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齊聞言暗惱,每次遇到小混蛋挑釁都亂分寸,竟忘了此處是外麵,有很多人圍看,恐怕會給老師丟臉。房遺愛也如被被點穴般定住,糟糕,又要挨訓!兩人默契地看向黃文,一臉控訴,怪他為啥不早提醒。


    “累了嗎?過來歇會吧。”


    兩人先偷瞄王玨臉色,見她麵上無怒意,心下大安。其他幾人也玩得有些累,他們一起來到王玨身旁跪坐,喝著僕從們遞過來的溫水。


    李承幹拿過房遺愛的風箏,好奇著問道:“這個風箏上所繪內容可有故事,他們姿態灑脫,好似仙人。”


    李晉江也看向風箏,他被上麵的五言詩吸引,“浮世生萬象,喧囂遠塵去。蓬萊出仙人,縹緲意難測。好詩,好意境,隻是這蓬萊為何處,我竟沒聽說過。”


    弟子們一臉求知慾,王玨則是遙望東方,眼中盡是擔憂,“百家派有一先祖名為吳元泰,他曾經講述過一段神奇經曆。我們口耳相傳,慢慢把這段經曆變成神話故事。故事裏的蓬萊就是黃縣,崇義的阿爹前些日子剛去那。此圖所繪,就是那故事情節。”


    “老師,可否講講那個故事?”


    “故事名曰八仙過海。相傳蓬萊仙境住有八位神通廣大的神仙,恰逢蓬萊仙島牡丹盛開,八仙與五聖在白雲仙長的邀請下……”


    隨著王玨講述起八仙過海的故事,圍觀人群也漸漸安靜下來。他們最喜歡王玨這點,除了每月初一的講學,若遇到她在外給子們授課,從不讓大家迴避。除了村民們和經常往來隨園看書的書生們,今日又多出一個群體--來尋找李晉江的小娘子們。


    聽王玨講故事,三兩句就提到牡丹,小娘子們俱是一震,內心充滿期待。


    “八仙遨海,頓時海麵如翻江倒海,滔天巨浪震動了東海龍王的宮殿。”不知黃縣的海怎麽樣,王玨講到這句的時候,黃縣的江河倒是開始發威。


    李孝恭看出李績的急色,他也是果斷之人,“這裏有衙役,你留幾個武藝好的給我就成。恐怕那些傳謠言的會在此時趁亂行動,一切就看你的了。”


    “我們的衙役都是平日勤練的好兒郎,李將軍不必擔憂。”登州府尹亦有借危機立功的念頭,他不願錯過這個捉住歹人的好機會,也跟著勸說起來。


    李績是慡快人,三人也算共患難,他臨走時眼圈微紅道:“那成,堤壩就全托二位了!”


    此時洪水已湧出堤壩,衙役們和被征徭役的農戶們一起站在堤壩邊,快速地往上放沙石袋子。另有主動過來幫忙的百姓,他們手中拿著工具處理漫出來的河水。由於堤壩堅固,比曆史上遭遇的情況強太多,眾人雖著急但也不至於危及生命。


    一般搞軍事的手下都有細作,李績以前就是細作出身,他對此具有十足經驗。一番換裝打扮後,他與帶來的探子們分頭混入百姓之中。


    他們所用招數很簡單,引蛇出洞。李績使眼色,一個農戶打扮的小將咧嘴哭道:“蒼天啊,為何要如此對我等,可是有誰觸犯你的威嚴?!”


    李績假扮文士感慨道:“聖上不仁,老天如何不降禍?”


    他旁邊的老漢反駁道:“你們瞎說什麽,老君都給聖上託夢了,都是因有人造反天帝才降災禍!”


    一個學子模樣的小郎君接話,“就是,要怪也該怪那些不知感恩之人。聖上月前便派人來給增固堤壩,聽說築建堤壩之物還是百家派提供的呢,我看出不了大亂子。”


    “你們與其在這發牢騷,不如同我們一起去幫忙!”眾人見大嬸手中拿著工具,也紛紛散開迴家取工具。


    這種時候最為關鍵,李績沒有離開,反而大嘆道:“愚民,一群無知的愚民!”


    剛才接話的小郎君去而複返,“唉,郎君說的雖是實話,但還是不要在外麵說出來,不然恐會給自己招來災禍。我沒有郎君的氣魄,隻能聚三兩誌同道合的好友關起門來發牢騷,實在慚愧。若郎君不嫌棄,可願去我等聚會處小坐。”


    李績內心興奮,嘴上卻婉拒著,“這…恐會太打擾。”


    “哪裏,我們這些人都是通過這種方式認識的,郎君無需見外。”


    “那好吧,我就厚顏打擾了!”


    兩人相偕離去,李績的手下們不敢跟太緊,最後隻遠遠看到他們進入一個死巷。再去巷子口打探,已無二人蹤影,想來是已進入其中某一戶人家。


    李孝恭忙著與洪水對抗,一天都沒來得急吃口飯。李績則是吃撐了,為了不被大量灌酒,他直說自己飯量大,拚命吃…拚命吃……


    李績最後是晃著出去的,他打算好好休息一晚,明日繼續行動,看到底能捉出幾撥人。


    經過多番探查,李績已經鎖定所有造謠者聚點。他安排親兵湧入各個院中,一個沒落全捉起來。捉人也是講究經驗的,先卸下巴,再卸胳膊,最後敲暈綁起來,嘴裏別忘堵上破布。不知道的,得以為他們是專業劫匪!


    從築壩到對抗洪災和捉造謠者,此次事件曆時一個多月。最後結果是兩個人瘦十多斤,他倆掉的肉都長另外一人身上了。


    洪水雖造成臨近江邊的農戶損失,但索性沒有傷亡,也沒有蔓延到全縣。再有李績捉到的,分為八個駐點的一個造謠外加吸納成員的團夥,他們這次妥妥立了大功。


    共患難是增進友誼的好方式,三人對視,一切盡在不言中。


    作者有話要說:


    第69章11.23


    登州發洪水之事,已越過坊間各種傳聞榮登長安八卦排行榜榜首。發洪水並不是新鮮事,但聖上夢見太上老君得其指點的事情,卻頗為新奇。要想知道百姓看法,西市各酒館與客棧是最好的去處。


    自發洪水到治水結束整半個月時間,終於來到李孝恭和李績返迴長安的日子。聽說他們會押解反朝廷分子迴京,很多百姓都守在西市必經地等著圍觀。李崇義作為李孝恭的長子,他爹立功他也與榮有焉。這不,早早就來到西市準備迎接他爹歸家。


    另有除李承幹外的所有師兄弟跟隨湊熱鬧,李承幹不是不合群,而是被安排以儲君身份出城相迎,如今正在城外曬著太陽吃土呢。


    “往常我還沒當迴事,主要聖上太…,沒想到真有老君託夢之事,聖上有福啊!”


    “那可不是,當初我還想著是聖上平日太辛勞,晚上發癔症呢!”


    “噤聲,可不行在外麵這麽說!”


    老師說的果然沒錯,客棧是個放鬆心情的好去處。幾人吃著小食,聽著鄰桌百姓們的談論,不要太開心。當然,他們心中還有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微妙優越感。


    關於自家老師不足為外人道的神奇技能,剛入門就被大嘴巴房遺愛普及過。無論他們之前是何身份,入王玨門下等於踏上一條平坦的晉身之路,無限接近權利中心就是優勢之一。


    聽完這桌,再聽聽身後那桌怎麽說。


    “河間郡王李孝恭不愧是禮部尚書,最是知禮懂禮。聽說他在治水期間事必親為,對衙役和百姓們也是以禮相待,一點都沒擺宗師架子。”


    “我還聽說一個傳聞,頗為匪夷所思,有點不太好講……”


    “快說快說,再賣關子可不敢找你飲酒了。”


    “非為兄不痛快,隻是傳聞太奇怪。據說黃縣缺糧,李將軍為了不餓著自己,成天開小灶猛吃。又據說,李將軍能胖十來斤,河間郡王瘦十來斤!”


    “喲,若真如此,樂子可大了,待會兒可得仔細瞧瞧他!”


    李崇義聞言有些拿不定主意,按說,他爹不是那種人家吃著他幹看著的主,但凡事有萬一,待會兒他也得仔細瞧瞧!


    就在眾人急急等待,頻繁向客棧外張望這當會兒,有個小插曲發生。隻見仰著小腦袋,舉手投足間充斥著紈絝氣息的杜荷也進入這家客棧。他身後帶著四大金剛,八大爪牙,讓百姓們一看就知道他們是勛貴子。


    自他進入客棧,講八卦的全都噤聲。咱也不知道這是哪家孩子,萬一討論到人家長輩頭上,挨揍也是白揍,忒不值。因為這一想法,客棧內氣氛詭異,隻剩杜荷那一桌發出的叫嚷聲。


    一個賊眉鼠眼的小子,端著酒碗對杜荷道:“杜兄,哥哥敬你一杯!”


    起鬧黨:“共飲共飲!痛快痛快!杜兄可否作詩一首?”


    這個情景是不是很熟悉?依然是秋日,還是那群捧臭腳的起鬧黨,隻是主角從房遺愛變成了杜荷。這幫人進來時房遺愛就有注意到,隻是他沒選擇打招唿,而是換了個座位背對他們。


    來分析一下他的心理活動。起初心裏悶悶噠,由於整日都在南山與老師和師兄們在一起,很久沒跟這些人聯繫,沒想到他們竟找杜荷去了,有種被背叛的感覺。後又覺得慶幸,這幫人行為舉止太過丟人,他以前肯定沒少因他們被人笑話。


    房遺愛的一係列動作明顯是躲那幫人,周齊出言擠兌道:“你認得他們?你以前不會跟他們一樣吧?”


    房遺愛惱羞成怒,“哼,什麽你呀你的,我是你二師兄!”


    武照麵色也不好,她關注的是那群人裏的武元慡。一則悲哀父親去世後兄長們無用,隻會在內淩虐後母和異母妹妹,在外對著得勢者的紈絝子搖尾。二則擔心自己被發現,母親以送自己去外祖家為理由搪塞他們。若讓他們知道自己拜入老師門下,恐生事端。


    見兩個小傢夥麵色不對,其他幾日相互對視後,把武照擋在不易被看到的地方。房遺愛…沒人管他,除了劉大包,能被王玨收入門下的都是人精,略一思索便猜出大概情況。


    客棧內的詭異氣氛,在杜荷叫掌櫃結帳時進入高。cháo。


    店家殷勤地來到杜荷身旁,躬身道:“同共三兩銀子。”


    杜荷從懷裏拿出一張摺疊著的宣紙扔給店家,“拿去吧,不用找了。”


    “這…我們隻收銀錢,不收字畫。”店家很為難,這餐可不便宜,若這些人鐵了心要吃霸王餐,他也不敢得罪。


    杜荷拿過宣紙,展開給店家看,“你可瞧好了,這張是南山王寡婦的字,雖然寫的沒有小爺好,付餐費也盡夠。”


    “自然使得,多謝您打賞!”能在西市好地段開客棧的,可不是平常買賣人。首先一點,眼力得有。店家見書法遒勁有力自成一派,又有王玨的提名,再看杜荷的打扮,已然全信。


    王玨的名氣多來自於她的著作、發明和學術之爭事件,由於那日求字的都不是普通人,自然不會有人拿她的作品出去售賣。因此,少有外人見過她的書法。這下可好,杜荷自己出名還不忘幫她揚名,王玨若知道得樂嗬一陣。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淳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淳雅並收藏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