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 作者:淳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突利慾用50隻羊換三百多人,大家覺得如何?”
沒等旁人作答,尉遲敬德眼珠一轉,看著周齊問道:“小丫頭,你覺得如何?”
周齊毫不怯場,她揚著下頜答道:“50隻羊的肉跟三百多人的肉比差多少呢,這買賣咱們自然是虧了。”
無語,周小娘子還打算食人肉不成?迴憶著坊間對她傳聞,好些滾刀漢子都不自覺地咽了咽口水,她可能真有喜人肉的毛病……
李靖再次看向王熙然,“王大郎覺得,咱們該如何迴複?”
王熙然笑道:“先跟他們討價還價,最後那價錢必然是可行但旁人又做不得主的,如此拖住他們一陣後再讓他們去找突利匯報。這樣,他們在這段時間應該不敢再劫掠,起碼不會再有那麽多動作,咱們也好全力準備突襲的事情。至於突利,他是否要做另一條大魚,就看他自己的決斷了。”
尉遲敬德拍案道:“小子說得不錯,我們不嫌魚多,但是得分撥來!”
帳內傳出一陣暢快地大笑聲,此次聖上派這麽些人出來,大家都想立功,典型的僧多粥少。咱們運氣好,突利上不上鉤先不說,突襲之事若能成,一個大功跑不掉了。
還有人在暗暗觀察王熙然,暗道這小子也挺好相處,這不笑眯眯地問啥答啥嘛,咱前些日子想找他說話怎麽就沒走上前呢。聽他的迴答皆是言之有物,咱們想不到的事情,他眼珠一轉就能出主意,是個人才。這樣子的軍師型人物,先交好一下,看以後能不能拐帶到自己這一隊。
而王熙然和周齊則是死盯住李績的親兵,生怕人跑了一樣。看他那猶豫的樣子,其中必然有他們不知道的事情隱瞞。
作者有話要說:
第171章被動站隊
帳內人商量著派誰去打探、如何分配任務的時候,周齊一直死盯住李績的親兵。果真,待李靖宣布會議結束,那親兵趁亂就想跑路。周齊像遊魚一般繞過擋在她前麵的幾個小將,一個箭步上前,拉住那親兵的衣衫不放。
那親兵許是想著,衣料的質量不太好,咱硬跑也許能扯壞衣衫成功逃脫。剛想往前使勁,一雙鞋子進入視線,懷著不好的猜測抬頭一看,王熙然正微笑著站在對麵注視他。
今天算是栽了!
將軍與黃郎君都囑咐過不能提傷疤的事情,瞧著周小娘子的脾氣也不是一般暴躁,萬一讓她得知黃郎君麵部的傷痕,從而出現意外怎麽辦。這傢夥其實想偏了,他並不知道百家派的藥,黃文不讓說隻是不想被無良師兄們笑話。
此兵能被李績派出來照顧女婿,必然是衷心又兼之腦筋靈活。他先使用程咬金的特殊技-死豬不怕開水燙,大家自己人,你倆敢對我用刑嗎?再用李總的成名技-演戲,黃郎君絕對沒事兒,你倆真的想多了!
不說王、周二人如何與那親兵死磕,咱說說他主子李績的近況。
李靖猜測的沒錯,李績他們昨日抵達了目的地,如今也準備開會呢。王玨之所以選擇帶李承幹跟著李績,除了李績這能有不錯的機會得戰功,更大原因是源於她對曆史的了解以及擔憂。
咱們先前說過,李績這個人十分仗義並且忠誠,當初拿他對李密的態度舉過例子。這樣一個人,是所有英明帝王的最佳託孤對象。按曆史上來說,李世民去世的時候,李治雖說算不上年幼,卻十足的不成熟,隨便一個老狐狸就能生吞他。
在當時那種情況,李世民先是選擇李績到李治的太子宮中掛職,後又讓他成為託孤大臣中的重要角色。帝王嘛,再信任也不會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即便如此,也能看出李世民對他的信任,側而也是對李績人品的肯定。
鬧蝗災的時候,王玨設計擾了李治的名聲,卻也沒害他性命。李總是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物,誰知道他老人家會不會突然腦抽,覺得自家小兒子出生便帶著那麽個名聲過於可憐,從而再次把他信任的大臣弄到李治的王府中任職。
別人可以,李績不成。他有實力有頭腦並且夠忠誠,萬一李治小子長大後肖想太子的位子,李績會非常難做。通常來說,他不會是那個告密的小人,那麽事發必然會被牽連。李績並不止是王玨友人還是黃文嶽丈,再說大唐名將也實在不該死在陰謀詭計中。
王玨想著,通過這次出征將李績打上半個太子標籤,省得再有人惦記。為什麽是半個,李世民還沒死呢,這個時候過於拉攏大臣,不用等李治長大,李承幹就得挨收拾。
言歸正傳。李績走進大帳後,並不像李靖那麽從容地坐在首位,他還帶著太子呢。
李績與李承幹先推讓了一番,李承幹堅持要坐於王玨下首,李績讓了三次,李承幹仍拒絕,如此才作罷。
方才的互動,李承幹彰顯了自己的風範,大氣、不搶功、不亂指揮、尊師重道。這帳內除了幾個上層人士,也還有一些中、低級將領在,其中大多數人在出征前隻遠遠看過李承幹。這麽好的機會,此時不刷印象值,更待何時?
大家正要入座,王玨對李績笑道:“承幹雖跟我學習過兵法,上戰場卻是第一次。好在李將軍平日也沒少教導他,我這個做老師的才不那麽擔憂他的安危。”停頓一下,又意有所指地說:“我此次隨軍出征,隻提建議,一切都聽李將軍安排。”
原本還有人擔憂若儲君與李將軍發生分歧該怎麽辦,又有一貫愛製造話題的王縣伯在,好些人都覺得百家派的加入是強有力的幫助同時也是未知的變數,如今有李承幹和王玨的連番表態,心存擔憂的人終於安穩下來。
有些腦筋靈活的則開始順著王玨的小算計琢磨,太子和王縣伯如此給李將軍稱麵子,又有王縣伯弟子和李將軍的聯姻,有些事情不言而喻啊。殿下們還小,如今並未出現儲位之爭,現在看來很難有人能撼動太子的地位。
李績是個聰明人,雖不明白在無人爭儲的情況下,王縣伯為何如此行事。但想到聖上對太子的滿意以及自身諸多情況,他也就默認了。
瞧著李承幹下首兩個小蘿蔔頭,尤其是趕路全程都撅著嘴的房遺愛,李績再次於內心無奈嘆息。眼不見為淨,他轉過頭對眾人說道:“據探子迴報,突厥人內部鬆散,他們定未發現咱們。此處並非易於藏身之地,加之咱們是主力軍,步兵居多,便是想換地隱藏也無合適的地方。老夫以為,不如趁他們未發覺前,攻擊其腹地如何?”
李績話落,大家都皺眉思索起這個提議。通常來說,他們應該休整幾日再考慮出兵,畢竟幾個月的趕路讓戰士們比較疲憊。然而,似大將軍所說,高原戰能玩的伎倆太少,目前這個突襲機會非常難得。
考慮到若正常對戰,突厥人這個馬背上的民族要比他們的兵更能打也更了解作戰環境,作為副將的張公瑾也在內心也贊同李績的提議。隻是太過冒險,謹慎如他不敢接話。
王玨剛給李績設完小圈套,如今急需刷好感值。見李績滿麵猶豫不決,她趕緊出言獻策,“我倒有個好法子,既能減少我方士兵損傷,又能打好突襲戰。”
聞言,帳內眾人目光灼灼地看向王玨。
王玨開了頭後便不再言語,而是轉頭看向李承幹,準備繼續為弟子刷經驗值。
李承幹已非當初中二,起碼在讀過上下冊《厚黑學》後,已經將中二本質隱於內裏。見大家都看向自己,他先是頷首展現風度,然後說道:“我們百家派帶來兩樣新武器,其一為黑油,將之灑在地上便可點燃引起大火,輕易無法撲滅。其二為地雷,埋於地下,踩中便會爆破,可將周圍五米處的人炸死或重傷。另外,地雷較少,我們沒有時間做太多。”
地雷之所以少,是因為王玨內心的矛盾。她並不想這樣開啟□□時代,她害怕李世民會因利器在手而忍不住連番征戰,從而導致雖占領大批地盤,但百姓的生活並不幸福。亦害怕迴憶起曆史上由□□而始的諸多大殺傷性戰役,甚至於往後研究出的核武器。
然而,並不是大唐沒有,別處就不會出現,終究無法做到讓自然躲過武器的殘害。懷著這樣矛盾的心情,王玨最終還是決定製造出地雷,全為減少己方將士的傷亡。
王玨已做好欺君的準備,她會告知李世民地雷非常難做,如此才又加上石油做武器。
嘶---
還有這些玩應?!這麽危險的東西,跟了咱們一路?!!
綜合以往百家派師徒的表現,沒有人質疑李承幹話語的真實性,帳內很多人都突然生出劫後餘生的感覺。
張公瑾咽了咽口水,“黑油東西可是裝在殿下一直派人看守的大桶裏?地雷可是在那些帶鎖的巷子內?如今放在何處,可還安全,可還需要增加守衛?”
李績讚賞地看了一眼張公瑾,老張問得好!
李承幹傲嬌道:“放心吧,由我的親衛看守,不會有問題。”
想到太子的親衛隊長是李靖的人,李績聰明地選擇了繼續剛才的話題,“這麽說來,我們隻要提前將黑油灑在一處、將地雷埋在那,然後將大批突厥軍引過去就可以了?”
李承幹解釋道:“那黑油很滑,想來突厥軍也不會笨到主動踩上去,得讓他們甘願才行。”
一個小將提議:“不如偽裝成商隊,被劫掠關押後逃出,於夜晚將黑油灑在帳內。”
立刻有人反駁:“他們的人不在少數,萬一不好逃呢,你怎麽知道他們會把搶來的東西放在哪,就算提前打探也可能會遇到變數。“
一人開始,接下來討論聲不斷:
“或者再讓探子去查看地形,有沒有合適埋伏的地方,咱們從高處倒油、扔地雷。”
“若有狹長不易走的道路也成,咱們先佯裝兵敗,將他們引至那處後倒退著倒油。”
“我覺得應該先用黑油,地雷留著以備意外之需。”
“你說的什麽話,現在的機會非常難得,當然要在突厥人無防備的時候多招待他們!”
好東西在手,可發揮的方式太多。方才還緊縮眉頭的將士們,立刻變得積極起來。從討論如何設計才能更為穩妥,到發生分歧拍案大吵,再到起身想要動手。瞧著李績那見多不怪的樣子,百家派師徒有些了悟,原來此為常態。
作者有話要說:
第172章突襲行動(一)
漠北位於瀚海沙漠群的北部,平均海拔在1500米左右,南邊多戈壁。此處早期歸匈奴人,如今是突厥人侵略漢族的大後方,李績他們欲突襲的便是這地方。
昨日商議好突襲策略,他們如今正忙著轉移陣地。哪怕李績帶來的是主力軍,依然躲不過高原反應,好在有王玨這個開掛的帶來大批成藥,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士兵反應比較強烈。
</br>
沒等旁人作答,尉遲敬德眼珠一轉,看著周齊問道:“小丫頭,你覺得如何?”
周齊毫不怯場,她揚著下頜答道:“50隻羊的肉跟三百多人的肉比差多少呢,這買賣咱們自然是虧了。”
無語,周小娘子還打算食人肉不成?迴憶著坊間對她傳聞,好些滾刀漢子都不自覺地咽了咽口水,她可能真有喜人肉的毛病……
李靖再次看向王熙然,“王大郎覺得,咱們該如何迴複?”
王熙然笑道:“先跟他們討價還價,最後那價錢必然是可行但旁人又做不得主的,如此拖住他們一陣後再讓他們去找突利匯報。這樣,他們在這段時間應該不敢再劫掠,起碼不會再有那麽多動作,咱們也好全力準備突襲的事情。至於突利,他是否要做另一條大魚,就看他自己的決斷了。”
尉遲敬德拍案道:“小子說得不錯,我們不嫌魚多,但是得分撥來!”
帳內傳出一陣暢快地大笑聲,此次聖上派這麽些人出來,大家都想立功,典型的僧多粥少。咱們運氣好,突利上不上鉤先不說,突襲之事若能成,一個大功跑不掉了。
還有人在暗暗觀察王熙然,暗道這小子也挺好相處,這不笑眯眯地問啥答啥嘛,咱前些日子想找他說話怎麽就沒走上前呢。聽他的迴答皆是言之有物,咱們想不到的事情,他眼珠一轉就能出主意,是個人才。這樣子的軍師型人物,先交好一下,看以後能不能拐帶到自己這一隊。
而王熙然和周齊則是死盯住李績的親兵,生怕人跑了一樣。看他那猶豫的樣子,其中必然有他們不知道的事情隱瞞。
作者有話要說:
第171章被動站隊
帳內人商量著派誰去打探、如何分配任務的時候,周齊一直死盯住李績的親兵。果真,待李靖宣布會議結束,那親兵趁亂就想跑路。周齊像遊魚一般繞過擋在她前麵的幾個小將,一個箭步上前,拉住那親兵的衣衫不放。
那親兵許是想著,衣料的質量不太好,咱硬跑也許能扯壞衣衫成功逃脫。剛想往前使勁,一雙鞋子進入視線,懷著不好的猜測抬頭一看,王熙然正微笑著站在對麵注視他。
今天算是栽了!
將軍與黃郎君都囑咐過不能提傷疤的事情,瞧著周小娘子的脾氣也不是一般暴躁,萬一讓她得知黃郎君麵部的傷痕,從而出現意外怎麽辦。這傢夥其實想偏了,他並不知道百家派的藥,黃文不讓說隻是不想被無良師兄們笑話。
此兵能被李績派出來照顧女婿,必然是衷心又兼之腦筋靈活。他先使用程咬金的特殊技-死豬不怕開水燙,大家自己人,你倆敢對我用刑嗎?再用李總的成名技-演戲,黃郎君絕對沒事兒,你倆真的想多了!
不說王、周二人如何與那親兵死磕,咱說說他主子李績的近況。
李靖猜測的沒錯,李績他們昨日抵達了目的地,如今也準備開會呢。王玨之所以選擇帶李承幹跟著李績,除了李績這能有不錯的機會得戰功,更大原因是源於她對曆史的了解以及擔憂。
咱們先前說過,李績這個人十分仗義並且忠誠,當初拿他對李密的態度舉過例子。這樣一個人,是所有英明帝王的最佳託孤對象。按曆史上來說,李世民去世的時候,李治雖說算不上年幼,卻十足的不成熟,隨便一個老狐狸就能生吞他。
在當時那種情況,李世民先是選擇李績到李治的太子宮中掛職,後又讓他成為託孤大臣中的重要角色。帝王嘛,再信任也不會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即便如此,也能看出李世民對他的信任,側而也是對李績人品的肯定。
鬧蝗災的時候,王玨設計擾了李治的名聲,卻也沒害他性命。李總是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物,誰知道他老人家會不會突然腦抽,覺得自家小兒子出生便帶著那麽個名聲過於可憐,從而再次把他信任的大臣弄到李治的王府中任職。
別人可以,李績不成。他有實力有頭腦並且夠忠誠,萬一李治小子長大後肖想太子的位子,李績會非常難做。通常來說,他不會是那個告密的小人,那麽事發必然會被牽連。李績並不止是王玨友人還是黃文嶽丈,再說大唐名將也實在不該死在陰謀詭計中。
王玨想著,通過這次出征將李績打上半個太子標籤,省得再有人惦記。為什麽是半個,李世民還沒死呢,這個時候過於拉攏大臣,不用等李治長大,李承幹就得挨收拾。
言歸正傳。李績走進大帳後,並不像李靖那麽從容地坐在首位,他還帶著太子呢。
李績與李承幹先推讓了一番,李承幹堅持要坐於王玨下首,李績讓了三次,李承幹仍拒絕,如此才作罷。
方才的互動,李承幹彰顯了自己的風範,大氣、不搶功、不亂指揮、尊師重道。這帳內除了幾個上層人士,也還有一些中、低級將領在,其中大多數人在出征前隻遠遠看過李承幹。這麽好的機會,此時不刷印象值,更待何時?
大家正要入座,王玨對李績笑道:“承幹雖跟我學習過兵法,上戰場卻是第一次。好在李將軍平日也沒少教導他,我這個做老師的才不那麽擔憂他的安危。”停頓一下,又意有所指地說:“我此次隨軍出征,隻提建議,一切都聽李將軍安排。”
原本還有人擔憂若儲君與李將軍發生分歧該怎麽辦,又有一貫愛製造話題的王縣伯在,好些人都覺得百家派的加入是強有力的幫助同時也是未知的變數,如今有李承幹和王玨的連番表態,心存擔憂的人終於安穩下來。
有些腦筋靈活的則開始順著王玨的小算計琢磨,太子和王縣伯如此給李將軍稱麵子,又有王縣伯弟子和李將軍的聯姻,有些事情不言而喻啊。殿下們還小,如今並未出現儲位之爭,現在看來很難有人能撼動太子的地位。
李績是個聰明人,雖不明白在無人爭儲的情況下,王縣伯為何如此行事。但想到聖上對太子的滿意以及自身諸多情況,他也就默認了。
瞧著李承幹下首兩個小蘿蔔頭,尤其是趕路全程都撅著嘴的房遺愛,李績再次於內心無奈嘆息。眼不見為淨,他轉過頭對眾人說道:“據探子迴報,突厥人內部鬆散,他們定未發現咱們。此處並非易於藏身之地,加之咱們是主力軍,步兵居多,便是想換地隱藏也無合適的地方。老夫以為,不如趁他們未發覺前,攻擊其腹地如何?”
李績話落,大家都皺眉思索起這個提議。通常來說,他們應該休整幾日再考慮出兵,畢竟幾個月的趕路讓戰士們比較疲憊。然而,似大將軍所說,高原戰能玩的伎倆太少,目前這個突襲機會非常難得。
考慮到若正常對戰,突厥人這個馬背上的民族要比他們的兵更能打也更了解作戰環境,作為副將的張公瑾也在內心也贊同李績的提議。隻是太過冒險,謹慎如他不敢接話。
王玨剛給李績設完小圈套,如今急需刷好感值。見李績滿麵猶豫不決,她趕緊出言獻策,“我倒有個好法子,既能減少我方士兵損傷,又能打好突襲戰。”
聞言,帳內眾人目光灼灼地看向王玨。
王玨開了頭後便不再言語,而是轉頭看向李承幹,準備繼續為弟子刷經驗值。
李承幹已非當初中二,起碼在讀過上下冊《厚黑學》後,已經將中二本質隱於內裏。見大家都看向自己,他先是頷首展現風度,然後說道:“我們百家派帶來兩樣新武器,其一為黑油,將之灑在地上便可點燃引起大火,輕易無法撲滅。其二為地雷,埋於地下,踩中便會爆破,可將周圍五米處的人炸死或重傷。另外,地雷較少,我們沒有時間做太多。”
地雷之所以少,是因為王玨內心的矛盾。她並不想這樣開啟□□時代,她害怕李世民會因利器在手而忍不住連番征戰,從而導致雖占領大批地盤,但百姓的生活並不幸福。亦害怕迴憶起曆史上由□□而始的諸多大殺傷性戰役,甚至於往後研究出的核武器。
然而,並不是大唐沒有,別處就不會出現,終究無法做到讓自然躲過武器的殘害。懷著這樣矛盾的心情,王玨最終還是決定製造出地雷,全為減少己方將士的傷亡。
王玨已做好欺君的準備,她會告知李世民地雷非常難做,如此才又加上石油做武器。
嘶---
還有這些玩應?!這麽危險的東西,跟了咱們一路?!!
綜合以往百家派師徒的表現,沒有人質疑李承幹話語的真實性,帳內很多人都突然生出劫後餘生的感覺。
張公瑾咽了咽口水,“黑油東西可是裝在殿下一直派人看守的大桶裏?地雷可是在那些帶鎖的巷子內?如今放在何處,可還安全,可還需要增加守衛?”
李績讚賞地看了一眼張公瑾,老張問得好!
李承幹傲嬌道:“放心吧,由我的親衛看守,不會有問題。”
想到太子的親衛隊長是李靖的人,李績聰明地選擇了繼續剛才的話題,“這麽說來,我們隻要提前將黑油灑在一處、將地雷埋在那,然後將大批突厥軍引過去就可以了?”
李承幹解釋道:“那黑油很滑,想來突厥軍也不會笨到主動踩上去,得讓他們甘願才行。”
一個小將提議:“不如偽裝成商隊,被劫掠關押後逃出,於夜晚將黑油灑在帳內。”
立刻有人反駁:“他們的人不在少數,萬一不好逃呢,你怎麽知道他們會把搶來的東西放在哪,就算提前打探也可能會遇到變數。“
一人開始,接下來討論聲不斷:
“或者再讓探子去查看地形,有沒有合適埋伏的地方,咱們從高處倒油、扔地雷。”
“若有狹長不易走的道路也成,咱們先佯裝兵敗,將他們引至那處後倒退著倒油。”
“我覺得應該先用黑油,地雷留著以備意外之需。”
“你說的什麽話,現在的機會非常難得,當然要在突厥人無防備的時候多招待他們!”
好東西在手,可發揮的方式太多。方才還緊縮眉頭的將士們,立刻變得積極起來。從討論如何設計才能更為穩妥,到發生分歧拍案大吵,再到起身想要動手。瞧著李績那見多不怪的樣子,百家派師徒有些了悟,原來此為常態。
作者有話要說:
第172章突襲行動(一)
漠北位於瀚海沙漠群的北部,平均海拔在1500米左右,南邊多戈壁。此處早期歸匈奴人,如今是突厥人侵略漢族的大後方,李績他們欲突襲的便是這地方。
昨日商議好突襲策略,他們如今正忙著轉移陣地。哪怕李績帶來的是主力軍,依然躲不過高原反應,好在有王玨這個開掛的帶來大批成藥,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士兵反應比較強烈。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