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哼哼,關於如何對付害自己的人,兩個老頭思維很一致。你們打咱臉,想讓咱以此露臉,咱就打你屁股,讓你真的露屁股。


    從昨日被迷暈,到半夜被套頭打屁股,再到被人扒光下身吊在架子上,還有一群人指指點點圍觀看熱鬧,這些被整之人想死的心都有了。也不是沒求人解繩子,隻是那繫繩法太特別,好心幫忙的幾人都沒解開。又沒人隨身攜帶匕首之類的刀具,隻得等好心者迴家取工具來。


    然而,更糟心的是,此處離宮門不遠。沒等幫忙的人返迴,來上早朝的大臣們先到了。


    “哎媽,這是咋滴啦?上朝不讓帶兵器,俺那斧子也沒拿來呀。”程咬金說完,開始繞著架子轉圈圈,觀賞起他們的窘態來。


    隨後而來的尉遲敬德說道:“得了吧,就算你帶斧子來,還能拿斧砍繩子嗎?”


    程咬金鄙視地瞪了他一眼,“至少能將木架子砍壞,讓人鬆快鬆快吧,你看他們被這麽吊著,胳膊都快拉折了。”


    尉遲敬德恍悟,“怪道一個個臉都紫了呢,我還以為是羞得,原來是累的呀!”說完,還特意找個最胖的觀察起來,這傢夥最重、臉最紫。


    一群人就這麽被文武官員和百姓們圍觀著,期間想求百姓脫下外衫給他們遮遮醜,都被程咬金以民在外不可衣衫不整給擋迴去了。直氣得被吊者開口反駁:“程咬金你瞎啊,看你身後那百姓鞋都跑丟了。”


    這下可完了,百姓們敢這樣是因為聖上寬厚,若較真起來可不得挨板子嘛。原本還同情這些人,現下百姓們一致覺得他們活該,就算有人拿匕首來咱們也要阻止救人!


    就這麽個時候,崔智賢進入了大家的視線。被吊著的人紛紛喊道:“長安令快救救我們,至少先給我們遮上身子。”


    崔智賢一揮手,跟著他一路跑過來的僕從們,連忙開始脫外衫。程咬金幾人氣得幹瞪眼,剛趕來的魏徵說道:“長安令帶仵作來了嗎,快讓仵作給他們瞧瞧傷。”


    哈哈哈!哈哈哈哈!!魏舍人何時這麽幽默了!!!百姓們聞言哄得笑起來,各攪屎棍也跟著嚷嚷:“就是呀,快將你那比王縣伯醫術還高明的仵作請來,我等瞧瞧他是如何醫活人的。”


    耳邊聽著爆笑聲,眼前看著一張張諷刺的嘴臉,再加上身體本就有傷又輕微發燒,崔智賢突然暈過去了,嚇得侍從們趕緊跑去找醫者。就在大家都關注崔智賢的時候,魏徵在他的侍從耳邊低語。那侍從得令後,靈活地鑽出人群。


    瞧人家的僕從多麽訓練有素,還沒等請醫者的人迴來呢,那僕從已經將長安縣衙的仵作帶來了。來者是個中年人,他被僕從拉著擠進人群,而後急急地問道:“死者在哪,屍體在哪,大家散開不要破壞兇案現場!”


    一陣小冷風吹過,場麵也有點冷,感情這位還沒弄清狀況就被人拉來了。那個帶他過來的僕從指了指地上的崔智賢,說道:“你們長安令暈倒了,你給診治診治吧。”


    中年人掃視全場,待想明白因由後立刻怒道:“我做仵作前雖從醫,卻從未覺得自己的醫術比王縣伯高明,那日也隻因身旁沒有醫者,才幫忙瞧瞧二位大臣是否重傷。自我做仵作二十年間,幫衙門偵破大小案件無數,我之職責是代死者言,各位何故如此挖苦我?”


    是這麽個道理,人家也是好心幫忙,並且在仵作一職上有突出表現,怎麽能這麽嘲笑人呢?瞅瞅地上躺著的崔智賢,都怪這個罪魁禍首亂說話,才害我們犯錯。


    魏徵對中年仵作作長揖道:“郎君說得不錯,確是我等欠考慮,並且因他人之失遷怒於人了。”


    “受不得這樣的禮,我亦能理解大家的心情。兩位大臣學識淵博,王縣伯更是醫術高明,若此事不發生在我身上,我的舉動許會跟大家一樣。”


    一直未說話的李道宗開口道:“似郎君這樣的人才,居然淪落到要給上官做擋箭牌的地步,我實在是為你不值。不瞞你說,早聽聞縣衙有個厲害的仵作,我們刑部是求賢若渴啊。郎君想為死者申冤,何不來我刑部任職?我們可不弄那些包庇人又拿旁人頂缸的事情,況且刑部的案子更多更需人才。”


    瞧著中年人有點動心,對崔智賢心生埋怨的圍觀者們,也跟著出言勸說。若去刑部,確實能做更多事情,而且也算升職了。現在的機會很好,離開也不算忘恩負義,中年人略思索後對李道宗作揖,“以後叨擾李尚書了。”


    程咬金擊掌道:“好,好樣的!做官得跟對人,我們武將從來不坑屬下。”


    就在大家叫好之際,魏徵與李道宗隱秘對視,頗有種一切盡在不言中的感覺。老魏半路遇到李道宗的人來傳話,請他趕緊過來幫忙演戲。就是這麽迴事兒,李道宗不止將難事往崔智賢身上推,還盯上人家的得力下屬,這不逮到機會趕緊出手了。


    被吊在架子上的人不知該慶幸大家不再關注他們,還是該惱怒崔智賢暈倒後再沒人想著給他們遮羞。各人的心思不一樣,李氏族人卻險些壓製不住怒火。特麽李道宗你有時間算計人,怎麽不過來幫幫同族!除了憤怒還有憂心,從李道宗的作為就能觀出聖上對他們的態度,隻求上皇多活些時日好罩著他們。


    期間崔智賢醒過一次,見屬下忙著拜見新上官,又給氣暈過去了,這些個不要臉的怎麽不去屎!


    瞧瞧地上躺著的崔智賢,魏徵說道:“將長安令抬迴去吧,我幫他告假。”


    早朝時間要到了,一群人看過熱鬧後又趕著去上朝,大家似乎都遺忘那些被吊著的人。大唐不缺逗比也不缺人精,更不缺裝逗比的人精。這些人為什麽被如此對待,誰能不聲不響地做成這種事,為什麽隻衝他們三家下手,綜合起來一分析就知道怎麽迴事了。


    咱又不欠他們人情,也沒事情要求他們辦,何必做些招老頭恨的事情呢。再說了,倆老頭還有百家和墨家幫著,比起這三個隻會撈好處的人家,咱們肯定要跟有好處可撈的那一方做朋友。


    說到上早朝,李總早就等急了。平日進殿就開始嗷嗷的人,今日竟是一個個不見蹤影,總不能集體罷工吧。不知是出變故還是又惹麻煩去了,趕緊派幾個內侍去打探打探。內侍還沒走出宮門,就遇到組團來上次的大臣們了。


    關於遲到的解釋→我們在路上遇到,索性一起走著過來了。


    沒事兒就好,趕緊開始吧。


    早朝越進行,李總越覺得不對勁兒。今日也沒大事兒,按往常早該結束了,怎麽這些人竟輪番上來說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呢。小事說完又開始歌功頌德,雖然他很喜歡聽別人的讚揚,但是總覺得這些人很反常,讓人心裏發毛。


    又一個時辰後,實在沒什麽可說的了,魏徵站出來說道:“方才在路上遇到長安令了,他傷沒好就來上朝,竟在半路暈過去,微臣幫他告假。”


    李世民聞言頷首,本來也沒讓崔智賢來,不都說好讓他拖幾日嘛。等等,除非又有新事情發生,不然他不會在今日上朝。李總皺眉掃視著大臣們,“沒人要告訴我什麽事情嗎?”


    李道宗早忍不住了,算算時辰再不把人放下來容易出事兒,“有,微臣有話說!”


    還沒繼續說,就被攪屎棍打斷了,“我來說我來說,是我最早看到的!”瞧著他這麽有表現欲,別人也沒想跟他爭,程咬金張大嘴一頓嘚嘚。


    “哦~,這樣啊,怪道你們會來遲呢。”


    沒了?繼續呀?!瞧著李世民感嘆一聲就想喊退朝,這哪行!有個人從頭到尾一直暗搓搓圍觀,見李總不表態,終於忍不住跳出來了。


    長孫無忌出列,躬身道:“聖上,微臣以為,他們為博關注裸。露下身,實在是有傷風化。”


    誒,長孫老狐狸精要幹啥,明眼人都知道那些人是被人報複了,怎麽到他嘴裏竟成了人家自己想出醜呢。瞧著他那鎮定的樣子,難道又有小道消息?


    “豈有此理,朕的治下怎會有這樣的人!朕命你等去斥責他們,退朝!!”李總此刻隻覺得神情氣慡,昨晚被他爹狂噴而積壓的怒火也在消散。老中二想著,爹居然為了外人罵兒子,這個外人必然要整治。咱可不是昏君,誰讓他們先打老頭的。


    ‘你等’是幾個意思,朝堂上這些都要去?


    李總已經走人,隻剩大臣們麵麵相覷。瞧著老大心情不好,咱還是一起走一趟吧。要斥責人也得知道對方在哪,已過去一個多時辰,想來那些人應該被救下了,以防萬一還是先去方才圍觀的地方瞧瞧吧。


    得來全不費工夫,隻見那三家人剛在割繩子放人。見眾大臣疑惑,一個老漢輕聲說道:“人家嫌棄我們這些百姓衣不蔽體,我們可不敢隨便去救人。”


    唔,原來還記仇呢,難怪沒人過去幫忙。趕緊開始吧,完事兒後好歸家。就在百姓們還沒弄明白,這些人為何組團迴來的時候,大臣們往上一圍,由禦史打頭開始狂噴。總體來說罵人模式借鑑虞昶的奏摺,各人又在其上添加新內容。


    每個人都得說,罵了一個時辰後,程咬金做總結性發言,“光天化日之下,你們居然赤身**,意圖勾引未嫁娘子,實在是有失士族風範!聖上念你們祖輩多出良才,這次之事便作罷,望你等今後好自為之!”


    百姓們都知道這些人是睜眼說瞎話,但內心卻覺得特別痛快。你們這些光下身的居然嫌棄我們光腳的,活該被噴!


    作者有話要說:


    第146章繼續黑人


    從文學報的發行到兩老頭被打再到三家人光屁股,一件事情還沒聊夠呢緊跟著又發生另一件。長安百姓皆恨不得多生出一雙眼睛,開年大戲一場接一場簡直看不過來。


    然而這次百姓們很默契,全程圍觀過光屁股事件的人,離開後都按程咬金的說辭宣傳著三家人為勾引未嫁娘子在街上露下。體的事情。


    跑丟鞋的那位漢子成天在西市亂逛,這不又在酒館裏跟人宣傳他‘看到’的事情了,“我跟你們說,簡直髒眼吶!他們不止光屁股滿街跑,還總往小娘子們身邊湊。”


    漢子的友人配合證實,“可不是嘛,最近都不敢讓我閨女出門,就怕他們做那仗勢欺人之事。”


    有人疑惑發問,“那三家再怎麽說也是世家,如何會做這種事?”


    “嘖嘖,世家怎麽了,就他們才外表斯文內裏禽獸呢!”插話的不是旁人,正是受李總指使,出門壞人名聲的程咬金。


    見老程來了,幾個閑漢腦殘粉趕緊給讓座,“喲,這不是盧國公嘛!您快坐,能給俺們說說內部消息不?”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淳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淳雅並收藏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