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照的禮物是楊氏準備的,十分規矩得體。劉大包家裏雖然不富裕,也準備了臘肉和野味。至於剩下三人,十分具有創意。


    李晉江的禮物是書,“弟子最珍貴的東西就是這本書,用時五年完成,今日送與老師。”


    自隨園更改裝訂法後,書生們也跟著使用這種跟為便捷的方式。王玨接過書,隻見封麵上畫著一個一枝牡丹花和一個席地而坐的書生,書名為《牡丹花下死》。


    程咬金好信,他伸長脖子看到書名,頓時覺得渾身一冷,“那小子,你這書寫的什麽內容?”


    李晉江靦腆地迴答道,“我自己編的話本小說,是說一個女鬼與書生的故事。”


    程咬金無語,一點也不想看。像這種故事,在大唐還是很新鮮的,那些跟自家郎君來做客的婦人,皆是滿臉好奇地探頭看封麵。


    劉黃連迴家的路費都不夠,自然沒錢置備禮物,他又一次別出心裁,“弟子身無長物,隻剩一身軀尚能勞作,一頭腦尚在運轉,弟子一身皆托於老師。”


    沒人笑話他,像他這種成年後才拜入門下的弟子,與自小看顧大的說法又不同。自小教育的需敬重老師如父如母,半路進門的在還夠恩情後可以選擇疏遠。他能在人前這麽說,就真是把自己的整個人生託付給王玨了。


    “為師知你情況,以後就在為師家中生活吧。”王玨的迴話也了不得,言下之意是,他今後的生活前途王玨都包辦。


    程處默見輪到自己,他一臉糾結地說道:“老師…我……”


    見程處默說話吞吐,程咬金照他後背就是一巴掌,淨給老子丟人!快說啊,俺可是拍胸脯答應尉遲老兄的!


    “老師,我也送您一個人!此人名喚尉遲寶林,您看著讓他端茶還是倒水,盡管使喚!”內容挺豪氣,就是越說聲音越小,明顯底氣不足。


    王玨聞言臉都綠了,她跟尉遲大熊一直不太對付,對方咋把孩子往她這塞?剛才他還奇怪呢,怎麽有人不請自來,原來是為他身邊的尉遲小熊。


    尉遲寶林在家排練過很多遍,知道該自己上場,蹭蹭走到王玨麵前,跪地就是三拜,外加三個響頭。咚咚咚,一點沒含糊!


    王玨的麵色由綠轉紫,與李崇義那次不同,這隻小熊她是真不想收啊!!!


    程咬金昂頭得意,程處默內心忐忑,怕王玨發火,連他也不收。尉遲敬德則是挑眉看李孝恭,俺可是跟你學的,就要托你下水。


    剩下的看熱鬧人中,有二人確是內心敞亮,那就是虞世南和孔穎達。他們都在內心祈禱,希望王玨能帶走這個禍害。雖然國子監害蟲很多,但能少一個是一個呀!


    “你雖誠心拜我,但這樣於參加考試的人來說,便顯得不公。不若你在我身邊學習四年,四年後是離去還是參考便由你自己決定,這樣可好?”這已經是王玨能做出的最大讓步,既然定下規矩,就不能像收房遺愛時那麽隨性。


    尉遲小熊憨笑,“多謝老師!”


    王玨無奈,他是怎麽理解話的,到底聽懂沒聽懂…兩個老頭同情地看向王玨,這個禍害很特別,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武力值與智商反向增長。這孩子,聽不懂話……


    尉遲敬德能厚顏帶兒子來,也是聽說王玨遇刺那日,她和弟子們的表現才下定決心。自家兒子優勢在武力,腦子卻有點不夠用,要是再被書生們把武力值比下去,以後還怎麽混?


    他經高人--長孫皇後指點,摸透王玨容易對孩子心軟的毛病,決定先讓兒子藉機賴上再說。至於四年後的考試,若他兒子四年後能憑自己考過,他今天也不會做出這種招人笑話的事兒,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啊!


    鬧劇結束,唐儉急切著邁步上前,“我觀王縣子所出考題,有關於稻田增收內容,可否請您指點一二?”


    王玨對唐儉印象不錯,也比較欣賞他踏實肯幹的作風,遂頷首道:“自然可以,7月…能為百姓多做些事情也是好的。現在正是要種水稻的季節,我明日要給弟子們以此授課,不若唐尚書一起來聽吧。”


    “多謝王縣子慷慨!”


    王玨但凡遇到有關百姓民生的事情,向來不含糊,唐儉對此感觸頗深。想到王玨提到7月又停住,應該是說洪水之事,他心髒也是一緊。


    為了來聽課,唐儉迴家後就差人去宮中請假。次日清晨,他比誰都到得早。李世民猶豫一番,怕王玨還在生氣,決定不明著跟來。他得知此事,還順手免了李承幹幾日的早課,讓他認真學習農桑之事。李崇義摸摸自己的小白手,上麵都起繭子了。自行車還沒造完,又要當迴老農…生活好苦……


    見王玨帶一大群人來到田間,吳村長迎上來說道:“王縣子,我們聽您安排一直沒播種,您說這地該咋種,俺們就咋種!”


    王玨見村民們無不對吳村長的話點頭贊同,內心充滿感動,絕不能辜負這種信任!她打算在田邊現場講學,見她以拜禮開場,所有人迴禮後都安靜下來。


    “要說影響水稻收成的害物,主要是害蟲和雜糙。雜糙還好說,害蟲可不好找,再加上每日又要給田裏施肥,農戶勞作太過辛苦。我有一法,可減輕農戶負擔,既能使水稻增產一成,又能利用水稻田產生別的收入。此法名曰稻田養魚,其關鍵在於循環二字。”


    王玨講到這裏停下,先看一圈眾人是否認真聆聽,最後把目光移到弟子們身上便不再言語。這可急壞了其餘人等,因著知道王玨是在授課考校弟子,也無人出言催促。隻是他們急切的表情,無形間卻化為壓力轉移到弟子們身上。


    稻田養魚,這四個字把內容說得很清楚,關鍵要考校的是讓他們說出原理。


    “魚能吃害蟲和…雜糙。”李承幹作為大師兄率先開口,說到魚吃雜糙時有些猶豫。他畢竟身份擺在那,大唐又沒有百科類書籍,能想到這些也算妥當。


    王思源生於農家,頭腦又比劉大包在這方麵靈活,他接著說道:“魚的排泄物與肥料作用相同,可減少農戶勞力。”


    黃文感嘆著:“此法甚妙!魚在水中長大後賣掉,也算額外的增收!”


    李崇義繼續,“循環二字用得貼切巧妙,魚與稻田兩兩互哺。”


    弟子們皆是崇拜的看向王玨,雖然房遺愛沒太聽懂,但分好沒影響到他產生自豪感。百姓們聽到四人先後的迴答,也漸漸縷順思路,人群中開始響起興奮地討論聲。


    “王縣子,您說具體該怎麽幹,我們這就來做!”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擼起袖子打算親自下田的唐儉,他身後還跟前來學習的小吏。


    王玨不會在這種時候賣關子,“首先要將稻田堤埂加寬、加高,並壓實土地。之後是挖魚溝、魚溜還是魚坑,要參考農田地形與地域。同時設置好魚柵,免得魚兒跑掉。一般在插秧後7至10天為放養魚苗的最佳時間,每畝地大概能養殖1000尾魚。稻田養魚需得水位比往常高些,主要用來防止魚兒在下雨時逃走。另外,在烤田或耘糙時,要分開間隔運作,以免影響魚類生長。”


    無論是朝廷的官員還是識字的村民,在王玨講解過程中,他們不止是聽,而是用紙筆把她所講內容全部記下。之後又相互間比照,生怕有什麽錯誤或遺漏,每個人表現的都很重視。


    王玨的弟子們和圍觀學子,他們的年齡大多涉世未深、血氣方剛,相比於在官場曆練過的小吏更容易激動,又比眼中隻有田地的農戶見多識廣,綜合於他們所想到的民生與王縣子又創造曆史這兩個問題,疊加後顯得異常興奮。


    “老師為大唐幾次三番拿出學派精髓,我代父皇謝您!”李承幹此時說話不是以王玨弟子的身份,而是大唐儲君。


    李承幹欲行拜禮,被王玨扶住。她沒那麽多雙手,隻能看著其他人紛紛拜禮。


    有了具體的操作方法,沒有人再能忍得住等待,他們紛紛以一片田地來實驗,下地按王玨所說具體實施。正好王玨本人在這,也好讓她觀看整個過程挑出錯處。


    王玨看向烈日,眯起眼睛,享受著暖陽的撫慰,此刻她的內心與身體一樣溫暖。大唐擁有這樣的官員和百姓,便是天災又有何畏懼?


    隱藏於百姓中的李世民看著具有儲君風範的兒子,踏實肯幹的官員,眼中充滿希望的百姓,也仰麵看向烈日,露出欣慰的笑容。兩個慣於互整的重量級人物,第一次感受同步、思維同步、期許同步。


    站在王玨身後的李晉江,他正用自己的語言記錄著這一切。孔子之弟子能記錄其師言行,他的老師比往聖又有何差處?合該把老師的日常記錄下來,全做留給後人膜拜學習。


    第64章63.62.01


    李世民威嚴的跪坐著,他皺眉斜眼藐視地看著殿中那位滔滔不絕表衷心的跳樑小醜。


    李世民實在忍不住,他怒斥道:“武德六年,高滿政率馬邑降唐,你先逃奔突厥,而後帶領突厥兵馬攻打馬邑,高滿政被你所殺。你的部下中原人居多,他們吵著想降唐,你才向太上皇自請鎮守北邊,說法是以此贖罪。哪成想,頡利可汗又派人招降你,你覺得突厥比大唐強大,遂又投靠突厥,臨走還不忘扣押我大唐官員,之後多次與突厥聯合在邊關搶掠。如今,頡利政局不穩,你又來投我,可是當我弱傻?!”


    若擱在以往,李世民沒準讓這小人多活一陣,先封個國公啥的給他噹噹,慢慢套點突厥內部消息。現在嘛,哼哼,他有王玨獻上的高產糧食和稻田養魚法,有撒出去的探子,還有初一那日與諸部的暗裏約定,這個噁心人的傢夥已無甚用處。


    李靖最看不慣這種兩麵三刀的小人,他今日也不打算繼續裝佛爺,“若所有人降唐都能出爾反爾,損害我大唐利益後還能得到諒解,以後誰人還重視大唐?”


    長孫無忌知道李世民好麵兒,連忙把麵子問題擺出來說事,“聖上,此例不可開,有損您威嚴!”


    “天子一怒血流成河,求聖上下旨讓他成河!”程咬金說完向腰間摸去,沒摸到斧子,才拍腦門想起麵聖不能帶兵器。


    李世民先聽一個小醜為自己辯解一早晨,又被某個不學無術的大老粗弄無語,他實在是不想在殿內多待。他又仔細思索一遍,免得殺完後悔。天災的替死鬼已經找到好,再不濟還有四月份謀反的長樂王幼良頂著,這傢夥是真的一點兒用也沒有。


    有了決定後,李世民板臉著臉威嚴地大喝道:“你當我大唐是什麽地界?當我父子是容你戲弄的蠢材嗎?來人,把他給朕拿下!”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淳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淳雅並收藏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最新章節