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沒了往日的笑模樣,他眼含殺氣地低喝道:“先讓報信之人上前問話。”


    小將喘著粗氣進殿,用哭腔說道:“黃縣堤壩遭人惡意破壞,目前洪水已衝垮農房田地無數,另有上千百姓身亡或染疾。如今急需水泥修補堤壩,黃縣已顯瘟疫之相,特來稟報聖上此事。”


    聽完小將的匯報,殿內迸發出一片譁然之聲。根據小將生動地描述,似乎那慘景就在大家眼前。現在該怎麽辦?該派誰去?按說,還是李孝恭和李績最為合適。李績還好,李孝恭卻是急需調養身體的。此話不好說出口,黃縣也許會爆發瘟疫,誰都知道體弱之人易染病,若他此行有三長兩短,舉薦之人恐怕一生都不會心安。


    見無人說話,崔軒自作聰明地跳出來拉仇恨,“聖上,為今之計還得快些派主事之人過去!微臣推舉兩位李大臣,他們最為了解登州情況。”


    一句話就得罪好幾人。李孝恭剛做完心裏建設,想自動請纓,結果因為崔軒一句話,使他變得被動起來。還有些或想抓住機會拚一把,或實在憂心黃縣情況之人,想主動提出接手此事,也被他毀了機會。


    李世民聞言頷首道:“此話有道理,就由你二人再去一趟吧!待會王縣子過來,你們跟她約好水泥之事,準備齊全藥物和醫者再上路。”


    李世民心情不好,隨意沖大臣們擺擺手,耷拉腦袋迴書房去了。遣退內侍,他從抽屜中拿出一個俊秀男子的畫像,抱在懷中痛哭道:“大哥,可是你不原諒弟弟,可是你的人在跟我做對?”


    王玨趕到的時候,大臣們已為此事分頭行事,殿中隻有李孝恭和李績等她。


    大家拜禮後,王玨率先開口:“水泥不會有問題,可是有人惡意破壞?”


    李孝恭紅著眼眶說道:“正是如此!聖上派我二人再去一趟黃縣,若王縣子家中還有水泥,我們便帶著走。若沒有,還請王縣子加緊趕製再讓人送來,百姓們等不得啊!”


    “聖上前些日子要鋪路,我又讓人預備出一些水泥,沒成想倒派上大用場了。二位何時啟程,我著人把水泥送到哪裏?”


    “明日午時,今日還要準備藥物和其他救災物,除了禦醫也要帶些醫館大夫。這種大災發生,恐怕會發生瘟疫,現在已經有很多百姓開始生病了。”


    “什麽?情況竟嚴重至此了?!”王玨來的晚,她並未聽到小將的口述,以為洪水快結束,不會造成如此嚴重後果呢。


    李績嘆息著頷首,表情與李孝恭如出一轍,滿麵憂傷。


    “我隨你們一起去!如此,我也要迴去做些準備,明日午時咱們在城外見。”


    盡管王玨神情堅定,兩人還是沒敢應下。通過洪水這件事情,所有權利中心人物都認可王玨的玄學本事。在他們心中,便是整個登州都比不上此人珍貴,若她在黃縣遭遇什麽不測,後果簡直無法想像!


    “我先走了,勞煩二位代我向聖上稟明此事。”王玨知道在古代發生瘟疫是多麽可怕的事情,她急著迴家到係統中翻看關於古代瘟疫的介紹,還要根據介紹準備東西,時間很趕。


    兩人望著王玨的背影嘆息,是感動、是感慨、也是感激。


    第71章11.24


    李孝恭:“使不得,萬萬使不得!”


    李績:“臣請殿下迴宮,黃縣不是您該去的地方!”


    一個溫和一個略強硬,表達的都是同一意思,不帶李承幹去黃縣。


    王玨麵帶微笑,自信地說道:“聖上已同意,二位無需再勸。我既然能帶弟子們出來,自然能保證他們不會染上疫病。”


    二李看到王玨身後的一溜小馬駒,腦仁嗡嗡疼。你說你帶著較年長的兩個也就算了,怎麽連儲君也敢往外領?連房遺愛和那個最年幼的小女娃也不放過?作孽呀!救災已夠麻煩,本想著有王玨幫忙能順利些,哪成想她竟然在臨行前弄出麽蛾子。


    “救人如救火,咱們還是快啟程吧!”王玨說完便馭馬狂奔,弟子們對二李作揖,亦策馬緊隨王玨身後。


    事已至此,眼看著勸無可勸,他們隻得帶人跟上。內心最糾結的人就是李孝恭,他就李崇義這麽一根獨苗,哪捨得兒子跟來冒險。還有,明明有老子在,卻跟著老師行動,坑爹啊。他終於能理解聖上的心情了,兒子被搶了…被搶了……


    由於帶著物資和醫者,一行人七日後才趕至黃縣。二李跟登州府尹劉度也算有共患難的交情,他們昨日就遣人把李承幹也在來使中的消息傳了過去。劉度當時兩眼一黑,咣當暈了過去。再憂再愁也得麵對現實,他早早就等在了城門口迎接眾人。


    看到李孝恭和李績,劉度就像找到主心骨一般迎了過去,他眼中含淚對二人道:“二位兄長,你們可來了!”


    “這…短短數日未見,賢弟何至於此啊!”李績看著劉度瘦的脫型的麵容,和與年齡不符的佝僂脊背,鐵漢也不禁動容。


    李孝恭則是站在旁邊看著劉度默默不語,頗有種難兄難弟,惺惺相惜,一切盡在不言中的感覺。


    “咳,咱們可否進城了?”王玨知道自己此時出聲很是破壞這種基情萬丈的氣氛,但救人如救火,她急切的想知道城內情況。


    劉度這才想起太子也來了,自己的行為實在失態,他趕緊對著王玨大拜道:“微臣見過太子殿下!”


    王玨挪開身子,剛好把身後的李承幹露出來對著他。未免劉度尷尬,李承幹麵色如常,溫和地抬手說道:“劉府尹請起。”


    劉度好懸沒起來,認錯了一國儲君,罪責可大可小。他身上的失職之罪還沒來得及將功補過,如今又添一筆,好想再暈一暈。


    李承幹見他快挺不住了,怕他暈倒無人告知城內詳情,連忙出言安撫,“這是我老師王縣子,其氣質自然不是常人能比,你不必將此事放在心上,咱們還是先進城吧。”


    劉度雖無驚天之才,但也算能吏,他起身後立刻進入角色,“洪水過後,城中百姓接連生病,其病狀很像瘟疫,我已把患者隔離開來。我們沒有水泥,被破壞的堤壩處隻能靠著沙袋填堵,洪水依然會從fèng隙處湧出。”


    大家聞言頷首,在這種情況下,他做得已經算不錯了。


    進入城內又是另一番景象,尤其是二李感觸頗深,眼前的城池與他們離開時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隻見原本熱鬧的街市,店家幾乎都閉門打烊。原本整潔的道路堆滿廢棄物,街上更是見不到幾個人。


    李績好奇發問:“人都去哪了?”


    “我已把隔離患者之事通知百姓,他們怕染上疫病很少出門。另有年輕壯力在堤壩幫忙,還有些城外有田地的,也在忙著救莊稼。”


    王玨聽了劉度的迴答,對他的評價又提高一分。沒有怕引起恐慌欺瞞百姓,而是以實相告盡量減少被傳染者,能當機立斷做出這個決定也算不容易。亦能從中看出百姓們對他的信任,以實相告是個很危險的決定,弄不好就會造成百姓大麵積逃離的局麵,而離開的百姓又很容易把疫病帶到它處。


    “劉府尹是個好官。”


    劉度快感動哭了,以王玨現今的名聲與地位,她口中說出這樣的話絕對是很有幫助的。


    在去隔離區的路上,李承幹不忘提出心中疑惑,“老師,我觀洪水後經常有瘟疫發生,這是為何?”


    “病源來自被洪水淹死的牲畜,和百姓們的生活垃圾。這些東西被水泡過會腐爛,產生一種名叫細菌的東西留在水中。百姓飲用此水會生病,接觸過腐爛物後再去觸摸別的東西也會傳播細菌。細菌是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這些知識不好說,你們要很久後才會學到。”


    王思源接著問道:“那該如何有效的預防瘟疫呢?”


    “瘟疫是疫病的一種,其主要症狀是高燒不退。若想預防,須在洪災之初將動物屍體和垃圾焚燒掩埋。百姓們凡接觸過病源者,需熱水洗澡,銷毀當時所用衣物。便是平日飲水也需注意,凡井水有遠從地脈來者為上,有從近處江湖滲來者次之,其城市近溝渠汙水雜入者成鹼,用須煮滾。”


    如果劉度剛才是死氣沉沉,現在就是迸發希望!他能坐到如今位置,自然不是心思單純之人。故此,他對民間關於王玨的傳聞皆是聽十分信三分。世家子都知道該如何搏名聲混出身,他不否認王玨有才,但一直不信這世上有如此博學之人。


    今日這番交談完全打破他之前的看法,見對方連病源都能說出名字,可見其傳承很係統,並且自成體係。他目含期待地看向王玨,忍不住插話道:“可有治療疾病的好方法?”


    李承幹覺得劉度這人挺有趣,他調侃道:“老師若沒有辦法,我等便不會跑這一趟,劉府尹可不缺我們這樣的人打雜。”


    “嗬嗬…殿下說笑了。”劉度笑得很尷尬,以為他們看出自己嫌棄過,這個看起來連體力活都做不了的遊學團。


    見劉度的反應,百家派門徒迴過味來,皆用危險的眼神看著他。還好已經走到隔離區外,算是暫時打斷了這個話題。


    與城裏的蕭條相比,隔離區內又是另一番情況。排排茅屋,每間屋子內都傳出患者的呻。吟聲。醫者很少,肯來這裏做工的人更少。


    王玨欲進屋內查看,確定患者們病情後,也好盡快對症下藥。見李承幹也紅著眼跟在王玨身後,一副也要進屋的架勢,劉度嚇壞了,“太子殿下,您不能進去!”


    隨著他這一嗓子吼,整個隔離區變得嘈雜起來。誰都知道這地方要躲著,朝廷怎麽會派太子過來?!雖這麽想,百姓們還是期待著奇蹟發生。他們拖著病體下床,推開門向外張望。


    佝僂身子,腿腳打晃的老者;麵色暗黃,抱著啼哭幼童的婦人;目光呆滯,身形消瘦的小郎君;麵色漲紅,大聲咳嗽著的大叔;目露期待,怯怯看著他們的小娘子。上千個類似於這些情況的患者一齊出現在眼前,除去見識過末世的王玨,上過戰場的二李,所有人都動容,眼眶通紅。


    一位老者顫抖著聲音問道:“可是,太子殿下來看我等了?”


    “我是太子李承幹,我們帶了醫者和藥物來,你們安心養病,大家都會康複的。”李承幹說到最後一句時,到底沒忍住流出了眼淚。


    從史書的記載中了解天災是一種途徑,用耳朵聽到描述與匯報也能令人產生悲傷焦急之情,但什麽都敵不過親眼所見,親身感受來得刻骨銘心,這就是王玨無論如何一定要帶弟子們來此處的原因。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淳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淳雅並收藏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