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智賢最近都在忙著幫家族搶大船,由於職責所在他還得守在衙門,隻是變通著將議事地點改為衙門的書房內。長安的治安非常好,百姓間雞毛蒜皮的小事靠師爺就能搞定,沒想到這日正商討著怎麽也走走人情路子的時候鳴冤鼓響了。


    一般常駐長安的百姓若無大事都不擊鼓,正商討投入的時候猛然聽到鼓聲嚇得崔智賢一激靈,隨後便有不祥的預感在心中擴散開來。讓族人們繼續討論,他連忙小跑去堂前看看情況。這樣爭搶資源的時刻,任何一點錯漏都會被競爭者拿來攻擊,小崔不敢怠慢。


    往過跑的路上小崔腦筋開轉,若是對手請人來找茬,會如何做?也許是不停讓人拿小事來騷擾,也許是弄個難解的事情來為難,而後再放出消息說他無用之極。


    待崔智賢到達公堂,看見堂內似是一家突厥人和一個漢人,從神色來看兩方人不像有矛盾。走至附近的百姓聽到擊鼓聲也停下來圍觀,掃一眼門口零星的幾個人,也沒瞧見世家僕從的身影,小崔稍稍安心。


    拍一下驚堂木,崔智賢威嚴著麵容說道:“何人敲響鳴冤鼓?有何冤情速速道來!”


    那個漢子見突厥一家人好似被崔智賢嚇得不輕,趕緊迴話道:“小的是振海鏢局的一個鏢頭,路上遇到這家突厥人,得知他們要到長安告狀便一路將人帶迴來了。”隨後詳細講述如何遇到這一家人,以及他們有過的對話。


    外麵圍觀的百姓們聽到漢子的說法,連連出言贊他心地善良給長安人長臉了。聽得那一家人來長安的原因,有百姓預感不是尋常的無聊事兒,連忙嗷嗷跑著去坊間通知大家來瞧熱鬧。


    崔智賢聽漢子說完,心下稍安,隻是兒媳離家偷盜的案子還難不倒他。首先傳來他們要狀告的人,然後再根據雙方提交的證據來斷案就成。哪怕是弄錯,隻要當時是根據眼前證據來判,也無人能從此處找茬。


    想明白,崔智賢對擊鼓者的態度也緩和,他先對那漢子說道:“本官興許還要問你問題,考慮到你並非參案者,你隻先站在一旁聽著便可,無須下跪。”


    漢子聽後連連感謝,門口百姓也贊崔智賢仁厚懂得變通。


    隨著漢子離開正位,圍觀者們和崔智賢的目光一同移到突厥三人身上,“你們姓誰名誰?丟失東西的前因後果講一講,那偷盜之人是誰?最重要的是,你們狀告別人可有證據?”


    突厥老婦吶吶迴道:“糙民叫古力阿紮,以放牧為生。我們曾在糙原上救得一漢女,憐惜她若被人捉去恐成奴隸,便在她的同意下讓其嫁給我那患病的大兒子。誰知大兒子亡故後,她竟偷走我家所有牲畜離去。我記得她左肩膀有顆紅痣,我家臨近的牧民都認得她樣子,她當年帶大批牲畜歸來全大唐人不是都知道嗎?”


    等會兒等會兒,崔智賢的心肝有些顫,寡婦帶著大批牲畜從關外歸來,這麽些年似乎隻有一人啊!!!腦筋轉得快的圍觀百姓也驚住,而後趕緊小聲將自己的猜測告訴旁邊人,討論聲瞬間增大。


    心裏祈求著別拿這麽大事兒嚇唬他,崔智賢穩定思緒後問道:“你們說的人住在哪裏,姓誰名誰?!”


    老婦聽到問話後作緊張狀,旁邊的小郎君更是似嚇到一般往她懷裏靠去,那個一直沒出言的老漢說道:“她叫王玨,長安外南山村人,這是她當年告訴我們的!”


    完了!!!


    不知哪個王八羔子給他設的局,崔智賢現在很想裝暈。


    堂外百姓聞言瞬間炸了,有人氣得叫嚷著想往堂內沖,都被衙役攔住細語安撫著。將心比心,若咱不是衙役,也想衝進去揍他們。王縣公出大力打敗突厥,他們自己戰敗便想著用這種方法給人潑髒水,實在是太可惡了!


    百姓們被穩定情緒,大家快速商量後除了留幾人繼續聽案,其他人都奔跑著去坊間傳消息。尤其南山和跟王縣公關係親近的各大臣府上必去,得先讓他們了解情況省得被突來事件嚇到。


    外麵的人進不去,裏麵可還有一個百姓呢。那個鏢頭聽到老漢吐出王玨的名字直接傻了,反應過後衝過去紅著眼大吼:“你們勿要冤枉好人!都說突厥人沒有好東西,我竟因你們外在的可憐心聲惻隱,我真是混蛋啊!”


    崔智賢同情地看了一眼鏢頭,這個好心的漢子確實夠慘,這要不說清楚往後可怎麽在大唐混!


    哪怕現在各世家的人沒來,聽到散去坊間的百姓傳遞消息也會趕過來,同上次一樣他這個審案官員必須要做到公正,不然明日早朝妥妥要被禦史參。預感墨家的大船似乎在離自己遠去,崔智賢硬著頭皮對衙役吩咐道:“去南山請王縣公過來當堂對正!”


    要說出這句話太不容易了,崔智賢硬挺著坐在案後,用這段時間來思索是誰在背後整他。自己正經得罪不少人,這麽一想半個朝堂的人都出現在腦中。若說最近一次將誰得罪慘了,那就是婚事沒談成的李家,難道是他們家?!


    房府在外收集小道消息的僕從得百姓告知後趕緊迴府,百家派弟子們也都不顧房遺愛的新鬧劇迅速趕往衙門,另有盧薈的隨從趕迴南山告知王玨此事。由於他們本就在長安,想著老師許久才能過來。這當會兒,趕緊跟一直觀看審案過程的百姓們細細了解情況。


    聽得整件事的過程,王思源對百姓們輕聲問道:“他們可說了,大兒子何時過世?”


    一個婦人答道:“未曾。”


    而後便無人再言語,隻百家派弟子又遣隨從去各府,讓他們將百姓了解的情況告知。


    這麽大的事情,可以說是轟動長安的大事件,各地頭蛇和有頭有臉的人在這會兒都收到消息了,隻不過區別在於消息的完整性。其中與王玨關係親近的自然擔憂,想想趕緊整理一下出門聽案,與她有間隙的也不是太開懷。


    因著王玨引出海外發財的路子,便是在文化壟斷事件上打擊世家也不那麽招人恨了。很多人都覺得,就算還是要對付她也絕不是現在,不知哪個腦子灌水的設局。有一點倒是所有人想法都相同,拐子案件當年已經審完,這家牧民說的救人一事應該不存在。問題在於,那些牲畜是王縣公老師給的還是去牧民家偷拿。


    若偷拿,便是再有被虐待的理由來說事兒,王縣公作為名士的名聲也毀了。


    “看不得朕好!又是誰看不得朕好!!”李世民原本在跟媳婦和孩子吹噓自己訂了多少船,墨家給了多好的價錢,往後他們都能過多好的日子,結果沒吹完就被內侍告知正在發生的大事兒!


    對李總來說,王玨就是他的財神爺,也是他開疆擴土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誰對她下手就是要毀掉大唐未來可能得到的萬載江山。與旁人不同,王玨是女子並且不居功不上朝不掌權,頂多是弄些買賣來讓人眼饞,安全得很。


    自百家出世事件後,李總便沒再想過要幹掉王玨。平日有來有往的較量隻是樂趣,他能給自己的好臣子添堵,別人可沒有資格!就像中二時期的小少年,我的跟班隻有我能欺負,旁人敢動手揍不死他,一個道理。


    李承幹也氣得不行,他就今日假期沒在南山待著,便出了這樣的大事兒,真夠鬱悶的。剛得了王玨好處,把她當成頭號恩人的李泰聽內侍稟報後氣得直接在他爹媽麵前開罵了。


    以李總對王玨的了解,她絕對不是外人以為的那種名士,拿人家牲畜報複的事情她絕對做得出來。瞧瞧兩個兒子也是氣得直冒火,他說道:“你們現在就過去聽審,勿要讓人誣陷忠良!隻是,行事起來切記不可莽撞。”


    “多謝爹爹,我們這就去!”後半句聽懂了,就算去幫自己人也得講道理地幫。


    小哥倆順利與百家派門徒匯合,方才還隻能站在堂外的幾人都被李承幹帶進去,又有已經趕來站台的房玄齡、程咬金、李績等人,進去後自然免不了寒暄見禮。崔智賢邊在心裏咒罵邊覺得壓力山大,有種錯覺仿佛又迴到當年的誣告案。


    又等了一會兒,王玨和王熙然才帶著給他們報信的百姓和僕從一起過來。瞧王玨麵上平和,那些為她著急的人紛紛舒出一口氣。


    崔智賢見百姓們在王玨到來後紛紛喊話支持,為表示審官的威嚴,他敲了敲驚堂木,這一下成功引起百姓們的怒視。要完,他又被自動歸類到反派角色了。


    為了保住官位,小崔隻能硬著頭皮上,“王縣公,你可認得堂上這三個突厥人?”


    王玨平靜迴答:“不認得。”


    “大嫂……”小郎君躲在母親懷裏,目含期待地看向王玨。


    無語,她記得離開時這個孩子四歲,那時已經用石頭多次砸得原主頭破血流。


    不認得就好!崔智賢險些大笑,他克製著繼續板臉說道:“突厥婦人說你是她兒媳,那兒子死後你偷走他們家所有牲畜,可有此事?他們提出證據,說你肩膀後有顆紅痣。”


    “無須找人查看,我肩膀後確有紅痣。”


    王玨說完引起現場一陣騷動,無論是官員、世家還是百姓都慌神了。待討論聲降低,她繼續說道:“我生在農家沒那麽多講究,兒時很多人看過我肩膀的紅痣,當然也包括我大嫂。”


    說到王縣公的大嫂,她被叛居作三年,可不是到日子迴來了嘛,難道是有人找到她幫忙陷害?是了,定是如此!很多人露出恍悟的表情,似王賈氏那種內心惡毒的人與看不得王縣公幫咱過上好生活的人,可不就是一拍即合嘛。


    王賈氏貞觀一年被判刑,這個居作三年要到被判罰勞作的地方才能開始計算時間。由於李承幹的暗示,崔智賢將王賈氏的勞作地改到燕雲偏遠地區,這麽算來到現在的貞觀四年秋天,她應該已經能迴到長安,人呢?!


    已經證明紅痣的指證不能作數,王玨又說了並不認得這三人,原本就是該換方向審了。主要該問這三人如何得知紅痣的事情,是什麽人派他們誣陷。


    誰知沒等崔智賢說話,王玨又問道:“你們具體說說,我與你家大兒子何時成親何時離開?”


    古力阿紮說道:“武德一年成親,武德九年離開,附近牧民都認得你。”


    “我想你們認錯人了,我當初是被賣去糙原沖喜,並非被牧民所救。當時那個郎君已時日不多,我被打至重傷幸得老師相救方能恢複健康,也在幾年時間裏跟他學了一身本事。若如你所說我在武德九年才從你家離開,那我的本事是從哪學來?因我記憶力了得才能在幾年時間內有如今學識,無論我有多大才華都不可能在離開你家幾個月時間做到。”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淳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淳雅並收藏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