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 作者:淳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哎媽,遭這麽大罪,可算要折騰完了,崔智賢連忙追問道:“那兩包紙內裝的墨是誰在用?”
衙役也激動得迴答:“崔智璋與崔軒父子!”
博陵崔氏族人都目含哀求地看向崔軒,若他此時認下構陷罪責又撇清逾製品之事,沒準還能有機會拉王玨下水。而崔家犧牲的是他一人和長久積累的好名聲,但尚能保住根基,日後還有翻盤機會。
見崔軒整個人已近恍惚,崔智璋看著兒子麵露掙紮之色,王玨怕崔智璋真能豁出去犧牲長子,連忙出言轉移話題,“你們構陷我也就是了,為何要害我兄長性命?他為人老實,又有何處能得罪你們?”
李晉江聽到王玨再次提起王寶柱,連忙說出自己剛想到的猜測,“那重家女所產女嬰並非王大伯親子,可是你崔軒的孩子,怕我們滴血認親,故才枉殺無辜者?”
咣咣咣,崔智賢手中的驚堂木都快把他麵前的案砸碎了,“今日所審我會如實跟上報,將崔家人分開關押,王寶柱一案待本官稍後再審,退堂!!”
大的罪名已證據齊全,所謂的再審人命案,由於沒有證據,就得從上刑和分開審查打心理戰入手。這一步無需再升堂,都是崔智賢這個主審該在衙門內幹得活。
小崔額頭上的青筋又開始突突,以為能輕鬆幾日,咋還忘了王老大那茬。那女僕之死沒什麽可審,就算是崔家人所為,頂多罰錢了事。王老大的身份是良民,這可就不一樣了。估計再審對方也不會認,剩下的隻看聖上對這事怎麽判吧。
崔軒掙紮著推開衙役,似瘋了一般來迴念叨一句話,“這批明明是新墨,怎麽會一樣……”
他的話被堂內外所有人聽得一清二楚,崔智璋眼中滿是後悔,博陵崔氏族人麵若死灰。
待衙役們把崔家人帶走後,王玨帶著弟子們對圍觀大臣和百姓們作長揖,她起身說道:“多謝諸位的信任,家中還有事,我等今日便先迴南山了。”
按往常,王玨必然會說些場麵話,進一步替自己和弟子們打響名聲。然而此時她心中更多的是關心王李氏身體,還有迴去同眾人分析王寶柱死亡之事。
程咬金收斂起往日的嬉皮勁,一本正經地說道:“理當如此,有什麽需要幫忙的隨時讓那小子迴家傳話!”
房玄齡也頭次做起賣媳婦的事兒,“待會兒盧氏會去南山,她同你娘交好,許是能安慰安慰她。”
在大臣們與百姓們的紛紛表態中,王玨帶著家人和弟子們再次作揖離去。
作者有話要說:
第94章誰在謀劃
王熙然正在隨園外跟學子們閑聊,外加一心二用地注意著官道上的動靜。留下王熙然是讓他照看封邑,免得有心之人在王玨離開後挑動學子們為她請願,若如此她會很危險,再寬厚的帝王也不願看到臣子過於得人心。
除了王熙然,孟襄和墨雲也坐在旁邊吃著烤鴨聽他們聊天。眼見早晨離去的幾人出現在視線內,三人趕緊快步迎上去詢問情況。
看眾人麵色不好,王熙然詫異地問道:“如何?可是出了差錯?”
王玨輕嘆一聲,“並無,崔家人已被羈押,我們事前所做的安排未出問題。隻是,重家父女在滿月宴下午以祭祖之由離去,而大哥…衙役去大哥家尋人時,發現他已過世。”
“什麽?!”三人聽到這個消息都很震驚,誰會對王老大這個無關緊要的人動手?既動手,必然有一定要除掉他的理由。
王熙然略思索後猜測道:“或許不是重家人所為?他們既已逃脫何必還要多此一舉?”
“二嫂已說出兩個有問題的手帕重夏都經手過,又有王思維是通過他們才到崔家族學,他們如何也擺脫不了幹係。我們離開時,長安令已命衙役抓捕所有博陵崔氏族人和重家父女。”
李晉江猜測道:“或許是怕萬一被捉拿,咱們會要求滴血認親,而這可以作為旁證來證明他們別有所圖。隻是我依然想不通,他們當初為何要留下那孩子,如今帶著孩子逃跑也很累贅吧?”
大家碰頭進行短暫交流後,一行人又向王家老宅走去。王玨打算給王李氏熬點安神湯,讓她好好睡一覺。盧氏來得很快,趕巧王李氏剛喝完藥,眾人退出房間,隻留盧氏和王劉氏陪著她。
隨著百家派師徒的迴歸,今日堂審的過程開始由同去衙門的王家僕從傳播。起先聽說已找到陷害王縣伯的主謀,南山村民與書生們皆是歡唿著擊掌慶賀。而後得知王寶柱被害的消息,原本因找到陷害之人的興奮心情也蕩然無存。
知道王家人必然心情不好,大家都體貼得沒上門打擾。這些人無論做什麽都盡量將聲音放小,住得近的還特意換上素淨衣衫。
墨家師徒津津有味地聽著李晉江以話本模式講述今日堂審過程,待李晉江說完最後一個字開始拿起茶碗牛飲,師徒倆依然覺得意猶未盡。墨家算是主要幕後參與者,可惜為了不讓人將一些事情與他們聯繫起來,愣是沒一個墨家人去現場看熱鬧。
“南山被封鎖當日,墨家沒有觀望而是當夜就來探訪,可見墨家不愧為自古以來最仗義的學派。我們師徒那幾日皆在人監視之下,若不是得郎君出手相助,恐要花費很多功夫才能成事。”
王玨絲毫沒有大唐本土文人的矜持勁,張口就對墨家一頓誇讚奉承,然而墨家師徒也覺得她說的都是事實,一點沒像百家派弟子們一樣露出羞澀表情。
孟襄故作謙遜地擺擺手,“好說好說,同盟間本該相互關照。再說我們也得了百家派的技法,你教給我那做舊物品的方法,比現行最好的技法還要好用。待我他日做些古董去賣,也好給我這徒兒攢點私房錢用。”
“老師!!”墨雲這些日子最聽不得的就是‘私房’二字,他那日沒通知任何人就私自接活兒,最後還留下一百兩銀子做私房的事情,被墨家三位長老知道後好頓教訓。
孟襄慣愛捉弄墨雲,墨雲若鬧騰起來則沒完沒了。自從在墨家堡見識過一次現場演繹,王玨至今仍記憶猶新,為了不讓他們在自己家中上演師徒大戰,王玨連忙插話轉移他們注意力。
“還要多謝那位墨侍老者,若不是他肯拿出自己的珍藏,恐怕想以信件作為證明崔氏欲造反的憑證還是有些難。我有一新製墨法,改進搗鬆和製膠技術後可使墨豐肌膩理、光澤如漆,還要勞煩郎君幫我將此法轉交給他。”
王玨從案上的一本書內翻出三張紙遞給孟襄,對方並未客氣拒絕便慡快地將紙收入袖中。若真能製出好墨,其金錢收入必然不下於王玨的新紙買賣。說是給老者,然而墨家門規有一條便是無私財,跟給學派沒區別。
這筆買賣做得好,即得了感激又有豐厚的金錢迴報,雖然很不厚道,但墨家師徒都很期待再來兩次這種事兒。
知道王玨還有事情要跟弟子們商議,師徒二人未待多久便找藉口離開。兩人離去時除了原本拿走的好處外,還帶了幾車吃食。王家有白事不能食肉,正好他們師徒沒吃夠烤鴨,咱主動開口幫忙解決麻煩。
書房內隻剩百家派師徒,王玨坐直身子,開始考校弟子們,“你們覺得崔氏會有何等下場,聖上該怎麽判這個案子才能得到臣民稱讚?”
王思源皺眉說:“此案證據多卻難判,大伯的死在沒捉到重家父女前不好查。雖有崔軒在朝堂上失態說漏嘴,然而博陵崔氏出過太多賢才,若他們統一口徑把事情都往崔軒身上引,其他人或可免於懲罰。崔氏嫡支加旁係合起來有幾千口人,這還不算奴僕,很多人確實並不知情,若判其全族罪恐被認為過於嚴苛。”
黃文接著說道:“其它世家想讓崔氏垮掉他們好上位,然而此次案件是大唐第一個世家謀反案,此案可作為今後判罰依據。那些世家誰都不能保證自家今後是否會出現這樣的蠢材,因此他們為了集體利益必然會找理由說服聖上輕判。”
武照嘟嘴接話,“若如此,他們心中含恨再算計咱們怎麽辦?老師快想辦法弄死他們吧!”
眾人聞言暴汗,萌師妹每次都頂著那張可愛的小臉,說出嚇死人不償命的話,他們快撐不住了……
“想輕判也不容易,登州因堤壩損毀而遭難的百姓怎麽算?若輕判,登州百姓必然會來鳴冤。既要穩住世家這個大群體,又要安撫好百姓。此事不好抉擇,聖上要為難了。”說到聖上要為難,李晉江的語氣很是幸災樂禍,誰讓他把咱困起來的,查抄的東西現在還沒送迴來呢。
唐律對謀反罪的處罰是曆代最輕的,王玨想知道李承幹對這事兒的看法,“承幹,若是你,你會怎麽判?”
知道老師在考校自己為君之道,李承幹謹慎著深思起來,“按《唐律》,應該祖孫兄弟連坐沒官。然,崔氏人口太多,到底該連坐多少?崔智璋這一脈在博陵崔氏中才華最平庸,若隻連坐他們,豈不是解開了那些旁係的束縛?”
程處默不愛分析這些個事情,但聽到李承幹最後的結論,立馬不幹了,“若按《唐律》判,反倒是幫崔氏砍掉爛樹枝?憑啥呀,老師跟師兄們快想想辦法!”
“這就是為什麽明知崔智璋父子作死,那些有才華的崔氏旁支依然冷眼旁觀。若崔智璋除掉我,博陵崔氏地位更穩固。若崔智璋一脈被判刑,旁支們頂多被降降職,然而一直壓著他們的人卻能被除去。”古代的輩分和孝字太壓人,尤其是世家更講究共同進退。別看大家同情那些旁係,若他們在明麵上反抗,等待他們的結果就是群起攻之,前途盡失。
聽王玨說完,弟子們皆是一腔怒火,房遺愛更是憤然跳起,“誰定的律法這麽不講道理?!謀反這麽大的事兒就該都砍了!”
李崇義拉了拉房遺愛的袖子,小聲說道:“開年那會兒,房相他們聯名上書剛更改的律法。”
“我爹?!他成天說我不學無術,待會兒迴家我要跟他好好說說這律法中的道理!”眾人看著房遺愛斜眼撇嘴的欠揍樣,集體為房玄齡默哀,二師兄懂個屁律法啊……
判王賈氏時趕上改律法,判崔氏又趕上這種事兒,也不知什麽運道。倒是聖上和幾位大臣們再次躺槍,他們也挺冤枉,誰知道一改律法你家就出事?
見王玨雖氣憤,但麵上顯出的更多是不屑,弟子們便知道她心中已然有主意。幾人互使眼色後,一齊起身作揖道:“請老師指點。”
“你們說,為什麽有人犯罪其親人也要連坐?”王玨並未直接迴答他們的問題,而是打算一步步給他們分析上位者的想法,以及律法因何如此製定。
</br>
衙役也激動得迴答:“崔智璋與崔軒父子!”
博陵崔氏族人都目含哀求地看向崔軒,若他此時認下構陷罪責又撇清逾製品之事,沒準還能有機會拉王玨下水。而崔家犧牲的是他一人和長久積累的好名聲,但尚能保住根基,日後還有翻盤機會。
見崔軒整個人已近恍惚,崔智璋看著兒子麵露掙紮之色,王玨怕崔智璋真能豁出去犧牲長子,連忙出言轉移話題,“你們構陷我也就是了,為何要害我兄長性命?他為人老實,又有何處能得罪你們?”
李晉江聽到王玨再次提起王寶柱,連忙說出自己剛想到的猜測,“那重家女所產女嬰並非王大伯親子,可是你崔軒的孩子,怕我們滴血認親,故才枉殺無辜者?”
咣咣咣,崔智賢手中的驚堂木都快把他麵前的案砸碎了,“今日所審我會如實跟上報,將崔家人分開關押,王寶柱一案待本官稍後再審,退堂!!”
大的罪名已證據齊全,所謂的再審人命案,由於沒有證據,就得從上刑和分開審查打心理戰入手。這一步無需再升堂,都是崔智賢這個主審該在衙門內幹得活。
小崔額頭上的青筋又開始突突,以為能輕鬆幾日,咋還忘了王老大那茬。那女僕之死沒什麽可審,就算是崔家人所為,頂多罰錢了事。王老大的身份是良民,這可就不一樣了。估計再審對方也不會認,剩下的隻看聖上對這事怎麽判吧。
崔軒掙紮著推開衙役,似瘋了一般來迴念叨一句話,“這批明明是新墨,怎麽會一樣……”
他的話被堂內外所有人聽得一清二楚,崔智璋眼中滿是後悔,博陵崔氏族人麵若死灰。
待衙役們把崔家人帶走後,王玨帶著弟子們對圍觀大臣和百姓們作長揖,她起身說道:“多謝諸位的信任,家中還有事,我等今日便先迴南山了。”
按往常,王玨必然會說些場麵話,進一步替自己和弟子們打響名聲。然而此時她心中更多的是關心王李氏身體,還有迴去同眾人分析王寶柱死亡之事。
程咬金收斂起往日的嬉皮勁,一本正經地說道:“理當如此,有什麽需要幫忙的隨時讓那小子迴家傳話!”
房玄齡也頭次做起賣媳婦的事兒,“待會兒盧氏會去南山,她同你娘交好,許是能安慰安慰她。”
在大臣們與百姓們的紛紛表態中,王玨帶著家人和弟子們再次作揖離去。
作者有話要說:
第94章誰在謀劃
王熙然正在隨園外跟學子們閑聊,外加一心二用地注意著官道上的動靜。留下王熙然是讓他照看封邑,免得有心之人在王玨離開後挑動學子們為她請願,若如此她會很危險,再寬厚的帝王也不願看到臣子過於得人心。
除了王熙然,孟襄和墨雲也坐在旁邊吃著烤鴨聽他們聊天。眼見早晨離去的幾人出現在視線內,三人趕緊快步迎上去詢問情況。
看眾人麵色不好,王熙然詫異地問道:“如何?可是出了差錯?”
王玨輕嘆一聲,“並無,崔家人已被羈押,我們事前所做的安排未出問題。隻是,重家父女在滿月宴下午以祭祖之由離去,而大哥…衙役去大哥家尋人時,發現他已過世。”
“什麽?!”三人聽到這個消息都很震驚,誰會對王老大這個無關緊要的人動手?既動手,必然有一定要除掉他的理由。
王熙然略思索後猜測道:“或許不是重家人所為?他們既已逃脫何必還要多此一舉?”
“二嫂已說出兩個有問題的手帕重夏都經手過,又有王思維是通過他們才到崔家族學,他們如何也擺脫不了幹係。我們離開時,長安令已命衙役抓捕所有博陵崔氏族人和重家父女。”
李晉江猜測道:“或許是怕萬一被捉拿,咱們會要求滴血認親,而這可以作為旁證來證明他們別有所圖。隻是我依然想不通,他們當初為何要留下那孩子,如今帶著孩子逃跑也很累贅吧?”
大家碰頭進行短暫交流後,一行人又向王家老宅走去。王玨打算給王李氏熬點安神湯,讓她好好睡一覺。盧氏來得很快,趕巧王李氏剛喝完藥,眾人退出房間,隻留盧氏和王劉氏陪著她。
隨著百家派師徒的迴歸,今日堂審的過程開始由同去衙門的王家僕從傳播。起先聽說已找到陷害王縣伯的主謀,南山村民與書生們皆是歡唿著擊掌慶賀。而後得知王寶柱被害的消息,原本因找到陷害之人的興奮心情也蕩然無存。
知道王家人必然心情不好,大家都體貼得沒上門打擾。這些人無論做什麽都盡量將聲音放小,住得近的還特意換上素淨衣衫。
墨家師徒津津有味地聽著李晉江以話本模式講述今日堂審過程,待李晉江說完最後一個字開始拿起茶碗牛飲,師徒倆依然覺得意猶未盡。墨家算是主要幕後參與者,可惜為了不讓人將一些事情與他們聯繫起來,愣是沒一個墨家人去現場看熱鬧。
“南山被封鎖當日,墨家沒有觀望而是當夜就來探訪,可見墨家不愧為自古以來最仗義的學派。我們師徒那幾日皆在人監視之下,若不是得郎君出手相助,恐要花費很多功夫才能成事。”
王玨絲毫沒有大唐本土文人的矜持勁,張口就對墨家一頓誇讚奉承,然而墨家師徒也覺得她說的都是事實,一點沒像百家派弟子們一樣露出羞澀表情。
孟襄故作謙遜地擺擺手,“好說好說,同盟間本該相互關照。再說我們也得了百家派的技法,你教給我那做舊物品的方法,比現行最好的技法還要好用。待我他日做些古董去賣,也好給我這徒兒攢點私房錢用。”
“老師!!”墨雲這些日子最聽不得的就是‘私房’二字,他那日沒通知任何人就私自接活兒,最後還留下一百兩銀子做私房的事情,被墨家三位長老知道後好頓教訓。
孟襄慣愛捉弄墨雲,墨雲若鬧騰起來則沒完沒了。自從在墨家堡見識過一次現場演繹,王玨至今仍記憶猶新,為了不讓他們在自己家中上演師徒大戰,王玨連忙插話轉移他們注意力。
“還要多謝那位墨侍老者,若不是他肯拿出自己的珍藏,恐怕想以信件作為證明崔氏欲造反的憑證還是有些難。我有一新製墨法,改進搗鬆和製膠技術後可使墨豐肌膩理、光澤如漆,還要勞煩郎君幫我將此法轉交給他。”
王玨從案上的一本書內翻出三張紙遞給孟襄,對方並未客氣拒絕便慡快地將紙收入袖中。若真能製出好墨,其金錢收入必然不下於王玨的新紙買賣。說是給老者,然而墨家門規有一條便是無私財,跟給學派沒區別。
這筆買賣做得好,即得了感激又有豐厚的金錢迴報,雖然很不厚道,但墨家師徒都很期待再來兩次這種事兒。
知道王玨還有事情要跟弟子們商議,師徒二人未待多久便找藉口離開。兩人離去時除了原本拿走的好處外,還帶了幾車吃食。王家有白事不能食肉,正好他們師徒沒吃夠烤鴨,咱主動開口幫忙解決麻煩。
書房內隻剩百家派師徒,王玨坐直身子,開始考校弟子們,“你們覺得崔氏會有何等下場,聖上該怎麽判這個案子才能得到臣民稱讚?”
王思源皺眉說:“此案證據多卻難判,大伯的死在沒捉到重家父女前不好查。雖有崔軒在朝堂上失態說漏嘴,然而博陵崔氏出過太多賢才,若他們統一口徑把事情都往崔軒身上引,其他人或可免於懲罰。崔氏嫡支加旁係合起來有幾千口人,這還不算奴僕,很多人確實並不知情,若判其全族罪恐被認為過於嚴苛。”
黃文接著說道:“其它世家想讓崔氏垮掉他們好上位,然而此次案件是大唐第一個世家謀反案,此案可作為今後判罰依據。那些世家誰都不能保證自家今後是否會出現這樣的蠢材,因此他們為了集體利益必然會找理由說服聖上輕判。”
武照嘟嘴接話,“若如此,他們心中含恨再算計咱們怎麽辦?老師快想辦法弄死他們吧!”
眾人聞言暴汗,萌師妹每次都頂著那張可愛的小臉,說出嚇死人不償命的話,他們快撐不住了……
“想輕判也不容易,登州因堤壩損毀而遭難的百姓怎麽算?若輕判,登州百姓必然會來鳴冤。既要穩住世家這個大群體,又要安撫好百姓。此事不好抉擇,聖上要為難了。”說到聖上要為難,李晉江的語氣很是幸災樂禍,誰讓他把咱困起來的,查抄的東西現在還沒送迴來呢。
唐律對謀反罪的處罰是曆代最輕的,王玨想知道李承幹對這事兒的看法,“承幹,若是你,你會怎麽判?”
知道老師在考校自己為君之道,李承幹謹慎著深思起來,“按《唐律》,應該祖孫兄弟連坐沒官。然,崔氏人口太多,到底該連坐多少?崔智璋這一脈在博陵崔氏中才華最平庸,若隻連坐他們,豈不是解開了那些旁係的束縛?”
程處默不愛分析這些個事情,但聽到李承幹最後的結論,立馬不幹了,“若按《唐律》判,反倒是幫崔氏砍掉爛樹枝?憑啥呀,老師跟師兄們快想想辦法!”
“這就是為什麽明知崔智璋父子作死,那些有才華的崔氏旁支依然冷眼旁觀。若崔智璋除掉我,博陵崔氏地位更穩固。若崔智璋一脈被判刑,旁支們頂多被降降職,然而一直壓著他們的人卻能被除去。”古代的輩分和孝字太壓人,尤其是世家更講究共同進退。別看大家同情那些旁係,若他們在明麵上反抗,等待他們的結果就是群起攻之,前途盡失。
聽王玨說完,弟子們皆是一腔怒火,房遺愛更是憤然跳起,“誰定的律法這麽不講道理?!謀反這麽大的事兒就該都砍了!”
李崇義拉了拉房遺愛的袖子,小聲說道:“開年那會兒,房相他們聯名上書剛更改的律法。”
“我爹?!他成天說我不學無術,待會兒迴家我要跟他好好說說這律法中的道理!”眾人看著房遺愛斜眼撇嘴的欠揍樣,集體為房玄齡默哀,二師兄懂個屁律法啊……
判王賈氏時趕上改律法,判崔氏又趕上這種事兒,也不知什麽運道。倒是聖上和幾位大臣們再次躺槍,他們也挺冤枉,誰知道一改律法你家就出事?
見王玨雖氣憤,但麵上顯出的更多是不屑,弟子們便知道她心中已然有主意。幾人互使眼色後,一齊起身作揖道:“請老師指點。”
“你們說,為什麽有人犯罪其親人也要連坐?”王玨並未直接迴答他們的問題,而是打算一步步給他們分析上位者的想法,以及律法因何如此製定。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