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聽到大批腳步聲,迴頭看去皆愣在當場。李績內心暗罵這些人陰魂不散,又慶幸他們的到來打破方才的尷尬局麵。百家派師徒則是內心暗喜,他們之前還在商量如何不著痕跡地將消息放出去,眼見來了這麽多大嘴巴,完全不用他們再為後續事情為難。


    王玨嘆息,做無奈狀,“眾位又是因何而來?”


    褚遂良再次被推了出來,他似早有準備般找了一個很恰當的理由,“王縣伯去年末說過要給長安縣和萬年縣鋪水泥路,我們瞧著您似是忙忘了此事,故來詢問一下。”


    “哎呀,你們不說我還真給忘了!明日我就讓僕從造水泥,保管在年前將兩縣的路鋪好。”明知他們是找理由,王玨很配合地信了。


    客人主動上門,總不能不招待一下就趕人走吧。王玨連忙吩咐僕從們再搬些案塌過來,順便取來茶具和糕點供眾人邊吃邊聊。這下又把李績氣壞了,他們進來時可沒有這待遇。


    見李績不動聲色地將聖旨放在王玨麵前的案上,程咬金故作好奇地問道:“小李你來幹啥的,可是聖上下旨給王縣伯?快說說咋迴事兒,今日早朝的時候都沒聽聖上提起。”


    孔穎達露出一個迷茫的神情感嘆道:“唉,老夫老矣,聖上已經不重用我這樣的老臣了。”


    “唉~!咱們不如早日請辭吧,也好在聖上心中留個好印象。”虞世南定期服用王玨送他的藥物,老頭如今爬起山來都颼颼快,主動請辭個屁呀。


    李績心裏已經開始罵娘了,這群混帳老不修絕對是故意整他。眼見李績看似要暴起,王玨連忙插話道:“這個聖旨我不能接,昨日我已替黃文做主換了庚帖,哪有一家郎君許兩家閨女的道理?”


    李江氏聞言又要暈,這次被有經驗的周齊給扶住了。李大娘子情況也不太好,她眼圈通紅地站在僕從堆裏,隻是瞧著還有好些叔伯在不敢站出來說話。


    千算萬算,沒算到遇見最壞的情況。李績瞅了瞅滾刀肉程咬金,他決定自己今日就效仿這個無賴了,“聖上已下旨,難道王縣伯要抗旨不成?再有,我同黃郎君相處愉快,想來他該很願意做我女婿。”


    見王玨依然為難地皺眉,好心腸的秦瓊跟著勸說,“這事兒確實挺讓人為難,然而聖上好不容易如此受百姓們擁戴,若讓他們得知聖上下旨竟不能作數,恐怕要影響聖上在百姓們心中的形象啊。”


    李績向秦瓊投去一個感激的眼神,“秦老哥說得沒錯,我們也知道此事讓人為難,還請王縣伯為聖上考慮考慮。”


    李承幹也做可憐狀,滿眼請求地看向王玨,“老師……”


    “老師,李姐姐對我們挺好噠,換庚帖的那個姐姐我都沒見過,萬一她不喜歡我們怎麽辦?”武照也捉緊機會賣好,此話成功收到李家人感激的笑容。


    李崇義插話道:“反正此事也沒傳揚開來,不若咱們上門去細細解釋,想來對方應該能理解。”


    李績見事情出現轉機,連忙保證道:“對對對,就是這麽迴事兒。如果王縣伯不好意思去,我去上門道歉!”


    百家派弟子們繃緊小臉怕自己笑出來,弄這麽多事兒等的就是李將軍這句話。


    “那成吧,李將軍看一眼庚帖。”王玨將之前偽造的庚帖在李績眼前打開,又趕在程咬金跑來偷看前將庚帖收進袖子裏。


    李績看完庚帖上的內容臉都綠了,但是為能成全自己的女兒還為女兒能康複,他遇到什麽難處都得硬著皮應下。懂得察言觀色是為官的基本,那些大臣們見李績如此反應,眼中閃爍著好奇、幸災樂禍等不同情緒。


    最重要的事情說完,王玨開始跟客人們閑聊起來。看著閨女頻頻向他使眼色,媳婦也趁別人不注意時伸手掐他,李績又坐不住了。好似忘記王玨昨日說的受罰之事,李績故作疑惑地問道:“我們來了好些時候,怎麽不見黃小子呢?”


    王玨挑眉道:“黃文犯了門規被我關起來了,你如果想見他得等四日後。”說完又好似才想起什麽一般,拍了一下額頭又將聖旨塞迴李績手中,“還是過幾日再拿來吧,若我那徒兒被餓死了,你閨女還得擔個克夫的名聲。”


    李大娘子實在忍不住了,聽完王玨的說辭後眼淚啪啪往下掉,她略到指責地說道:“王縣伯為黃郎君的老師,即便要懲罰他也不能不顧及他的性命啊!”


    “我倒想輕罰,奈何他死不悔改,我難道能違背門規嗎?這是我們學派內部事情,你們不要多管。”王玨麵皮也夠厚,說完開始毫不在意地繼續跟人聊天。


    李大娘子雖然武力值不錯,但是心計上哪敵得過某個黑心腸,再加上大腦已被情感控製,她竟然不顧主人家的意願挨個小院找起人來。來看熱鬧的官員們仔細打量了李大娘子一番後恍悟,想到早朝後在甘露殿外偷聽到的內容,心裏已經大概猜出李大娘子的身份。


    百家派眾人好懸沒笑出來,老師為圖省事兒建了幾十個小院。這些小院中有他們的住所,還有圖書室、玩具室、教室等不同用處的院子。黃師兄住的地方本與他們相鄰,隻是昨日老師發現黃文被罰還能在房間大吃大喝後,憤怒地將他關到後麵的空院中去了。


    若要找到黃文,可得費不少功夫。想到黃文隻帶一床被子離開的可憐相,他們猜測李大娘子找到他後不定怎麽心疼呢。大家在羨慕黃文的同時也對李大娘子生出更多好感,暗道她是個真性情的小娘子。


    眾人一點兒也沒猜錯,武照早就悄悄跑去跟黃文報信,得知李大娘子要過來,黃文將早晨師兄們送來的食物都藏起來了。他換上一身白衣,又準備了一盆水放在隱秘處,待聽到匆忙的腳步聲後連忙拍了點兒水到額頭上。


    李大娘子找到黃文時看到的就是這樣的場景,她的心上人頭冒冷汗端坐在案前寫字。把李大娘子心疼的呀,不顧男女大防過去就將黃文抱住了。


    黃文準備那麽多等的就是這個時候,把他美得都快忘記自己姓啥了。李大娘子開始跟他敘述黃文被關禁閉這兩日發生的事情,黃文很配合地假裝認真在聽,實則他正在嗅著未婚妻身上的香味琢磨著怎麽下口吃豆腐。


    李績是在等閨女出來,那些大臣們則是在等李績,直到太陽快下山時王大娘子才迴到天池邊。王玨帶著弟子們有禮地將客人們送出林外,待他們再迴到天池邊,大家一起露出得逞般的笑容。


    感謝黃師兄,感謝李將軍,感謝前來看熱鬧的大臣們。相信不用多久,英國公看中王縣子弟子,死不要臉求聖上下旨賜婚的事情就會傳遍民間。黃文是土豪家庶子都能娶國公家嫡長女,剩下未婚配的百家派弟子們可不就身價暴漲嘛。


    似周齊這樣的孤兒,她的身世原本還會被人挑剔,有些人家看好她也不敢上門提親,就怕被人攻訐說是阿諛王玨。現在不就好了,有黃文的例子擺在那,以後弟子們的婚配能抬高很多。雖然現在還沒有哪個弟子身世太拿不出手,但王玨也保不準以後會不會再收入奇葩人物,還是未雨先謀吧。


    再說離去的官員們,程咬金一路上都在問李績同個問題,“王縣伯原本給黃郎君定的是哪家閨女?”


    李績隻是皺眉嘆氣,一路陰沉著臉並不迴答任何問題。


    第123章秋後算帳


    八卦黨一號,“要我說,李將軍的舉動完全是強盜行為,聽說王縣伯已經給黃文定親了。”


    知情者,“也不能這麽說,我家小姨子在孔祭酒府上做零工,我有內部消息!聽說那黃文不止才學了得,他的八字還同李大娘子相合,因此李將軍才急著求聖上下旨。誰知在下旨的前一日王縣伯幫黃文跟別人家過了庚帖,這不就趕巧出岔子了。”


    “哦~!如此說來,並非聖上與李將軍強拆人姻緣,全是造化弄人啊。”這個好事大嬸腦補出虐戀情深、錯亂姻緣等話本劇情,她是李晉江的忠實讀者。


    八卦黨二號,“王縣伯的弟子們各個有大才,那幾個習武的也是小小年紀便武藝了得。雖然太子等人的親事有自家大人決定,可別忘記還有李晉江那幾人呢。因著貞觀一年的新婚令,我看等王縣伯出孝後,南山得成為官媒們的新聚點。”


    聽到別人提起自己的偶像,大嬸連忙接話道:“可不是嘛,我看李郎君也能娶個國公嫡女。”


    有個小娘子躲在角落裏支著耳朵偷聽百姓們閑聊,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又被王玨派出來收集消息的周齊。聽到百姓們將話題從李晉江身上轉到自己身上,她紅著臉扔下茶錢逃跑了。


    這事兒還沒完呢,大臣們皆好奇王縣伯原本給黃文定的是誰家閨女。當時他們都聽到李績主動將事情攬在身上,好事者們從早朝開始就以各種理由緊迫盯人。


    李績坐在堂屋中,對著麵前的幾個無聊人士大怒道:“昨日你們已參觀過我家宅子,今日也喝過茶,為何還不走?”


    程咬金呲牙一笑,“你有啥事兒那麽著急,可是要去退親?哥哥們幫你去壓場子!”


    “我不出門,隻是不想招待你們這樣的惡客罷了。”李績說完放下茶杯,他這個做主人的居然直接迴內院了,留下一群來看熱鬧的大爺們麵麵相覷。


    房玄齡總感覺李績快忍耐不住要出手打人了,他將茶杯放下提議道:“今日已晚,咱們還是家去吧。若想知道他去何處,遣人在他府外盯著不就得了。”


    正主都走了,大家覺得留下也無趣,遂一同哼著小曲相諧歸家。當初上皇沒一統前,李績做為李密的軍師可沒少給他們找麻煩,今日上門瞧熱鬧的好些人都在他手上吃過虧。有幾人邊走邊氣哼哼地念叨:若不是想捉住機會埋汰你,俺們才沒閑功夫來你家喝冷茶呢!


    李績自己也喝了一肚子冷茶,他皺著眉頭往臥房走去。李江氏見李績進屋,哭笑不得地說道:“我算發現了,你們郎君反倒比娘子們更愛記仇,他們可是都迴去了?”


    “不知道,我將他們扔堂屋了,一群惡霸!!!”李績罵完人,又嘆息道:“現下該怎麽辦,我應承說解決退親之事,然而那墨家人也不是好惹的,況且咱們這邊不占理。”


    “這事兒我想了一整日,早前也沒聽說這倆學派欲聯姻,若有納采禮必然要黃郎君親自執雁送與女家,可是南山附近卻並無這樣的傳聞。你說,會不會是王縣伯不想同我們聯姻,故此才弄個假庚帖出來,隻是沒想到郎君求聖上下了聖旨。”怪道都說女人心思細,這會兒就完全體現出來了。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淳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淳雅並收藏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