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 作者:淳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武照搶答,“怕他們的後代報仇。”
一直未出言的劉大包說道:“想讓大家做事時多加思考,不要因為自己的行為連累親人。”
李承幹糾結地提問,“然而女郎與幼童並不知長輩所做之事,一同處罰豈不可憐?”
房間內很靜,李承幹說完話後無人再出言,王玨頷首道:“你們說的都有道理。承幹你可否想過,除了逢災年,造反者多為有實力的官員或勛貴?因身份高貴,他們的子女沒有做出貢獻便生來高人一等。他們享受了父輩帶來的好處,又有什麽資格逃開父輩帶來的劣勢?”
見大家思索後皆贊同,王玨繼續說道:“我從未教導你們疏遠世家之人,可知道為何?世家子從小接受的教導是:以姓氏為榮、凡事以家族為重,有顧慮和原則的人最好用。像崔智璋這樣的世家族長,實在太少。再反觀那些造反者,多為寒門、土豪和莽夫,又是為何?他們的牽絆太少,有人是一朝得勢想要更多,有人則是有勇無腦。”
李承幹聽王玨說完,就知道這話是特意說給他聽,讓他勿要因一次之事而排斥一個群體,“弟子曉得了,我們不會因為崔家而對世家存有偏見。”
該囑咐的已說完,王玨繼續轉迴剛才的話題,“剛修改律法,若聖上不按律法來,豈不是朝令夕改?若按律法,恐失民心啊。再有那跟崔家同樣情況的有樣學樣,旁支為了出頭陷害嫡脈造反,那也夠熱鬧。”
一陣小風吹入室內,大家覺得渾身冷颼颼,老師說得話入耳更冷。不想不覺得,現在他們愈發覺得聖上可憐了。
來重點,“最好的辦法就是隻連坐崔智璋父子的直係血親,其他所有博陵崔勝族人免職,他們一族十代不可為官。如此既合了律法,顯示出聖上的仁愛,也絕了某些人的小心思。對世家來說,有人獲罪是大損傷,毀他一族前途才是滅頂之災。”
讓一族人幾代不可為官?這個主意好!
程處默嘿嘿壞笑,掰著指頭數一會兒說道:“聽說突厥人有八歲就能生子的,若這麽算,崔家人想再入朝也得八十年後。”
“不止,他們失了地位,自然不會有好人家願意與之聯姻。若是取些董楚氏那樣的禍精入門,沒準不到十代就被折騰絕後了。”說到娶親,周齊總能想到奇葩繼母。
黃文也展顏湊趣道:“就算是五代之後又如何,那時寒門學子會更多,他們的地位早已被別的世家取代,想要出頭太難!”
王思源看著李承幹說道:“姑姑監視那董家人晚了一步,至今不知那董氏嫡長子下落,就怕他投到糙原或鄰國挑起戰亂。崔家這些人可得看緊,不若再加一條不能離開某某境內。”
“是極!”
大家都折騰一天,事情已經解決,幾日沒迴家的那四個跟王玨告別離去,剩下的亦迴房休息。
王玨跪坐在書房中,對著燭光發呆。王寶柱死的太突然,雖然王玨歸唐後沒見過他幾次,對他也沒什麽親情。但原主腦中關於他的記憶總是在湧現,還有他得知王賈氏害自己後的絕望表情也總是跳出來。
大哥手裏攥著那張紙又是要表達什麽意思?那個‘一’字是他所書還是別人?到底是誰,為什麽要害他?
作者有話要說:
第95章
李世民陰沉著臉坐在殿內,他麵前擺著崔智賢呈上的堂審記錄,和匪人在登州所做的筆錄。小內侍顫抖著收拾殘局,聖上又發火打壞好些東西,那可都是錢啊……
竟然敢說朕的皇後和先太子私通,竟然敢說太子不是朕的兒子,混帳!!!
然而,雖然內心想把博陵崔氏人千刀萬剮,但他亦有很多顧慮。李世民現在就陷入王玨所說的怪圈中,一麵是世家群體,若判太重會讓世家們以為咱容不下他們。一麵是百姓,登州接連洪水和瘟疫,若登州百姓知道這事兒必然會趕過來鳴冤。
恰此時,李承幹迴來了。中二少年走進殿後沒行禮,一直淚眼汪汪地看著他爹。李世民見他這作態,把原本要訓斥他隱藏筆錄的話咽了迴去。
他不說不代表人家不會主動提起,“我自然相信阿娘的為人,也不是想故意隱瞞爹爹,隻是想到娘有氣疾,若讓她知道此事……”
李世民一拍腦門,不用李承幹再往下說,他就能想到媳婦知道此事會氣成什麽樣。別看皇後平日處事穩妥可擔大任,若知道有人拿她名節說事兒,也不能做到一笑而過。想到此處他嘆息著走過去拍了拍李承幹的肩膀,“你的思慮亦有道理,下次再有這事兒悄悄同我說,不要一個人放在心裏。”
父子倆含淚一陣膩歪,李承幹擦幹眼淚後詢問道:“阿爹可是為如何判案發愁?剛才我們在老師處討論過此事,或可說出來給阿爹作參考。”
李世民坐迴榻上,頷首示意李承幹繼續。如此便一發不可收拾,中二小少年剛受啟發學得新知識,也不管他爹懂不懂得其中道理,巴拉巴拉將他們在書房的討論複述一遍。
“幾代不可出仕?!好,此法甚好!!”李世民激動得直轉圈,高興之餘不忘給中二小少年來上兩巴掌。到底是咱親子,得到啥消息還知道第一時間迴家告訴老子!
興奮勁過去後又想到兒子講述因何如此製定律法時的傲嬌樣,當你老子不懂得其中道理嗎?就你老師有能耐?啥也不用多說,揮舞起大熊掌啪啪又是兩下,老子讓你記吃不記打!
李承幹茫然地被趕出大殿,剛才還好好的,怎麽突然發火了?阿爹現在這樣算不算老師說的更年期?再揉揉自己麻木的半邊身子,他這樣估計得算半身不遂……
似李承幹這種迴家就跟老子談案情、炫耀知識的還有李崇義和程處默,而熊孩子房遺愛依然堅持自我風格--不走尋常路。
“你想幹什麽?幾日不歸家,迴來就搞破壞嗎?你讓為父明日如何上早朝?!”房玄齡氣得吹鬍子瞪眼,聽說二子迴來本想誇讚一番,誰知進屋就見他在破壞自己朝服。
房玄齡追著房遺愛滿府跑,房遺直氣喘籲籲地跟著勸架,這就是盧氏進門看到的場景。盧氏很納悶,她因陪著王李氏比兒子晚迴來一會兒,這麽會兒功夫爺三個就能在家鬧騰出事兒?怎麽在南山還很乖巧的寶貝兒子迴家就開始變身了?肯定是老東西的錯!
盧氏掐腰怒瞪房玄齡,“是不是你做了什麽?”
哎媽,連勸架的房遺直都覺得他爹太冤。明明是弟弟無故發瘋,阿娘太偏心眼了!
家有母大蟲,不得不低頭。房玄齡不愧是當宰相的,三言兩語就把事情說一遍。盧氏聞言疑惑地看向房遺愛,“你玩什麽不好,那朝服也是能剪著玩的嗎?”
小二郎覺得自己這迴是正義使者,他先祭出經典氣人模式--斜眼、撇嘴、晃悠腿,待他爹快忍不住又想衝上來打人時,才慢悠悠地說道:“阿爹處事糊塗,這官不當也罷!”
別的不說,這孩子確實長進不少,都知道怎麽控製談話節奏,如何開口就能壓住人掌握主動權。三個長輩先頷首,對他的進步表示肯定。而後集體怒視,一家人靠你爹那官職撐門麵呢,咋的別人沒弄倒他,你這親兒子也要來做對?
“阿爹明知長安令那有待審犯人,還跟人聯名上書提議放寬造反者刑法,可是收了誰人的好處?或是被人忽悠了?這可不行,為相者怎可輕易被他人左右?”別看房遺愛淘氣,他觀察能力很不錯。這種張嘴就上綱上線的說話方式是跟王玨和李承幹學得,語言內容參照老師整人時的經典套路。
這可不得了,三人聞言臉都綠了。
房遺直拉過房遺愛急急問道:“你聽誰說的,可是王縣伯對改變律法一事不滿?”
盧氏看著房玄齡,疑惑地說道:“王劉氏剛才還念叨過,說判王賈氏那年改變律法,今年趕這事兒又改。這,真是趕巧了?”
連媳婦都懷疑內裏有問題,房玄齡麵色開始由綠轉紫,一路往黑的方向發展。
房遺愛甩開房遺直的手,得意地說道:“老師隻嘆自家運氣怪,並無不滿。我老師是何人?便是律法再改,她照樣能想出搞死對方的方法!”
待聽完房遺愛對書房談話的複述,三個長輩再一次把小二郎扔在院中匆匆離開。盧氏打算去準備朝服,明日總不能讓房玄齡穿便服上朝吧。房遺直想去坊間打探消息,看是否有他人想到改變律法之事。房玄齡則是欲迴到書房閉目思索,若有人以此攻訐他,他該如何應對。
不甘心,每次都這麽對他,憑啥呀!房遺愛邁著小短腿一路小跑追上去,三人見他跟過來以為有什麽重要事情忘記說。房老頭心髒忽悠忽悠的,表情晦暗不明,用眼神示意房遺愛趕緊說事兒。
“老師曾教導過我,不要對自己不了解的事情輕易下評論。阿爹懂得什麽律法,卻要同人聯名上書?今日該嚴懲,百姓會怪律法鬆;他日該酌情,百姓則怪律法嚴;總之,都是你們這些聯名上書之人做錯了!”
簡直是當頭一棒,居然被蠢兒子教訓了。最鬱悶的是,房老頭居然想不出辯解之詞。
房遺愛見三個長輩終於被說得啞口無言一迴,暗道大師兄在路上教自己的結束語果然好用。又想到師弟正在寫的新話本內容,裏麵的小娘子說:要做先轉身離開的那一個,既然下定決心就不要再迴頭。於是,小二郎背著小手頭也不迴地轉身離開了……
接下來幾日的朝堂果然很熱鬧,一群大爺再次擼袖子上演全武行。了解內情的三人見李世民一副穩坐釣魚台的架勢,就知道太子已向他轉達王縣伯的提議。沒空關心聖上,他們三人都很忙。
房玄齡最倒黴,被熊孩子言中,有人向他潑髒水。好在當日是聯名上書,還有幾個戰友跟他一起應對,總體來說問題不大。
李孝恭提心弔膽,他自同意太子的說法隱藏供狀之後一直挺後悔。現在事情揭露出來,聖上咋不找咱聊聊人生呢,難道是還有後招收拾人?不要啊!
程咬金沒事找事,跟著瞎蹦達。什麽博陵崔氏讓他媳婦受到牽連,必須要賠償他家損失,抄家所得財物該算他一份。啊呸,自始至終全案都沒提過你媳婦!
就這麽鬧了幾天,李世民看夠熱鬧,裝夠高大上,享受夠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滋味後,終於下旨了結此事。具體內容沒啥可說的,與王玨給的提議一般無二。
世家們慌了,這個判罰既仁厚又殘忍。減少傷亡卻斷了後代前程,所有世家子都在暗地裏罵李世民歹毒。沒招,各位大爺們隻得減少算計人的頻率,用這些空出的時間悉心教導晚輩。謀反啥的咱不幹,反正一個朝廷垮台,他們還能繼續為另一個朝廷工作。
</br>
一直未出言的劉大包說道:“想讓大家做事時多加思考,不要因為自己的行為連累親人。”
李承幹糾結地提問,“然而女郎與幼童並不知長輩所做之事,一同處罰豈不可憐?”
房間內很靜,李承幹說完話後無人再出言,王玨頷首道:“你們說的都有道理。承幹你可否想過,除了逢災年,造反者多為有實力的官員或勛貴?因身份高貴,他們的子女沒有做出貢獻便生來高人一等。他們享受了父輩帶來的好處,又有什麽資格逃開父輩帶來的劣勢?”
見大家思索後皆贊同,王玨繼續說道:“我從未教導你們疏遠世家之人,可知道為何?世家子從小接受的教導是:以姓氏為榮、凡事以家族為重,有顧慮和原則的人最好用。像崔智璋這樣的世家族長,實在太少。再反觀那些造反者,多為寒門、土豪和莽夫,又是為何?他們的牽絆太少,有人是一朝得勢想要更多,有人則是有勇無腦。”
李承幹聽王玨說完,就知道這話是特意說給他聽,讓他勿要因一次之事而排斥一個群體,“弟子曉得了,我們不會因為崔家而對世家存有偏見。”
該囑咐的已說完,王玨繼續轉迴剛才的話題,“剛修改律法,若聖上不按律法來,豈不是朝令夕改?若按律法,恐失民心啊。再有那跟崔家同樣情況的有樣學樣,旁支為了出頭陷害嫡脈造反,那也夠熱鬧。”
一陣小風吹入室內,大家覺得渾身冷颼颼,老師說得話入耳更冷。不想不覺得,現在他們愈發覺得聖上可憐了。
來重點,“最好的辦法就是隻連坐崔智璋父子的直係血親,其他所有博陵崔勝族人免職,他們一族十代不可為官。如此既合了律法,顯示出聖上的仁愛,也絕了某些人的小心思。對世家來說,有人獲罪是大損傷,毀他一族前途才是滅頂之災。”
讓一族人幾代不可為官?這個主意好!
程處默嘿嘿壞笑,掰著指頭數一會兒說道:“聽說突厥人有八歲就能生子的,若這麽算,崔家人想再入朝也得八十年後。”
“不止,他們失了地位,自然不會有好人家願意與之聯姻。若是取些董楚氏那樣的禍精入門,沒準不到十代就被折騰絕後了。”說到娶親,周齊總能想到奇葩繼母。
黃文也展顏湊趣道:“就算是五代之後又如何,那時寒門學子會更多,他們的地位早已被別的世家取代,想要出頭太難!”
王思源看著李承幹說道:“姑姑監視那董家人晚了一步,至今不知那董氏嫡長子下落,就怕他投到糙原或鄰國挑起戰亂。崔家這些人可得看緊,不若再加一條不能離開某某境內。”
“是極!”
大家都折騰一天,事情已經解決,幾日沒迴家的那四個跟王玨告別離去,剩下的亦迴房休息。
王玨跪坐在書房中,對著燭光發呆。王寶柱死的太突然,雖然王玨歸唐後沒見過他幾次,對他也沒什麽親情。但原主腦中關於他的記憶總是在湧現,還有他得知王賈氏害自己後的絕望表情也總是跳出來。
大哥手裏攥著那張紙又是要表達什麽意思?那個‘一’字是他所書還是別人?到底是誰,為什麽要害他?
作者有話要說:
第95章
李世民陰沉著臉坐在殿內,他麵前擺著崔智賢呈上的堂審記錄,和匪人在登州所做的筆錄。小內侍顫抖著收拾殘局,聖上又發火打壞好些東西,那可都是錢啊……
竟然敢說朕的皇後和先太子私通,竟然敢說太子不是朕的兒子,混帳!!!
然而,雖然內心想把博陵崔氏人千刀萬剮,但他亦有很多顧慮。李世民現在就陷入王玨所說的怪圈中,一麵是世家群體,若判太重會讓世家們以為咱容不下他們。一麵是百姓,登州接連洪水和瘟疫,若登州百姓知道這事兒必然會趕過來鳴冤。
恰此時,李承幹迴來了。中二少年走進殿後沒行禮,一直淚眼汪汪地看著他爹。李世民見他這作態,把原本要訓斥他隱藏筆錄的話咽了迴去。
他不說不代表人家不會主動提起,“我自然相信阿娘的為人,也不是想故意隱瞞爹爹,隻是想到娘有氣疾,若讓她知道此事……”
李世民一拍腦門,不用李承幹再往下說,他就能想到媳婦知道此事會氣成什麽樣。別看皇後平日處事穩妥可擔大任,若知道有人拿她名節說事兒,也不能做到一笑而過。想到此處他嘆息著走過去拍了拍李承幹的肩膀,“你的思慮亦有道理,下次再有這事兒悄悄同我說,不要一個人放在心裏。”
父子倆含淚一陣膩歪,李承幹擦幹眼淚後詢問道:“阿爹可是為如何判案發愁?剛才我們在老師處討論過此事,或可說出來給阿爹作參考。”
李世民坐迴榻上,頷首示意李承幹繼續。如此便一發不可收拾,中二小少年剛受啟發學得新知識,也不管他爹懂不懂得其中道理,巴拉巴拉將他們在書房的討論複述一遍。
“幾代不可出仕?!好,此法甚好!!”李世民激動得直轉圈,高興之餘不忘給中二小少年來上兩巴掌。到底是咱親子,得到啥消息還知道第一時間迴家告訴老子!
興奮勁過去後又想到兒子講述因何如此製定律法時的傲嬌樣,當你老子不懂得其中道理嗎?就你老師有能耐?啥也不用多說,揮舞起大熊掌啪啪又是兩下,老子讓你記吃不記打!
李承幹茫然地被趕出大殿,剛才還好好的,怎麽突然發火了?阿爹現在這樣算不算老師說的更年期?再揉揉自己麻木的半邊身子,他這樣估計得算半身不遂……
似李承幹這種迴家就跟老子談案情、炫耀知識的還有李崇義和程處默,而熊孩子房遺愛依然堅持自我風格--不走尋常路。
“你想幹什麽?幾日不歸家,迴來就搞破壞嗎?你讓為父明日如何上早朝?!”房玄齡氣得吹鬍子瞪眼,聽說二子迴來本想誇讚一番,誰知進屋就見他在破壞自己朝服。
房玄齡追著房遺愛滿府跑,房遺直氣喘籲籲地跟著勸架,這就是盧氏進門看到的場景。盧氏很納悶,她因陪著王李氏比兒子晚迴來一會兒,這麽會兒功夫爺三個就能在家鬧騰出事兒?怎麽在南山還很乖巧的寶貝兒子迴家就開始變身了?肯定是老東西的錯!
盧氏掐腰怒瞪房玄齡,“是不是你做了什麽?”
哎媽,連勸架的房遺直都覺得他爹太冤。明明是弟弟無故發瘋,阿娘太偏心眼了!
家有母大蟲,不得不低頭。房玄齡不愧是當宰相的,三言兩語就把事情說一遍。盧氏聞言疑惑地看向房遺愛,“你玩什麽不好,那朝服也是能剪著玩的嗎?”
小二郎覺得自己這迴是正義使者,他先祭出經典氣人模式--斜眼、撇嘴、晃悠腿,待他爹快忍不住又想衝上來打人時,才慢悠悠地說道:“阿爹處事糊塗,這官不當也罷!”
別的不說,這孩子確實長進不少,都知道怎麽控製談話節奏,如何開口就能壓住人掌握主動權。三個長輩先頷首,對他的進步表示肯定。而後集體怒視,一家人靠你爹那官職撐門麵呢,咋的別人沒弄倒他,你這親兒子也要來做對?
“阿爹明知長安令那有待審犯人,還跟人聯名上書提議放寬造反者刑法,可是收了誰人的好處?或是被人忽悠了?這可不行,為相者怎可輕易被他人左右?”別看房遺愛淘氣,他觀察能力很不錯。這種張嘴就上綱上線的說話方式是跟王玨和李承幹學得,語言內容參照老師整人時的經典套路。
這可不得了,三人聞言臉都綠了。
房遺直拉過房遺愛急急問道:“你聽誰說的,可是王縣伯對改變律法一事不滿?”
盧氏看著房玄齡,疑惑地說道:“王劉氏剛才還念叨過,說判王賈氏那年改變律法,今年趕這事兒又改。這,真是趕巧了?”
連媳婦都懷疑內裏有問題,房玄齡麵色開始由綠轉紫,一路往黑的方向發展。
房遺愛甩開房遺直的手,得意地說道:“老師隻嘆自家運氣怪,並無不滿。我老師是何人?便是律法再改,她照樣能想出搞死對方的方法!”
待聽完房遺愛對書房談話的複述,三個長輩再一次把小二郎扔在院中匆匆離開。盧氏打算去準備朝服,明日總不能讓房玄齡穿便服上朝吧。房遺直想去坊間打探消息,看是否有他人想到改變律法之事。房玄齡則是欲迴到書房閉目思索,若有人以此攻訐他,他該如何應對。
不甘心,每次都這麽對他,憑啥呀!房遺愛邁著小短腿一路小跑追上去,三人見他跟過來以為有什麽重要事情忘記說。房老頭心髒忽悠忽悠的,表情晦暗不明,用眼神示意房遺愛趕緊說事兒。
“老師曾教導過我,不要對自己不了解的事情輕易下評論。阿爹懂得什麽律法,卻要同人聯名上書?今日該嚴懲,百姓會怪律法鬆;他日該酌情,百姓則怪律法嚴;總之,都是你們這些聯名上書之人做錯了!”
簡直是當頭一棒,居然被蠢兒子教訓了。最鬱悶的是,房老頭居然想不出辯解之詞。
房遺愛見三個長輩終於被說得啞口無言一迴,暗道大師兄在路上教自己的結束語果然好用。又想到師弟正在寫的新話本內容,裏麵的小娘子說:要做先轉身離開的那一個,既然下定決心就不要再迴頭。於是,小二郎背著小手頭也不迴地轉身離開了……
接下來幾日的朝堂果然很熱鬧,一群大爺再次擼袖子上演全武行。了解內情的三人見李世民一副穩坐釣魚台的架勢,就知道太子已向他轉達王縣伯的提議。沒空關心聖上,他們三人都很忙。
房玄齡最倒黴,被熊孩子言中,有人向他潑髒水。好在當日是聯名上書,還有幾個戰友跟他一起應對,總體來說問題不大。
李孝恭提心弔膽,他自同意太子的說法隱藏供狀之後一直挺後悔。現在事情揭露出來,聖上咋不找咱聊聊人生呢,難道是還有後招收拾人?不要啊!
程咬金沒事找事,跟著瞎蹦達。什麽博陵崔氏讓他媳婦受到牽連,必須要賠償他家損失,抄家所得財物該算他一份。啊呸,自始至終全案都沒提過你媳婦!
就這麽鬧了幾天,李世民看夠熱鬧,裝夠高大上,享受夠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滋味後,終於下旨了結此事。具體內容沒啥可說的,與王玨給的提議一般無二。
世家們慌了,這個判罰既仁厚又殘忍。減少傷亡卻斷了後代前程,所有世家子都在暗地裏罵李世民歹毒。沒招,各位大爺們隻得減少算計人的頻率,用這些空出的時間悉心教導晚輩。謀反啥的咱不幹,反正一個朝廷垮台,他們還能繼續為另一個朝廷工作。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