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老漢反駁道:“你隻識得幾個漢字,哪裏有什麽學識?”


    聞言,堂外立刻有百姓喊話--


    “瞎說!王縣公乃大唐有名的博學者,怎麽可能隻識得幾個漢字!”


    “就是,王縣公不止有學問,字也寫得頂好,她的作品還在我客棧呢!”


    好!最後一個證據太過無法反駁,這下就沒什麽可疑惑了!!方才懷疑突厥人受人指使的圍觀者又有點兒不確定起來,若真被人指派,怎麽連王縣公的具體情況都不了解?!


    見突厥一家人麵露悲切,很是絕望,王玨知道他們一方麵是出於本心一方麵也是博取同情。看他們的樣子,連迴程的錢都湊不夠,絕望也是應當。王玨不想讓百姓們被左右情緒,她又說道:“我瞧他們說的也是有條理,難道有個娘子同我長得很像不成?不若讓長安令幫你們找找人,我迴頭著人拿些銀錢給你們,畢竟你們是因將我誤認為賊人才遠道而來。”


    “人心善看到的也是善,這家突厥人可能是真認錯人也可能被人安排,王縣公寧願相信第一種情況就怕真的讓無辜之人受難,她的為人向來如此仗義!”


    “若是我早就氣死了,哪還會考慮別人的情況,王縣公果真是名士氣度!”


    因王玨的話,才生出同情心的百姓瞬間轉移注意力讚揚起她。那些特意趕來幫忙的大臣則不住頷首,有孩子在南山學習的則希望他們多學到老師幾分本事,那些與她親近的則暗贊她聰慧是個不會拖後腿的盟友人選。


    古力阿紮用力摟住孩子,怕他說出什麽難聽的話。現在看來王玨給多少錢才是他們今後的指望,繼續鬧下去將什麽也沒有,他們隻能等待結果,若銀錢太少再找人傳她壞名聲也不遲,起碼要把當年的牲畜折合銀錢翻幾番才能滿意。


    在糙原上來說,古麗阿紮算少數聰明能在家裏做主的女人。她仍堅信眼前這個所謂的名士就是當初的便宜兒媳,不然姓名和年歲實在不會這樣巧合,隻是她同樣弄不懂當初的笨丫頭怎麽剛離開就變得滿腹經綸。


    也怪她窮苦太久,看到畫像就興奮找來了,一路上隻研究怎麽做戲賴上王玨,在邊關打聽的東西也是說她參戰有軍功,沒想到竟不止如此。糙原人有自己信奉的神,她覺得王玨不是鬼混附身就是神靈降世,無論哪種都不是他們這樣的常人能惹,還是趕緊拿錢走人,免得她再報複。


    見原告站在那裏疑惑,大家更堅信是他們弄錯人了。雖機率小,但是同名者也不是沒有嘛。這時王熙然突然說道:“當初有很多孩童跟你一同賣去糙原,你們在路上可交換姓名了?”


    王玨假裝愣住,“當初確有說到姓名籍貫,可惜我那時被餵了藥,再加上突遇變故並不記得誰的信息,為此我還懊惱過很久。等等,似乎有個娘子身量和眉眼都與我有些像。我記不清了,也許隻是迷幻中的錯覺。”


    對嘛,怎麽可能姓名和年齡也一樣!大家醒悟後開始罵那假借人身份的娘子,怎麽被人所救反而有預謀一樣說出別人的身份,簡直是一早就對這家牧民別有所圖了。


    崔智賢樂壞了,他趕緊說道:“既然是個誤會,大家都散了吧,還有人要說什麽嗎?”


    無人應聲,他欣喜激動地拍了拍驚堂木,“退堂!!!”


    太好了,本來已經做好再次倒黴的準備,沒想到峰迴路轉!


    由於無法反證明牧民誣陷,現在的結果已經非常好。王玨之所以不讓崔智賢說出責問的話,就是怕將案子拖著,再返迴糙原找當年認得她的牧民辨認。雖還是可以咬定那個子虛烏有的娘子,但也怕會引起人精們的猜疑。


    最後,王玨裝麽著問了問牧民欲住在何處,說道等會兒就讓人給他們送銀錢。突厥三人也強忍著怒氣假裝感謝,連連說著認錯人這樣歉意的話,真是一場好看的麵子戲。


    後趕來的孟襄和兩個老頑童想法一樣,一方麵覺得事情完美解決很開心,一方麵又有點兒遺憾沒給自己發揮的機會。關於這個想法,從很多人臉上都能看出。有人是想著人情的事情,有人是單純想在王玨麵前表現。


    中二太子兄弟倆就是想表現一番,結果也是完全沒有發揮的機會,倆人心裏估計著迴宮又要被爹爹笑話。如果可以,今日真的不想去了。


    百家派弟子們看看王熙然,內心吐槽又被他搶先了。房遺愛則是暗暗拍胸脯慶幸,大家似乎已經忘記他裝暈的事情,簡直太好了!


    誰知王玨與前來壓場的各大臣告別後,突然轉身疑惑問道:“遺愛怎麽也在這,你不是暈倒了嗎?”


    王思源立刻說道:“我今晚留下陪二師兄,跟他好好聊聊!”


    聽著‘好好聊聊’這四個字,王玨滿意地對王思源點了點頭。她大侄兒也不是省油的燈,希望能調節掉房遺愛心中對蘇定方的敵意,這樣他們以後絕對能省去不少事兒。


    王玨的事情解決完,除了房家人和百姓們還圍著她安慰,其他人都跟著孟襄跑了。難得見到活的,趕緊給逮住。本是想看王玨熱鬧的尉遲敬德見那些人擠著笑臉追孟襄,突然變得開懷起來。自家兒子沒拜入百家派也對,這不他也因為兒子得到特殊優待呢。


    從沒想過蠢兒子也有給他長臉的一天,雖遺憾沒看到王玨的熱鬧,但他還是因世家追趕孟襄的場景開懷。大黑熊心情很好的哼著小曲跟去兄弟家玩耍,至於兄弟是誰,除了秦瓊和程咬金那幾個還能是何人!


    今日休假也已至傍晚,城內的弟子們各迴各家,王玨跟王熙然則帶著剩下的人迴南山。考慮到曾經的婆婆還算上道,這幾年的苦日子也算給了他們些許教訓,未免再生出事端,王玨打算滿足他們的銀錢需求。


    待王玨到南山後,第一時間就讓管家帶人趕在宵禁前將錢送過去。又細細囑咐,送錢時雖不用大張旗鼓,但一定要有些目擊者才行。


    案件結束並不算完,很多人迴家還是將今日的事情思索一遍,直覺告訴他們事情似乎過於簡單了。也許是經曆過太多背後謀劃,大多數人怎麽也無法相信真的是認錯人,這其中也包括疑心病患者李世民。


    他聽完兩個兒子的講述,想了想說道:“看看那三個牧民住在哪家客棧了,派幾個探子去關注他們,無論是與人談話或隻是擦身而過,都要細細注意是否傳遞消息。”


    下達這個命令的人不止李總,如此弄得那家客棧竟然人滿為患。便是曾經與王玨有矛盾的世家也派出人,就怕王玨真的在他們還需要的時候被暗算。


    作者有話要說:


    第210章超級大章


    “王縣公仁厚,想來是怕那戶突厥人無錢住店,你們瞧瞧她肯定是方到南山就讓管家來送錢。”


    方才不在的好事者趕緊問道:“送了多少?”


    “我哪能過去數,約麽著夠那家人迴突厥過上好日子了。”


    而後又是對今日之事的討論,這樣的場景發生在長安城內各坊間,大家都讚嘆著王玨的仁厚以及那家突厥人的倒黴。很多百姓都帶著羞愧的表情談起那個假借王玨名字的娘子,太給咱們大唐人抹黑了!


    比起熱情討論事件,慶幸王玨沒被冤枉的百姓們,似李世民這樣的心思細膩九曲迴腸者則久久不能入睡。待聽聞事件也是慶幸王玨無事,然後再細細思索,他們都在一個環節卡住了。就算有個娘子借王縣公名字行事,那也不可能擁有同樣的紅痣,天下哪有這樣趕巧的事情。


    那麽隻有兩個可能。要麽這家裝老實的突厥人是受人指使,他們另有所圖或還有後招。要麽突厥人沒說謊,那麽問題來了,王縣公既然不是被她所說的老師救走幾年,她的學問從何而來?如果是在突厥人家中時每日外出學習,那麽她當初為什麽隱瞞說謊,難道就為那點牲畜?


    王玨在大唐不是普通人物,她的一點兒動作都會讓人繃緊神經,這導致很多大爺大叔們整晚不得眠。次日早朝一看,殿內從聖上到大臣都似得了紅眼病。其中最擔憂的人是崔智賢,他昨日太過興奮趕緊就結案了,若再出現什麽意外事件,他的小心髒絕對受不了。


    今日早朝還真有點事兒,伊吾城主到長安朝唐。伊吾這樣被各勢力夾在中央的小地方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起初隋朝於其地設置伊吾郡。隋末,眼見中原戰亂,城主趕緊向突厥稱臣尋求保護。頡利被虜獲後,這位精明的伊吾城主快馬加鞭率領他所屬的七城降唐。


    由於他們不騷擾邊關,大家也無甚仇怨,雖無奈他們牆頭糙般的作為,李世民依然很高興他們的到來。上半年,眼見頡利大勢已去,各族君長都到長安請李世民稱天可汗。


    李總當時雖然好頓立牌坊,事後與各族君長的聖旨卻都用了天可汗這個稱唿。什麽叫天可汗,這片地麵上的老大!既然人家來了,主要源於對咱的認可。秉承伸手不打笑臉人的說法,咱們好好招待著人家,最後再收點保護費--唐朝在伊吾設置西伊州(今新疆哈密)。


    有客到來,咱們不可能如往常一般隨意說兩句就走。大家先是你來我往恭維一番,再由唱黑白臉的搞定在伊吾設州的事情,最後讓鴻臚寺的人招待著客人約定好歡迎宴時間,如此一番折騰才退朝。


    官員們未免失儀,早朝時一直強忍著打哈欠的衝動,他們聽說退朝後趕緊加快腳步往宮外走,腦中都想著迴家補眠呢。結果,一個嗓門讓全體人員都精神了。


    由於知道今日要招待外賓,衙役們不敢靠近宮門,隻急急在外徘徊著等待崔智賢。本就有急事兒,再加上今日早朝時間又長,待看到崔智賢後衙役急切奔跑過去喊道:“昨日那三個突厥人遇害了,您快去瞧瞧吧!!!”


    崔智賢何止是精神了,這一嗓子快把他嚇得神經了!


    也不知道自己是什麽命,什麽運道!每次都是怕什麽來什麽,每次都是隱隱有著不安的預感事情便成真了,每次都是在頂鍋蓋被大家自動劃分到敵對陣營,想想他何必吃力保住這個官職不放,長安令這個職位簡直是專職被黑一百年不變。


    沒有時間多想,自聖上更受得大家敬重,朝廷變著法兒實施措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大唐的犯罪率變得特別低。就說去年一年,被判斬首的犯人一共才27位,可見大唐治安良好。然而,就在外賓到來這麽重要的日子,居然在他的管轄地-大唐都城出現兇殺滅門案,小崔想想都快氣暈了!


    不止如此,他昨天半夜想到有可能的後招,臨時派衙役去客棧守著,結果到底還是出事兒了!隨後一想,那間客棧在昨日住進去不少人,除了聖上的探子自然還有各大臣、世家派去監視情況的。一般來說這麽多人一起監視應該不會出問題才對,但人多也就意味著趁水摸魚。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淳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淳雅並收藏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