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上的樹林被王縣子設了陣法,哪天你們也去試著走走。”長孫無忌做了一晚上心裏建設,這會兒應答起來不見氣急之色,輸人不輸陣就是這麽個情況。


    另一個和稀泥好手連忙出言轉移話題,崔智賢故作疑惑地說道:“王縣子幹嘛在山上弄個迷陣?”


    大部分人想到李世民要在人家院子裏搭帳篷的事情,還有小部分人想到王玨被拐之事,崔智賢顯然也想起這點,後悔死。這不是明擺著自打臉嘛,長安和周邊的安全都歸他管…


    八卦帝李世民不甘寂寞地出場,“眾卿家在說什麽?很熱鬧嘛!”


    “聖上,王縣子已造出抗洪水之物。此物名曰水泥,微臣身旁這塊磚就是昨日用水泥所造。臣已試過,此物很堅硬,請聖上封賞王玨。”長孫無忌打得好牌,利用別人的東西,雙重邀功。


    李世民假裝沒聽到最後一句話,他好奇著問道:“如何測試的,做給朕看看。”


    長孫無忌把磚塊推到殿中央,看著程咬金說:“程將軍方才就頗為好奇,不若讓他來試吧。在此磚上用力踩踏蹦跳,磚無裂痕。”


    程咬金瞪大牛眼,三兩步踏上磚開蹦。他那力道自然不是長孫無忌能比的,隨著他變換無數姿勢,越來使勁折騰,眾人隻覺得眼花繚亂,頭暈眼花,大殿似乎都在晃動。


    “停停停,朕已經看清楚。”李世民也迷幻,今日之前,他都不知道程咬金能施展這麽多招數!


    見磚塊沒事,連程咬金這種厚臉皮的都免不了麵色帶紅。長孫無忌低頭偷笑,敢嘲笑咱,分分鍾給你還迴去。剩下兩個不急著收拾,他心中早有噁心人的對策。看來,待會兒免不了要去工部走一趟,催催幫王縣子之徒印書的事情。


    房玄齡見李世民隻顧著傻樂,連忙提醒道:“聖上,王縣子先造犁具再造水泥,請聖上封賞。”


    “咳,不急。王縣子還說送與朕煉鋼法,到時再一起封賞。”李世民也是個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他心裏有自己的小帳本,類似花露水什麽的,都要慢慢弄到手。


    “這水泥製造之法…?”


    大臣們皆垂首,就怕自己忍不住笑出來被遷怒。聖上每每要貪圖人家學派的東西,都有好戲上演。


    見長孫無忌麵露猶豫,這次站出來說話的竟然是崔軒,“長孫尚書可是有什麽難處?可是王縣子太過傲慢無禮?此等重要之物怎麽不獻於聖上,若能用此物鋪路,便能實現南北暢通往來,這可是有利於百姓的大事!”


    長孫無忌先是憤怒,什麽東西也敢先於自己說話!再看他說的內容,妥妥地想讓自己跟王玨結仇呢。同級別的對付起來頂多噁心對方,崔軒這種蝦米倒可以下點狠手收拾。哼哼,你會付出代價的……


    代價來了,李承幹站出來,如實轉述著王玨的話,“此物於我百家派甚為重要,家師曾再三叮囑不可外傳。家師最怕有那自作聰明的平庸之輩,慫恿聖上用此物鋪路。此物確實便捷可提高往來流通,但同時也意味著,若有敵軍來犯,他們的行軍也將暢通無阻!”


    李世民和大臣們迴過味來,皆是渾身冷汗。大唐內有造反不斷,外有諸部虎視眈眈,可不太平!若讓道路順達,後果不堪設想!想到此處,擅長遷怒的大爺們開始怒視崔軒。


    “難怪王縣子不信任我等,皆是因為有你這樣的蠢材存在!”


    “唉!可憐了崔家那些個好兒郎!”


    聽有人又要提起博陵崔家那些被壓製的人,李世民連忙開始打岔,“雖然不可全鋪,但長安城內部還是可用此物的。”


    虞世南第一個出言贊同,“微臣贊同聖上的想法,長安畢竟是都城,合該更氣派些!”


    孔穎達撇嘴不語,別以為咱不知道他啥心思,不就是想讓聖上鋪路,他好騎著自行車滿城炫耀嘛。不羨慕…咱一點也不羨慕,反正羨慕也沒用……


    李世民見無人出言反對,眉開眼笑道:“那成,工部負責鋪路,先把宮裏的路鋪了。”


    工部的人無法繼續裝死,隻得問出兩個招仇恨的問題,“聖上,這水泥微臣要去哪取?是先修堤壩還是先修路?”


    李世民的笑容僵硬在臉上,他是想著同時進行兩不耽誤,反正匠人夠用,卻忘了要從王玨那裏要水泥的事情,他眼珠一轉說道:“你們去王縣子那取就是了,她自來如朕一般憐惜百姓,絕對會配合你們的。”


    “行啦,退朝!”李世民又恢複笑模樣,走之前還不忘用眼神給他大舅子傳遞指示。


    反正他找工部的人也有事情,長孫無忌三兩步追上正在聊天的工部尚書和工部侍郎,“王縣子對大唐貢獻良多,她弟子所著之書可得盡快印才好。”


    “自然,我們這就迴去催催。”


    “再有,王縣子頗多事情忙碌,拿水泥時不要過於打擾人家,鋪路這些個瑣碎之事大可不必提起。”


    “這…不好吧?”


    好不好的,長孫無忌早已走遠,又不是讓他去得罪人,他才不管什麽好不好!今天他挺忙,水泥的用法剛才交給工部之人,家裏的水泥不打算送去工部,他還想迴家做花盆呢!


    長孫家另一撥換輪值的僕從們,也因為他這個決定累得夠嗆。長孫無忌借鑑王玨給杜如晦醫病時的整人法,他先讓家裏匠人做指定形狀模具,再讓僕從們利用模具造水泥花盆。


    第二日早朝後,長孫無忌開始吩咐管家挨家送禮。然而,各家反應不一。


    杜如晦:“這花盆頗為怪異,看起來像一對悲傷的男女,其喻意似乎不太好。還是收進庫房,不要使用為好…”牡丹花已經讓媳婦瘋魔,若再配上這麽個花盆,還不得送他歸西!


    房玄齡:“這才對嘛,上次突然送好東西來,害我警惕好幾天。房成,把長孫家送來的花移栽到這個花盆。”你的花配你的盆,出問題也是你的事情。至於花盆的形狀,咱要在乎這事焉能混至今日!


    作者有話要說:


    第67章


    次日一早,工部尚書段綸和工部侍郎閻立德聯袂來到南山村,兩人來得不巧,因堤壩之事實在緊急,王玨與弟子們昨晚便開始住到山上。此時,他們正帶著兩府僕從們分工造水泥。


    雖說僕從們賣身後便是主家私產,但也保不準會出現受人脅迫或說漏嘴的情況,還是讓他們一開始便不知道具體配方和操作流程為好。不止如此,王玨還再三強調了此物的重要,泄密者直接交與長安令處置。


    王家僕從們比長孫家的還緊張,這是王玨第一次對他們如此嚴厲。想到主家的種種好處,他們暗下決心,就是刀架脖子上也不說出去一個字!


    再說兩位工部來客,他們一聽王玨在上山,就想到昨日長孫無忌他們提到的小樹林,小心肝顫巍巍。還好趕上午時,王成正準備送吃食上山,兩人跟著他也不用怕被困住。


    從辰時開始幹活,監工的同時還要完成老師給的數學卷子,弟子們都累壞了。這不,見王成走過來,所有人的視線都隨著餐盒移動。他們渾身髒的快看不出人樣,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席地而坐,狼吞虎咽起來。


    老實人段綸和謹慎小夥閻立德相視無言,那個吃得滿臉菜湯的應該是房家老二,他旁邊的小花臉不會是太子殿下吧?!這可如何是好,不知太子殿下有沒有特殊癖好,比如被人看到窘態後暗搓搓地記在心裏,等自己得勢時再除掉這些人啥啥的。


    王玨來到天池邊吃飯,看到兩人正神色忐忑地觀察李承幹,她好奇發問:“二位是?”


    嗚嗚,俺們剛想迴避,王縣子咋就來了!時也命也,後半生隻能聽天由命…


    從忐忑到沮喪,王玨以前都不知道,自己說的三個字能有這麽大威力。見大家都停下手中的動作注視他倆,段綸作為來人中官級最高者,隻能開口答話:“我是工部尚書段綸,按聖上吩咐來此處取水泥。另外,您托長孫尚書轉交的書已出樣本,我給帶來了。”


    “段尚書有禮。”


    兩人互相見禮後,王玨接過段綸手中的書冊開始翻看,成品居然比她想像的好很多,可見是特別下過心思的,“書很不錯,有勞你們了。築造堤壩時間緊急,我們會在半月內提供足夠的水泥,段尚書無需擔憂。”


    段綸和閻立德扯出一個同樣難看的微笑,這個解釋總比被想偏強,其實他們還有件愁事兒,半個月以後怎麽來拿鋪路的水泥…


    兩人走後,弟子們開始傳閱書籍,李晉江剛得知王玨幫他出書的事情,他激動地說著:“弟子感謝老師的看中,今後會寫出更好的作品,絕不給老師丟臉!”


    王玨倒是挺期待,更好的作品能是什麽內容,她鼓勵道:“為師看好你,再接再厲。”


    此後半個月,他們都按這個作息過日子,總算趕製出足量的水泥,眾人都覺得該好好放鬆幾日。王玨正跟家人和弟子們吃大餐,王成來報:“娘子,工部的人又來了。”


    所有人具是一頓,最壞的情況就是水泥運輸中出現問題,他們還得繼續做。隻有李承幹小愣後麵色赤紅,他光想著洪水的事情,把他爹要鋪路的想法忘腦後了…


    要求人,得先示好。眾人相互見禮後,段綸開口道:“王縣子,書已印好,我們給您送過來。”


    王玨客氣道:“有勞兩位,不若留下一同用飯?”


    “不用不用,我們還要忙鋪路的事情呢!我們過來就想跟您說這事兒的,瞧著水泥多出不少,我們就做主用它鋪長安城的道路。結果剛鋪兩天,水泥不夠用,這…總不能鋪一半吧……”閻立德說得很沒底氣,麵容也帶著尷尬之色。


    這個主意出自李世民,他倆特別後悔去請教他,聖上想到‘妙招’,兩個老實人不敢不用。但是用了吧,肯定得招人恨,隻盼著不要因此被怨上。


    “唔…因著造水泥,我們有好些事情都在延後,最近恐怕沒有時間。這樣,等我們有空再做,到時我讓人給二位送工部去。”王玨停頓一下,狀似沒看到二人著急的神情,她繼續說道:“反正鋪路也不似堤壩那種緊急事情,慢慢來吧。”


    左右為難,裏外不是人,到哪都碰一鼻子灰,說得就是工部這對難兄難弟。作為神仙打架,被夾在中間的倆遭殃小鬼,他們麵皮不夠厚,第一迴合就被王玨擠兌迴去。倆人愁啊,不知迴去該咋交代。後宮的路剛鋪一小半,聽說娘娘們最近可勁奉承聖上,若因他二人…冷汗……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淳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淳雅並收藏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