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頁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 作者:淳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總聞言深以為然。
恰巧長孫皇後正為查找前隋jian細的事情發愁,聽侯君集一說也覺得事情交給李道宗合適。李道宗是主理刑獄的,成天都要麵對各種人犯。誰說謊了,誰的神情略有不對勁,還是他更容易察覺出端倪。
這麽一想,帝後又將清理出覺得有可疑的宮人們也弄李道宗那去了。
李道宗剛從崔智賢那撿個大便宜,還沒得瑟兩天就迎來兩個麻煩,樂得小崔胸口的抑鬱之氣一散而盡。
不說朝廷碧石們的勾心鬥角,來看看南山啥情況了。
雖說漢王確實犯下滔天大罪,然而王老大一家的死確實跟人家沒有關係。起初王玨放下心睡了個好覺,隨後想想又覺得冤枉人家一個跟自己無仇的人心理有點兒過意不去。
多虧王思源以他夢中的情況再加上漢王已經開始對李承幹動手,又有此等壞主意是李世民想出來安慰,王玨才解開這個心結。便是如此,她也沒去看庭審,更沒將事情告訴其餘家人。
王玨主要怕他們情緒太過激動再出現什麽變故,之後則是沒想好要怎麽說,也沒想好該如何安慰他們。往常還有王熙然和周齊在,這次王玨隻能想著改日請盧氏過來再說出事情。
這種大事兒可保密不了多久。
由於過年期間氣氛緊張,王李氏他們一直很聽話地待在山上。三人早憋悶壞了,瞧著被派到山下的僕從們都歸來,他們很聰明地得知已經沒有安全問題,並且從王玨沒主動告知中察覺出一絲不對勁兒來。
其實他們都挺忙,王李氏想去隨園看看情況,王寶金夫婦還在主管皂品和玻璃作坊。在王玨沒注意到的情況下,三人一同下山打算去瞧瞧心裏惦記的事兒,誰知剛到山腳下就被南山村民和熱情趕來的百姓們給圍住了。
吳村長帶頭發言,“哎喲你們終於下山來了,最近幾日可讓大家給擔心壞了!”
王李氏以為他們要說的是早前氣氛緊張的事情,好八卦的她趕緊接言道:“可不是咋滴,你們可有消息,到底出啥事兒了?”
咯,瞧著王家三人都是一臉好奇相,大家反而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這樣看來,王縣公是什麽事兒都沒跟他們說呀。大家就琢磨著,咱是該告訴他們,還是該告訴他們呢?
雖然提起過世之人會惹來傷懷,但找到兇手卻是好事,怎麽選都是告訴他們^_^
一臉誇張表情得大嬸,“你們還不知道呢?!”
“不知道啊!我們在山上一直沒下來,閨女看著似乎有心事兒,這不瞧著僕從們都迴山上去了趕緊來瞧瞧情況嘛。”
王寶金也忍不住問道:“最近到底發生什麽事兒了?”
聽一群人你一言我一語將事情說出,王李氏哇一下當場就哭了,“我的寶柱啊!”
王寶金和王劉氏也悄悄別過身去抹眼淚,除了傷感,聽到找出兇犯的消息倆人心中都鬆出一口氣來。這個事情讓一家人幾年來不得安眠,每每想到大兒子,王李氏都要念叨仍未找到兇手的事情。
“這麽大的事情居然瞞著我,我得上山……”
王李氏話沒說完,一把就被王寶金給拉住了,“妹妹定然是不知道怎麽說,你還不知道她那個性子嘛,你們一哭她就沒招了。”
百姓們也出言相勸,“想來王縣公定是怕你們氣憤傷了身子,遂那日才沒讓你們去看庭審。”
王劉氏也附和道:“那倒是,小姑子的性子不似女兒家。”其實她心裏是想,迴去得收拾兒子,那小子肯定知道發生什麽事情。
總得來說,人早就死了,能找到兇手肯定是好事兒。王李氏一會兒哭一會兒笑,眾人很理解地在一旁安慰著。待王家三人緩解情緒已到午時,想想也不能去辦什麽事兒,三人感激地邀請大家一同在村裏擺席慶祝捉住兇犯的事情。
王家在年前就備著很多吃食,熱情又不外道的婦人們一起下手烹食,山上的姑侄倆還喝西北風呢,山下已經熱鬧得串桌敬酒了。若有路過者不清楚,得以為誰家擺喜宴。
這種時候重要角色必然要出場,有些人十分不甘寂寞,就是俗稱的:哪都有你!
“喲,這是誰家辦啥喜事兒吶?”
“嘖嘖,挺豐盛呀,給我們來兩副碗筷唄!”
瓦崗二人組在眾武將的推舉下聯袂而來,主要因為他倆臉皮夠厚,跟王玨的關係也夠好。至於來此處的原因,防箭衣!
“王家正在慶祝找到兇手的事情,您二位快請坐,隨便坐!”吳村長說完趕緊跑去給拿碗筷,在旁人看來這兩人是惹不起的殺神,在吳村長看來他們都是難得的財神爺!
既然可以隨便坐,當然要坐到目標人物身旁。兩人來到王家人那一桌,一左一右擠開原本坐在劉大包身旁的他爹跟他爺爺,厚顏無恥地把人家孩子圍在中間。
程咬金摟著劉大包的肩膀將他固定在位置上,“奧呀呀,一直聽我們家處默說師兄弟中就大包好搞研究,原本隻是以為你聰明好學,沒想到隻學習這麽兩年就能發明東西了,厲害呀!!”
“我住王家的時候跟大包關係好著呢,還記不記得叔教你武藝的事情了?若叔開口要防箭衣的製法,你告不告訴我?”肩膀已經被程咬金摟住,秦瓊隻能照著劉大包的後背啪啪拍來表示親近。
老程繼續,“那肯定得告訴你,防箭衣關係到將士們的性命,往常有這種東西王縣公從來不藏私,作為他的弟子大包必然會跟他老師一樣。”
劉大包這個孩子實誠,聽出二人話裏的意思後趕緊說道:“那東西是我年前研究玩的,本來為了讓調皮得二師兄出門在外能安全些,大師兄瞧見說有用讓我帶僕從製出一批給他。我沒當迴事兒,再加上年前的時候老師忙,故此還沒告訴她這個小發明。我得問問老師,再決定能不能說出方法。”
做著玩?小發明?!還是因為房遺愛?!!若不是有事兒求人家,倆兵痞能當場胖揍這孩子!
自兩個兵痞到來,參加宴席的百姓們就悄聲聽著他們說話。咱百姓聰明著呢,瞧他倆衝著劉大包走過去那樣子就是有事兒找人家。這種時候必然要好好聽完八卦,迴城後才能仔細講給別人聽。
好事者們挨個起鬧道:“二位將軍,你們說的防箭衣是什麽東西呀?”
“說起這個東西可了不得,前幾日見太子殿下試驗防箭衣的用處,我們好奇跟著看了看,結果發現它既比盔甲輕便又能啟到很好的防護作用。若穿著防箭衣麵對麵跟我這樣的武將比試肯定不成,但是卻能很好的防住箭支和普通力氣揮出的刀劍。防箭衣非常適合靈活運動的兵種,這能讓往常為了靈便捨去護具的士兵們受到保護。”秦瓊當然不會說出那批防箭衣到底做什麽用了。
劉大包見大家都目光灼灼地看向自己,他摸摸腦袋不好意思地說道:“我就是想著若穿起來不方便,二師兄肯定不會用。”
又是房遺愛?!!!
除了兩位忍著揍孩子衝動的將軍,王家人和劉家人則無語地看著劉大包。多好的機會,咋就不說是因為將士們才想著發明的呢,孩子也太實誠了!
瞧兩個兵痞又用目光逼迫劉大包,王李氏說道:“你倆可甭問他了,別說是他,就是我都不敢在這方麵替閨女做主。二位將軍說得沒錯,我閨女在這方麵從來不藏私,但大包也是尊師重道才說一定要先問問再決定。這麽著,趕緊派個人上山問問不就得了。”
霸道總裁王李氏叫來個年輕的王家僕從,此人素有飛毛腿之稱,得到指使後嗷嗷就跑了。
聽王李氏這麽說,倆人覺得事情多半是成了。其實他們也認為王玨必然會願意告訴方法,隻是聖上說他前幾日做了惹怒王縣公的事情,故此最好能從劉大包下手。
至於家裏的熊孩子,李總起先讓李承幹去幫忙說,結果他當場就給拒絕了。反正現在無戰事也不急用,人家中二還沒完全消氣呢。
等待的時候也不冷場,想著劉大包在發明創造方麵十分了不起,兩個大忽悠一頓稱讚。
劉家人同南山村人一樣,最初覺得好起來的生活是往常不敢想,然而越是發展越體會到生活在好的基礎上變得更好。王玨收劉大包為徒的時候劉家人覺得沒想過的好事兒落頭上了,再之後王玨說保證給每個弟子都弄上爵位,劉家人琢磨著他家的實誠孩子希望不大。
然而,沒想到大包還真似王玨說得一樣有才華,這麽一來得個爵位也不是沒希望。
劉大包的爺爺感慨之餘又想起好多往事,酒勁兒上來開始給大家講解他這個爺爺如何在王縣公收徒之前,沒讓劉大包的天分被抹殺掉。
整個故事中,講故事的人是大唐好爺爺,剩下的主要配角多少都做過抹殺自家孫子才能的事情。比如劉大包他爹劉東,多次用鞋底子拍劉大包。比如劉大包他娘,總是在兒子研究東西的時候讓他幫忙幹活。當然,這些個舉動最終都被大唐好爺爺製止。
不明就裏的人感嘆劉大包的爺爺居然能發現孩子的獨特才能,這麽些年一直與惡勢力抗爭直到孩子得遇名師,實在太不容易了。了解他家情況的人則全體憋著笑意,往常誰不知道劉老頭是咱十裏八鄉最會嬌慣孩子的人!
由於兩個兵痞的加入,以及劉大包的事情讓南山村人與榮有焉,宴席從晌午一直進行到臨近宵禁時間。好傢夥,一次宴席連著吃了兩頓。
毫無意外,王家僕從傳話迴來說王玨同意將方法告知朝廷,隻是又囑咐了一次製造方法需保密。另外還帶了一句話,“朝廷如今可不窮,聖上看著辦……”
這句話讓大家想起很多事情來,比如王縣公封爵的時候除了爵位啥彩頭也沒收到過。比如每次有宮裏的內侍來宣旨,他們都順手牽羊往宮裏帶東西。比如……
總之,咱聖上太會過日子了!
第247章黃包車
這個年節過得太緊張,待李道宗將宮人再次清洗一番,暗搓搓觀望的人們覺得事情終於結束,忍耐這麽久都趕緊著跑出來蹦躂一下。
由於這次事件除李總一家和王玨外,隻有兩個宗親和幾個兵痞知道一些不同程度的內。幕,世家們即便有人任文職也沒得到任何消息。
又是刺殺又是找到謀害王老大的真兇,再有行蹤詭異的兵痞們和年節間消失的侯君集,這些事情內裏是不是都有聯繫?俺們可以不參與,但是作為上層人士,如果連此等大事都不知道,感覺這麽沒有安全感呢。
什麽,你說前幾日為啥不打聽,為啥表現出不好奇的樣子?那不是事件正在發生中嘛,琢磨著就不是小事兒,俺們可不想受到牽連。
</br>
恰巧長孫皇後正為查找前隋jian細的事情發愁,聽侯君集一說也覺得事情交給李道宗合適。李道宗是主理刑獄的,成天都要麵對各種人犯。誰說謊了,誰的神情略有不對勁,還是他更容易察覺出端倪。
這麽一想,帝後又將清理出覺得有可疑的宮人們也弄李道宗那去了。
李道宗剛從崔智賢那撿個大便宜,還沒得瑟兩天就迎來兩個麻煩,樂得小崔胸口的抑鬱之氣一散而盡。
不說朝廷碧石們的勾心鬥角,來看看南山啥情況了。
雖說漢王確實犯下滔天大罪,然而王老大一家的死確實跟人家沒有關係。起初王玨放下心睡了個好覺,隨後想想又覺得冤枉人家一個跟自己無仇的人心理有點兒過意不去。
多虧王思源以他夢中的情況再加上漢王已經開始對李承幹動手,又有此等壞主意是李世民想出來安慰,王玨才解開這個心結。便是如此,她也沒去看庭審,更沒將事情告訴其餘家人。
王玨主要怕他們情緒太過激動再出現什麽變故,之後則是沒想好要怎麽說,也沒想好該如何安慰他們。往常還有王熙然和周齊在,這次王玨隻能想著改日請盧氏過來再說出事情。
這種大事兒可保密不了多久。
由於過年期間氣氛緊張,王李氏他們一直很聽話地待在山上。三人早憋悶壞了,瞧著被派到山下的僕從們都歸來,他們很聰明地得知已經沒有安全問題,並且從王玨沒主動告知中察覺出一絲不對勁兒來。
其實他們都挺忙,王李氏想去隨園看看情況,王寶金夫婦還在主管皂品和玻璃作坊。在王玨沒注意到的情況下,三人一同下山打算去瞧瞧心裏惦記的事兒,誰知剛到山腳下就被南山村民和熱情趕來的百姓們給圍住了。
吳村長帶頭發言,“哎喲你們終於下山來了,最近幾日可讓大家給擔心壞了!”
王李氏以為他們要說的是早前氣氛緊張的事情,好八卦的她趕緊接言道:“可不是咋滴,你們可有消息,到底出啥事兒了?”
咯,瞧著王家三人都是一臉好奇相,大家反而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這樣看來,王縣公是什麽事兒都沒跟他們說呀。大家就琢磨著,咱是該告訴他們,還是該告訴他們呢?
雖然提起過世之人會惹來傷懷,但找到兇手卻是好事,怎麽選都是告訴他們^_^
一臉誇張表情得大嬸,“你們還不知道呢?!”
“不知道啊!我們在山上一直沒下來,閨女看著似乎有心事兒,這不瞧著僕從們都迴山上去了趕緊來瞧瞧情況嘛。”
王寶金也忍不住問道:“最近到底發生什麽事兒了?”
聽一群人你一言我一語將事情說出,王李氏哇一下當場就哭了,“我的寶柱啊!”
王寶金和王劉氏也悄悄別過身去抹眼淚,除了傷感,聽到找出兇犯的消息倆人心中都鬆出一口氣來。這個事情讓一家人幾年來不得安眠,每每想到大兒子,王李氏都要念叨仍未找到兇手的事情。
“這麽大的事情居然瞞著我,我得上山……”
王李氏話沒說完,一把就被王寶金給拉住了,“妹妹定然是不知道怎麽說,你還不知道她那個性子嘛,你們一哭她就沒招了。”
百姓們也出言相勸,“想來王縣公定是怕你們氣憤傷了身子,遂那日才沒讓你們去看庭審。”
王劉氏也附和道:“那倒是,小姑子的性子不似女兒家。”其實她心裏是想,迴去得收拾兒子,那小子肯定知道發生什麽事情。
總得來說,人早就死了,能找到兇手肯定是好事兒。王李氏一會兒哭一會兒笑,眾人很理解地在一旁安慰著。待王家三人緩解情緒已到午時,想想也不能去辦什麽事兒,三人感激地邀請大家一同在村裏擺席慶祝捉住兇犯的事情。
王家在年前就備著很多吃食,熱情又不外道的婦人們一起下手烹食,山上的姑侄倆還喝西北風呢,山下已經熱鬧得串桌敬酒了。若有路過者不清楚,得以為誰家擺喜宴。
這種時候重要角色必然要出場,有些人十分不甘寂寞,就是俗稱的:哪都有你!
“喲,這是誰家辦啥喜事兒吶?”
“嘖嘖,挺豐盛呀,給我們來兩副碗筷唄!”
瓦崗二人組在眾武將的推舉下聯袂而來,主要因為他倆臉皮夠厚,跟王玨的關係也夠好。至於來此處的原因,防箭衣!
“王家正在慶祝找到兇手的事情,您二位快請坐,隨便坐!”吳村長說完趕緊跑去給拿碗筷,在旁人看來這兩人是惹不起的殺神,在吳村長看來他們都是難得的財神爺!
既然可以隨便坐,當然要坐到目標人物身旁。兩人來到王家人那一桌,一左一右擠開原本坐在劉大包身旁的他爹跟他爺爺,厚顏無恥地把人家孩子圍在中間。
程咬金摟著劉大包的肩膀將他固定在位置上,“奧呀呀,一直聽我們家處默說師兄弟中就大包好搞研究,原本隻是以為你聰明好學,沒想到隻學習這麽兩年就能發明東西了,厲害呀!!”
“我住王家的時候跟大包關係好著呢,還記不記得叔教你武藝的事情了?若叔開口要防箭衣的製法,你告不告訴我?”肩膀已經被程咬金摟住,秦瓊隻能照著劉大包的後背啪啪拍來表示親近。
老程繼續,“那肯定得告訴你,防箭衣關係到將士們的性命,往常有這種東西王縣公從來不藏私,作為他的弟子大包必然會跟他老師一樣。”
劉大包這個孩子實誠,聽出二人話裏的意思後趕緊說道:“那東西是我年前研究玩的,本來為了讓調皮得二師兄出門在外能安全些,大師兄瞧見說有用讓我帶僕從製出一批給他。我沒當迴事兒,再加上年前的時候老師忙,故此還沒告訴她這個小發明。我得問問老師,再決定能不能說出方法。”
做著玩?小發明?!還是因為房遺愛?!!若不是有事兒求人家,倆兵痞能當場胖揍這孩子!
自兩個兵痞到來,參加宴席的百姓們就悄聲聽著他們說話。咱百姓聰明著呢,瞧他倆衝著劉大包走過去那樣子就是有事兒找人家。這種時候必然要好好聽完八卦,迴城後才能仔細講給別人聽。
好事者們挨個起鬧道:“二位將軍,你們說的防箭衣是什麽東西呀?”
“說起這個東西可了不得,前幾日見太子殿下試驗防箭衣的用處,我們好奇跟著看了看,結果發現它既比盔甲輕便又能啟到很好的防護作用。若穿著防箭衣麵對麵跟我這樣的武將比試肯定不成,但是卻能很好的防住箭支和普通力氣揮出的刀劍。防箭衣非常適合靈活運動的兵種,這能讓往常為了靈便捨去護具的士兵們受到保護。”秦瓊當然不會說出那批防箭衣到底做什麽用了。
劉大包見大家都目光灼灼地看向自己,他摸摸腦袋不好意思地說道:“我就是想著若穿起來不方便,二師兄肯定不會用。”
又是房遺愛?!!!
除了兩位忍著揍孩子衝動的將軍,王家人和劉家人則無語地看著劉大包。多好的機會,咋就不說是因為將士們才想著發明的呢,孩子也太實誠了!
瞧兩個兵痞又用目光逼迫劉大包,王李氏說道:“你倆可甭問他了,別說是他,就是我都不敢在這方麵替閨女做主。二位將軍說得沒錯,我閨女在這方麵從來不藏私,但大包也是尊師重道才說一定要先問問再決定。這麽著,趕緊派個人上山問問不就得了。”
霸道總裁王李氏叫來個年輕的王家僕從,此人素有飛毛腿之稱,得到指使後嗷嗷就跑了。
聽王李氏這麽說,倆人覺得事情多半是成了。其實他們也認為王玨必然會願意告訴方法,隻是聖上說他前幾日做了惹怒王縣公的事情,故此最好能從劉大包下手。
至於家裏的熊孩子,李總起先讓李承幹去幫忙說,結果他當場就給拒絕了。反正現在無戰事也不急用,人家中二還沒完全消氣呢。
等待的時候也不冷場,想著劉大包在發明創造方麵十分了不起,兩個大忽悠一頓稱讚。
劉家人同南山村人一樣,最初覺得好起來的生活是往常不敢想,然而越是發展越體會到生活在好的基礎上變得更好。王玨收劉大包為徒的時候劉家人覺得沒想過的好事兒落頭上了,再之後王玨說保證給每個弟子都弄上爵位,劉家人琢磨著他家的實誠孩子希望不大。
然而,沒想到大包還真似王玨說得一樣有才華,這麽一來得個爵位也不是沒希望。
劉大包的爺爺感慨之餘又想起好多往事,酒勁兒上來開始給大家講解他這個爺爺如何在王縣公收徒之前,沒讓劉大包的天分被抹殺掉。
整個故事中,講故事的人是大唐好爺爺,剩下的主要配角多少都做過抹殺自家孫子才能的事情。比如劉大包他爹劉東,多次用鞋底子拍劉大包。比如劉大包他娘,總是在兒子研究東西的時候讓他幫忙幹活。當然,這些個舉動最終都被大唐好爺爺製止。
不明就裏的人感嘆劉大包的爺爺居然能發現孩子的獨特才能,這麽些年一直與惡勢力抗爭直到孩子得遇名師,實在太不容易了。了解他家情況的人則全體憋著笑意,往常誰不知道劉老頭是咱十裏八鄉最會嬌慣孩子的人!
由於兩個兵痞的加入,以及劉大包的事情讓南山村人與榮有焉,宴席從晌午一直進行到臨近宵禁時間。好傢夥,一次宴席連著吃了兩頓。
毫無意外,王家僕從傳話迴來說王玨同意將方法告知朝廷,隻是又囑咐了一次製造方法需保密。另外還帶了一句話,“朝廷如今可不窮,聖上看著辦……”
這句話讓大家想起很多事情來,比如王縣公封爵的時候除了爵位啥彩頭也沒收到過。比如每次有宮裏的內侍來宣旨,他們都順手牽羊往宮裏帶東西。比如……
總之,咱聖上太會過日子了!
第247章黃包車
這個年節過得太緊張,待李道宗將宮人再次清洗一番,暗搓搓觀望的人們覺得事情終於結束,忍耐這麽久都趕緊著跑出來蹦躂一下。
由於這次事件除李總一家和王玨外,隻有兩個宗親和幾個兵痞知道一些不同程度的內。幕,世家們即便有人任文職也沒得到任何消息。
又是刺殺又是找到謀害王老大的真兇,再有行蹤詭異的兵痞們和年節間消失的侯君集,這些事情內裏是不是都有聯繫?俺們可以不參與,但是作為上層人士,如果連此等大事都不知道,感覺這麽沒有安全感呢。
什麽,你說前幾日為啥不打聽,為啥表現出不好奇的樣子?那不是事件正在發生中嘛,琢磨著就不是小事兒,俺們可不想受到牽連。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