。


    長孫無忌慡快迴答:“一定會帶上他。”


    眼下的重要事情說完,還有另一個任務呢。這迴三人都沉默了,有點不好意思開口。


    李世民輕易不惹倆老頭,事情辦不好還得怪咱,長孫無忌沒招隻能硬著頭皮說道:“王縣公和孟巨子何時研究發動機?如今聖上已經知道自己先前的行為不妥,咱們身為大臣也不好太過跟聖上較勁。”


    王玨堅定迴話,“你們不搞研究不清楚,發動機的資料銷毀後重新弄很麻煩,既然已經開始新研究不如好好做下去。也不是不再研究發動機,等我們研究完通訊工具再說。而且,沒看到吳王殿下之前什麽變故都有可能發生,還是再等等吧。”


    秒懂!


    知道王玨的想法,長孫無忌不想再勸,他覺得王玨的安排非常合適。李世民那還在等消息,長孫無忌一人迴去稟報,倆老頭則悠閑著留下準備在南山玩一下午再迴家。


    作者有話要說:


    第291章王熙然歸來


    聽得長孫無忌從南山帶迴話,李世民一臉說不盡的喜怒哀樂。王玨這麽痛快交出地雷製造法可見她全無私信,得到想要的東西李總有點忐忑,不用王玨多次強調他就知道這是什麽利器,想想放哪生產都不安全。倒不如還是讓兒子在南山,主要方法拿到手就安心了。


    至於發動機的事情,王玨的意思已經很明顯,長孫無忌明擺著跟王玨站在同一立場,李世民想想隻能暫時作罷。出於對王玨的了解,她既然直說出口便是沒有商量餘地,然而剛把兒子派出去再迅速召迴又有點打臉,李世民想想決定半年後再說。


    再怎麽樣也得讓李恪在倭國立點功,如此皇家麵上好看也給兒子身上加點籌碼,省得總有人不長眼弄些刺客以為他們的兒子可以隨意刺殺。想法不錯,隻是又忘記那些想李恪上位的人了,到時候有李小摳愁的。


    立功真的不難,他們對倭國有一係列計劃,待王熙然迴來後趕緊進行後續行動。


    就這麽的,李世民也不提發動機了,大臣們從長孫無忌處聽得王玨的說法都集體保持沉默。他們雖然愛財想要新船做貿易,雖然期望在有生之年能助大唐開疆擴土占領更多土地,但什麽都沒有國內穩定、百姓安樂來的重要。


    往常世家子大都想著光耀門楣青史留名,每個當官的都口說為了百姓,但是百姓真正在他們心中排在什麽位置隻有自己知道。可是隨著王玨的到來,隨著由他們參與其中將這個新朝治理得蒸蒸日上,隨著越來越多地走入民間與百姓接觸,很多人不知不覺間已經改變想法和習慣。


    士大夫與帝王共治天下,世家的崛起使得整個國家嚴重階級化。帝王、皇族、官員、世家、寒門、平民、賤民,似世家與寒門這樣往常充滿不可調和矛盾的,似讀書人與普通民眾之間甚少交流的,都在李世民登基或者說王玨歸唐的幾年內有了十足改變。


    潤物細無聲,王玨一步步謹慎的施為才有了如今的改變。那些原本隻是拿社稷來突顯自己才華的人,幫助百姓隻是為政績的人都在不知不覺間改變著。每個人都不知不覺被身處環境和氛圍影響著,像曆史上有名的好鑽營之人許敬宗居然跑民部整日在田間研究種植,可見環境與氛圍的重要性。


    言歸正傳,李世民原本還期待有人能吆喝兩聲再去南山試著勸解,見連程咬金這樣的大嘴巴都安靜下來,他隻能索然無味地將目光放在即將出征的將軍們身上。不知道為啥,每次看到侯君集那張臉都有種不好的預感,好幾次李世民差點反悔不讓他去了。


    由於是秘密出兵,在百姓們不知道的情況下,一個清晨由李世民帶領大臣們悄悄送行。


    李靖帶著手下三員大將,瞅著棉服加身穿著暖暖的士兵們,再瞧瞧太子殿下著人趕製出的地雷武器,他對此行任務還是沒什麽壓力。


    吐穀渾作為與唐朝相鄰的遊牧民族,往常同突厥一樣總是劫掠周邊農業區,大唐上下早就看他們不順眼。隻是之前收拾了突厥,未免周邊小國以為大唐要挨個侵略使得他們聯合起來,看在突厥戰後吐穀渾王乖乖派人前來恭賀的份上當時沒收拾他們。


    許是因為突厥戰已經過去,瞧著大唐即便軍力了得一直對周邊國主還算禮遇,吐穀渾王慕容伏允忘記聽說突厥遭遇何種對待後的心驚膽戰。典型的記吃不記打,去年開始他們再次試探著以小股部隊裝成匪人劫掠農戶,到年底更是不朝貢,李靖打定主意一次滅了吐穀渾也好給那些觀望的小國警示。


    對於如何作戰,這些天來大唐軍事專家們已經細細商討過,無論是地形還是對方實力,比起突厥戰來說實在是不夠看。就這麽的,離開長安後,李靖等人帶著滿滿信心趕路。


    行在官道上,已經走出大半路程的時候一個八百裏加急小將嗷嗷從對麵迎來。傻孩子睡眼朦朧趴在馬背上,待看清對麵大軍時一個激靈差點沒從馬背上摔下去。仔細一看是己方軍隊才放下心來,再看李靖的帥旗趕緊下馬。


    “請稟報大將軍,我從鄯州出來欲往長安,鄯州發生大事兒了。”


    小將聲音不小,聽得參戰的幾個將軍一抖,可別是慕容伏允親自帶人來朝貢,若如此他們豈不是白折騰。連一向淡定的李靖都急了,連忙對左右吩咐道:“快將人帶過來仔細問問。”


    等小將過來,侯君集忍不住率先問道:“鄯州發生什麽事情了?你送的什麽消息?”


    對於侯君集這樣的人小將即便不熟悉也曾見過,他趕緊迴答:“最近吐穀渾人騷擾邊境十分囂張,段誌玄將軍著人過去詢問對方什麽意思。吐穀渾王說他生病並不了解情況,若唐皇願意將公主許給他的兒子尊王,他許能約束一下族人。段將軍提議讓尊王到長安提親,隻是對方以要照顧身有疾病的父親拒絕了。”


    明擺著不懷好意,什麽生病了,若真生病哪能如此有精力派人劫掠。求親也是沒安好心,便是普通人家說親都得長輩和本人親自去嶽家呢,居然以為咱大唐的公主可以這麽就嫁過去。臭不要臉,打死他們!


    “他奶奶滴,不要臉了簡直!”侯君集罵完,緊跟著又響起一堆叫罵聲。


    隻要不是對方好態度就行,李靖恢複淡定對小將說道:“知道了,你繼續去長安送信吧。”


    小將略猶豫,到底沒問出他們咋出兵了。職位不夠高,還是好好完成手上任務才是正道理。


    李道宗挺開心,聽說吐穀渾人在鄯州一代作妖,作為該道行軍總管他過去就有仗打。李大亮幾人見此,看不了李道宗的得意樣,提議現在就分軍。也是時候該分開趕路了,李靖雖知道他們的小心思,料想這些人都不是第一次上戰場,也隻是督促幾句就讓他們如意了。


    幾人很默契,初分開的時候還做做樣子,待看不到友軍的時候連忙在士兵能承受的情況下加快行軍速度。聖上派他們這些人來是為一擊即中,比起當年大批突厥人,吐穀渾完全不夠看。說句不好聽的,咱倒不是想搶頭功,就怕到晚連揮刀子的機會都沒有。


    其中侯君集最不要臉,他早就有自己的打算。當然若不是提前跟王玨商量好,他也不敢自作主張這麽來。侯哥內心很激動,這次出手是為順利成為太子嶽丈,沒想到事情還沒成就能先體驗一把任意妄為的感覺了。


    事情很順利,到邊關時大家都按先前的安排行事。吐穀渾人還在商量如何就娶公主的事情跟唐人扯皮呢,完全沒想到已經有幾路大軍來圍攻。等邊境各處來報唐人四麵八方進軍,正在做夢的慕容伏允父子被打個措手不及。


    咋整?人家如此進軍看來是下定決心,硬著頭皮也得打!


    吐穀渾內部聽說唐軍大舉攻來立刻人心惶惶。本身就有人不贊成大王的舉動,完全是與虎謀皮。這會兒人家打來了,有點自知之明的人都知道他們沒什麽贏的可能性。以唐人近年的行事風格,如果在這個時候求和也是萬萬不行,對方不會同意。


    即便知道下場,無論抱有什麽心思的人都期望能出現奇蹟,如今戰爭剛開始就算有旁的打算也不能現在就嗷嗷。也不是所有人都聰明,聽說唐軍打來,有人直接嚇跪了,“請大王派人去長安求和,咱們如何能打過唐人,他們有天雷啊!”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淳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淳雅並收藏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