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行前,王玨細細囑咐他們盡量別出去亂晃,如果要參加年宴也盡量少飲酒。至於原因不用問,迴家也什麽都別說。見王玨麵色嚴肅,弟子們當場鄭重點頭。


    往常還有阿綠、王熙然和周齊在,今年南山顯得有些冷清,弟子們離去後王李氏和王劉氏有些悶悶不樂。王玨本想找村裏人一起過年,但是想想不知道過年期間會發生什麽事情,隻能將此想法作罷。


    臨近年三十,幾乎每日都有車馬隊從官道經過,王玨近期最大的樂趣就是在山上拿望遠鏡觀察他們。雖然隻是從南山下的官道這麽一段路程來觀察,王玨還是從他們的人員布置以及所帶物品中看出一些門道。


    很快,唯恐天下不亂者們期待的年宴終於到來。


    王玨離家時囑咐家人不要走出山頂的迷陣,又調派一些經過鍛體、武藝強悍的僕從守住南山村入口,這才放心著帶王思源策馬離去看熱鬧。為啥帶著侄兒,主要讓他漲漲見識,另外若年宴上真發生什麽事情,他也是個不錯的戰力。


    姑侄二人剛離開南山村,就見到長孫萌帶著兩個暗衛策馬迎麵而來。


    長孫萌見到王玨後直入正題,“爹爹已經進宮,他讓我來告訴您一件事情。今日早朝的時候聖上除了炫耀今年的功績,還說了很奇怪的話。他說自己天命所屬,與他作對的都沒有好下場。雖然像是在說頡利可汗,爹爹卻覺得是意有所指。”


    王玨聞言皺眉頷首,看來真的要有事情發生了。快速將長孫萌送迴家中,見她安全進門,王玨才帶著王思源往皇宮去。臨近皇宮的時候與孟襄在路上匯合,而後又遇到仿佛在等人的李績和程咬金,他二人隻說了‘小心’這兩個字。


    待二人離去後,將長孫萌的話告訴轉述給孟襄,而後王玨才帶著疑惑的心思進宮。


    讓王玨意外的是,哪怕可能有事情要發生,李世民還是那張惹人厭的嘿嘿臉。除了侯君集沒在,所有人的動態都很正常,包括暗中傳遞消息的長孫無忌。都是影帝級藝術家,若不是內侍看著像是暗衛假扮,王玨都快認為近期發生的事情是場夢了。


    宴席開始,李總如往常一般與皇後說了些感言。又將王爺和都督們介紹一遍,主要是給王玨這種人介紹的,剩下大部分人相互都認識。由於王玨的貢獻,總被人說小氣的李總又大方了一迴,“來人,將朕給眾位的禮物拿上來。”


    以前的年禮要麽是道菜,稍好的時候有鹽,最慘的那次遇到陪葬物。見李世民竟在剛開宴的時候就提年禮,眾人收過鏡子後覺得沒準這次聖上真的準備再出血。


    不出王玨所料,幾個內侍拿托盤上來,掀起蓋在上麵的蒙巾,眾人見到托盤上放的赫然就是玻璃製品。李世民嘿嘿一笑,“按你們每個人的特質所製,快將朕準備的禮物給大家發下去。”


    大臣們都感動死了,不說玻璃的價錢多麽昂貴,聖上能用心為他們每個人準備玻璃樣式,便是這份心意也太過可貴。王玨掃過各大臣的臉觀察著他們的表情變化,她認為事情絕對沒有那麽簡單,遂視線跟著內侍注意著每個人都得到什麽樣的玻璃製品。


    程咬金的是一對玻璃斧頭,秦瓊的則是長。槍,大部分武將得到的製品都與他們所用武器相對應。到文官那,孔穎達和虞世南居然是自行車,這個太賺了,做工比其他人的都難。待到各王爺和皇子的時候,王玨的視線在一人處頓住。


    似王玨一般在觀察著玻璃製品的人,也是視線停在同一處。有些人起初隻是好奇大家都得到什麽,然後暗搓搓地比較一番,沒想到竟好似發現了大秘密。


    王玨緊握手中的酒碗,往李世民方向看了看,得到他隱晦地頷首。想著來看熱鬧,想著保護大家周全,竟沒想到這齣戲自己也是主要演員。雖然李世民已經承認她的懷疑,但是看看那人,王玨很是想不通他幹嘛要在這般年齡,以這樣的身份對自己出手。


    “還記得那年墨家初到,咱們奏起的秦王破陣樂嗎?朕又將它改編了一下,來人,音樂奏起!”


    除了小部分有消息的和善於觀察琢磨出異樣的人,剩下人並不知道年宴背後暗藏的玄機,遂音樂奏起後很多人借著得到聖上慷慨相贈的好心情,都開始愉快飲酒甚至起舞。


    不知道李世民什麽時候開始發難,那小部分人都盡量配合大家的時候謹慎觀察周圍情況。待樂聲結束,大家又喝了幾輪酒,李世民似突發奇想般說道:“皇室子弟皆有才,你們來表演些才藝怎麽樣?就從李元景開始,除了朕,這裏數你輩分最高。至於朕,朕最後表演。”


    哪有讓皇親給大臣表演節目的,瞧著李世民自己也要演,好些人都以為他又喝多了開始不拘小節起來。李元景雖然跟李承幹年齡差不多大,但他是李淵第六子,倆人隔著一輩兒呢。


    李元景聞言慡快起身,他對著李世民靦腆說道:“今年咱們大唐打了勝仗,弟弟雖然擅長繪畫,但是今日卻想表演劍術。”


    李世民聞言開懷,“好!朕就說不讓你總是悶在書房繪畫,可算聽話一迴了,趕緊讓朕看看你練得怎麽樣。”


    李元景表演的哪裏是劍術,不過是很漂亮的劍舞罷了,俗話所說的中看不中用招式。大家都昧著良心誇讚了一番,李世民笑著說道:“很有劍士的神韻,但是招式上差了一點兒,你若感興趣待我過幾日教你。”完全是一副好哥哥的模樣。


    下一個,李世民將視線移向李元昌,“你給大家表演個書法怎麽樣?”不容拒絕的語氣,隨著李世民話落,內侍開始往殿內拿工具。


    “弟弟早就準備了樂器想演給哥哥看,不若我表演兩個節目?”


    大家都很好奇李元昌要表演什麽,李世民聞言點頭答應。而後上來兩個太常寺的樂童,想來是李元昌早就與二人排練過。悠揚的曲聲響起,李元昌的技藝隻是一般,那兩個樂童卻讓大家很驚艷。他們不止長得俊俏,連樂器演奏水平都很高超。


    王玨過於關注表演,注意力並未放在她大侄兒身上,不然轉頭就能看到王思源對李元昌和樂童們迸發出的殺意。


    演奏完畢,方才沒發現端倪的人很是真心誇讚了一番。李元昌對李世民說道:“弟弟很是喜愛這二位樂童,可否請聖上將他二人賜給我。”


    李世民很是慷慨地對兩個樂童說道:“你們二人以後便跟著漢王吧。”


    隨後是書法表演,李元昌正愁要寫什麽,發現放用具的托盤內有首詩,他幹脆直接照著寫出來。


    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蘆花都不見。


    方才李元昌收到玻璃漢子的一二三四,很多人就將他跟王老大家的謀殺案聯繫起來。隻是想想他年齡不算大,應該不會生出那等心思,故此才覺得可能這些字對他有什麽意義。然而,見崔智賢看到李元昌書法後驚訝的樣子,大家的懷疑再次加深。


    王玨在很多人的特意注視下依然什麽都沒說,她在等待李世民的後招。


    將樂童帶迴去,一直沒移開視線的王思源發現李元昌讓樂童給他倒了兩碗酒後,就安排其中一人去取代李承幹旁邊的內侍了。見此,他實在沒忍住,居然在這種場合出言說道:“漢王殿下,您不是給自己求的樂童嘛,為何有一人去了我大師兄那裏?”


    見他出聲,大家皆驚訝,尤其是坐在一旁的王玨。難道這孩子也看出什麽了?是了,他向來心細聰慧。


    李元昌今年才13歲,他故作俏皮地說道:“哥哥將人給我,就是我的了,我欲送一個給侄兒。”


    “方才聽他們演奏,技藝倒是不錯,可惜腦子裏沒有東西,也就隻能靠技藝出彩了。我大師兄不需要這樣的玩物,他今年就要及冠,恐怕有些心思不正的人會藉機傳些流言蜚語,漢王殿下還是將人自己收著吧。”


    “你是何人,有何資格幹預我們的事情?我將好東西送給侄兒能引起什麽流言?”李元昌故作惱怒,好似小孩子發脾氣一般。


    臥槽,怎麽迴事兒,這與劇本上不一樣!提前被李世民安排的幾個武痞,完全被王思源的插嘴弄得措手不及。


    方才王玨還有擔心王思源擅自說話,聽他說得句句都在理,又想起曆史上關於李元昌、李承幹與叫一個叫的稱心樂童的記載,王玨嚴肅著麵容說道:“他確實不需要樂童陪伴,免得汙穢之人以為他好男風。漢王還是勿要多言,不然日後出現差錯豈不成了你在算計侄兒?!”


    李承幹起初有點兒懵,聽王玨將事情點明,他狐疑地看了一眼李元昌。老師平常不會這麽對人說話,除非確定這人有什麽不妥。想明白後,趕緊說道:“我平日確實沒有興趣聽樂童演奏,漢王的心意孤心領了。”這就是拒絕的意思了。


    所謂富貴險中求,又到了這種關鍵時刻,崔智賢在幾人爭執的時候終於決定捉住這個機會。李承幹話落,他起身說道:“聖上,雖然在年宴說這樣的話有點兒不對,但是微臣破案心切,隻能擾了大家的興致。方才漢王所寫的字,與王老大家滅門案,死者手中所握的紙條上字跡很是相似,還請聖上準許臣查案。”


    臥槽臥槽,武痞們快瘋了,又一個出來攪局的人!他們準備那麽久都是為了什麽呀,早知道跟侯君集搶差事得了。還想著能記入史冊啥滴,結果兩次都被人搶先,武痞們氣得想撞牆。


    李元昌聞言大叫:“什麽殺人案?我隻是寫個字怎麽跟殺人案有關係?!”


    方才在李元昌毫不猶豫寫下詩句的時候,李世民就覺得紙條的事情多半跟他無關。當然,若他在看到詩句的時候就知道咱的意圖,故此才毫不避諱地寫出來,那他隻能說這個弟弟簡直聰慧的可怕。然而,這麽聰慧的人如何會用自己的筆跡去寫下挑釁的字,李世民還是傾向於有人拿了他的字來提醒自己注意他。


    那個人是誰,為何要殺王老大一家,李世民還是想不明白。然而,這並不影響他將計就計來解決麻煩。通過一年多時間,李總已經查清孫妃暗地裏的動作,以及她隱藏起來的身份,有些事兒必須要趁著這個機會解決掉。


    消失的侯君集已經去執行秘密任務,李世民穩坐釣魚台,故此他很是彰顯風範地說道:“待宴後漢王需配合崔智賢辦案,未洗清嫌疑前不準離開長安。”見李元昌還是噘嘴,李世民假裝安撫道:“你放心,若事情不是你做的,崔智賢沒有膽量冤枉你。”


    見聖上隱晦投來的讚揚眼神,以及兵痞們滿臉的惱怒,小崔覺得自己終於又揚眉吐氣了。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淳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淳雅並收藏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